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第二部分第一章课中考语文第二部分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新人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新人教版教版考纲要求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力层级:理解)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理解)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能力层级:理解)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力层级:理解)考纲阐释文言文部分的考纲在 2014 年进行了修订,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1.从考点来看,删去了“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及题型设置如下:(1)重点词语的解释。主要考查文言文中重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所选的词语出自多篇文章,但基本不会超出考纲规定的篇目。(2)句子翻译。201
2、4年翻译两句话,要求考生翻译全句。(3)内容理解。2014 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综合近三年的真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的热门考点有:一词多义、句子翻译、内容主旨理解、思想感情。题型分值1.重点词语的解释,一般为选择题或者填空题,3 分。2.翻译句子,4 分。3.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为选择题或简答题,3 分。一、(2012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2 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3、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解析:A 项,第一个“备”是“详尽”的意思;第二个“备”是“具备”的意思。B 项,第一个“极”是“尽”的意思;第二个“极”是“很”的意思。C 项,第一个“薄”是“迫近”的意思;第二个“薄”是“小看、轻视、看不起”的意思。D 项,两个“或”都是“有时”的意思。答案:D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答案: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答案:因己而悲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5、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生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解析:岳阳楼记表现的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醉翁亭记则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共醉太平的思想感情。答案:C二、(2013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2 分)满井游记袁宏道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6、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解析:A 项,第一个“得”是“能够”的意思;第二个“得”是“获得,收获”的意思。B 项,两个“辄”都是“就”的意思。C 项,第一个“时”是“时节,时候”的意思;第二个“时”是“按时,及时”的意思。D 项,第一个“许”是表约数,表估计;第二个“许”是“答应”的意思。答案:B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答案:(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第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 分)答案:这
7、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解析:“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不当。原文说
8、“游人虽未盛亦时时有”。答案:C三、(2014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 分)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答案:(1)仔细 (2)偏爱 (3)间或,偶然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答案:(1)(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1)命令刚下
9、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解析:“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答案:D相关知识归
10、纳详见古诗文速记手册。一、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就是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两个知识点:一是一词多义现象,二是重点文言实词的释义。从近三年中考来看,考查的内容都是一词多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填空题为辅。内容主要是所选文段的重点词语,题量一般为 1 题,分值为 3 分。【考题举例】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1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习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 项第一个“当”是副词,“正当、正在”;第二个“当”是副词,“应当”。B 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动词,“认为”。C 项第一个“见”是动词,“了解”;第二个“见”是动词,“认清”。D 项两个“谓”都是动词,“对说”。答案:D【答题指导】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1.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
12、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如“亡”的本义是“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用的就是它的本义。成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丢失”。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 w,解释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知识。2.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2)词义缩小。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
13、,现在多指旁系亲属。(3)词义转移。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3.通假字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按“说”的一般用法,在这里讲不通,原来本字应是“悦”,“高兴”的意思。通假字的数
14、量并不是很多,我们可逐课进行整理,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写出本字,以便归纳记忆。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如“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充当谓语,表示“打洞”。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等。(以上四类词汇的整理归纳见第四部分古诗文速记手册)另外,在具体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是要找出“词语意思
15、相同的两项”还是“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采用:1.代入法即以选项中左句词语的意思代入右句,看是否解释得通,以此来判断异同。2.排除法把自己有把握的选项进行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找到答案。3.词性法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成语)中的词性,判断两个词的意思是否相同。二、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就是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中的句子,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一般是一句话,主要是文段中的重点句、关键句、难句、特殊句、特色句、主旨句等。【考题举例】(原文见“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部分的孙权劝学)【习题】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案】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答题指导】1.翻译的标准和要求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可概括为“信”“达”“雅”。(1)信。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2)达。所谓“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3)雅。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2.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有其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直译。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
17、子中的每个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就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运用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2)意译。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3.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扩”“换”“留”“删”“补”“调”六字,即六字诀。(1)扩。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单音节词与另一个字组合,扩充为双音节词,或者直接用对应其意义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译为:晋朝的陶渊明偏偏喜爱菊花。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要
18、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节词,如“于是”“虽然”“妻子”“以为”“交通”“可以”“卑鄙”等。(2)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用法已经改变,语法已经不用,在翻译时,应将这些古语换为今语。另外,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如: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汤”应翻译为“热水”。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应翻译为“案件”。(3)留。现代汉语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翻译时,有时需要运用保留法,即原样照搬文中词语。这主要指:古今通用的词语,如“人”“手”“心”“笔”“墨”“山”“水”“
19、牛”“羊”“田”“大”“小”“长”“短”等。古代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日期、官职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帝王年号)、“承天寺”(地名)、“张怀民”(人名)都属专有名词,翻译时照搬即可。(4)删。凡是古代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它,因而翻译时无须译出。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
20、置的标志,删去不译。对于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翻译时则不能删去。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译为:渔人对这(桃花林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之”为代词,代指前文渔人看到的景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不能删去。(5)补。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量词、介词及介词的宾语等。如:(陛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补主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补谓语)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补宾语)念无与(我)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补介词“与”的宾语)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
21、扇、一(条)抚尺而已。(口技)(补量词)(6)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调整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表达。前置宾语后移。如: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为:我跟谁一起呢?后置状语前移。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译为: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置状语后移。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为:你太不聪明了。意动用法、动量结构。如:a.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译为:渐渐地有人把他的父亲看作宾客。b.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译为:每天吃两顿饭。三、内容理解【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内容理解”就是用选择题、简答题的方式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整体、部
22、分或细节的有关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把握。【考题举例】(原文见 2014 年广东省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解析:“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