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海南大学食品学院 林向东林向东 2013.06第七章第七章 传质原理及应用传质原理及应用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学习传质传质的基本概念,分子扩散与涡流的基本概念,分子扩散与涡流扩散、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掌握稳定分子扩散、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掌握稳定分子扩散的基本计算及应用、吸收与解吸的基本扩散的基本计算及应用、吸收与解吸的基本原理;掌握原理;掌握蒸馏蒸馏与与精馏精馏的概念,的概念,填料塔填料塔和和板板式塔式塔的流体力学特性及各自的特点;掌握两的流体力学特性及各自的特点;掌握两组分连续精馏的基本原理,理解理论塔板数组分连续精馏的基本原理,理解理论塔板数的确定方法
2、及塔效率的概念。的确定方法及塔效率的概念。概概 述述:食品工程原理以单元操作为单位划分又综食品工程原理以单元操作为单位划分又综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概括为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概括为“三传三传”过程。过程。对对均相物系均相物系,要定向进行分离,一般是采,要定向进行分离,一般是采用用平衡分离平衡分离。但。但需利用另外一相,需利用另外一相,依组分物质依组分物质在两相中的性质在两相中的性质(溶解度、挥发度等溶解度、挥发度等)产生的差产生的差异,将其中的某物转向另一相而实现分离。异,将其中的某物转向另一相而实现分离。非均相非均相(质点流体力学质点流体力学)、均相均相(物质传递物质传递)另一分离另一分离称称速率
3、分离速率分离,气体扩散、电泳等,气体扩散、电泳等物质从一相向另一相转移的过程物质从一相向另一相转移的过程 质量传递质量传递食品工程中重要的传质过程:食品工程中重要的传质过程:传质过程传质过程吸收、吸附、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分离分离浸提、萃取、浸提、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 食品的干燥食品的干燥 蒸馏、精馏蒸馏、精馏相际间传质相际间传质建立模型建立模型传质推动力传质推动力浓度差浓度差(温度温度,压力压力,电场电场)相际传质过程的极限是相际传质过程的极限是相际平衡相际平衡。以以扩散扩散为基础,与换热器中对流间壁式传热有为基础,与换热器中对流间壁式传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比传
4、热过程更加复杂。很多相似之处,但比传热过程更加复杂。重点描述传质过程中的速率及主要的影响因素。重点描述传质过程中的速率及主要的影响因素。膜分离膜分离、离子交换离子交换、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1 传传 质质 学学 基基 础础扩散作用(扩散作用(现象现象):):一、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法一、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法1、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VmAAVnCAAAAAMC2、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mmwAAnnxAAnnyAA3、质量比与摩尔比、质量比与摩尔比惰性组分惰性组分指传质过程中不在相际传递的物质。指传质过程中不在相际传递的物质。即在传质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5、。即在传质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变化的物质。AAAmmmWAAAnnnXAAAnnnY4、气体总压与组分的分压、气体总压与组分的分压 ppyAAAAAyyY1二、相平衡及计算二、相平衡及计算20氨在空气与水两相间的平衡关系氨在空气与水两相间的平衡关系NH3在空气相与水相中的平衡关系在空气相与水相中的平衡关系0.50.70.7101.3KPa三、传质速度与传质通量三、传质速度与传质通量u Au Bu m(u)u A u(u A um)u B u(u B um)静静 止止 平平 面面 混合物面混合物面1、传质速度、传质速度主体流动速度主体流动速度扩散速度扩散速度绝对速度绝对速度绝对速度绝对速度 主体流动
6、速度主体流动速度 扩散速度扩散速度 uA um (uA um)2、传质通量、传质通量传质速率传质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物质的量。用积物质的量。用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表示表示。a.以绝对速度表示:以绝对速度表示:n i =i u i n=S S n ikg/(s)N i =c i u i N =S N S N ikmol/(s)b.以扩散速度表示:以扩散速度表示:j i =i (u i u)kg/(s)J i=c i (u i u)kmol/(s)j =S S j iJ =S S J i 2 传传 质质 原原 理理一
7、、质量传递的方式一、质量传递的方式1、分子传质(分子扩散)、分子传质(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因分子扩散:因浓度差浓度差引起的仅靠分子无规则热引起的仅靠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而产生的宏观统计结果的运动而产生的宏观统计结果的传质现象传质现象。ABABJAJBcA1cB1cA2cB2相间质量传递三步骤相间质量传递三步骤Fick law传质速率传质速率与与浓度梯度浓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的大小成正比。2/dtqwmdx 2N/dumdy dzdcDJdzdcDJBBABAABA721BAJJBAABDDRTpVncAAAdzdpRTDJAA常数BATcccdzdcdzdcBAdzdcDdzdcDJBBAAABA
8、dzdcDuucJAmAAAmAAAAucdzdcDuc组分的实际传质通量组分的实际传质通量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通量主体流动通量主体流动通量cNNcucucuBABBAAmBAAAANNxJN7222、涡流扩散:、涡流扩散:dxdtqdyduH3、对流传质:、对流传质:依靠流体湍动和漩涡而引起的依靠流体湍动和漩涡而引起的 质点物质的扩散。质点物质的扩散。dzdcDJAeAe指两相界面间因流体流动引起指两相界面间因流体流动引起的物质传递过程。的物质传递过程。s)kmol/(m2AAckN二、分子传质(扩散)二、分子传质(扩散)1、气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双向、单向)、气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双向、单
9、向)、等分子双向扩散:二元气体混合物在总压等分子双向扩散:二元气体混合物在总压和温度不变时,两组分的和温度不变时,两组分的扩散通量扩散通量相等。相等。ABJ A J BpA1pB1pA2pB2BANNBAAAANNxJNdzdpRTDdzdcDJNAAAAp=p A+p BN BN A压力压力距离距离pA1pB2pB1pA22121zzccAAAAdcDdzN2121AAAAAAppDNccDNZRTZ723、单向扩散、单向扩散主体流动(总体流动),单向扩散描述主体流动(总体流动),单向扩散描述Nm主体流动与扩散流的区别:主体流动与扩散流的区别:扩散流是微观运动扩散流是微观运动的宏观表现,传递
10、的是组分的宏观表现,传递的是组分A或或B;主体流动主体流动是宏观运动,携是宏观运动,携 A、B流向界面流向界面2。12JAJBNANAJBBAmNNN空气空气+酸酸酸酸酸酸碱液碱液BAAAANNxJNAAAAAAANccdzdcDNxdzdcDNdzdcccDcNAAA1212lnlnAAAAAAppppRTDpNccccDcNzZ2211ABABppppp2112AABBpppp121221lnBBBBAAAppppRTppDpNz为便于比为便于比较与单分较与单分子扩散的子扩散的差别差别,需,需替换替换p或或c)ln(121221BBBBBMBMAAApppppRTppDpNpz21AABM
11、AccccZDN2121AAAAAAppDNccDNZRTZ7232121lnBBBMBBcccccP/PBM (C/CBM)的作用的作用如如顺水推舟顺水推舟。证明主体流。证明主体流动将加强分子扩散,使其通量加大,故将其称动将加强分子扩散,使其通量加大,故将其称“漂流因子漂流因子”或移动因子。当或移动因子。当 A 组分浓度很组分浓度很小时,小时,P/PBM 1,则,则单向扩散近于等分子扩散单向扩散近于等分子扩散。PZPB1PA1PB2PA2理想态的精馏、离子交换理想态的精馏、离子交换属于等分子双向扩散;属于等分子双向扩散;结结晶、吸收、吸附、浸取属晶、吸收、吸附、浸取属于单向扩散。于单向扩散。
12、2、液态中的稳态分子扩散、液态中的稳态分子扩散BAAAANNccJNBAaVAAANNccdzdcDN、等分子反向扩散、等分子反向扩散21AAAccDNZ、单向扩散、单向扩散21AABMAccccZDN21AABMaVAccccZDN21AAAccDNZ3、固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固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3.1.与固体内部结构无关的稳态扩散与固体内部结构无关的稳态扩散3.2.在多孔固体中的稳态扩散在多孔固体中的稳态扩散4、分子扩散系数、分子扩散系数D扩散系数是分子扩散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扩散系数是分子扩散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表征物质传递特性的参数,标志着物质在介质中表征物质传递特性的参数,标志着物质
13、在介质中借助于某种动力而迁移的能力。借助于某种动力而迁移的能力。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含量、温度、压力介质种类和含量、温度、压力基础工作、资料、经验公式基础工作、资料、经验公式4.1.气体中的扩散系数气体中的扩散系数24.04.01405.05.081.141110517.1CBCACBCABAVVTTpMMTD24.04.01405.005.081.10401110517.1CBCACBCABAVVTTpMMTDPPTTDD081.100气体扩散系数受浓度影响小,气体扩散系数受浓度影响小,0.112/s,比液态大比液态大 105 倍。倍。食品工程中液态扩散系数使用食品工程中液态扩散系
14、数使用较多较多;液体扩散系数与浓度;液体扩散系数与浓度C 密切相关,但压力密切相关,但压力的影响作用常可略。的影响作用常可略。42.529.22 10/245TDmsp T D 常用经验公式估算,如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常用经验公式估算,如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公式为:扩散系数公式为:000TTDD 4.2.液体中的扩散系数液体中的扩散系数三、对流传质(扩散)三、对流传质(扩散)1、对流传质类型与机理、对流传质类型与机理按发生原因分为:按发生原因分为:自然对流自然对流 和和 强制对流强制对流;(层流、湍流)(层流、湍流)按流体作用方式分为:固按流体作用方式分为:固液界面,液液界面,液液液界面。界面
15、。CA1CA2ZCAf(Z)2、对流传质系数、对流传质系数AAcAaAbdcGDAk A ccdzAcAdcDkcdzAbAacAAccAkANGkmol/s3、相际传质模型、相际传质模型dzdcDDJAEAT物理模型物理模型 对于难以用数学方法描述的过对于难以用数学方法描述的过程程通过需简化成某种物理图像加以描述,称为物通过需简化成某种物理图像加以描述,称为物理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理论式;再与理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理论式;再与实验结果比较,最后确定其正确性。实验结果比较,最后确定其正确性。双膜模型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溶质渗透模型、表面更新模型表面更新模型。双膜模型双膜模型双阻力
16、模型双阻力模型有效膜模型有效膜模型浓度浓度传质方向传质方向GL界界 面面Z GZ L静静 止止 气气 膜膜静静 止止 液液 膜膜要点要点:气液相界面稳定,有静止膜,属分子:气液相界面稳定,有静止膜,属分子扩散;界面上气液平衡;静止膜外浓度一致。扩散;界面上气液平衡;静止膜外浓度一致。Whiteman 1923LLGGzDkzRTDkBMLaVLBMGGczDckpzRTDpk从上式看,有效膜厚度与对流状态有关,从上式看,有效膜厚度与对流状态有关,而与组分的扩散系数无关。但实验参数表明:而与组分的扩散系数无关。但实验参数表明:67.0Dk 说明说明Z是与是与D有关的,故有关的,故Z并不是并不是真
17、正意义上的有效膜厚,而是一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膜厚,而是一虚拟膜厚,故此式应用有限制。虚拟膜厚,故此式应用有限制。溶质渗透模型溶质渗透模型:适于两相间高度湍动难溶气体适于两相间高度湍动难溶气体吸收的状况,属非稳态的传质模型。吸收的状况,属非稳态的传质模型。无稳定相界面和稳定扩散,由于溶质的液无稳定相界面和稳定扩散,由于溶质的液相扩散系数小,故开始从界面进入液膜到建立相扩散系数小,故开始从界面进入液膜到建立稳定的浓度梯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溶质从相界稳定的浓度梯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溶质从相界面向液膜深度逐渐渗透,故称面向液膜深度逐渐渗透,故称溶质渗透理论溶质渗透理论。简化:简化:气液接触时,液相中微元向界
18、面移气液接触时,液相中微元向界面移动,因有浓度梯度的存在,短时间里在界面上动,因有浓度梯度的存在,短时间里在界面上发生不稳定传质,随时间延长,渗透越深入。发生不稳定传质,随时间延长,渗透越深入。经过等距离的时间经过等距离的时间q qc c,旧的流体被新的流体置旧的流体被新的流体置换回到液相主体中去。等换回到液相主体中去。等待再一次的移动待再一次的移动cLDkq2Higbie 1935表面更新模型:表面更新模型:主要思想:流体流动时表面是不断更新的主要思想:流体流动时表面是不断更新的即不断有液体从即不断有液体从主体主体转为转为界面界面,暴露给气相,暴露给气相,使传质机会大大加强。使传质机会大大加
19、强。引入一模型参数引入一模型参数表面更新率表面更新率 S:单位单位时间里表面被更新的百分率时间里表面被更新的百分率。可理解为模型之二是可理解为模型之二是q qc 时间下的表面更新时间下的表面更新模型三是随时的更新。模型三是随时的更新。DSkL 3 传传 质质 设设 备备 原原 理理 对传质设备的基本要求:设法增加两相充对传质设备的基本要求:设法增加两相充分接触的机会。分接触的机会。1、增加相间接触面积;增加相间接触面积;2、增增大湍动程度;大湍动程度;3、相间有较大的推动力(物相间有较大的推动力(物理、浓度);理、浓度);4、传质后能分离完全;传质后能分离完全;5、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
20、耗小等。简单,操作方便,能耗小等。分为微分传质设备和分级传质设备分为微分传质设备和分级传质设备填料塔填料塔,板式塔板式塔。填料塔特性填料塔特性:塔内以填料为气液:塔内以填料为气液接触的元件,液体自上而下在填接触的元件,液体自上而下在填料上分布,形成大面积液膜,气料上分布,形成大面积液膜,气体自下而上与液体充分接触,进体自下而上与液体充分接触,进行传质。塔内浓度沿塔高呈连续行传质。塔内浓度沿塔高呈连续性变化,且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性变化,且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故称之为连续性接触式气液交换故称之为连续性接触式气液交换设备,也称微分接触式传质设备设备,也称微分接触式传质设备特点特点:结构简单,压降低,适
21、于结构简单,压降低,适于真空蒸馏,属大气量的气液传质真空蒸馏,属大气量的气液传质设备,填料种类选择多,耐腐蚀设备,填料种类选择多,耐腐蚀式塔特性板式塔特性板:在塔中设置带孔道:在塔中设置带孔道的塔板,可供上升气体通过并与的塔板,可供上升气体通过并与下降的液体在塔板上充分接触,下降的液体在塔板上充分接触,液体靠自然重力下降,气体靠压液体靠自然重力下降,气体靠压强上升,在宏观上气液呈逆流接强上升,在宏观上气液呈逆流接触状态,塔内溶液浓度自上而下触状态,塔内溶液浓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因每板上气液呈错流逐渐增加。因每板上气液呈错流交换,呈分级状,故称之为分级交换,呈分级状,故称之为分级接触式传质设备。
22、接触式传质设备。特点特点:空塔气速高,生产能力大空塔气速高,生产能力大气液比范围较广,放大生产稳定气液比范围较广,放大生产稳定性好,结构复杂,压降高。性好,结构复杂,压降高。4 吸吸 收收 与与 解解 吸吸 一、概述一、概述 吸收吸收依不同依不同气态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气态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用适当的液体与混合气体接触,差异,用适当的液体与混合气体接触,使气体中使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的一个或几个组分溶解于溶剂中组分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溶液,而,形成溶液,而难溶组分保留在气相难溶组分保留在气相中,从而达到使混合气体分中,从而达到使混合气体分离的单元操作。离的单元操作。概念概念:液体:液体吸收剂
23、吸收剂;被溶解的气态组分;被溶解的气态组分 吸收质,吸收质,不被吸收的组分不被吸收的组分惰性气体惰性气体(载体)。(载体)。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碳酸饮料、净化气体、:碳酸饮料、净化气体、水果香精的回收、氢化油脂制造、水果香精的回收、氢化油脂制造、CO2气体在葡气体在葡萄酒表面吸收起抑菌保藏作用。萄酒表面吸收起抑菌保藏作用。吸收方法分为:吸收方法分为:单组分与多组分;单组分与多组分;物理与化学物理与化学等温与非等温等温与非等温吸收吸收的逆过程称的逆过程称解吸解吸(脱吸)。天然油类脱(脱吸)。天然油类脱臭,果汁、罐头脱气、吸收后溶质回收等。臭,果汁、罐头脱气、吸收后溶质回收等。吸收塔
24、吸收塔加热器加热器解吸塔解吸塔冷凝器冷凝器加热器加热器二、气相二、气相液相间的平衡关系液相间的平衡关系1、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2、亨利、亨利(Henry)定律定律AAxEp74110 6 kpa106 kpaN2 H2AirCOO 2E 随温度增高而增大;易溶气体随温度增高而增大;易溶气体 E 值小,值小,难溶气体难溶气体 E 大;溶液越稀符合程度越高。大;溶液越稀符合程度越高。TAAxEp741HcpAA摩尔浓度摩尔浓度kmol/m3溶解度系数溶解度系数kmol/m3kpaAAmxy总pEm m E,气体难溶于水的程度加大。,气体难溶于水的程度加大。总总pEmmxyxE
25、pppyAAAAAAm相平衡常数相平衡常数由道尔顿分压定律可推得:由道尔顿分压定律可推得:3、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剂的选择 3、吸收速率(、吸收速率(传质速率传质速率)方程)方程单位传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溶质量。单位传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溶质量。吸收速率吸收系数吸收速率吸收系数推动力推动力3.1.传质方向传质方向:视溶质气体在气相中的分压视溶质气体在气相中的分压 pA 与其液相与其液相平衡分压平衡分压 p 的大小比较而定。的大小比较而定。AAppAApp气气液液L xAxAxApAp x气气液液AxAxApApG3.2.平衡极限平衡极限:相平衡过程达到极限时,传质速相平衡过程达到极限时,
26、传质速率为零,此时为一动态平衡,有如下关系:率为零,此时为一动态平衡,有如下关系:AAAAAAppyyxx由上可知,在吸收平衡过程中,吸收液中的由上可知,在吸收平衡过程中,吸收液中的浓度(最高)和离开的气体浓度(最低)是有一浓度(最高)和离开的气体浓度(最低)是有一定限度的。定限度的。通常吸收剂的通常吸收剂的量小,浓度大,但量小,浓度大,但若过小时若过小时,xA2也不也不会无限高,它必为会无限高,它必为与当时的平衡分压与当时的平衡分压对应的浓度。对应的浓度。EpxAA22GL12同理,在塔顶部出口气相压力总是存在的,它必同理,在塔顶部出口气相压力总是存在的,它必受到塔顶进口液相浓度受到塔顶进口
27、液相浓度 xA1 控制。控制。EpEpxAAA1113.3.吸收速率方程吸收速率方程:在气膜侧的吸收速率方程:在气膜侧的吸收速率方程AiAGAppkN在液膜侧的吸收速率方程在液膜侧的吸收速率方程AAiLAcckNAAAAAiAiHpcHpcHpcAiAGAppkNAAiLcckAALGAppHkkN111AAGAppKN742若以摩尔分数为浓度,则气、液膜推动力分别为若以摩尔分数为浓度,则气、液膜推动力分别为)()(AAiAiAxxyy、气、液相的总推动力分别为气、液相的总推动力分别为)()(AAAAxxyy、AAxAAyAAixAiAyAxxKyyKxxkyykNAALAALGAccKcck
28、kHN11743yxxxyymkkKkmkK111 11 TLxTGycKKpKK 5 吸吸 附附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吸附作用吸附作用一种传质分离过程,是以相一种传质分离过程,是以相际传质理论为基础的单元操作。使际传质理论为基础的单元操作。使气体或液体气体或液体流动相与多孔固体颗粒相接触流动相与多孔固体颗粒相接触,流动相中一种,流动相中一种或多种或多种组分被截留于固体颗粒组分被截留于固体颗粒上,从而使流动上,从而使流动相中的组分被分离或纯化的单元操作。相中的组分被分离或纯化的单元操作。流动相中的组分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流动相中的组分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其中组分受固相的吸附力不同所
29、致。其中组分受固相的吸附力不同所致。吸附剂(固相);吸附质(被吸组分);吸附剂(固相);吸附质(被吸组分);2、吸附原理吸附原理吸附剂特有的多孔吸附剂特有的多孔特性,很大的比表面;特性,很大的比表面;分子的自身特性差异;分子的自身特性差异;电荷作用;电荷作用;固体内外部固体内外部分子的受引力环境差异分子的受引力环境差异等等。解吸解吸:物理吸附物理吸附:仅靠分子引力吸附,无选择性,易:仅靠分子引力吸附,无选择性,易吸离子,过程快,放热,结合力弱,可逆。吸离子,过程快,放热,结合力弱,可逆。化学吸附化学吸附:化学反应产生的结合力,活性吸附:化学反应产生的结合力,活性吸附一般不可逆。过程慢,放热量大
30、,结合力强。一般不可逆。过程慢,放热量大,结合力强。3、吸附剂及性能吸附剂及性能多孔固体是食品工业常用的吸附剂。比表面多孔固体是食品工业常用的吸附剂。比表面大是基本特点。通过表面过程对其它颗粒进行吸大是基本特点。通过表面过程对其它颗粒进行吸附、降低表面能是其主要性能。附、降低表面能是其主要性能。基本特性基本特性:吸附剂中微孔的比表面占比例很大;:吸附剂中微孔的比表面占比例很大;吸附容量吸附容量 q,也称之为吸附质在固相,也称之为吸附质在固相中的浓度,可用被吸附气体体积、吸附剂质量的中的浓度,可用被吸附气体体积、吸附剂质量的变化来确定吸附量。变化来确定吸附量。吸附剂的密度:装填密度;颗粒密度吸附
31、剂的密度:装填密度;颗粒密度真密度。真密度。天然的天然的:硅藻土:硅藻土300、活性白土、活性白土300、凹凸棒、凹凸棒250等;等;价廉易得,一次性使用,吸附能力小,选择性差,价廉易得,一次性使用,吸附能力小,选择性差,主要用于简单的精制加工。主要用于简单的精制加工。人工的人工的:活性炭:活性炭1500、硅胶、硅胶600、吸附树脂、吸附树脂700、活、活性氧化铝性氧化铝350、合成沸石分子筛、合成沸石分子筛750等。性能好,吸附等。性能好,吸附能力强,应用范围广,价格较高,要求回收,能力强,应用范围广,价格较高,要求回收,可可再生重复用再生重复用对吸附剂的要求对吸附剂的要求:较大的内表面,活
32、性高,:较大的内表面,活性高,选择性强,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物理特性,化学稳选择性强,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物理特性,化学稳定性良好。定性良好。二、吸附分离理论二、吸附分离理论1、吸附平衡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气、气固体系特性固体系特性极性相似相吸;吸附极性相似相吸;吸附质分子结构复杂且沸点高质分子结构复杂且沸点高者易被吸附;酸碱相吸;者易被吸附;酸碱相吸;吸附剂孔隙影响吸附速率吸附剂孔隙影响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和吸附量c(kg质质/m3)q(kg质质/kg剂剂)、液、液固体系特性固体系特性较气固复杂,溶剂同时被吸附;作用力多;较气固复杂,溶剂同时被吸附;作用力多;分为正负吸附;吸附质在两相中形成函
33、数关系;分为正负吸附;吸附质在两相中形成函数关系;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吸附剂结构特性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吸附剂结构特性在稀溶液中在稀溶液中Eq稀溶液中高吸附量稀溶液中高吸附量KKqqm1修正式(实用式)修正式(实用式)nEq1实际应用较多,可操作性强实际应用较多,可操作性强n210吸附易于进行。吸附易于进行。当当n0.5时难以吸附。时难以吸附。吸附发生的三个步骤吸附发生的三个步骤外扩散扩散并预吸外扩散扩散并预吸附(内扩散)内吸附附(内扩散)内吸附 6 蒸馏蒸馏气体中的混合物用液体吸收分离、气相或气体中的混合物用液体吸收分离、气相或溶液中的混合物用固相物质吸附分离;一般采溶液中的混合物用固相
34、物质吸附分离;一般采用微分接触式设备。用微分接触式设备。均相溶液、组分挥发性差异不大溶液的分离?均相溶液、组分挥发性差异不大溶液的分离?两大问题:相平衡关系,传质速率确定。两大问题:相平衡关系,传质速率确定。理论极的概念理论极的概念级效率的确定级效率的确定设备具通用性,之所以加以区分,重点是设备具通用性,之所以加以区分,重点是探讨对均相物系的分离常用的解决方法。探讨对均相物系的分离常用的解决方法。蒸馏蒸馏 distiling:利用液体中组分具挥发性而成利用液体中组分具挥发性而成为蒸气的特性,借不同组分挥发成气态能力的为蒸气的特性,借不同组分挥发成气态能力的差异,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差异,
35、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精馏精馏 rectify:溶液受热沸腾气化后,易挥发组溶液受热沸腾气化后,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高,难挥发组分在液相中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高,难挥发组分在液相中的浓度高,浓度高,若经多次气化和冷凝若经多次气化和冷凝,最终在气相中,最终在气相中得到较纯的易挥发组分,在液相中得到高浓度得到较纯的易挥发组分,在液相中得到高浓度难挥发组分,这一单元操作即为难挥发组分,这一单元操作即为精馏精馏。精馏是在蒸馏基础上对均相液体混合物实精馏是在蒸馏基础上对均相液体混合物实现气液连续化分离,得到高纯度产品的操作。现气液连续化分离,得到高纯度产品的操作。分类分类:简单蒸馏简单蒸馏 常压蒸
36、馏常压蒸馏 双组分蒸馏双组分蒸馏平衡蒸馏(平衡蒸馏(闪蒸闪蒸)减压蒸馏减压蒸馏 多组分蒸馏多组分蒸馏 精精 馏馏 加压蒸馏加压蒸馏 特殊精馏(特殊精馏(恒沸精馏、萃取精馏恒沸精馏、萃取精馏)间歇蒸馏间歇蒸馏 连续蒸馏连续蒸馏 气液相平衡是分析蒸馏原理和进行气液相平衡是分析蒸馏原理和进行蒸馏设备计算的理论基础。蒸馏设备计算的理论基础。蒸馏也是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蒸馏也是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组成)偏离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组成)偏离平衡的程度来衡量传质推动力的大小,平衡的程度来衡量传质推动力的大小,传质过程以两相达到相平衡为极限;传质过程以两相达到相平衡为极限;蒸馏分离的依据蒸
37、馏分离的依据: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挥发成蒸气。但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挥发成蒸气。但因各种液体的挥发性存在差异,故混合液体因各种液体的挥发性存在差异,故混合液体发生部分气化时所生成的发生部分气化时所生成的气相气相组成与其组成与其液相液相组成也必定存在差别。这就为均相混合液体组成也必定存在差别。这就为均相混合液体高纯度分离提供了可能。高纯度分离提供了可能。在双组分系统中,设在双组分系统中,设 A比比 B 易挥发易挥发BABAxxyyAAxy 一、双组分溶液系统的气液平衡一、双组分溶液系统的气液平衡1、相律和拉乌尔定律、相律和拉乌尔定律 1.1.相律相律是研究相平衡关系的基本规律,是是研究相平衡关系
38、的基本规律,是确定气液平衡参数的理论基础。当相平衡时:确定气液平衡参数的理论基础。当相平衡时:2相数组分数自由度数NF自由度自由度维持相数的前提下,可以独立改维持相数的前提下,可以独立改变的变量(变的变量(T、P、C)数。即该变量的改变不会)数。即该变量的改变不会使相数消失使相数消失(减少减少)。两组分系统中两组分系统中T、P、C(x、y)之间的关)之间的关系变化:系变化:p4281.2.Raoult Law理想溶液(气体)理想溶液(气体)分子间引力相同,且其不分子间引力相同,且其不受组分混合影响,无体积变化和热效应的体系。受组分混合影响,无体积变化和热效应的体系。BAAAAxpxpp1761
39、ABBBBxpxpp1ABAABAxpxpppp1BABAppppx762若气相可视为理想气体,则又根据道尔若气相可视为理想气体,则又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顿分压定律AAAAxppppy 以上说明,在二组分体系中以上说明,在二组分体系中,x A、y A 中中任意一个参数确定后,则其余任意一个参数确定后,则其余x B、y B 都能都能相继确定。若是相继确定。若是已知一相组成已知一相组成,也可求得与之也可求得与之平衡的另一相的组成和温度,平衡的另一相的组成和温度,此时常需用试差此时常需用试差法求算。法求算。2、两组分理想溶液气液平衡相图、两组分理想溶液气液平衡相图(t-x-y、y-x)液相区液相区气液
40、共区气液共区气相区气相区100 H B A E GPt 1t 2t 3X 1y 1y 2y 3X 2X A y AX 3 Jt 4CF温度温度/t 5yx图图:当压力恒定时:当压力恒定时将不同温度下将不同温度下yx值绘值绘成右图。由于易挥发组成右图。由于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浓度总是大分在气相中浓度总是大于液相中,故曲线总是于液相中,故曲线总是在直线的左上方。又因在直线的左上方。又因yx图受压力影响较小图受压力影响较小故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更故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更多。多。AAAxppy3、两组分非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相图、两组分非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相图特征特征:可能出现:可能出现恒沸恒沸组成。即当温度一定
41、、组成。即当温度一定、组分摩尔分数处于某一值且溶液沸腾时,气组分摩尔分数处于某一值且溶液沸腾时,气液液相组成的浓度在此温度下达到一致。相组成的浓度在此温度下达到一致。乙醇乙醇水系统温度为水系统温度为78.15时时,恒沸组成,恒沸组成89.4%非理想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有正、负之分。非理想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有正、负之分。负偏差负偏差:气相组分分压理想溶液,沸点较高:气相组分分压理想溶液,沸点较高正偏差正偏差:气相组分分压理想溶液,沸点较低:气相组分分压理想溶液,沸点较低 为表述混合溶液组分间的相互影响,引入为表述混合溶液组分间的相互影响,引入“相对挥发度相对挥发度”概念。若组分概念。若组分A为
42、易挥发组分为易挥发组分:BBBAAAxpxpBABBAABAppxpxp/AAAABBAAyxxyxpyxpy11/此式意义此式意义:可用于衡量某体系是否适于用:可用于衡量某体系是否适于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通常,如用通常,如用 y、x 表示易挥发组分,表示易挥发组分,1,越大越利于用蒸馏方法分离;当越大越利于用蒸馏方法分离;当 1,y=x 时,时,混合物不宜用一般蒸馏法分离混合物不宜用一般蒸馏法分离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温度、压强和浓度的函数,是温度、压强和浓度的函数,T 升高升高 略减;当压强增加略减;当压强增加 也略减也略减食品工业中物料相对挥发度变化不是很大。食
43、品工业中物料相对挥发度变化不是很大。xxy11763二、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二、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将一定组分的液体加热至泡点以上,再将蒸将一定组分的液体加热至泡点以上,再将蒸气冷却至其中难挥发组分的气冷却至其中难挥发组分的露点露点(使实际蒸气压使实际蒸气压强达到饱和蒸气压强时的温度强达到饱和蒸气压强时的温度)以下,当气、液)以下,当气、液相平衡后进行气、液分离,则易挥发组分相平衡后进行气、液分离,则易挥发组分在气相在气相中中富集富集,难挥发组分,难挥发组分在液相中在液相中富集富集,从而实现分,从而实现分离,这一过程称为平衡蒸馏,也称离,这一过程称为平衡蒸馏,也称闪蒸闪蒸。将料液加热成蒸气,引出蒸
44、气,冷凝,则其将料液加热成蒸气,引出蒸气,冷凝,则其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大于料液。当继续加热时,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大于料液。当继续加热时,料液中易挥发组分不断降低,蒸馏出的易挥发组料液中易挥发组分不断降低,蒸馏出的易挥发组分也不断降低,因此这是一非稳态的分离过程。分也不断降低,因此这是一非稳态的分离过程。三、两组分连续精馏原理三、两组分连续精馏原理y 2y 3y 1X 3X 2X FX 1 yn-1yn yn+1 xn-1 xn xn+1塔内气液的流动X 1y 3y2y1 精馏操作精馏操作流程流程回流液回流液馏出液馏出液进料进料加热蒸汽加热蒸汽釜液釜液冷凝水冷凝水观察罩观察罩全凝器全凝器贮槽贮槽
45、间歇精馏操作流程间歇精馏操作流程冷凝水冷凝水水蒸气水蒸气液体液体蒸汽蒸汽塔顶产品塔顶产品冷却水冷却水蒸汽蒸汽塔底产品塔底产品进料进料进进料料板板再沸器再沸器连续精馏操作流程连续精馏操作流程提馏段提馏段精馏段精馏段L为回流量,为回流量,D为产品为产品量,量,RL/D称称回流比回流比111RxxRRyDnn上式称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上式称精馏段操作线方程WLWxxWLLywmm1上式称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上式称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加料板加料板:当某块塔板上的浓度与原料的浓度相近或:当某块塔板上的浓度与原料的浓度相近或相等时相等时,料液由此加入,该板称为加料板。料液由此加入,该板称为加料板。精馏段精馏段:加料板
46、以上的部分,它起着回收原料中易:加料板以上的部分,它起着回收原料中易挥发组分增浓的作用。挥发组分增浓的作用。提馏段提馏段:加料板以下的部分(包括加料板),它起:加料板以下的部分(包括加料板),它起着回收原料中易挥发组分的作用。着回收原料中易挥发组分的作用。精馏操作的不正常现象:精馏操作的不正常现象:l漏液、液沫夹带漏液、液沫夹带l液泛液泛l反混反混回流:回流:升到塔顶的汽流组成在冷凝器中冷凝后升到塔顶的汽流组成在冷凝器中冷凝后只放出一部份作为塔顶产品,另一部分返回塔只放出一部份作为塔顶产品,另一部分返回塔顶作为液流,这部份液流称为回流。顶作为液流,这部份液流称为回流。再沸器:再沸器:最下一级用
47、来提供一定量上升蒸气流最下一级用来提供一定量上升蒸气流的加热装置。算一块理论板,在计算中扣除。的加热装置。算一块理论板,在计算中扣除。在任一塔板上易挥发组分由液相转移到气在任一塔板上易挥发组分由液相转移到气相而难挥发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相而难挥发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理论塔板理论塔板(Ideal plate):当气液两相在某一层板当气液两相在某一层板上传热、传质达到平衡,且板上液相组成均匀上传热、传质达到平衡,且板上液相组成均匀时,即时,即 y n和和x n 满足气液平衡方程,则此层塔板满足气液平衡方程,则此层塔板称为称为理论塔板理论塔板。nnnxxy)1(1理论板是指离开该塔板的蒸汽和液体呈
48、平衡理论板是指离开该塔板的蒸汽和液体呈平衡状态的塔板。状态的塔板。理论板不存在的原因:气液间接触面积和理论板不存在的原因:气液间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是有限的,难以达到平衡状态。接触时间是有限的,难以达到平衡状态。理论板可作为衡量实际板分离效率的依据和理论板可作为衡量实际板分离效率的依据和标准。标准。理论塔板的概念理论塔板的概念(Ideal plate or tray)理论板理论板数的求法:数的求法:DnnxRxRRy1111WmmxWLWxWLLy1Dxy 1初始条件初始条件提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相平衡方程相平衡方程nnnxxy)1(1理论塔板数的确定理
49、论塔板数的确定 利用相平衡原理和操作线方程可确定理论利用相平衡原理和操作线方程可确定理论塔板数,其方法有塔板数,其方法有逐板计算法逐板计算法和和图解法图解法。逐板计算法逐板计算法 在坐标纸上绘出双组分混合液的在坐标纸上绘出双组分混合液的 y -x 平衡平衡曲线,并作出对角线,对角线为曲线,并作出对角线,对角线为 y=x。在同一坐标上作精馏段操作线,在同一坐标上作精馏段操作线,此操作线通此操作线通过位于对角线的点,过位于对角线的点,x=xD、y =x D)和)和 y 轴轴上的点(上的点(x=0,y=xD/R+1),此操作线的斜率),此操作线的斜率为为 R/(R+1),截距为,截距为 x D /(
50、R+1)。图解法图解法 在同一坐标上作提馏段操作线,此操作线通在同一坐标上作提馏段操作线,此操作线通 过位于对角线上的点(过位于对角线上的点(x=x W 、y=x W)和)和 y 轴轴上的点(上的点(x=0、y=W x W /(L+q F W)此操作线的斜率为(此操作线的斜率为(L+q F)/(L+q F W)从点(从点(x=x D、y=x D)开始在操作线与平)开始在操作线与平衡线间作直角阶梯直至作最后一个阶梯的垂线衡线间作直角阶梯直至作最后一个阶梯的垂线达到达到 x W 或略小于或略小于 x W 为止。为止。注注:所画的每一个阶梯代表理论塔板,跨:所画的每一个阶梯代表理论塔板,跨过两操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