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卖家):meimeiwenku 文档编号:462907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2022级第三次周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

2、诗的音韵之美。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之间的时间性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材料二: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

3、,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强调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现代的散体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诗歌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

4、出,格律是个假问题。他认为,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19世纪以前的西方诗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这没什么意义。(摘编自辽宁日报)材料三: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进行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是因为“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

5、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 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 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

6、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

7、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从20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现和发明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

8、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执着于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摘编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光中等诗人探索了新诗的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

9、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C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作出不恰当的评价。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力。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C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诗歌的音乐性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D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

10、诗歌较成熟,而现代新诗处在生长期,二者不宜用同一套评价标准来衡量。B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C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的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但依然不够成熟。D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4请梳理材料三的论证思路。(4分)5应如何评价中国新诗?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命若琴弦(节选)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

11、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躜动得显著。他蹒蹒珊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窜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我告诉他等我回来。”“不知道他干吗就走了。”“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他说让您甭找他。”“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了。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

12、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

13、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14、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张无字的白纸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已无力反抗。老瞎子捡了些柴,打起一堆火。小瞎子渐渐有了哭声。老瞎子放了心,任他尽情尽意地哭。只要还能哭就还有救,只要还能哭就有哭够的时候。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候着。火头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羊,狐狸和鹞鹰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吗咱

15、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你真那么想吗?”“真想,真想”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

16、上。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到老瞎

17、子、小瞎子师徒二人都经历了人生的幻灭,受到重大打击:师父发现一生所求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徒弟心爱的女孩出嫁,其对爱情的向往化为泡影。B小说采用上帝视角来写作,不仅描写了师徒二人的语言、行动和外貌等,而且精细描写了师徒二人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C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师徒二人的对话短促简练,体现了小瞎子经历人生悲痛后的绝望和挣扎,也体现了老瞎子对徒弟同病相怜的理解和彻悟人生后的坚定。D小说大量运用反复手法,如词语的重复、句子的重复、情节的重复等;作品通过这一手法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透出哲学思辨色彩。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莽莽苍苍的群

18、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小说的开头便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悲凉的基调,让人感觉到一种直逼心底的生命的沉重与无奈。B与老瞎子相比,小瞎子对世界和人生则有更多的憧憬,青春的躁动在其血液里奔腾跳跃,让我们感受到小瞎子的可爱和他的自不量力、不切实际。C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D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8小说的环境描写耐人寻味,文中画横线的三处对雪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这篇小说被誉为“生命的寓言”,请从这一角

19、度对小说进行分析鉴赏。(6分)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

20、、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

21、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B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泣孤舟之嫠妇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不知东方之既白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B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C涛

22、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D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文中指的是房屋,古人常以泥土、茅草、砖瓦等为材料来建造房屋。B骚人,狭义为多愁善感的诗人,也可以用来泛指诗人、文人。C元丰,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D朔日,指的是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农历是中国古代人民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而制定的中国传统历法。13下

2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梦得被贬官后,生活极富情趣。在贬官到齐安居住后,他在房舍西南方修建了一座用来观赏长江美景的亭子,这个亭子被苏轼命名为“快哉”。B张梦得为人豁达,懂得排遣愁苦。他没有把贬官之后的忧愁放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在私下里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C作者凭吊黄州“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曹操、孙权争雄,楚襄王、宋玉论风的故事,既点明了“快哉”二字的出处,又增添了怀古的内容。D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不仅表达了对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的赞赏之意,还表达了对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所有被贬之人的慰勉之意。14把文中画横线的

24、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2)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虞美人枕上注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注这首词写于1921年,是毛泽东写给夫人杨开慧的。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又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

25、,透露出词人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C下阕末两句,词人触景生情,一钩残月更是增添了离别之苦。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16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景与情的角度看,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词的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攻江东之前饮酒赋诗的英雄气概。(2)登泰山记中描述日出之前,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彩色的句子是:“,”。(3)韩愈在师说中,用“,”解释了学生不一定要比不上老师以及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更贤德的原因。(4

26、)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华农耕文明根植于乡土,千百年来孕育滋长的乡土文化,不仅保留了层积历史的宝贵记忆,还在现实社会中不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子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传统农耕技艺是中国人生产智慧的高度,传统乡土节庆、民族习俗等文化景观带来了体验乡村和寄托乡愁的丰富载体,乡土文化还成

27、为特色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重要源泉。在新的历史情境中,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才能让乡土文化生命不息、。还需要看到的是,乡土文化的挖掘弘扬有助于增强村民对“农民”身份、“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认同感、自豪感,积聚起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乡土文化反映了在乡土空间中经过千百年形成的人们审关情趣、价值观念、精神信仰,根植于乡土的孝亲、仁爱、民本、和合、天人合一等精神观念,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构成,是乡村中的人们所遵循的处世哲学与行为准则。深入创新、继承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更能提振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增强人们的精气神。

28、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源远流长 吐故纳新 凝结薪火相传 B连绵不断 鼎固革新 凝聚 薪火相传C源远流长 鼎固革新 凝结 承前启后 D连绵不断 吐故纳新 凝聚 承前启后19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父老乡亲式情感的维系,仰赖于作为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的乡土文化。B有助于维系父老乡亲式的情感的乡土文化,是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纽带。C乡土文化联系起了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帮助了父老乡亲式的情感的维系。D作为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纽带,乡土文化有助于维系父老乡亲式的情感。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

29、的一项是( )(5分)A深人创新、继承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更能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增强人们的精气神。B深人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仅能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增强人们的精气神,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C深人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仅能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提振人们的精气神,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D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更能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提振人们的精气神。(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21-22题。悲伤时的

30、眼泪可以排毒。美国学者对几百名男女性分别研究后发现:在他们痛快地哭过后,自我感觉都比哭之前好了许多,健康状态也有所改善。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人们情绪压抑时,体内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那些选择哭泣的人,在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降低40%;而 ,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测试发现,正常人的泪水是咸的,糖尿病患者的泪水是甜的。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含有更多的荷尔蒙等,人们在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如果能放声痛哭一场, ,这是悲伤引起的毒素通过眼泪已得到排泄之故。可是,大多数男性在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强压着悲伤,把泪水独自咽下。珠不知, 。因此,男性寿命较女性

31、短也可能与心情压抑、流泪少有一定关系。21下列选项是为上面这则材料拟的标题,请选出拟得最恰当的一项(3分)( )A男人也应哭B要长寿,多流泪C该哭就哭:哭可排毒D流泪释放情绪,增强体质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萧伯纳说: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是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适应自己?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

32、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字;不得抄袭套作。高一年级第三次周练语文答案1D A“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余光中等诗人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知,他们只是“在这个意义上”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不能理解为“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B“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错,由原文“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问题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可知,西川不是认为讲究格律使诗人失去创造力,而是认为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的好心人”,他们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C“表明新诗已经引

33、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错,原文“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这正是伟大的迹象”强调的是新诗的价值不可低估。2CA原文说的是“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而不是“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力”。B“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错,由原文“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可知,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是为了说明余光中等诗人对探索中国新诗的音乐性的贡献。D由材料二的第二段和第四段可知,谢冕的观点是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王久辛的观点是诗歌音乐性的强弱与诗人的修辞能力有关。3B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

34、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可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4答案(1)先总说,人们对中国新诗的评价存在很大争议,引出话题“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1分)(2)再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认为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现代新诗和古体诗;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表示不认可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以自身“小传统”为参照,认为不能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认为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3分)解析材料三为总分结构。第一、二段是总说,先指出“中国新诗走

35、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然后以诗人郑敏和于坚对新诗的不同看法引出“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的话题。第三至七段是分说,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四段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谈如何看待中国新诗;第五段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谈如何看待中国新诗;第六段从中国新诗自身“小传统”的角度谈如何看待中国新诗;第七段主要谈对 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把握各部分的论述角度后,再结合原文把握各部分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最后整理作答即可。5答案中国新诗找回了汉字与汉语之间的时间性联系,并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中国新诗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中国新诗发展时间短,与中国古典诗歌、西方

36、现代诗歌相比尚不成熟。(每点2分)解析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如何评价中国新诗”,筛选信息时既要看到中国新诗的发展与贡献,也要看到其不足。由材料一“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之间的时间性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得出答案;由材料三“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可得出答案;由材料三“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风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人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

37、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等可得出答案。6B 文中没有描写小瞎子的外貌,也没有对小瞎子心理活动的精细描写。7A B“自不量力、不切实际”错误,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哪怕他身有残疾。C“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错误,小说结尾展现的不再是悲凉和对命运不公的愤慨,而是坚韧的毅力、对生命过程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强烈的生存动力。D“流毒深远”错误,“无字的白纸”是生活的希望,给了瞎子师徒生活的目标。8答案开篇“漫天大雪”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的氛围,暗示了老瞎子人生信念幻灭的绝望心境。(1分)“茫茫雪野”突出

38、了人的渺小、孤单,也暗示了老瞎子此时内心的迷茫,他在雪野中寻找徒弟,也是在重寻人生的意义;(1分)雪野茫茫,也衬托出师父寻找徒弟的艰辛,烘托出师父对徒弟的关心。(1分)雪停了暗示人物心境逐渐平复,也是情节的过渡处。(1分)解析第处,“漫天大雪”及后文“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面沉寂”描写了冬天的萧瑟、荒凉、了无生机,此时,老瞎子知道了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内心悲怆,苍凉空旷的环境烘托了老瞎子悲苦的命运,暗示了老瞎子人生信念幻灭的绝望心境。第处,“茫茫雪野”描写老瞎子前去找徒弟时的环境,天地空旷,个人渺小,但是老瞎子却了解徒弟的心理,一心想要找到徒弟,而这不单

39、是寻找徒弟,也是老瞎子在绝望后重寻人生的意义;雪野茫茫,也衬托出师父寻找徒弟的艰辛,凸显了老瞎子作为师父的责任感以及对徒弟的关心。第处,“雪停了”。再大的雪,终有停的时候;再大的坎儿,终会过去。“雪停了”暗示人物心境逐渐平复,从侧面预示着小瞎子在万念供灰后又重燃生活的希望,后文写小瞎子重新树立人生的目标也就顺理成章了。9答案小说的标题“命若琴弦”有深刻的哲理:人生的目标可能是虚无的,但人一定要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将生命的琴弦拉紧,才能拥有人生的意义,奏出生命的乐章。小说中的人物具有概括性,三代瞎子命运相似,暗示人物共通的命运和相似的生存境遇。小说的语言具有寓言性,如用“琴弦”来比喻“人生”,“目

40、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等,这些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人生须有目标,生命才能持续。那张无字的白纸药方也具有“生命的寓言”的性质,通过它,老瞎子懂得了师父当年说的话,对生命有了透彻的理解;同时,那张药方也让小瞎子重燃了生活的希望。(每点3分,答出2点即可)解析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生命的寓言”即用比喻性的故事来阐述生命哲理。答题时,应从文中找出具有比喻性,象征性的内容,结合小说的主题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10B11B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为对称结构,两者之间和前后都应断开,据此可排

41、除A项;“动心”与“骇目”并列,且均为动宾结构,“动”与“心”之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C 项;“几席之上”作“玩之”的地点状语,两者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12A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文中用的是此意义。13C “楚襄王、宋玉论风”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是发生在黄州。14答案 (1)楚襄王敞开衣襟面对着风,说:“这风多么令人感到快意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2)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思吧。风并没有雌雄之分,但是人有得志和不得志的不同。解析 (1)披:散开,这里可译为“敞开”。当:面对,向。快哉此风:倒装句,应为“此风快哉”。(2)盖:大概。讽: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参

42、考译文长江流出西陵峡后,才进入地势平缓的区域,水流(因没有山石阻挡而)气势雄伟,不受拘束,壮阔浩大。(长江)在南面同沅水、湘水汇合,在北面同汉水、沔水汇合,水势更加浩瀚。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水流漫进,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在他房舍的西南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流水的美景,我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为“快哉”。在亭子上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的景象。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白天,船只在亭前的江面上往来出没;晚上,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凄切长鸣。景象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我竟然能够在亭中几席上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

43、只见)山冈和丘陵连绵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渔夫、樵父的房屋,都可以一一数清楚:这就是把亭子命名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在战场上)驰骋的地方,那些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和陈迹,也足以让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览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面对着风,说:“这风多么令人感到快意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您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有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思吧。风并没有雌雄之分,但是人有得志和不得志的不同;楚襄王之所以感到快乐,与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因为人的

44、境遇的不同,与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如他心中没有自得之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不会感到忧愁呢?假如他心中坦然自若,不因为外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他到什么地方不会感到快乐呢?现在张梦得不把被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征收钱粮的公务之余暇,放任自己于山水之间,说明他的内心应该有过人之处。即使让他住在用蓬草编门、破瓮做窗的屋子里,他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更何况能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能对西山白云拱手行礼,可谓极尽耳目所能取得的乐趣来使自己舒畅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不断的山冈,深不见底的山谷,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树,清风吹拂其间,明月当头映照,这些都是诗人和心怀忧思之人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

45、哪里看得出这是快意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15A “又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无中生有。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主要表达的是词人对妻子的思念。16答案 本词选取的景物具有凄清、冷寂的特点,(1分)抒发的是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2分)而沁园春长沙选取的景物则色彩绚丽,充满生机,(1分)抒发的是词人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2分)解析 解答此题,可分别从景与情的角度来比较这两首词。从景的角度看,本词写了难明的天色、寒星、一钩残月等,景物特点是凄清、冷寂;而沁园春长沙描绘的是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景物特点是色彩绚丽、充满生机。从情的角度看,结合“愁”“寂寞”“灰尽”“抛眼泪”等可知,

46、本词抒发的是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沁园春长沙抒发的是词人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17(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8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本处指中华农耕文明孕育出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所以选用“源远流长”。第二空,吐故纳新: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鼎固革新:指变革老的做法或制度,创造新思路或建立新机制。本处指乡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弃旧扬新,所以选用“吐故纳新”。第三空,凝结:本指液态转固态的过程

47、,常用于比喻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的总结。凝聚:强调长时间地积累或成员之间团结一致。本处指中国人生产智慧的总结,所以选用“凝结”。第四空,薪火相传: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本处指让乡土文化生命不息,代代相传,所以选用“薪火相传”。故选 A。19D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由前后文可知,此句陈述的主体对象是“乡土文化”,排除A;与前文“乡土文化的挖掘弘扬有助于增强积聚起”的句式保持一致,据此排除 B、C。故选D。20C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句话中有三处语病:(1)“深入创新、继承挖掘”搭配不当,应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2)“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更能提振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meimeiwenk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