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上册大学之道新知导入新知导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1.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学常识。2.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知识。3.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学常识。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文
2、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大学相传是孔子门生曾参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所作。它与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它看作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大 学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三纲“八目”是大学的核心思想。“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3、治国”“平天下”。大 学新知讲解新知讲解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大 学新知讲解新知讲解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4、大 学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题 解朗读诗歌朗读诗歌大学之道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文白对译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
5、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文白对译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探究事物原理。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6、;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文白对译译文: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智慧。获得智慧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7、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整 体感 知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朗读“三纲”语句,解读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意指不断地彰明人内在的光明的德行,培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求知和修身。所谓“亲民”,是指求知和修身达到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明明德”,那么就要亲民。前面两条都做到了,就会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朗读“八目”语句,解读内容:“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8、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朗读“八目”语句,解读内容:古代的那些有大德的人,都以彰显人内心原有的光辉品德为主。彰显品德就必须先把国家治理好,想要把国家治理好,那就要处理好家庭和家族的关系,而家庭由个体组成,能否使家庭和谐有序,个体成员的修养非常重要。一个有修养的人,首先心要正,即不偏不倚,这就要求我们排除私心杂念,去除妄想,做到“意诚”,“意诚”而后“心正”。要想使意念诚实不欺,就只有获得更多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源于推究事物的原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哪些句子体现了“八目”的顺序,反复朗读,思考为什么这样排列顺序?语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9、,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哪些句子体现了“八目”的顺序,反复朗读,思考为什么这样排列顺序?顺序: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哪些句子体现了“八目”的顺序,反复朗读,思考为什么这样排列顺序?理由: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修身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三纲”和“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课文开头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可以说是本文的三个纲,第二段讲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八
10、个目。八目之中,“修身”以上都属于“明明德”之事,“平天下”以上属于“亲民”之事。“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的最高阶段。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合 作探 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怎样实现“三纲”“八目”的目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定”、“静”、“安”、“虑”、“得”,是实现“三纲”、“八目”的七个步骤。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下列选项中画线的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下列选项中画线的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动词,彰明明:动词,彰明 B.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本:根本本:根本 C
11、.C.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 止:达到止:达到D.D.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 格:风格格:风格D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A.A.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B.“B.“八目八目”之中,之中,“修身修身”的目的是管好自己的家。的目的是管好自己的家。C.“C.“八目八目”之中,之中,“格物格物”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是推究事物的原理。D.“D.“安而后能虑安而后能虑”是说思虑精详以后才能性情安和。是说思虑精详以后才能性情安和。B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解释下列词语解释下列词语 齐其家齐其家修其身修其身格格 物物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
12、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家业繁荣。修养自己的德行。修养自己的德行。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拓展提高拓展提高古代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学习不同的东西。小学阶段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大学阶段则教学生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即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国家政治。古代学制大学之道礼记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布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格格物致知物致知”的理解,写一段文字,不的理解,写一段文字,不少于少于500500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