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 社戏社戏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归省省 ( ) (2)行行 辈( ) (3)撺撺 掇( ) (4)凫凫 水( ) (5)蕴蕴 藻( ) (6)潺潺 潺( ) 2.根据拼音填汉字。 (1)_(ju)蚯蚓 (2)_(x)叨 (3)欺_(w) (4)_(di)慢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nbs
2、p;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 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 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因为如果而 B.但却然而即使而 C.但却然而即使可 D.可但由于因此而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玉树地震发生后,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入废墟,搜寻幸 存者。 B.进入初中,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C.自从他加入学校足球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 D.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5.全文写了七个故事情节:A.赵庄看社戏;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3、C.看社戏前的 波折;D.看社戏归航偷豆 ;E.六一公公送豆;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随母 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根据下面的提示思考: (1)情节顺序是 。 (2)详写的是 。 (3)略写的是 。 6.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7.你是怎样看待“偷豆”这一情节的? 8.
4、 课文结尾写道: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你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9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个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嫌他穷,不想留他, 但又不好开口。恰好这时下起雨来,主人便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 留”这样一句话,没有加标点。穷秀才看后,拿起笔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主人一 看,只好留下他了。这句话主客二人是怎样加的标点? 主:下 雨 天 留 客 天 天 留 我 不 留 客:下 雨 天 留 客 天 天 留 我 不 留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阅读课文第 1013 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
5、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2选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 大”。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 写出了 的心情。 3第 11 自然安段中的 “跑”字与第 10 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 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4. 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 格中。 前文交代的句子 后文相照应的句子 A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或者也许是渔火 B. C 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 庄
6、5.选文中的景物描写调动了“我”的多种感官,请把相关语句摘抄在下面。 a视觉:_ b听觉:_ c嗅觉:_ d触觉:_ 6.揣摩人物心理:下列语句分别体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什么心情?请分别用 一个词语概括。 (1)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 (2) “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 (3) “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7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 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 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 摘录内容(1) 批注(1)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 候, 我们已经点开
7、船, 在桥石上一磕,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摘录内容(2) 批注(2)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 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 去了。 8.社戏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 “那航船,就像 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船行的速 度之快;“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通过老渔父的喝 彩从侧面突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 请以“周五放学回家,路上真高兴”为情景,写一段话,注意运用正侧面描 写相结合的方法。 9.当今社会, 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 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 如 “神 马都是浮云” “hold 住” “伤不
8、起” “有木有”等;另一方面,2017 年高考明确规 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 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 字左右。 2 2 回延安回延安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 笑( )( ) 米酒油馍 木炭火( ) 东山的糜 子西山的谷( ) 羊羔 羔吃奶眼望着妈( ) 2.回延安体裁是,采用陕北民歌的形式创作;作者是我国当代著 名诗人、剧作家 。 3下列各句按照诗句的感情,划分节奏和标注的着重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口 呀/莫
9、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 /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 /你 D十年 来/革命/大发展 4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千声万声呼喊你( )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 双手搂定宝塔山( )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阅读课文第五部分,完成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0、 5.这一部分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6.节选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7.“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8.诗中写道: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 登上了天安门! ”由此可以读出哪些内容? 3 3 安塞腰鼓安塞腰鼓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骤 雨( ) 蓦 然( ) 羁 绊( ) 烧灼 ( ) hu( &nb
11、sp; )暗 叹为观 zh( ) ji( )然而止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的词语。 一群茂腾腾 的后生。 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 了。 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 的观众的心上。 3. 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 )地搏击着, ( )地搏 击着。 它 ( ) 着你, ( ) 着你, ( ) 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 )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 ( )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 那( &
12、nbsp;)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妙处: 4.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安塞腰鼓的?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 响过。 但是:
13、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 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 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 明晰了又晦暗、 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
14、、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 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 用? (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 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3)“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4 4 灯笼灯笼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假定是暖融融 ( )的春xio( ),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 人在秋千索下hun( )步寻一脉幽悄 ( ),意味应是深长的
15、。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 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垂珠帘珑: (2)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 的装饰吧。 翠羽流苏: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B
16、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 的。 4.文中写道: “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 春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 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成为春联,如: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 (1)山清水秀( ) (2)粗茶淡饭(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
17、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 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 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5.这段文字是紧扣哪个字来写的? 6.你能默写出本段文字化用的诗词吗? 7.“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中“马前卒”的比喻义是什么? 8.本段文字体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差异 差遣 差劲
18、 参差 连翘 翘起 2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 ) 不情愿又没有办法( ) 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 ) 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 ) 3给下面的词各配一个同义词、一个反义词。 炎热( &
19、nbsp;) ( ) 灵敏( ) ( ) 归来( ) ( ) 容易( ) ( ) 4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 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 录, 拿 1741 年至 1750 年 10 年平均同 1921 年
20、到 1930 年 10 年平均的春初 7 种乔 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 9 天。就是说,春天提前 9 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 5填空。 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 )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 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 )的( )和( ) 。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 开放。 再过两个月, 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 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
21、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 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 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 2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各种花花次第开放 ( ) 学生不要乱花花钱( ) 花花言巧语迷惑人( ) 爷爷的眼早花花了( )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熟
22、( ) 这条路,小王最熟熟了( ) 俗话说:熟熟能生巧( ) 他养成深思熟熟虑的习惯( ) 年年如是是,周而复始( ) 是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 ) 要学会明辨是是非( ) 这是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 ) 3本段描写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4课文中说,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想一想, 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 5文中“年年如是”
23、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 hi ( )骨 g ( ) zh( )皱 追 s( ) 劫 ( )难 蟾 ( )蜍 陨 ( )石 携 ( )带 2.解释词语 劫难:_ 追溯:_ 天衣无缝:_ 致密:_ 3.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4. “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5.两篇
24、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6.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分析。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遗 hi( ) 褶 皱( ) 天衣无 fng( ) 2.词语解释: 褶皱:_ 3.赏析语言下列句子。 (1)下面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 用: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 多么天衣无缝。 ” (2)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如: “
25、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又如: “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 也随之一起运动。 ” 4.修改下面的病句。 (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2)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7 大雁归来 .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雾霭(i) 纠正(ji)
26、缄默(xin) 迁徙(x) .赌注(d) 撤回(ch) 沼泽(zho) 符合(f) .黑鹂(l) 预料(y) 蹼鹬(y) 弥漫(m) .喧闹(xun) 稀疏(sh) 频繁(bn) 偶尔(r) 2.选词填空: (1)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_地向南飞行 200 英里直 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A.坚持不懈 B.勇往直前 C.坚定不移 (2)_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A.单调枯燥 B.单一无聊 C.准确无误 (3)每年 3 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_。 A.祝福 &nb
27、sp;B.赌注 C.祈祷 (4)大雁都要吹起_的号角。 A.联合 B.连和 C.联系 (5)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_的希望之光。 A.预想 B.预测 C.预料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
28、利诱 ,它保持缄默。 B.11 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 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 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5.阅读课文,你认为人类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_ _ _ 6.回顾学过的诗歌,写出有关写 “雁” 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并写出作者和出处。 _ _ _ 8 时间的脚印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 击” : 炎热的阳光 着它,严寒的霜雪 着它,风吹
29、着它,雨打着 它 (2)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 在 ;这里在 ,那里在破坏。 (3)而在读懂以后, 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还非常有助于 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2.本文标题用时间的脚印有什么好处?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 比作什么?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 4.从古至今,关于时间的名言很多,请写出两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
30、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 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 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 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 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 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 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 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 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
31、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5.关于选文的说明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6.选文中“旅行”一词是什么意思?若换成“到远方去”行吗?为什么? 7.“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一句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冰河”能“爬”吗?这个“爬”字在句中有什么好处? 9 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填写。 本文的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 (填人名) 。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2、 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 便要还家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 开朗: 阡陌: 交通: 俨然: 怡然:
33、妻子: 邑人: 绝境: 外人: 间隔: 无论: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 有什么作用? 2由
34、桃花源记诞生的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3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4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6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 “桃花源” (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 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0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篁 竹(hun) 怡 然(y) 翕忽 (h) 卷 石底以出(qun) B.差 互(c) 为坻 (ch)
35、 悄怆 (chun) 俶 尔远逝(ch) C.青树翠蔓 (翠绿的藤蔓) 可 百许头 (大约) 斗折 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 (凄清) 水尤 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 (幽静深远)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B.潭中鱼可 百许头(可:大约) C.蒙络 摇缀 (络:连结) D.悄怆 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3.翻译下面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小丘的西面走了一百二十步) B.
3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C.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 D.四面竹树环合(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4.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 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 _ _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
37、、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的气氛, 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 1 自然段作者围绕着 “石” 来写, 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 2 自然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 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 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2.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
38、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 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3.综合分析选文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B.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最主要特点是幽静。 C.作者为了摆脱被贬而抑郁的心情,寄情山水,其暂时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 式。 D.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三篇文章景物描写所渲染的气氛是一致 的。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 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39、。 _ _ _ 11 核舟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 ) (2)尝贻余核舟一( ) (3)箬篷覆之( ) (4)其两膝相比者( ) (5)矫首昂视( ) (6)其船背稍夷( ) 2指出下列各句中, “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
40、桃核修狭者为之。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4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 5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6 “舟子”的注释是“撑船的人” ,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12 12 诗经二首诗经二首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 蒹葭 ( ) ( ) 伊 人( ) 溯洄 ( ) ( ) 晞 ( ) 湄 ( &nbs
41、p; ) 跻 ( ) 坻 ( ) 涘 ( ) 2.填空。 蒹葭 一诗选自 ,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 诗。 本诗以 起 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对比阅读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 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 关雎这首诗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
42、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 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 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来源:163文库 13 13 最后一次讲演最后一次讲演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卑劣 A. li B. l (2)蔑 视 A. mi B. mi (3)鲜血 A. xu B. xu (4)卑鄙 A. b B. b 2.从备选答案中选
43、出与例词中加点字字义不同的一项, 将答案写在每题的括号里。 (1)挑拨离间 A. 间断 B. 间接 C. 田间 D. 晴间多云( ) (2)赋 予 A. 天赋 B. 赋税 C. 赋勋 D. 禀赋 ( ) (3)蛮横 A. 强横 B. 横暴 C. 横渡 D. 横行 ( )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4.下列两句中人称都有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表达感情的
44、作用。 (1)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 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2)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 竟犯了什么罪, 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 用嘴说说话, 而他所写的, 所说的, 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 有一张嘴, 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 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 话?” 5
45、.归纳这一语段的段意。 6.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说说在表达上起的作用。 7.“这成什么话?”是反问句,将其改成陈述句,与原句作比较,说说原句的表 达作用。 14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 ) (2)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 ) (3)一抬脚就成功。 ( ) (4)事情在于人做。 ( )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C一切成功的实验需
46、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 D以为只要很“用功” ,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3.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在应付 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2)实验的过程 消极的观察, 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4.试比较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 (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 ,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 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47、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 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 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 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 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 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 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
48、天的世 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 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 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 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 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 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 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 途 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 观。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 中国文化
49、的一部分。 5.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6.“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7.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8.加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15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第四代出了卢瑟福,著名的原子物理的din( )基人。 (2) 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 高峰过去了, 不干什么事情, 已经du ( ) 落到了靠卖狗皮膏 ( )药为生的时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
50、取阳奉阴 违 的方法。 阳奉阴违: (2)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 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 上。 风口浪尖: 3.请
51、补充完整下面的句子,使之连贯。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 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选择 ,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无锡人 C.张明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
52、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个公式,来结束我的这场“狗皮膏药”式的演讲,这是心 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我非常赞赏,就是“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 (I+WE=Full I),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溶 在“We(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我非常赞赏这个公 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谢谢。(长 时间的掌声) 5.从议论文的结构上看,本段是 部分。 6.“狗皮膏药”是什么意思? 7.谈谈你对作者引用荣格公式意图的认识。 16 16
53、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25周年周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古文明的 mi( )力,时有衰 ( )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 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 dn( )生的新生文明必 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 ( )中的婴儿, 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 命一击使其崩溃。 2.本文的作者是 (18631937) , 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创始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年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座美轮美奂 的建筑中上演了一部青春 序曲。 B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一个人萍水相逢 ,即使擦肩而过,也是一种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