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原列传屈原列传司马迁司马迁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
2、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学价值。1 1、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2 2、掌 握 文 中 涉 及 的 重 点 文 言 知 识,重 点 是、掌 握 文 中 涉 及 的 重 点 文 言 知 识,重 点 是“伐伐”“”“见见”等实词和被动句。等实词和被动句。3 3、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4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传传”“”“评评”结合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
3、写作方法。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学习学习目标目标写作写作背景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仲尼厄而作春秋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不韦迁蜀,世传
4、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盖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作者作者介绍介绍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
5、就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有删节)。秦朝以。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整的文献。题目题目解说解说屈原列传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历史屈原列传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历史人物评传,相当于现在的人物评传,相当于现在的“人物述评人物述评”,“传传”与与“评评”相结合,相结合,“传传”中富中富“评评”是本文的是本文的特色。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年轻时受到楚特色。屈原,战国
6、时期楚国人,年轻时受到楚怀王信任,后因楚怀王听信谗言被疏远流放,怀王信任,后因楚怀王听信谗言被疏远流放,最终悲愤交加,自投汩罗江而死。最终悲愤交加,自投汩罗江而死。层次层次结构结构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对他的信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3)(2-3):叙述屈原在与上官大夫的政治斗争中遭谗被疏,以致叙述屈原在与上官大夫的政治斗争中遭谗被疏,以致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第三部分(第三部分(4-94-9):历叙屈原被黜之后楚国在政
7、治上、外交上、军事上历叙屈原被黜之后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大影响。第四部分第四部分(10-11)(10-11):叙述屈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被秦所灭。叙述屈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被秦所灭。第五部分(第五部分(1212):):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屈原什么出身?才干如何?屈原什么出身?才干如何?出身:出身: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8、,出身高贵。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出身高贵。才干:才干:才华出众。才华出众。“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楚怀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和昏聩。屈原列传主要写屈原,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楚怀王、顷屈原列传主要写屈原,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楚怀王、顷襄王,这是为什么?襄王,这是为什么?楚怀王的贪婪、易怒、轻信、昏庸,恰恰说明了他太
9、需要屈楚怀王的贪婪、易怒、轻信、昏庸,恰恰说明了他太需要屈原这样的忠臣来辅佐了,可屈原却被他疏远了。正因为这样,原这样的忠臣来辅佐了,可屈原却被他疏远了。正因为这样,楚国才江河日下,一步一步滑向深渊。这恰恰说明了屈原是楚国才江河日下,一步一步滑向深渊。这恰恰说明了屈原是栋梁之材,一旦被疏远,国家就有天塌地陷之祸。这是从侧栋梁之材,一旦被疏远,国家就有天塌地陷之祸。这是从侧面写屈原的才干。面写屈原的才干。第第3 3段包括哪几层内容?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段包括哪几层内容?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的?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第一
10、句记叙屈原“忧愁幽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以下几句就“忧忧”“”“怨怨”展开议论,分析产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层第一、二句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上称帝喾靡不毕见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的高贵品质。质。屈原为什么作离骚?屈原为什么作离骚?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
11、具体内容是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第第4949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屈原被绌,张仪行骗屈原被绌,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怀王被惑,纵仪归秦诸侯击楚,楚兵大败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怀王赴秦,客死异乡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迁子兰使奸,屈原被迁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这些事发生在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平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
12、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有关。课文第课文第9 9段在表达方式与前几段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屈原怎段在表达方式与前几段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形象?样的形象?第第9 9段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议论,以结语的方式,指出楚段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议论,以结语的方式,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此不知人之祸也”。此。此时到的屈原时到的屈原“既嫉之,虽放流既嫉之,虽放流”,但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但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不忘欲反,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第第1010段中着重记叙
13、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段中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常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宁赴常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朗读课文第朗读课文第1212段,思考这一部分内容对表现屈原有何作段,思考这一部分内容对表现屈原有何作用?用?这一段的内容为屈原既死,赋存国亡。这一段的内容为屈原既死
14、,赋存国亡。“屈原辞赋悬日屈原辞赋悬日月月”,他创造的楚辞诗体后继有人,但,他创造的楚辞诗体后继有人,但“终莫敢直谏终莫敢直谏”。楚国日以削,为秦所灭。这一段将楚辞的后来者与屈原楚国日以削,为秦所灭。这一段将楚辞的后来者与屈原相对照,将楚之灭亡与屈原相联系,写出了屈原无可比相对照,将楚之灭亡与屈原相联系,写出了屈原无可比拟的崇高伟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拟的崇高伟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屈原的?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屈原的?作者认为屈原作者认为屈原“正道直行正道直行”,忠贞为国,却遭到诽,忠贞为国,却遭到诽谤和打击,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屈原自始至终保持谤和打击,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屈原自始至终保
15、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精神自己高尚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精神可鉴日月。可鉴日月。中心中心思想思想本篇人物传记记载了屈原的政治经历和他的政治本篇人物传记记载了屈原的政治经历和他的政治主张,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主张,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精神,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课文有议有叙,夹叙夹议,一吐其蒙尹子兰的阴险,课文有议有叙,夹叙夹议,一吐其蒙冤受辱的胸中块垒,为屈原,为作者自己,形成一篇冤受辱的胸中块垒,为屈原,为作者自己,形成一篇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极
16、为精彩的传记文学。写作写作特点特点选材上,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写作特点特点写法上,写法上,记叙和义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记叙和义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都有“传传”有有“评评”,因,因“传传”而而“评评”,以,以“评评”点点“传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为比照式。写作写作特点特
17、点语言上,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韵之离骚”。当堂当堂检测检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是()()A.A.屈平之作离骚屈平之作离骚 邪曲之害公也邪曲之害公也B.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以浮游尘
18、埃以浮游尘埃之外之外C.C.顷襄王怒而迁之顷襄王怒而迁之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皭然泥而不滓者也D.D.战于蓝田战于蓝田 使于齐,顾反使于齐,顾反A A当堂当堂检测检测解析:解析:A 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项,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独立性。B B项,连词,表目的;连词,项,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结果,因而。表结果,因而。C C项,连词,表顺承;连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词,表转折。D D项,介词,在;介词,到。项,介词,在;介词,到。当堂当堂检测检测2.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称文小而其指极
19、大B.B.齐与楚从亲齐与楚从亲C.C.厚币委质事楚厚币委质事楚D.D.其文约,其辞微其文约,其辞微D D当堂当堂检测检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义的能力。A A项,项,“指指”:同:同“旨旨”,意旨。,意旨。B B项,项,“从从”:同:同“纵纵”,合纵,联合抗秦。,合纵,联合抗秦。C C项,项,“质质”:同:同“贽贽”,见面礼。,见面礼。当堂当堂检测检测3.3.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兵挫地削兵挫地削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平疾王听
20、之不聪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为天下笑为天下笑 竟为秦所灭竟为秦所灭是以见放是以见放 战于蓝田战于蓝田A.A.B.B.C.C.D.D.D D解析:是判断句,不是特殊句式,是状语后置句。解析:是判断句,不是特殊句式,是状语后置句。当堂当堂检测检测4.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1)司 马 迁 屈 原 列 传 中,司 马 迁 屈 原 列 传 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_”两句写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两句写屈
21、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2 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时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我们读屈原的离骚时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比喻,关于这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3 3)司 马 迁 屈 原 列 传 中,屈 原司 马 迁 屈 原 列 传 中,屈 原“怨怨”的 缘 由 是的 缘 由 是“_“_,_”_”。当堂当堂检测检测答案:答案:(1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志洁;故其称物芳(3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