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1.了解文体特征,把握新闻的特点。2.体会文中重要的时间、场景的转换,及其效果。3.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任务一:了解写作背景1997 年 12 月 11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右)在不列颠尼亚号退役仪式上偷偷擦拭眼角泪水。1985 年 8 月,英国王室成员在不列颠尼亚号船上合影。任务一:了解写作背景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任务一:了解写作背景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任务一:了
2、解写作背景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主权任务一:了解写作背景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主权任务一:了解写作背景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
3、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任务一:了解写作背景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
4、在香港的利益。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是实行“一国两制”。任务一:了解写作背景文体知识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而
5、言,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文体知识新闻的六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何果(how)-“5W+1H”结构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文体知识新闻标题(消息),它是用以揭示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它通常被用来借代整篇消息。新闻的标题可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文体知识 主标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
6、意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的最主要的部分,主标题在整个标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引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前,主要作用是引出主标题。文字较短,不超过一行。常见的有三种方式: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方法等引出主题。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来引出主标题;提出疑问和发表议论引出主标题,不写新闻事实。文体知识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事实对主标题作些补充和解释。解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标题不写事实,只提出一种论断或疑问,标题所准备的新闻事实,全部写在副标题中。另一类是,主标题已承担一部分叙事的任务,副标题所作的解释,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灵活。补充也有两种:
7、一是补充主标题以外的次要事实;二是对主标题所写事实的续报。文体知识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形式上为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一般为简明扼要地概括一下新闻事实或点出消息中的新闻事实、目的和结论,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诱导读者进一步看下面的具体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是其特点。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具体化。主体部分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原因五要素。其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文体知识结语(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
8、结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它用于提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或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也可以用激励启发性的语言给人希望,发人深思,催人振作,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除基本要素“人物”“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背景(根据需要交代)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解读标题“不列颠尼亚”,是罗马帝国对大不列颠岛的拉丁文称呼,也是建立的不列颠尼亚行省的名称。不列颠尼亚被罗马人神化,称不列颠女神,后来演变为现代英国的化身和象征,成为英国的别称,敬称。不列颠尼亚这一称谓,在英国人心目中是非常
9、庄严神圣的,就像中华这一称谓之于中国人民一样。解读标题(1)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百年的屈辱一去不复返,有对侵略者的嘲讽。(2)运用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3)巧用双关,字面意思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向他们告别;深层含意是“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游轮,它的离开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是向被殖民的历史告别,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任务二: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时间地点事件4时30分港督府降港督旗 4时40分 港督府 港督离府 6时15分添马舰东告别仪式 7时45分添马舰东降米字旗最后一分钟交接仪式上 降米字旗
10、7月1日第一分钟交接仪式上 奏国歌,升国旗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 王子、港督离港 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心情。体现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思考:这些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任务二: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任务二: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政权交接仪式“不列颠尼亚”号在夜幕中消失第一次降旗:末代港督离任的降旗仪式,在“日落余音”的号角中降下港督旗帜,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不由港督来管治。第二次降旗:当天香港岛的每天一次的降旗。标志着被英国管治了15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1、。第三次降旗: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标志着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的管治,标志着中国从此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思考:这几个场景中出现了三次降旗,请分析各有什么意义?任务二: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任务三:品析语言,分析情感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赏析】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任务三:品析语言,分析情感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历史的陈迹。【赏析】“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
12、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仅见证了那段历史,时时警醒国人,而且演绎了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族的复兴。任务三:品析语言,分析情感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义勇军进行曲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赏析】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
13、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香港美好的明天开始了。任务三:品析语言,分析情感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赏析】“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英帝国靠着坚船利炮,在鸦片战争中“从海上来”,通过南京条约占领了香港,对香港开始了长达一百五多年的统治。而今不得不离开,退路也
14、只是海路。来时是那样的不可一世、趾高气扬;走时又是那样的沮丧前后对比含义深刻。任务四: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一)情景交融,叙事真挚这篇报道,首先是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将叙事和说理巧妙地连在了一起。中英政权交接的短短的这十几个小时被赋予了极不寻常的内涵。十几个小时,尚且够不上中华文明史的一瞬,但对于新闻叙事者来说,有多少纷至沓来的宏大场景需要记录,又有多少昂扬的民族情怀和个人情感需要抒发。记者正是以其特有的情怀来刻画这些场景的。任务四: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揭示真理本文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是记者将大量的历史背景材料和新闻现场气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短短一篇新闻报道有了难得的历
15、史纵深感。(三)追求结构上的完美本文采用倒金字塔与非倒金字塔的结合结构,有利于重大新闻故事的总体概述和局部展开。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融合第一处: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第二处: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
16、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融合第三处: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治即将告终。”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融合第四处:7点45分,广
17、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第五处: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融合第六处: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
18、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从从18411841年年1 1月月26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1997年年7 7月月1 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融合背景材料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每一项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仪式本向的现实意义。作者没有直接说出仪式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历史和现实镜头交错出现,不仅使现实场景有画面感、历史纵深感、厚重感、丰富度,还加强了表现主题的力度英对香港156年的统治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