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共36张).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4097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共36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共36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共36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共36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共36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诲人不倦诲人不倦鹏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渔父形声。字从言,从每,每亦声。“每”为“毓”省。“毓”意为“稚苗嫩草”,引申指成长中的孩童。“言”指师长的说教。“言”和“毓”省联合起来表示“老师和长辈教导孩子”。本义:教导(孩子)。目录CONTENTS壹壹 为何为何“诲诲”?贰贰 “诲诲”何何?叁叁 如何如何“诲诲”?肆肆 如何如何“不倦不倦”?为何为何“诲诲”?壹石墨黯淡绵软,金刚石晶莹坚硬,两者外貌与质地迥异,功能与作用不同。实际上,它们都是碳原子的构成物。评析人的天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使人的品行智力千差万别,即教育可以改变人。为何为何“诲诲”1子曰:“性

2、相近也,习相远也。”(17.2)2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17.3)为何为何“诲诲”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01孔子强调后天教育的巨大影响,可又说孔子强调后天教育的巨大影响,可又说“唯上知与下愚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不移。”对此你作何理解?对此你作何理解?为何为何“诲诲”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3、“教之。”3.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4.“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孟子告子上)02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联系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联系论语论语中中的其他篇章,我们还能够找到孔子的以下的其他篇章,我们还能够找到孔子的以下“片言只语片言只语”,对此你作何理解?对此你作何理解?为何为何“诲诲”,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行为规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一教育观恰恰符合儒家“以德治民”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重视人民,主

4、张富民,但他又认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提高素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孔子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并把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教育“诲诲”何何?贰“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级。评析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诲诲”何人?何人?教育对象教育对象3子曰:“有教无类。”(15.39)“自行束脩以上

5、,吾未尝无诲焉。”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各不相同,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卫、齐、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所以何晏认为,有教无类“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都各不相同。如颜回、子贡的接受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却比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都成为高才生。

6、在学习态度上,颜回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的比孔子小近五十岁。孔子并不歧视品行上有缺陷的人,照样收他们为弟子,他们后为也都成为孔子门下的优秀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是令人惊奇的。”人人都有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

7、者,他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推行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子以四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行,忠,信。(7.257.25)教育内容教育内容2314文文文献典籍文献典籍信信以实谓信以实谓信忠忠尽己谓忠尽己谓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行行“诲诲”何事?何事?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孔子的教育内容非常全面,既

8、包括个人修养方面,也有待人接物方面,这与现代的教育真谛是一致的:文学习知识,行强调实践,忠信学会做人。德行第一,为人之本,言语、政事科说明学习应入世,要学以致用;学习不惟知识,“有余力,才学文。”评析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孔子尽管博学多闻,但很少讲到自然科学知识,甚至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消极方面。“诲诲”何事?何事?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3)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

9、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问一得三问一得三2314问一得四学学诗诗以以言言君子身教君子身教无无所所偏偏私私学礼以立学礼以立“诲诲”何事?何事?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如何如何“诲诲”?叁孔子认为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基本一致的。孔子

10、认为自己距离“圣与仁”的目标甚远。但无论如何,他都坚持不懈地向这个目标前行。“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哉!评析孔子谦逊和积极的学习精神态度正是以身为教的最好体现。言传身教法如何如何“诲诲”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4)(7.3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评析“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愤是学者懑心求之而未悟,孔子乃为启示之。悱是学者研究有得而未能说明,孔子乃为发明之,使其豁然贯通。若学者不愤不悱,孔子则不为启发,以其无助于学者

11、也。举一隅以俟三反者,乃教学者比类而推知其余也。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启发诱导法如何如何“诲诲”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34)(7.34)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析鼓励激发法如何如何“诲诲”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

12、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子贡平日以己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论语集注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如何如何“诲诲”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评析 讨论激发法;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

13、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先于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是画不会出丰富多采的图案。03“绘事后素绘事后素”,其中,其中“绘事绘事”“”“素素”分别指什么?分别指什么?如何如何“诲诲”教育方法教育方法【评析】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法。如何如何“诲诲”

1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鼓励激发讨论探究循序渐进言传身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要成为器具)。”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何如何“不倦不倦”?肆为何为何“不倦不倦”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教育

15、对象平等无类,教育必须要不倦。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教无定法,必须不断探索。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博大精深,需要学而时习之。教育素养教育素养教学相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评析孔子主张“敏于事而慎于 言”。在教育方面重身教重身教,故“欲无言”。不仅如此,政治上也重力行。(孙钦善论语本解)至于说到“天何言哉?”,倒不只是孔子一人的看法。诗经 大雅文王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礼记哀公问说:“无为而物成,天之道也。无为而物成,天之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说:“天不言,使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都是说的同样的意思。甚至包括老子说“道可道;非道

16、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大音希声大音希声”之类的话,也都与“天何言哉?”有相通的精神。既然如此,我们又说这么多干什么呢?天何言哉?圣人何言哉?如何如何“不倦不倦”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春秋之文,日月详略不书者胜于书,使人沉思而自省悟。刘逢禄论语述何如何如何“不倦不倦”教师素质教师素质这是孔子对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提出的一种教学境界,以“不说”胜“有说”,以“无声”胜“有声”,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的教学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17、但也要留一点“空白”,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予欲无言”并非一点也不说,只是少说,不是不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教学境界。可以总结成为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或者注重身教原则。04你怎样理解你怎样理解“予欲无言予欲无言”?【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如何如何“不倦不倦”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

18、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评析】对人生的审美态度,也就是用超越现实功利、本能欲望、理性工具的审美情感、眼光和角度,以“诗意地栖居”的态度去看待他人,审视自我,对待人生,以审美态度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失意挫折,而不是斤斤计较穷达或成败,由此唤起对于理想的憧憬,使人向至善至美的境界跃进。只有达到这样一种至善至美的审美境界,才能体会到诗意的栖居。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如何如何“不倦不倦”教师素教师素质质子曰:子曰:“吾自卫反鲁,吾自卫反鲁,然后然后乐正乐正,雅雅颂颂各得其各得其所所。”乐音得正,所以雅颂之诗各得

19、其本所也。雅颂是诗义之美者。美者既正,则余者正,亦可知也。皇侃疏诲人不倦诲人不倦“诲诲”即是教育,教育如灯。即是教育,教育如灯。孔子通过教育,照亮弟子心中孔子通过教育,照亮弟子心中的阴暗,给他们以精神的光明。的阴暗,给他们以精神的光明。“不倦”是坚守,是乐教的态度,正是孔子这盏智慧的明灯,正是孔子这盏智慧的明灯,亘古恒明,千年流传,冲破了亘古恒明,千年流传,冲破了黑暗与蒙昧,给我们带来了永黑暗与蒙昧,给我们带来了永恒的智慧的光芒。恒的智慧的光芒。小结小结1 13 35 52 24 46 6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育素养教育素养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育态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诗经小雅谢 谢 聆 听谢 谢 聆 听讲演人:刘健讲演人:刘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共36张).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