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典型案例.docx

上传人(卖家):haaijie1005 文档编号:457523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治理典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村治理典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村治理典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村治理典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村治理典型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一、案例背景*县隶属*市,全域位于*都市圈规划核心区,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央农办“三农政策基层联系县”。2019年,*县开展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由原10个乡镇调整为4镇2乡1街道,71个建制村调整为38个,村级党组织数量减少46.5%,平均户籍人口和幅员面积分别增长47.3%和54%。两项改革后,面对服务半径扩大、人口规模增大、群众诉求多元等新变化,农村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邻里关系日渐疏远等问题逐渐显现,给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基于以上问题瓶颈,*县积极探索创新“一领四微”乡村治理

2、新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微阵地、培育微组织、提供微服务、开展微活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治理和服务下沉村民家门口,大力培育群众“自组织”和“邻里”文化,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农民主体力量,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之路。二、主要做法(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基层基础。针对两项改革后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不畅、能力不高、供给有限”的实际,大力实施“战斗堡垒”工程,拓展组织设置,优化运行制度,建强党员队伍,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一是严密组织体系。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升格村级党组织为基础,全覆盖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348个,建立党员就近联系服务村民制度,形成“行

3、政村党支部(总支、党委)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三级组织架构。采取单建、联建、区域统建等方式,推动农村聚居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党组织应建尽建,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二是提升运行质效。全面完成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权责三张清单”,开展重点村提级监督,强化“一肩挑”村干部监督管理。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党支部联系点,县乡两级党委班子成员挂联指导村级党组织,加强村民小组党支部运行指导。开展村党组织定期听取村级各类组织工作报告,探索建立村干部政治体检和政治素质考核制度,综合运用“述、查、谈、评、改”工作法,提升党组

4、织运行效率和工作效率。三是育强党员队伍。大力实施新时代村干部提能工程,建立“导师帮带制”,组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乡镇”“老支书”结对帮带新任村党组织书记,提升“头雁”履职能力。开展“引新乡贤回乡村、引农二代回家乡、引创客回乡下”行动,实施农村发展党员专项计划,加大从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后备力量中发展党员力度,多源头多途径吸纳真抓实干的能人参与投身乡村治理。(二)打造“微阵地”,构筑治理“同心圆”。聚焦“阵地行政化、村民不愿来”等问题,构建1个村级主阵地、N个村民小组微阵地的“1+N”村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推动党群阵地和服务下移。一是建阵地。采取“商量建、支部管、一起用”方式,整合闲置集体

5、土地、农户废弃房屋、村民活动广场,在每个村民小组打造集议事、活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百家”“村民议事坝”等综合性党群“微阵地”,就近就便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活动空间。如百家池村利用村民废弃圈舍改建打造“邻里百家”,开展党群议事、代表接访等各类活动,延展党员群众生活空间。二是搭平台。发挥好微阵地决策议事、党群活动、便民服务等功能作用,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建立“有事公开议”协商议事制度,常态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活动,有效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微阵地成为了村民“自发来、乐意听、愿意说”的公共空间。三是活载体。围绕干部作风、民生实事、环境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开展“书记

6、坝坝会”“书记龙门阵”,每月组织村“两委”干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现场听取、收集、答复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矛盾,引导村民热心聊村事、积极议村事、协力办村事,发动村民成为乡村治理主力军。(三)培育“微组织”,激发治理“新活力”。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公益性、互助性组织建设,通过组织发动组织、组织带动群众,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把村民凝聚起来。一是建强自治组织。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规范建立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修订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建立村规民约“道德红黑榜”,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等制度,推动形成民事民

7、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二是培育群众组织。根据村民地缘、趣缘、业缘,成立纠纷调解、养老育幼、产业发展、婚丧嫁娶等多类群众自组织,发挥乡村“熟人社会”优势,构建村民利益表达载体,推动农民素质提升、传统文化传承、丰富群众生活,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是孵化社会组织。发动镇村专业人士和党员骨干成立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采取“镇村筹集、乡贤捐赠”筹资设立5万元/村的社会组织孵化基金,以政府购买方式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入驻村组微阵地,开展居家养老、留守儿童关爱等服务活动,延伸村党组织服务手臂,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四)做优“微服务”,深耕治理“关键点”。一是网格式服务。创新开展乡

8、村治理“片长制”,以30-50户为参考,划小治理单元,整合县级职能部门基层辅助人员和镇村自设辅助性岗位,统筹选任1057名治理“片长”,实行片内人、地、事、物、情统归片区管理,制定“片长”6大类35项服务事项清单,及时服务片内群众。二是点单式办理。依托“1+N”村级党群服务微阵地,健全镇村干部“接访日”制度,实行“群众单点、镇村办理、部门协同”便民服务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村民“家门口”。实现供需高效对接、问题快速办结。三是项目式供给。每季度梳理公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根据村民需求和可借助资源设计服务项目,经村“两委”审议申报、乡镇党委评估备案等

9、程序,确定服务项目内容和目标任务,项目化开展服务,实现服务精细高效、整体覆盖。(五)开展“微活动”,营造治理“好风气”。针对邻里关系淡化问题,坚持以提升乡风文明为重点,开展“百家系列”活动,厚植邻里文化,紧密邻里关系,促进乡村文明和谐。一是传承“百家文化”。充分利用“微阵地”载体,发动村民捐献家庭发展史、老照片、老物件等打造“村史馆”,成立“苏母艺术工坊”,组织村民开展农村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引导村民在共忆历史、同创幸福中增进邻里感情。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牛儿灯”灯舞表演、龙太子抢鸭等主题文化活动,以传承民俗文化拉近邻里关系。二是选好“百家明星”。通过“组织+个人”推荐

10、、村民代表投票、村“两委”复审,每季度评选“最美庭院”“最美民星”,制作“最美之星”文字图集,在“微阵地”公示,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好风气。三是点亮“百家心愿”。聚焦“一老一小”,每月固定一天开展“共唱一首歌、共吃一顿饭、共做一件事”系列生日活动,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展卫生清洁、心灵慰藉等服务,营造和谐暖心氛围。紧扣村民发展致富需求,整合文化名人、乡土人才等43名师资力量,组建“振兴百家”讲师团,每周开展专业技术主题培训讲座,不断提升村民致富能力。三、实践成效(一)夯实了组织基础。村民小组和农村聚居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建立党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村级集

11、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全面加强党对基层的领导。同时通过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开展“书记坝坝会”“书记龙门阵”等活动,畅通了党群面对面沟通渠道,紧密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二)提升了治理能力。围绕微阵地建设,打造了公共活动空间,提供了满足村民需求的议事平台。孵化多种形式的群众“自组织”,开展各类“微活动”“微服务”调动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实现了基层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化,开启了统筹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格局。自2019年以来,全县获评国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5个、文明镇村4个。(三)助推了乡村振兴。自探索“一领四微”治理模式以来,村级党组织得到夯实,村民自治体

12、系逐渐完善,乡村服务水平有效提升,通过回引行动,回引致富能手、优秀农民工等群体620余名,充实了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同时通过开展百家系列活动,促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乡村新气象,村民致富增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成功创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路上更进了一步。四、探讨和启示(一)发挥村党组织领导作用是核心。村党组织是村域内唯一具有普遍公信力、具备兜底保障功能、联结小农利益的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域内领导各类组织的核心。乡村治理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只有建强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广大基层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思想

13、、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引领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乡村治理才有“主心骨”。(二)激发村民自治主体意识是根基。只有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鼓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才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实现“政府干、群众看”到“领着群众一起干”的转变。(三)畅通渠道搭建参与平台是关键。乡村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共建共治共享。只有通过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开展乡村治理“片长制”,进一步畅通党群沟通渠道,通过打造“微阵地”、培育“微组织”、做优“微服务”、开展“微活动”,让农民群众和乡村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进来,才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真正实现乡村善治,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乡村治理典型案例.docx)为本站会员(haaijie1005)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