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子兼兼爱爱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墨 子子知人论世 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了解墨子墨子墨子思想思想政治:政治:主张主张“尚贤尚贤”与与“尚同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
2、非攻非攻”的主张。的主张。经济:经济:主张主张“强本节用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伦理:伦理:主张主张“兼爱兼爱”。为官的要。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爱,交互得利。教育: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和逻辑知识。军事:军事:主张主张“有备无患有备无患”,反对
3、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争取国际上的支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广大劳动人民饱受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背景扫描背景扫描预习检查n明确字音。譬(p)弗(f)恶(w)施不孝恶得不禁恶(w)而劝爱诵读课文,读懂文意l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
4、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l 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职业/事务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兴起,于是/就/才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段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
5、起,焉能治之”的观点,为下文引出“兼爱”的观点做了铺垫。2.分析这一段的说理特点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来说理,更加生动形象,语气更强。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l 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事务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
6、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说的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使损失父亲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而使自己得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说的混乱。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而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而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而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诵读课文,读懂文意l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7、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l 译文: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而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在这里罢了。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段活动二:问题
8、探究1.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提出中心乱点“乱起不相爱”,并分类做具体阐述。2.概括这一部分的说理特点。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逐一分析。诵读课文,读懂文意l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l 译文:考察它从哪里产生
9、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实行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又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
10、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安定了。若其身视弟子与君:像看待自己一样看待弟弟、儿子和臣子文本探究【思考3】研读第三段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一部分内容分析并点明“兼爱”的意义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或者说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概括这一部分的论证特点。运用假设论证和反问的修辞。诵读课文,读懂文意l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l 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憎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论证思路论证思路 文章
11、开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的观点。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深入品读,感悟赏析l 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明确】: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
12、,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兼兼 爱爱文本探究【思考】你怎么看待“兼爱则治”的观点的?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墨子认为兼爱为是,不相爱为非,审察兼爱必能致治,不相爱必然致乱的道理,是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是有为而发的。但是墨子简单地将社会祸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但兼爱说所反映的墨家平等意识,却是对儒家爱有差别等级观念的突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任务活动】合作探究,剖析特点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
13、?起不相爱。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综合运用,譬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 在如何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孔子推崇仁爱,而墨子则提出了兼爱。下图是繁体写法的“仁”和“兼”,“仁”的字形采用了“人”和“二”,就是二人,它是个会意字,本意就表示有亲爱的意思;“兼”的字形是从“又”就是手,持两个“禾”
14、,也是会意字,表示着“兼持二禾”,就是一支手同时抓握着两茎禾苗。一般来说儒家的仁爱有三个范畴:一是亲亲之爱,二是忠恕之道,三是恻隐之心。前两条是孔子提出来的,亲亲之爱就是对自己的亲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爱;忠恕之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恻隐之心是孟子提出来的,这是“仁”的善端,又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仁爱它有一个由内向外的一种外推,有这样的一种差别,既分等级又有一个范围,而随堂练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能攻之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B必知疾之所自起 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C若使天下兼相爱 视人之家若其家D
15、亏臣而自利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答案】BA项,第一个“焉”,兼词,于是,如此;第二个“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B项,两个“所”均为动词前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C项,第一个“若”,如果;第二个“若”,像。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或目的,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随堂练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窃以为过矣B恶施不孝 交相恶则乱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D不知乱之所自起 起不相爱【答案】DA项,第一个“窃”,偷窃,第二个“窃”,私下里。B项,第一个“恶”相当于“何”,“怎么”,第二个“恶”,厌恶。C项,第一个“攻”,治疗,第二个“攻”,攻击。D项,两个“起”都译为“起源,兴起”。故选D。随堂练习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疾:病B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C盗爱其室 室:家D天下之乱物 乱物:杂乱的物品【答案】DD项,“天下之乱物”意思是“天下的混乱之事”,“乱物”指纷乱之事,混乱之事。故选D。素材积累墨子名言1、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2、君子作满虽有阵,你里勇为本焉。3、是故君子自难你里易彼,众人自易你里难彼。4、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5、义,利也。(利是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