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四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交流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 体会古诗中诗人的品格和志向。 3. 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 积累有劝告之意的古诗句。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 1. 体会古诗中诗人的品格和志向,积累诗句。2. 交流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突破方法 1. 联系古诗内容、所写事物和诗人生平,从中体会诗人的品格和志向。2. 让学生课前搜集喜爱的开头和结 尾,课上进行交流。 难点 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突破方法 1. 朗读体会。2. 借助原文,快速浏览原文,感受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法与
2、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建议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 交流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在朗读中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 积累有劝告之意的古诗句。 一、直接导入,交流学法一、直接导入,交流学法 师: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请翻到课本 第 73 页,看看书上罗列出的开头和结尾。 1. 默读,有什么发现? 2. 教师引导总结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板书:首尾呼应法、巧妙发问法等) 文章开头的方法 文章结尾的方法
3、 首尾呼应法 首尾呼应法 巧妙发问法 景物烘托法 抒发情感法 自然收束式 第 2 页 3. 学生打开自己的积累本,交流自己喜欢的开头,组内合作完善表格。 4.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板书总结,如:开门见山式、形象描绘式、卒章显志式、引用佳句式、巧妙发问式等。 5. 学生整理表格,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文章开头的方法 文章结尾的方法 首尾呼应法 首尾呼应法 巧妙发问法 景物烘托法 抒发情感法 自然收束式 开门见山式 卒章显志式 形象描绘式 引用佳句式 巧引妙改式 巧妙发问式 设置悬疑式 抒发情感式 巧用修辞式 出人意料式 6. 尝试运用一两种开头方法修改心愿一文。 (1)学生自由修改。 (2)交流各自
4、新改的开头。 二、日积月累二、日积月累 1. 在众多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中,有一种总能令人感到传统而古典,美好而又遐思无限,这种方法就是引用式的开 头。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本第 74 页“日积月累”中的重点句子。 3. 指名朗读正音后交流各句大意。 (1)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 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手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地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长成了郁 郁葱葱的柳树。它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却并不如意;而不经意做的事情, 反而很顺利地得到了好结果。 (2
5、)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 ,意思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教人 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却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它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 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3)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前半句的意思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比喻事物的客观 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后半句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 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4)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名贤集 ,讲在生活富足的时候要经常想想贫困的日子,
6、生活困顿时 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它教育人们应居安思危,注意节俭,不要浪费。 (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讲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很多事情不亲身 经历,不会知道其难处。它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4. 再次朗读句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交流对句子中所说道理的认识。 5. 师:你们发现这些句子的相同之处了吗? (今天我们积累的都是有劝告之意的句子) 6. 借助板书背诵句子。 第 3 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不经意 接受批评 日积月累 客观 节约 勤学好问 课时作业课
7、时作业 一、根据情境填写诗句。 1. 爷爷每天天不亮就去公园锻炼身体,他常常说: “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 。现在身体健康不觉得有 什么宝贵的,要是有一天一不留神倒下了,那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呀! ” 2. 看她开始说得那么轻巧,现在自己动手做却抱怨太难了,真是“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啊! ” 3. 一贯表现很好的我昨天因玩得太晚,作业草草写完就睡了,今天果然当众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话难听得让我只 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我心里知道, “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 ,老师是想帮我改正错误。 二、读读下面这些诗句,看看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1.
8、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道理: 读书要用心,要认真琢磨每一个字的使用。 2.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道理: 生活在哪个环境里就会了解哪个环境里的事物。 3.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道理: 不可根据人的外貌和现状就低估其能力和未来。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 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句中隐藏的诗人的品格和志向。 2. 通过增删对比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一、日积月累,复习导入一、日积月累,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的“日积月累”中,我们知道古人在诗句中告诉了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同学们还记得吗? 1. 开火车背诵,指名背。 2. 齐声背诵。 二、词句段运用一二、词
9、句段运用一 1. 师:古代的诗句除了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之外,还常常隐藏着作诗之人的品格和志向。 2. 学生翻到课本第 74 页,自由朗读诗句。 3. 交流: (1)诗中写的是什么事物?(板书:竹子、梅花、菊花) (2)在诗中,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板书:坚劲、清气、傲霜) (3)其中隐藏着诗人怎样的人生志向? (不向环境屈服,独善其身,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等) (4)由这些事物,你们想到了什么样的人物?(刚正不阿之人、坚贞不屈之人等) (5)交流隐藏诗人品格和志向的诗句: 第 4 页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 (菊花) (赞美菊花坚贞的品格,表达自己的追求) 零落成泥碾作尘,
10、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 (梅花) (表现诗人孤高雅洁的志趣)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 (煤炭) (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和舍身奉献的人生追求) 三、词句段运用二三、词句段运用二 1. 师: 古人用简练的诗句表达志向, 今人用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本第 74 页的三个外貌、 神态描写。 2.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人物?(平静而慈祥、凶恶可怕、精神) 3. 教师补充原文,借助表格,帮助学生联系前后文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1)翻到课本第 60 页,教师引导交流:在被抓后和跟“我们”见面前插入对父亲外貌、神态的特写,这样的特写有 什么作用?如果去掉,会不会影响
11、父亲这一形象? (这段外貌、神态描写不仅可以展现特殊环境中人物的内在情绪,更可以反映李大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性 格。如果去掉,不仅父亲在监狱中的平静表现不出来,而且“我”在后面受父亲影响变得机智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 之水) (2)出示原文小英雄雨来后,讨论:这段描写前写的是什么?之后又写了什么?如果去掉这段描写,直接写鬼子 抽出手在雨来脸上打了两巴掌,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抓住鬼子军官的目光和双手进行重点描写,展示了鬼子的无比凶恶。去掉以后虽然也有动作描写,但是体现的 只是军官在目的达不到时的恶劣和暴躁,只有这个外貌才能表现其“凶狠”之相) (3)出示原文骆驼祥子后,思考,小组讨论,补
12、充填表: 主人公 外貌描写之前的内容 外貌描写之后的内容 外貌描写的作用 去掉后对人物刻画 的影响 父亲李大钊 被抓后 跟“我们”见面 在监狱中的平静; 共产党 员的坚贞不屈 表现不出狱中的平 静以及后文父亲对 “我”的影响 小英雄雨来 军官的诱惑和耐性 军官的动作和雨来的 受伤 鬼子的无比凶恶 不能表现其凶狠 骆驼祥子 他对自己高大健壮的骄傲 他脸上的疤;他只要 身体结实,而不注意 自己的模样 突出祥子十足的精神头 只看到他不注意自 己的模样,而看不 出其内在的精神 4. 小结:外貌、神态描写对人物刻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时候能展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绪,有时候能表 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13、有时候还能表现人物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等。不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尝 试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叙述更加具体。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两个语文知识点,一是许多古诗尤其是咏物诗都藏着诗人的品格与志向,二是外貌、神态描写 对刻画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剩下的,就是在阅读时多积累,在写作中多运用,自然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诗句中的秘密 事物特点品格志向联想 第 5 页 展现性格 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表现情绪 表明身份、态度、喜好等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
14、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写作背景:骆宾王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从少年在外的乡怨客愁到后来宦海沉沦的苦闷孤愤,骆宾王的生命 道路,坎坎坷坷,风雨不得定。678 年,正值壮年的骆宾王,英姿勃发想为大唐江山的稳固贡献点力量,却因上疏论事, 触忤武后,遭诬,得罪入狱。 (1) 这首诗是一首( 咏物 )诗(填体裁) ,写作地点在( 狱中 ) 。 (2) 由( 露重 )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 深秋 )季节。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 象征 ) 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 受露水、风的摧残无法高飞、无法高歌 )的处境,
15、也表现了作者( 受陷害无法施展个 人抱负 )的处境。 (3)作者的“高洁”像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予心”是满腹委屈无处诉,但即使无人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 二、尝试为某个人物“画像” ,力争写出人物的性格、心情或身份、喜好等。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词句段运用”中选择的两个内容都是和本单元课文紧密相关的,当然,其中还有选自课外的内容,这再次强调了课 外阅读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将这些零散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教给学生十分必要。我采用问题引导加表格整理的办法,尝试让学 生在这节课里达到基本能够运用方法有序地解决问题的程度,从而达到提升语文能力的目标。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作用。我选择一步步由扶到放,带领学生学会学习,并带着学生在填写表格 的过程中学会联系上下文感知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四篇课文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人物的志向、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作用,而作为总结 与拓展的语文园地则是系统地梳理了贯穿整个单元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感知,更要运用,让学 生在相对集中的运用中提升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