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易错易混内容总结题目&答案解析.rar

相关 举报
  • (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易错易混内容总结题目&答案解析
    • 七年级上册易错易混内容总结(答案&解析).docx--点击预览
    • 七年级上册易错易混内容总结(题目).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 1 页(共 15 页)第 1 页(共 15 页)七年级上册易错易混内容总结(答案&解析)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一、判断正误。1、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使用火。【答案】【答案】【解析】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而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不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解析】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而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不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属于古猿。【答案】【答案】【解析】虽然说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是他们已经是【解析】虽然说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是他们已经是“人人”了。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而不是某些身体特征是否发生变化。了。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而不是某些身体特征是否发生变化。3、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进入新石器时代。【答案】【答案】【解析】元谋人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北京人打制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处于旧石器时代。【解析】元谋人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北京人打制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处于旧石器时代。4、元谋人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答案】【答案】【解析】在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说明其已经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解析】在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说明其已经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5、元谋人、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处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处在新石器时代。第 2 页(共 15 页)第 2 页(共 15 页)【答案】【答案】【解析】元谋人、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处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虽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但他们使用的工具依然以打制石器为主,处于旧石器时代;半坡人、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处在新石器时代。【解析】元谋人、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处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虽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但他们使用的工具依然以打制石器为主,处于旧石器时代;半坡人、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处在新石器时代。6、河姆渡原始居民能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答案】【答案】【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半坡原始居民能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半坡原始居民能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7、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仅是黄河孕育的。【答案】【答案】【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充分说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充分说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8、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答案】【答案】【解析】河姆渡原始聚落和半坡原始聚落是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解析】河姆渡原始聚落和半坡原始聚落是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9、黄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炎帝,炎黄部落在阪泉之战中大败蚩尤。【答案】【答案】【解析】黄帝部落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者结成联盟。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解析】黄帝部落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者结成联盟。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10、黄帝就是皇帝。【答案】【答案】【解析】【解析】“黄帝黄帝”和和“皇帝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黄帝是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而皇帝是从秦朝开始对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中国第一个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黄帝是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而皇帝是从秦朝开始对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中国第一个皇帝第 3 页(共 15 页)第 3 页(共 15 页)是秦始皇。是秦始皇。11、禅让制从黄帝开始。【答案】【答案】【解析】相传禅让制是从尧开始的,尧在年老的时候,通过禅让选出了继承人舜;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选出了禹。【解析】相传禅让制是从尧开始的,尧在年老的时候,通过禅让选出了继承人舜;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选出了禹。12、德才兼备是在“禅让制”下被推举为联盟首领的最主要条件。【答案】【答案】【解析】尧品德高尚、才干出众,他年老的时候,大家推举有德有才的舜作为继承人,舜年老时,也采用同样的办法传位给禹。可见,德才兼备是能够被推举为联盟首领的最主要条件。【解析】尧品德高尚、才干出众,他年老的时候,大家推举有德有才的舜作为继承人,舜年老时,也采用同样的办法传位给禹。可见,德才兼备是能够被推举为联盟首领的最主要条件。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3、夏朝的建立者是启。【答案】【答案】【解析】夏朝的建立者是禹,约公元前【解析】夏朝的建立者是禹,约公元前 2070 年建立。年建立。14、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变成了“公天下”。【答案】【答案】【解析】约公元前【解析】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公天下”变成了变成了“家天下家天下”。15、夏朝最后一个王桀、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和西周最后一个王厉王都是历史上的暴君。【答案】【答案】【解析】夏朝最后一个王桀统治残暴,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被商汤所灭。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被周武王所灭。周厉王是西周后期出现的暴君,在其统治时期,爆发了【解析】夏朝最后一个王桀统治残暴,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被商汤所灭。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被周武王所灭。周厉王是西周后期出现的暴君,在其统治时期,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暴动”,但周厉王不是西周最后一个王,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但周厉王不是西周最后一个王,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第 4 页(共 15 页)第 4 页(共 15 页)16、分封制下周天子只对自己的亲族进行分封。【答案】【答案】【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既有周王的亲族,也有功臣和先代贵族。【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既有周王的亲族,也有功臣和先代贵族。17、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四羊方尊。【答案】【答案】【解析】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重达【解析】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重达 832.84 千克。千克。18、西周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生产。【答案】【答案】【解析】西周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祭祀。【解析】西周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祭祀。1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西周开始的。【答案】【答案】【解析】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解析】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答案】【答案】【解析】商朝时的甲骨文已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解析】商朝时的甲骨文已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1、我国铁农具出现在战国时期。【答案】【答案】【解析】春秋时期,我国已经使用铁农具。【解析】春秋时期,我国已经使用铁农具。22、我国至迟在西周时期已使用牛耕。【答案】【答案】【解析】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解析】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第 5 页(共 15 页)第 5 页(共 15 页)2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统一全国。【答案】【答案】【解析】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解析】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24、春秋争霸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对这样的战争应该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答案】【答案】【解析】春秋争霸战争的确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人民流离失所,生产遭到破坏,但同时还要看到,在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呈现出统一的趋势。而且这一时期出现人口迁移现象,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为了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所以,对春秋争霸战争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是不对的。【解析】春秋争霸战争的确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人民流离失所,生产遭到破坏,但同时还要看到,在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呈现出统一的趋势。而且这一时期出现人口迁移现象,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为了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所以,对春秋争霸战争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是不对的。25、既曾在春秋时称霸,又位列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有齐国、晋国。【答案】【答案】【解析】齐国、楚国、秦国既曾在春秋时称霸,又位列战国七雄。而晋国在战国初年分为韩、赵、魏三国。【解析】齐国、楚国、秦国既曾在春秋时称霸,又位列战国七雄。而晋国在战国初年分为韩、赵、魏三国。26、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答案】【答案】【解析】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解析】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27、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变法的封建性质的一条是“奖励耕战”。【答案】【答案】【解析】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变法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变法的封建性质的一条是【解析】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变法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变法的封建性质的一条是“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28、因为商鞅最终死于非命,所以说商鞅变法失败了。第 6 页(共 15 页)第 6 页(共 15 页)【答案】【答案】【解析】判断一场变法成功或者失败,关键在于变法目的是否达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解析】判断一场变法成功或者失败,关键在于变法目的是否达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的。29、都江堰是秦朝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答案】【答案】【解析】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而不是秦朝人。【解析】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而不是秦朝人。30、孔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答案】【答案】【解析】孔子是春秋后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春秋后期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解析】孔子是春秋后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春秋后期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31、孔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答案】【答案】【解析】孔子提出【解析】孔子提出“仁仁”的学说;孟子主张实行的学说;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32、论语是孔子的代表作。【答案】【答案】【解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不是孔子的代表作。【解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不是孔子的代表作。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3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答案】【答案】【解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夏朝。【解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夏朝。34、秦国秦朝。【答案】【答案】第 7 页(共 15 页)第 7 页(共 15 页)【解析】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解析】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秦朝与秦国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秦朝。秦朝与秦国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35、秦王=秦始皇。【答案】【答案】【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称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称“始皇帝始皇帝”,史称,史称“秦始皇秦始皇”,而秦王则是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国君的称号。,而秦王则是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国君的称号。36、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还修建长城,驰道等,这是秦朝刑罚残酷的表现。【答案】【答案】【解析】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役使大量民力,这是秦朝徭役繁重的表现,与刑罚残酷无关。【解析】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役使大量民力,这是秦朝徭役繁重的表现,与刑罚残酷无关。37、秦末农民起义就是陈胜、吴广起义。【答案】【答案】【解析】这一观点不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一部分,它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烈火。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军进行反秦斗争,最终灭掉了秦朝。【解析】这一观点不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一部分,它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烈火。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军进行反秦斗争,最终灭掉了秦朝。38、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军领袖是项羽。【答案】【答案】【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秦朝统治,最终灭亡秦朝的是刘邦的起义军,项羽起义军消灭了秦军主力。【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秦朝统治,最终灭亡秦朝的是刘邦的起义军,项羽起义军消灭了秦军主力。39、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答案】【答案】【解析】秦朝时期实行的是法家的思想,强调以法治国,实行严刑峻法;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与道家的【解析】秦朝时期实行的是法家的思想,强调以法治国,实行严刑峻法;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有关。有关。第 8 页(共 15 页)第 8 页(共 15 页)40、文景时期,统治者重视“以法治国”,使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经济随之发展起来。【答案】【答案】【解析】文景时期,统治者重视【解析】文景时期,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以德化民”,不是,不是“以法治国以法治国”。41、“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出现是西汉统治者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的出现是西汉统治者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2、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答案】【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实施【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实施“推恩令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3、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机构是刺史。【答案】【答案】【解析】作为监察机构,御史大夫和刺史的不同在于,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而刺史是地方监察机构。【解析】作为监察机构,御史大夫和刺史的不同在于,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而刺史是地方监察机构。44、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个皇帝措施相反,所以目的也相反。【答案】【答案】【解析】此观点不正确,两个人的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解析】此观点不正确,两个人的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5、“文景之治”是西汉的鼎盛时期。【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基础。汉武帝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基础。汉武帝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第 9 页(共 15 页)第 9 页(共 15 页)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46、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侵扰问题。【答案】【答案】【解析】西汉初年,限于国力,西汉政府不得不对匈奴实行【解析】西汉初年,限于国力,西汉政府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和亲”政策,但这种做法只是暂时避免了匈奴的侵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策,但这种做法只是暂时避免了匈奴的侵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7、汉代政府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原因就是国力疲弱,不足以与匈奴相抗衡。【答案】【答案】【解析】汉初,西汉国力疲弱,被迫实行【解析】汉初,西汉国力疲弱,被迫实行“和亲和亲”政策,是屈辱的;汉武帝及以后,西汉打败匈奴主力,这时的政策,是屈辱的;汉武帝及以后,西汉打败匈奴主力,这时的“和亲和亲”对于汉政府来说是主动的,是一种维持政府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方式。对于汉政府来说是主动的,是一种维持政府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方式。48、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都发生在东汉时期。【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发生在西汉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的光武帝时期。发生在东汉的光武帝时期。49、“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等盛世是农民的天堂。【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和和“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只是统治相对清明的时期。在封建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必然的,即使是在只是统治相对清明的时期。在封建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必然的,即使是在“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和和“光武中兴光武中兴”时期,也只是减轻而不是消除农民的负担。时期,也只是减轻而不是消除农民的负担。50、东汉中后期政治上一个突出特点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答案】【答案】【解析】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政治上一个突出特点。【解析】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政治上一个突出特点。51、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答案】【答案】第 10 页(共 15 页)第 10 页(共 15 页)【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52、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迅速灭亡。【答案】【答案】【解析】黄巾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但东汉并没有迅速灭亡。【解析】黄巾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但东汉并没有迅速灭亡。53、西域是指现在的新疆地区。【答案】【答案】【解析】西汉时,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为西域,这是狭义的。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解析】西汉时,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为西域,这是狭义的。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5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因此毫无意义。【答案】【答案】【解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的愿望。【解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的愿望。55、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和美洲。【答案】【答案】【解析】【解析】“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未到达美洲。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未到达美洲。56、“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今天,这一切已成为历史,“丝绸之路”只是一个历史名词,失去了现实意义。【答案】【答案】【解析】【解析】“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今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今天,“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仍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并没有失去现实盘义。仍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并没有失去现实盘义。57、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第 11 页(共 15 页)第 11 页(共 15 页)【答案】【答案】【解析】公元前【解析】公元前 60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城都护,对西城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标志着西城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城都护,对西城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标志着西城正式归属中央政权。58、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秦半两。【答案】【答案】【解析】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公元前【解析】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为了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秦半两)、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秦朝,为了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秦半两)、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59、东汉时,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制成了“蔡侯纸”。【答案】【答案】【解析】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造纸的原料更加广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解析】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造纸的原料更加广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60、华佗创制了“麻醉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答案】【答案】【解析】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麻醉药剂是【解析】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麻醉药剂是“麻沸散麻沸散”,做手术时时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做手术时时以减轻病人的痛苦。61、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答案】【答案】【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62、道教就是道家学派。因此,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答案】【答案】【解析】道家学派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一大思想学派,道教是宗教。道教是在东汉时期创立的,而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道教的教义虽然吸收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但与道家思想存在较大差异。道教尊老子为教主是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并不代表老子就是创始人。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是张陵。【解析】道家学派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一大思想学派,道教是宗教。道教是在东汉时期创立的,而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道教的教义虽然吸收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但与道家思想存在较大差异。道教尊老子为教主是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并不代表老子就是创始人。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是张陵。第 12 页(共 15 页)第 12 页(共 15 页)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63、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各军阀相互混战,到 220 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答案】【答案】【解析】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解析】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229 年,其标志是孙权建立吴国。年,其标志是孙权建立吴国。64、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答案】【答案】【解析】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曹丕建立魏国以后才追尊他为魏武帝。【解析】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曹丕建立魏国以后才追尊他为魏武帝。220 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65、赤壁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答案】【解析】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解析】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6、官渡之战中袁绍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孙刘联军。【答案】【答案】【解析】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解析】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67、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蜀,吴、魏。【答案】【答案】【解析】【解析】263 年,魏灭蜀;年,魏灭蜀;266 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魏国火石;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魏国火石;280 年,西晋灭吴。所以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蜀、魏,吴。年,西晋灭吴。所以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蜀、魏,吴。68、266 年,西晋统一全国。【答案】【答案】【解析】【解析】266 年是西晋建立的时间,西晋统一全国是在年是西晋建立的时间,西晋统一全国是在 280 年。不要混淆西晋建立与统一全国的时间。年。不要混淆西晋建立与统一全国的时间。第 13 页(共 15 页)第 13 页(共 15 页)69、“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答案】【答案】【解析】【解析】“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西晋从此衰落。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西晋从此衰落。316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70、西晋灭亡以后,内迁的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答案】【答案】【解析】西晋灭亡后,从【解析】西晋灭亡后,从 4 世纪初到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 15 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71、西晋灭亡的时间就是东晋建立的时间。【答案】【答案】【解析】【解析】316 年,匈奴人灭亡西晋;年,匈奴人灭亡西晋;317 年,东晋建立。年,东晋建立。72、南方并立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答案】【答案】【解析】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是先后出现,不是并立存在。【解析】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是先后出现,不是并立存在。73、北方人口南迁是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答案】【解析】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使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解析】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使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74、淝水之战时,由于前秦兵少,指挥失误,最终失败。【答案】【答案】【解析】淝水之战时,前秦兵力达八十多万,而东晋军队只有八万人,前秦由于指挥失误最终失败。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解析】淝水之战时,前秦兵力达八十多万,而东晋军队只有八万人,前秦由于指挥失误最终失败。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75、北魏统一了全国。【答案】【答案】【解析】北魏建立后于【解析】北魏建立后于 439 年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未实现全国统一。年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未实现全国统一。第 14 页(共 15 页)第 14 页(共 15 页)76、北魏建立以后,定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推动了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答案】【答案】【解析】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那里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所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此外,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进行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解析】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那里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所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此外,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进行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77、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后才开始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禁用鲜卑语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答案】【答案】【解析】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又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解析】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又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78、齐民要术以记载南方的农业科学知识为主。【答案】【答案】【解析】贾思勰是北朝人,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解析】贾思勰是北朝人,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79、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圆周率的人。【答案】【答案】【解析】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人,但他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圆周率的人。【解析】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人,但他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圆周率的人。80、我们今天的电脑有字体软件,不必再练习书法了。【答案】【答案】【解析】这种观点错误。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练习书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我们应该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解析】这种观点错误。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练习书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我们应该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81、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莫高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答案】【答案】【解析】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解析】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第 15 页(共 15 页)第 15 页(共 15 页)第 1 页(共 7 页)第 1 页(共 7 页)七年级上册易错、易混淆内容总结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一、判断正误。1、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使用火。2、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属于古猿。3、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进入新石器时代。4、元谋人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5、元谋人、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处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处在新石器时代。6、河姆渡原始居民能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7、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仅是黄河孕育的。8、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9、黄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炎帝,炎黄部落在阪泉之战中大败蚩尤。10、黄帝就是皇帝。11、禅让制从黄帝开始。12、德才兼备是在“禅让制”下被推举为联盟首领的最主要条件。第 2 页(共 7 页)第 2 页(共 7 页)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3、夏朝的建立者是启。14、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变成了“公天下”。15、夏朝最后一个王桀、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和西周最后一个王厉王都是历史上的暴君。16、分封制下周天子只对自己的亲族进行分封。17、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四羊方尊。18、西周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生产。1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西周开始的。2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21、我国铁农具出现在战国时期。22、我国至迟在西周时期已使用牛耕。2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统一全国。24、春秋争霸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对这样的战争应该持完全否定的态度。25、既曾在春秋时称霸,又位列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有齐国、晋国。26、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第 3 页(共 7 页)第 3 页(共 7 页)27、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变法的封建性质的一条是“奖励耕战”。28、因为商鞅最终死于非命,所以说商鞅变法失败了。29、都江堰是秦朝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30、孔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1、孔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32、论语是孔子的代表作。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3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34、秦国秦朝。35、秦王=秦始皇。36、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还修建长城,驰道等,这是秦朝刑罚残酷的表现。37、秦末农民起义就是陈胜、吴广起义。38、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军领袖是项羽。39、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第 4 页(共 7 页)第 4 页(共 7 页)40、文景时期,统治者重视“以法治国”,使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经济随之发展起来。41、“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2、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削弱了中央集权。43、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机构是刺史。44、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个皇帝措施相反,所以目的也相反。45、“文景之治”是西汉的鼎盛时期。46、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侵扰问题。47、汉代政府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原因就是国力疲弱,不足以与匈奴相抗衡。48、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都发生在东汉时期。49、“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等盛世是农民的天堂。50、东汉中后期政治上一个突出特点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51、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52、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迅速灭亡。53、西域是指现在的新疆地区。第 5 页(共 7 页)第 5 页(共 7 页)5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因此毫无意义。55、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和美洲。56、“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今天,这一切已成为历史,“丝绸之路”只是一个历史名词,失去了现实意义。57、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58、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秦半两。59、东汉时,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制成了“蔡侯纸”。60、华佗创制了“麻醉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61、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62、道教就是道家学派。因此,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第四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易错易混内容总结题目&答案解析.rar)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