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6687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X 页数:260 大小:4.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0页
高中生物-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0页
高中生物-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0页
高中生物-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0页
高中生物-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PART 5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第10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 微专题六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模型及实验探究PART 5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1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微专题七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信息传递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6.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7.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考纲展示网络构建基础速查拾遗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2、”。(1)人憋尿的现象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K+在细胞外浓度大于细胞内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的过程中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在人体内发生某种反射的时候,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兴奋的传导都是双向的。()解析(1)人体的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分级调节的现象,即高级的神经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2)K+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的过程中K+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3)人体内的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单向的。基础速查拾遗(4)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5)神经

3、递质发挥作用之后如果不能分解,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受到抑制。()(6)如果某糖尿病是由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则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解析(4)兴奋传递过程中,兴奋在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5)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之后,应及时分解,否则会持续发挥作用,如果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会引起持续兴奋;如果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神经元会持续受到抑制。(6)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如果口服则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氨基酸,失去胰岛素具有的功能。基础速查拾遗(7)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8)胰高血糖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肝脏部

4、位。()(9)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减少。()解析(7)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8)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通过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进行识别并发挥作用。(9)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减少,反馈调节的结果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增多。基础速查拾遗2.感悟考能,规范表达(1)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情绪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某人不慎扭伤脚踝,局部皮肤肿大,对皮肤红肿合理的解释是 。(2)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所具有的特点是 (写出其中两点)。(3)为了确定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发病原因是甲状腺受损还是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5、,可将其体内的量补充到健康人的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的含量,与健康人比较即可确定原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中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组织间隙液体增多 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基础速查拾遗(4)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其原理是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过信息转换,促使细胞内囊泡向细胞膜定向转移,来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囊泡中很可能含有。(5)寒冷时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但其含量不会过高。已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相似,那么肾上腺皮质激素含

6、量不会过高的原因是。水通道蛋白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神经调节 主干整合1.图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内负外正K+协助扩散考点互动探究内正外负Na+协助扩散考点互动探究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相反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相同考点互动探究2.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图9-2(1)a点电位,外正内负,此时通道开放,K+外流;(2)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通道开放,Na+内流;(3)bc段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4)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此时通道开放,K+外流;(5)de段通过钠钾泵,泵出,泵入。静息K+

7、Na+动作K+Na+K+考点互动探究3.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图9-3细胞体流动性高尔基体胞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考点互动探究(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填“单向传递”或“双向传递”),原因是 。(2)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效果图9-4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考点互动探究4.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3)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有害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考点互动探

8、究 考法提炼考法一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神经细胞来完成B.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C.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以提高代谢速率D.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C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神经细胞来完成,还要依靠相应的腺体细胞或肌肉细胞,A正确;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特定情况下突触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B正确;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兴奋的传递,C错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

9、和脊髓,其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D正确。2.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实验二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D.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完成某些反射考点互动探究C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皮肤

10、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实验二去除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正确;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即使实验前不剪除脑也能观察到蛙的屈腿反射,破坏脑只是排除高级中枢调控的干扰,C错误;根据实验一与实验三的对照可知,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完成屈腿反射可以不依赖于大脑,D正确。考点互动探究【易错提醒】“反射”完成的2个必备条件(1)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不经完整反射弧,不属于反射。(2)必须具备“适宜的”刺激(刺激类型、刺激强度均适宜)。考点互动探究考法二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3.抑制性神经元可使其后的神经元更不容易发生神经冲动。图9-5中的、是两种常见的神经中枢抑制方式,图中表示

11、不同的神经元,1、2表示突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图9-5A.突触1中释放递质的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B.抑制性神经元a释放递质促进神经元的Na+内流C.抑制性神经元b是所在反射弧中的效应器D.抑制性神经元b可抑制神经元和的活动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突触1中释放递质的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A错误;抑制性神经元a释放递质促进神经元吸收氯离子,B错误;抑制性神经元b是所在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中的中间神经元,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抑制性神经元b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抑制神经元和的活动,D正确。考点互动探究4.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你帮助别人提起重物时,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图9-6表示

12、该反射通路的简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神经元、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已知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回答下列问题:考点互动探究(1)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其原因是 。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其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能传递给效应器,但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元。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能传递给效应器,但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元考点互动探究(2)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

13、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A神经元属于神经元。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填“增强”或“减弱”)。解析(2)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A神经元属于传入(感觉)神经元。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感受器和效应器传入(感觉)增强考点互动探究考法三考查膜电位变化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5.大鼠神经元单独培养时,其轴突侧支返回细胞体,形成自突触(如图9-7中甲)。电极刺激这些形成了自突触的神经元细胞体引起兴奋,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部分神经

14、元电位变化为曲线,其余神经元为曲线。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上述所有神经元后,再进行相同刺激,测定结果为曲线。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C考点互动探究A.静息时自突触神经元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B.曲线的a峰表明这些神经元再次产生神经冲动C.发生曲线变化的神经细胞膜上无谷氨酸受体D.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发生阳离子内流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静息时自突触神经元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表现为内负外正,A正确;电极刺激这些形成了自突触的神经元细胞体引起兴奋,曲线的a峰表明这些神经元再次产生神经冲动,即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题述所有神经元后,再进行相同刺激,测定结果为曲线即

15、不再产生兴奋,因此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发生阳离子内流,D正确;又因为曲线与曲线不同,所以发生曲线变化的神经细胞膜上应该有谷氨酸受体,C错误。考点互动探究6.图9-8中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甲考点互动探究A.神经递质由B释放一定会引起A的兴奋B.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C.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表指针会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中不能由A向B传递甲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B释放会引起突触后膜A的兴奋或抑制,A错误

16、;图甲中电表两电极都放在细胞膜外,未受刺激时,电表测得的电位为0而不是静息电位,测静息电位时应将电表的两电极接在细胞膜两侧,B错误;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电表指针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C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B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A,而不能由A向B传递,D正确。甲考点互动探究【归纳总结】1.膜电位变化的3处易错易混点(1)膜外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只影响动作电位。(2)膜外无Na+,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膜外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的峰值升高。(3)Na+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动和K+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流动均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消

17、耗能量。考点互动探究2.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图9-9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主干整合1.牢记激素的来源及相互关系图9-10考点互动探究2.理清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图9-11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垂体再分泌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从而促进内分泌腺的分泌。反馈调节:相应激素对和分泌活动的调节过程,目的是保证相应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下丘脑垂体考点互动探究3.理清以下丘脑为中枢的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过程(1)图示图9-12抗利尿激素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考点互动探究(2)下丘脑是连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

18、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使人产生渴觉。作为效应器具有分泌功能a.水盐平衡过程中,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b.体温调节过程中,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神经中枢:对、的调节为神经调节。渗透压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肾上腺考点互动探究4.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的6个易错点(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2)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3)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又有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

19、高血糖素。考点互动探究(4)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抗体发挥作用后,随时间推移也逐渐被降解;而酶、载体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5)体液调节并非激素调节:在体液调节中,以激素调节为主,但其不是唯一的,如CO2、H+等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6)常见的甲状腺、性腺激素的分泌遵循分级调节,并非所有腺体分泌激素均遵循分级调节,如胰岛、肾上腺髓质则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直接支配,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考法一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1.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

20、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低C.炎性甲亢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快,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C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A正确;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炎性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高,因此机体细胞代谢快,但是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C错误;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D正

21、确。考点互动探究考法二考查血糖平衡调节2.如图9-13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图9-13考点互动探究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曲线ab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从消化道中吸收葡萄糖,而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则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曲线bc段血糖浓度下降过程是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所致,曲线de段血液中血糖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2、运动过程中机体消耗葡萄糖过多,此时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应逐渐下降,因此这两段胰岛素含量变化趋势不相同,B错误;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有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在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但不可以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考点互动探究3.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提供能源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以血糖正常的小鼠为实验动物,若以小鼠活动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先后顺序是。解析(1)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正常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23、的顺序应是先注射胰岛素溶液,使小鼠血糖降低出现低血糖症状,后注射葡萄糖溶液,观察小鼠低血糖症状是否恢复。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考点互动探究(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析(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考点互动探究(3)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其原因是,此时人体物质的代谢变化是。解析(3)

24、正常人在刚进食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而饥饿状态下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因此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高。此时人体内肝糖原分解加强,同时非糖物质加快转化为葡萄糖。高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进食后则相反肝糖原分解加强,同时非糖物质加快转化为葡萄糖考点互动探究(4)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有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分泌缺陷等。一些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其原因可能是 。解析(4)型糖尿病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5、降低,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较少,血糖浓度升高,机体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量持续较高,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较少,血糖浓度升高,机体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量持续较高考点互动探究考法三考查体温、水平衡调节4.将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战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组动物的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B.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小于对照组的产热量C.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

26、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D.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B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将实验组动物放入0 环境中,机体为维持体温恒定,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A正确;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大于对照组的产热量,B错误;为维持体温恒定,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C正确;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D正确。考点互动探究5.图9-14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让狗大量饮水(图中箭头a所示)后,连续排出大量的尿;当将10 mL 25%NaCl溶液注入颈动脉(箭头b)后,尿量暂时减少;当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提取物(箭头c)后,尿量也减少。根据此实验,可以推断:图9-14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27、1)将10 mL高浓度的25%NaCl溶液注入狗的颈动脉(b)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脑垂体后叶提取物(c)也能够引起类似的尿量变化,说明脑垂体后叶中含有这种激素(抗利尿激素)。(1)25%NaCl溶液注入动脉,使升高,刺激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激素分泌,导致尿量减少。本实验也证明中含有这种激素。血浆渗透压下丘脑抗利尿脑垂体后叶考点互动探究解析(2)如果先将狗的脑垂体后叶切除,再进行题述的实验,则机体将不能释放抗利尿激素,因此图中120 min210 min(b与c之间)的尿量会与题图不同。(2)如果先将狗的脑垂体后叶切除,再进行上述同样的实验,则图中时

28、间段的尿量会与图示不同。120 min210 min(或120 min180 min)考点互动探究解析(3)给狗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10 mL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滤到肾小囊后,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肾小管腔内溶液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因此尿量增加。(3)给狗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10 mL,尿量增加,原因是。血糖浓度升高,滤到肾小囊后,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肾小管腔内溶液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考点互动探究【易错警示】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的四大误区误区1:误以为寒冷环境中产热大于散热,或炎热环境中散热大于产热。其实,无论是在寒冷还是在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热与散

29、热都保持平衡,如果两者没有保持平衡,体温就会升高或降低。误区2:误以为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但温度感受器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误区3:误以为抗利尿激素的来源是垂体。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误区4:误以为渴感在下丘脑的水盐调节中枢中产生。渴感和其他感受一样,都只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真题回顾拓展1.2019全国卷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

30、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D真题回顾拓展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正确;惊吓刺激包括看到的情景、听到的声音和触摸产生的感觉等,因此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器,B正确;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如神经调节产生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引起心跳加快,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的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错误。真题回顾拓展2.2019全国卷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

31、.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D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选D。真题回顾拓展3.2019全国卷 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解析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人体产热的途径之一,不利于人体散热。皮肤血管舒张,有利于人体散热。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时,汗液蒸发会带走人体大量的热量,有利于人体散热。用酒精擦拭皮肤,酒精蒸发的同时会带

32、走人体大量的热量,有利于人体散热。A真题回顾拓展4.2019全国卷 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解析(1)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真题回顾拓展(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

33、促进排尿。解析(2)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大脑皮层脊髓感受器真题回顾拓展拓展(1)尿量增多,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必要文字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尿意。(2)某人因车祸胸部受伤,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由此可知控制正常排尿的中枢位于,说明神经系统存在调节。(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脊髓和大脑皮层分级正反馈教师备用习题1.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

34、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低于膜内B.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C.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D.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由突触后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C解析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错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C正确;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由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决定的,D错误。教师备用习题2.肾上腺素是人体重要的信息分子,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35、()A.肾上腺素可以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B.某些神经细胞可以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肾上腺素,其发挥作用后一般被酶分解C.由于肾上腺素是蛋白质,在进行动物实验时,肾上腺素一般是注射,不能口服D.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可以使人呼吸频率加快,血压上升,心率加速C解析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A正确;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由某些神经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发挥作用后一般被酶分解或被转移,B正确;肾上腺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是小分子物质,既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C错误;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可以使人呼吸频率加快,反应灵敏,血压上升,心率加速,D正确。3.

36、如图为神经肌肉接头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教师备用习题CA.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单向传递B.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属于胞吐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D.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突触结构,兴奋在此处单向传递,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属于胞吐,B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D正确。4.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一)是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

37、位差的变化;图(二)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教师备用习题(一)教师备用习题解析(1)图(一)a段是静息电位,依赖于钾离子的外流;b点时膜内外的电位差为0 mV,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兴奋单向传递。(1)图(一)中a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mV;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填“双向”或“单向”)传导,兴奋在图(二)反射弧中(填“双向”或“单向”)传导。(一)(二)钾离子的外流0双向单向教师备用习题解析(2)图(二)乙中,3表示突触小泡,里面含有神经递质,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2)图(二)乙中的3表示,该结构由(

38、填细胞器)形成。(一)(二)突触小泡高尔基体教师备用习题解析(3)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不反应,则X释放的神经递质应该是抑制性递质,会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此时突触后膜会发生阴离子内流,膜电位会发生改变。低级中枢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3)假如图(二)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此时突触后膜电位(填“有”或“无”)变化;这也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一)(二)抑制有高级中枢(或大脑皮层)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0讲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1.稳态的生理意义()。2.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

39、稳态中的作用()。3.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纲展示网络构建基础速查拾遗1.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2)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3)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解析(1)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于组织液中。(2)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使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交换不平衡,更多的水分进入或停留在了组织液中,从而导致了组织水肿。(3)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基础速查拾遗(4)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

40、作用。()(5)ATP的合成与水解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4)内环境中的CO2可作为信号分子刺激呼吸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而发挥调节作用。(5)由于内环境中缺乏ATP合成与水解的酶,所以一般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ATP的水解和合成。基础速查拾遗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淋巴因子不仅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以和抗体一样将抗原清除。()(2)抗体产生于浆细胞内,但抗体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3)B细胞和T细胞、吞噬细胞一样,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解析(1)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没有和抗体一样的生理功能。(2)抗体属于

41、分泌蛋白,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其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内环境。(3)吞噬细胞和T细胞既可参与体液免疫也可参与细胞免疫,但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基础速查拾遗(4)只有体液免疫才有二次免疫,细胞免疫不存在二次免疫。()(5)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其之所以能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是因为在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解析(4)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在初次免疫中均产生了记忆细胞,都存在二次免疫。(5)T细胞和B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都相同,二者之所以成为不同种类的细胞,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础速查拾遗3.细读教材,查缺补漏(1)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

42、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教材必修3P5)(2)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主要去路是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教材必修3P32)(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教材必修3P36)(4)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教材必修3P36资料分析)基础速查拾遗(5)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和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大大提高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成活率。(教材必修3P39资料分析)(6)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甘

43、氨酸、一氧化氮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相关的离子通道打开。(教材必修3P19图2-4)(7)胰腺既是一个内分泌腺,也是一个外分泌腺。(教材必修3P26)(8)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教材必修3P41科学技术社会)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主干整合1.明确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必须认准”(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尿素等。大分子物质、抗体等。信号分子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等。血浆蛋白激素考点互动探究(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

44、环境物质”: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呼吸酶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反应。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血红蛋白神经递质考点互动探究2.内环境及稳态机制图10-1血浆淋巴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1.下列有关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只有少部分渗入淋巴液B.肾炎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和生成的组织液相比,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D

45、.HC O 3 、HP O 4 2 等主要存在血浆中,以维持pH 相对稳定C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流入淋巴中,A正确;肾炎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高,C错误;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变化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C O 3 、HP O 4 2 等,D正确。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图中的B.若某人患肾炎疾病,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

46、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考点互动探究2.如图10-2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图10-2C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是淋巴,是毛细淋巴管,是红细胞,是血浆,是毛细血管,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为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从而导致红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某人患肾炎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更多地流向组织液,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图中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C错

47、误;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由组织液形成的,D正确。考点互动探究【易错提醒】据箭头方向快速确认体液组分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免疫调节 主干整合1.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10-4考点互动探究(1)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免疫发挥作用,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则免疫发挥作用。(2)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更,抗体产生量更的特点。(3)如果胸腺被切除,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是丧失全部的和大部分。体液细胞记忆细胞快强烈多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考点互动探究2.牢记“6”种免疫细胞及其3个“唯一”(1)6种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吞噬抗原、吞噬消化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识

48、别抗原;增殖分化为。T细胞:识别抗原;分泌,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效应T细胞:识别并与结合,使之裂解。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抗体靶细胞考点互动探究(2)关注3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3)关注2个“既又”细胞既作为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浆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免疫考点互动探究3.区分三类免疫失调症(1)自身免疫病病理将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物质系

49、统性红斑狼疮考点互动探究(2)过敏反应病理:图10-5免疫类型:是异常的免疫。体液考点互动探究(3)免疫缺陷病类型实例病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防卫功能过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HIV主要入侵 导致的艾滋病T细胞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考法一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C.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B细

50、胞数量下降有关B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而B淋巴细胞成熟于骨髓,A错误;胃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正确;浆细胞对抗原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C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使人的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考点互动探究2.图10-6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图10-6D考点互动探究A.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甲、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生物-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