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简史第一节中国书法的造型基础中国书法的造型基础汉字汉字中国汉字的起源中国汉字的起源中国书法的造型基础中国书法的造型基础汉字汉字 中国文字源远流长,从“我国现行文字先祖”山东大汶口仰韶文化陶器文字算起,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关于汉字的起源,历来有不少说法,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不少记载。结绳记事说图画符号说仓颉造字说 周易系辞下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上古时期,人们记载事情和表达意识是借用给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也是古人寻找实物记述的最初形式,简单而通俗。郑玄也在周易注中说:“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说明古人在表述
2、意思时,会有不同的结绳区别,分别代替不同的事件。结绳记事说 汉代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致,由是文籍生焉。”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从仰观天、俯观地,“观鸟兽之文”,“近取诸身,远观诸物”中可以看出汉字起源于图画,并以象形为基础不断发展。图画符号说 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篇说:“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吕氏春秋君守篇说:“仓颉作书。”淮南子本经训说:“古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所
3、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云:“古文者,仓颉所造也。”以上皆言仓颉造字。对于仓颉造字说,鲁迅在文外文谈中分析:“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说明中国汉字源头为社会生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使用汉字,又经由“巫”或“史”搜集、整理、加工、推广,不断丰富发展中国汉字。仓颉造字说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构造 中国古代的“六书”理论解释了汉字的构造规律。六书是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文字学理论学说,也是
4、分析汉字结构而归纳出来的造字原则。所以“六书”学说,对我们研究汉字的音、形、义,研究汉字书法,特别是研究篆书、篆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节第二节中国书法发展简史中国书法发展简史1.饕餮奇珍的先秦书法2.秦代书法3.两汉书法的浩瀚4.魏晋玄学飘逸书风5.南北朝书法6.隋唐五代书法7.宋辽金书法8.元代复古思潮书风9.明代“尚态”书法10.清代书法遗风1.饕餮奇珍的先秦书法商和西周时的甲骨文商和西周时的金文春秋战国金文及秦国石鼓文春秋、战国简牍帛书墨迹2.秦代书法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嬴政自号“始皇帝”,建秦之初,“丞相李斯乃奏
5、同之”,于是李斯等人奉秦始皇之命,“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是在继承西周史籀大篆的基础上,对其繁缛的字加以省简、改造,进而成全国的通行文字,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被逐渐被隶书取代。3.两汉书法的浩瀚 从汉字形体发展看,小篆在汉代呈现出衰落的局势,而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占统治地位,与此同时,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出现萌芽。更重要的是,两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人们有条件去深入探讨文字本身的美和书写中可能获得的美,使书法艺术昌盛发展,创造了大批经典作品;同时,汉末时期书法理论家们的论
6、著,也成为至今保留的最早的书论著作,在书论史上影响深远。3.两汉书法的浩瀚4.魏晋玄学飘逸书风 魏晋时期书家辈出,他们在开创风格和树立典范上有无可取代的意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著名书家魏有钟繇、卫瓘、索靖,前为楷书大家,后两位都以草书著名,卫瓘有淳化阁帖中的顿首州民帖传世,索靖有月仪帖等作品流传;吴有皇象,传为其所做的急就章,被视为章草的典范,西晋有陆机平复帖,为传世最早的文人墨迹,被视为章草到今草的过渡形态;东晋王氏一门中有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其他士族大家如郗、谢、庾、卫等,都多有能书者。当然,在这些书家中,钟繇和王羲之,更是两位承前启后、卓越超群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王”影响广泛
7、而深远。4.魏晋玄学飘逸书风5.南北朝书法 南朝书法以继承东晋为主,受“二王”书风的影响,风格温婉妩媚、风流妍妙,文人书法的品评标准以逐渐以二王为核心,文人书法的学习也以二王为主流,刘宋、南齐时期主要学习王献之的书法风格,南梁、南陈时期王羲之的书风学习者甚多,代表书家有羊欣、王僧虔、智永等,这些书家,虽然开创性比东晋书家稍逊,但他们的存在和努力,深化了东晋以来的书法观念,使东晋书法成为一种传统。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帝王和贵族文人为主的书法圈,由于统治者对书法的喜爱,以及贵族集团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习书在当时形成了大众化的风气,从而有利于书法的发展。南朝书法不仅在品评和创作上表现出群体化的特点
8、,在书法的艺术批评和鉴赏的理论上,也在魏晋品藻的风气影响下产生规模效应,不断涌现出理论著作,而这正是书法走向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更能促进书法技法的成熟以及书法审美标准的建立,5.南北朝书法6.隋唐五代书法 在经历了战乱到来沉重灾难的南北朝的人们渴望国家安定,因此隋文帝杨坚很快统一南北,建立隋朝,但由于隋炀帝的奢侈暴虐,李唐王朝便应运而生,在隋唐的300多年里,国家基本保持安定局面,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在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书法艺术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隋唐帝王对书法喜爱和重视,政府对有关书法的政策和制度的建立,同时摹
9、和拓两种复制古代法书的方法出现,以及佛教对书法的影响,这些成为促进书法发展的肥沃土壤,孕育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书风雄强豪迈、大气磅礴,独具开拓、包容的时代精神,书法理论在六朝书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入,达到古代书论史上的高峰期,并且东邻日本书法受唐代书风的强烈影响。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的书法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过渡期,唐代书风的孕育期,唐代书风的鼎盛期,唐代书风的衰退期和转型期。6.隋唐五代书法7.宋辽金书法 宋代为中国文化又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政府对思想、学术、艺术领域的不同流派均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实施了宽松的文化政策,儒、道、佛思想得以不断融合,并最终形成宋学
10、,士大夫思想也相对解放,这就使得宋代文化不但超越了前代,且为元、明所不及。宋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予文人优越的政策,文人自尊意识强烈,加之禅宗在宋代士大夫的盛行以及在其思想中的渗透,使得禅宗的哲学思辨也表现在书法的取意上,如苏轼所言“无法之法”、“不工自工”,因此,行、草书以形式丰富、表现性强、适合个人情趣的抒发的特点,在宋代取得最高成就。淳化三年,宋太宗令王著主持刊刻的淳化阁帖,至此刻帖在朝野盛行,帖子成为习书者不可或缺的范本,以后元明清的大部分书家都是通过刻帖来学习书法。而辽金两国,以武力立国,文化上虽没有特别突出的建树,但受到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有时也有可观,尤其是金。7.宋辽金书法8
11、.元代复古思潮书风 元灭南宋后,将内府图书礼器运至大都,其中不乏王羲之、孙过庭、怀素等名家的巨作,并特许京官借阅,元世祖在至正二十三年(1286)命程钜夫下江南访求“遗逸”,其举荐赵孟頫,由此为元代书坛有了一位高举复古旗帜的领袖,使得元代书法走出了南宋一百多年的萧条之景,得以重新复苏并走向欣,以复古出新为道路的书家群体,以赵孟頫为首,还包括鲜于枢、邓文原等,是元代书法最具影响力的书家群体。元代是多民族空前大交融的时代,元朝统治者虽然以武力征服汉人,但又被汉人优秀的文化艺术所同化、征服,不少元代皇帝如英宗、文宗、顺帝等皆有书名,还涌现出大量的少数民族书家,如元代前期功臣契丹人耶律楚材、赵世延等,
12、中期有孛术鲁翀、贯云石、康里巎巎等,后期有余阙、泰不华等。文宗图帖睦以虞集为侍书学士、柯九思为鉴书博士建立“奎章阁学士院”,在此召集近臣商讨事宜,也作为珍藏、鉴赏历代书画之地,这一机构的设立也积极推动了元代书法的发展。又因元时民族歧视严重,汉族士人地位较低,元代后期战火不断,因此许多文士隐于市井中,他们的书法率意、清逸,成为元代赵派书风以外的另一个重要体系,代表书家有吾衍、杨维桢等。元代时,书画家们开始在绘画作品上题写时间、地点、诗文、作画感受等等,给文人画赋予了新的形式,书法用笔也在绘画中得到重视,从此融书法入画的思想给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8.元代复古思潮书风8.元代复古思潮书风8.
13、元代复古思潮书风9.明代“尚态”书法 明代前期书法是元代书风的延续,这一时期的著名书家多由元入明,受赵孟頫、康里巎巎书风影响深刻,如刘基、宋濂、宋克、宋广、宋璲等,明代前期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宫廷书家,为迎合帝王喜好、满足应制的目的,以书“台阁体”闻名,如沈度、沈粲、解缙等。明代中期,最突出的现象是江苏苏州出现地域性的书家团体,因苏州古称吴门,故称“吴门书派”。明初,朱元璋为维护统治,加强对苏州地区文人和经济的钳制,成化时,政治和经济上的钳制逐渐放松,文人书画创作氛围逐渐变得自由,加之苏州经济富庶,历史文化悠久,因此文人雅士多聚于此,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也显得尤为突出。吴门书派是明代书法史上最大
14、的书法流派,成为明代中期书法的主流。核心人物为“吴门四家”,即为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明代晚期,王阳明提出心学,禅宗思想流行,加上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主张变古创新、独抒性灵,形成了个性解放潮流,这些思想渗透至书坛,于是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充满强烈个性色彩的书法作品大量出现,代表人物有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王铎等。而这一时期,书法作品悬挂在墙上的欣赏形式成为时尚,因此长轴大幅作为主要的创作形式大量出现,书法风格追求激越奇崛。除上述诸家,晚明书坛还有邢侗、米万钟、陈洪绶、赵宧光等。9.明代“尚态”书法9.明代“尚态”书法9.明代“尚态”书法9.明代“尚态”书法10.清代书法遗风清代书法可以大致划分为前、中、后三期。清代前期(顺治至康熙)的书法,帖学书法继承晚明书法大势向前发展,同时碑学也正在萌发中。清代中期(雍正至嘉庆)的书法,一方面帖学受崇董的影响减弱,文人逐步深入古代传统。清代晚期(道光至宣统)的书法碑学兴盛而帖学衰微,碑派成为书坛主流。10.清代书法遗风10.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