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瘫面瘫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1、 病史问诊病史问诊 自我介绍,询问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自我介绍,询问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 主诉主诉:哪一侧口眼歪斜,口眼歪斜有多长时间,这几天有没有加重; 诱因:诱因:发病前有没有感冒、疱疹-病毒感染史、疲劳、受凉吹风史。 起病情况(起病的日期,是不是起病突然) 主症特点:主症特点:一侧面部有没有板滞、麻木感,有没有流泪或者眼睛,有没有额纹消失、鼻唇沟 变浅、眼不能闭合或露睛流泪、口角下垂向健侧牵拉、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等。 伴随症状伴随症状:面神经受损部位(有没有耳鸣耳聋,有没有耳内或耳后乳突疼痛,有没有听觉过 敏,有没有疱疹,病侧舌前 2/3 味觉有没有
2、丧失) ,与脑卒中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有 没有四肢有没有活动不利、感觉障碍、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有没有头晕头痛等,有没有容 易忘记东西、或者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有没有面部抽搐;有没有发热;既往发作情况:以 前有没有口眼歪斜过,有过几次,分别是哪一侧。 诊疗过程:诊疗过程: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 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 刻下:刻下:有无怕冷发热、有无自汗、盗汗?喜冷饮还是热饮?有没有腰膝酸软?有没有乏力倦 怠?有无胸中痞满不舒,咳嗽痰多?胃纳、睡眠和二便(中医十问) 。 相关既往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相关既往史、过
3、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2、专科体格检查:专科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可,颈软,言语清晰,吞咽动作无呛咳,对答切题,反应 灵敏,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逻辑思维能力正常,眼睑下垂,睑结膜、球结膜无苍 白、 红肿, 眼裂大小无异常, 眼球各项活动正常, 眼震 (-) , 左侧瞳孔 3mm, 右侧瞳孔 3mm, 对光反射存在,调节反射、辐辏反射正常, 右侧(左侧)额纹消失,右侧(左侧)鼻唇沟 变浅,露齿口角左(右)偏,鼓腮、吹哨漏气,伸舌无偏斜,舌肌无萎缩,无震颤。肢体肌 张力正常,四肢肌力 V 级,生理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 射、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Babin
4、ski 征(-) ,Oppenheim(-) ,Gordon(-) ,CHaddock (-) ,Hoffmann(-) ,Kerning(-)Brudzinskin(-) 。共济:指鼻试验(-) ,指指试验(-) , 轮替试验(-) ,闭目难立试验(-) ,跟膝胫试验(-) 。 舌脉舌脉(舌体、舌质、舌苔(舌体、舌质、舌苔、舌底静脉丛、舌底静脉丛和脉象)和脉象) 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肌电图:表现为单相波或无动作电位,多相波减少,甚至出现正锐波和纤颤波 神经传导速度: 4、诊断、诊断 中医诊断:面瘫(风寒证、风热证、气血不足证) 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或者贝尔麻痹) 5
5、、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四合参 西医诊断依据:病史+专科体检+辅助检查 6、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1.中枢性面瘫 由于表情肌受双侧中枢支配,因此为不全面瘫,通常仅限于病变对侧下 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而上面表情肌正常。 2.格林-巴利综合征 可有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少数在起病初期也可表现为单侧,随病程逐渐发展为双 侧。应有其典型表现如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 3.后颅窝肿瘤 侵犯颞骨的占位性病变如表皮样瘤、 皮样囊肿, 鼻咽癌侵犯颅底等均可引起面神经损害。 应有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的病程特点。 4.脑桥内的血管病 可致面神经核损害引起面瘫,应有其他中枢神经受损体征
6、如交叉性瘫痪。 5.其他 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或肿瘤可侵犯面神经,应有相应原发病病史。 中医鉴别诊断: 1.风寒证 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症见口眼响斜,伴头痛、鼻塞、面肌发紧。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 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症见口眼喁斜,伴头痛、面热,面肌松 弛、耳后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不足证 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症见口眼喁斜,日久不愈,肢体困倦 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7、诊疗计划、诊疗计划 一般治疗:一般治疗:患者面部避免风寒,必要时戴口罩、眼罩,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急性期尽早使
7、用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 、B 族维生素(VitB1、VitB1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 (1)毫针法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毫针刺法,平补平泻。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 为主。 主穴:阳自、四白、颧醪、攒竹、颊车、地仓、合谷(双)、翳风(双) 随证配穴:风寒证加风池穴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穴疏风泻热;抬眉困难加攒竹穴; 鼻唇沟平坦加迎香穴;人中沟歪斜加人中穴、口禾醪穴;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穴;味觉消失、 舌麻加廉泉穴;乳突部疼痛加风池穴、外关穴;恢复期加足三里穴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腧穴手法不宜过重, 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
8、宜重;在恢复期,合谷穴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穴施行补法。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 (1)治则: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2)取穴及部位:印堂、风池、阳自、太阳、四自、睛明、迎香、地仓、颧谬、颊车、 下关、听宫、承浆、合谷、翳风。 (3)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抹法、揉法、擦法、拿法。 (4)操作方法:以患侧颜面部为主,健侧做辅助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医者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开始, 经阳自、 太阳、 四白、 睛明、 迎香、 地仓、颧醪、下关至颊车,往返 56 遍。用双手拇指抹法自印堂穴交替向上抹至神庭穴, 从印堂向左右抹至两侧太阳穴, 从印堂穴向左右抹上下眼眶, 自睛明穴向两侧颧骨抹向耳前 听宫穴
9、,从迎香穴沿两侧颧骨抹向耳前听宫穴,治疗约 6 分钟。指按揉牵正、承浆、翳风, 每穴约1分钟。 用大鱼际揉面部前额及颊部3分钟左右。 在患侧颜面部向眼方向用擦法治疗, 以透热为度。 患者取坐位,用拿法拿风池、合谷穴各 1 分钟。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 红外线照射,超短波透热疗法,以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周围性面瘫介绍周围性面瘫介绍 1、定义、定义 周围性面瘫又称 Bell 麻痹或面神经炎, 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 性面肌瘫痪。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它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
10、少。 2、病因、病因 受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和自主神经 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 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 由于面神经管为骨性腔隙, 容积有限,如果面神经水肿明显,则使面神经受到压迫,可致不同程度轴突变性,这可能是 部分患者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 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数小时或 13 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 痛。 2.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突出表现,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 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3.可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 外
11、耳道或鼓膜疱疹。 查体可见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 歪向健侧, 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时, 患侧漏气。 不能抬额、 皱眉, 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 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 Bell 征。 4、检查、检查 1.神经电生理 对面神经病变预后的判断有意义, 包括兴奋阈值测定、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测定及面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2.影像学检查 为除外桥小脑角肿瘤、颅底占位病变、脑桥的血管病等后颅窝病变,部分患者需做头部 MRI 或 CT 检查。 5、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并不困难。注意除外以下病因: 1.格林-巴利综
12、合征 可有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少数在起病初期也可表现为单侧,随病程逐渐发展为双 侧。应有其典型表现如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 2.后颅窝肿瘤 侵犯颞骨的占位性病变如表皮样瘤、 皮样囊肿, 鼻咽癌侵犯颅底等均可引起面神经损害。 应有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的病程特点。 3.脑桥内的血管病 可致面神经核损害引起面瘫,应有其他中枢神经受损体征如交叉性瘫痪。 4.其他 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或肿瘤可侵犯面神经,应有相应原发病病史。 6、治疗、治疗 1.急性期治疗 治疗原则是减轻面神经炎症水肿、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防治并发症。 可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治疗,补充 B 族维生素,抗病毒治疗。在茎乳孔附近行
13、超短波热透、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 敷治疗,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 2.恢复期治疗 病后第 3 周至 2 年内以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为主要原则,可继续给予 B 族维生素治疗, 同时采用针灸、碘离子透入疗法等治疗。面肌活动恢复时应尽早做功能训练,可对着镜子皱 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每日数次,每日数分钟,辅以面部肌肉按摩。 3.后遗症期治疗 少数患者在发病 2 年后仍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者可试用面-副神经、面-舌下神经 或面-膈神经吻合术,但疗效不肯定。 4.预防眼部并发症 因不能闭眼、瞬目,角膜长期暴露易发生感染,注意保护角膜、结膜,可采用抗生素眼 药水、眼膏点眼,戴眼罩等方法。 7、预后、预后 约 70%患者可完全恢复,20%部分恢复,10%恢复不佳。年轻患者预后好,老年患者伴 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预后较差。后遗症为面肌痉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