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观后感5篇篇一:202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观后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种享受,我们可以在享受中的得到体会,前段时间,在贾老师的倡导下,我们一起学习了新课标,经过和其他老师们的研究和交流,受益匪浅。为什么要把信息技术改名为信心科技?其中蕴含着教育思维的重要变革,“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培养的方向主要是熟练程度和操作技巧,这样教学的后果就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科技”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个世界,理解世界,老师要重点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思想的改变,用我们中国的古话可以概括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2、以渔。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接班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从“让学生动起来”到“学生想动起来”,从“你应该这样做”到“你觉得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标改革后所希望看到的。篇二:202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观后感有幸聆听课标组专家崔教授和熊教授解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课标,令我如沐春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的颁布,将信息技术课程转变为信息科技课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从零到一的飞跃,需要信息科技课程志存高远,需要信息科技课程脚踏实地,更需要多思考。两位教授的解读,让我明白了今后的教学要以课标教材为依据,以
3、服务学生素养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为依据,体现素养导向、课程视角、学习立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了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学习历程。在课标解读中,我认识到了“学历案”,了解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应是新时代作文吧https:/wWw.ZUoWen8.CoM/教师的必备能力。“新教案”应是单元学历案,专家在解读时明确说明了单元学历案的目标制定不能够太高大上,高大上的目标就是假大空。同时,在解读讲座中我找到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的答案解释,专家解读到关键能力就是能做成事,必备品格就是愿意并习惯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也就是寻求或坚持把事做正确。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
4、即教案不改、课堂不变;课堂未变、课程难新!所以,新课标出现了两个突破,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通过聆听了两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于我而言信息量太大,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投身到新课标的实施中去,深钻课标、教材,学好、用好教材。篇三:202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观后感新课标的新鲜出炉为我们的信息教学之路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也明确了未来教学的侧重点。既要把把握大的方向又有将好的想法落地,因此要合理的设计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让孩子掌握技能操作,更要让孩子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其探索意识。要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要方向,让学生养成乐于探究、乐于思考、乐于动手
5、的品质。在掌握好基础的前提下层层递进,全面、深入的渗透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结合实际生活让孩子们感受信息技术是推动生活进步的重要力量。篇四:202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观后感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通过聆听专家报告以及自身对新课标的学习,简单谈一谈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教师,对新课标的若干认知:一、课程性质全新定位,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新课标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列为必修,上升为国家课程。“技术”的导向是重技能和操作,而“科技”的导向是认知、理解世界,是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能力
6、和解决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二、课程内容设置全面优化,从单纯的“软件工具说明书”转变为“信息素养提升课程”。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六条逻辑主线开展,围绕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内容呈螺旋式递进,构建学科逻辑关联。三、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性,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新课标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
7、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总之,新课标的诸多变化对我们信息教师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专任教师,我们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来学习新课标,同时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要将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在课堂落地,为促进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提升贡献我们的力量。篇五:202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观后感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
8、信息科技、劳动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科技,把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课程,信息科技课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粗略浏览后,74页的厚重标准,真正感觉信息科技课程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科技课程将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六条逻辑主线开展,围绕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一方面,要求从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注重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做中学”“
9、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项目和问题引领下,运用多学科知识创新地解决真实问题。在具体学习内容上,跨学科主题内容(如:数据与编码、人工智能和无人机互联等)直接呈现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里。4月22日解月光教授开始对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解读,4月27日、4月29日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熊璋教授也对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标进行了解读。熊教授从课标修订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相关情况。他提到从“0”到“1”的变化,信息科技课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的艰难历程,信息科技学科体现的“科”与“技”的
10、并重,以及做为一门学科,把“科学”放进去的重要原因。熊教授还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出发点。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维度有各自的特征,同时又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只有从核心素养出发,利用、把握好素养表现培育的学科逻辑,组织好未来课程内容,选择好情境案例,才能落实到课程当中去。信息科技课程还要特别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结合,以学科整合的情境开展综合性学习。最后他还说,课程标准公布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路还非常长。起点是课程标准,目的地是一个健康的课程生态,中间还有很多路要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我们期待新课程教材的同时,也将会再脚踏实地、深入地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