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清 风俗文化福清春节习俗福清春节习俗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家户户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等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贴灶君图,但这一习俗还是沿袭下来,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农历十
2、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这个习俗全国都一样,但福清的春联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当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对联上加贴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最
3、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最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 天明,这便是守岁。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
4、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最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
5、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拜初二是福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会被认为带去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如新厝镇,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九仙祈梦所九仙祈
6、梦所“灵宝观灵宝观”独木天桥连心锁桥天湖般的水库天湖般的水库 望湖亭望湖亭天生林艺福清元宵节习俗天生林艺福清元宵节习俗v元宵节也叫元宵节也叫“元夕节元夕节”、“灯节灯节”、“灯夕灯夕”,在中国已有,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按照古代习惯,多年历史。按照古代习惯,“元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三元”:正月十五称为: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七月十五称为“中元中元”,十月十五称为,十月十五称为“下元下元”。由于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由于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夜,因此元宵节又称为复始、大地回
7、春之夜,因此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节”。因元宵节与春节相隔仅几天,余兴。因元宵节与春节相隔仅几天,余兴未尽的人们便把这个节日看作是春节的延续、春节娱乐活动的又一个高潮。未尽的人们便把这个节日看作是春节的延续、春节娱乐活动的又一个高潮。v 各地关于元宵节由来的说法很多:一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各地关于元宵节由来的说法很多:一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平吕”而设,因为平而设,因为平息吕氏之乱是正月十五;二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而设;三说,息吕氏之乱是正月十五;二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而设;三说,元宵节起源于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火把节”,汉代民众在
8、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祈祷获得好收成。,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祈祷获得好收成。v 全国各地都有过元宵节的风俗,但福清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特色。主要习俗有:吃元宵、全国各地都有过元宵节的风俗,但福清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特色。主要习俗有:吃元宵、猜灯谜、烧瓦塔、闹花灯、舞龙、舞狮、踩高跷、排鳌山、行舟、搭台阁、过利桥、迎神、猜灯谜、烧瓦塔、闹花灯、舞龙、舞狮、踩高跷、排鳌山、行舟、搭台阁、过利桥、迎神、闹社火等。闹社火等。v 吃元宵圆:元宵圆又叫汤圆。吃元宵是元宵节活动的一个项目。正月十五日晚上,吃元宵圆:元宵圆又叫汤圆。吃元宵是元宵节活动的一个项目。正月十五日晚上,每家每户都煮元宵圆当小点
9、,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汤圆。月圆、人圆、元宵圆,呈现出安居每家每户都煮元宵圆当小点,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汤圆。月圆、人圆、元宵圆,呈现出安居乐业、团圆幸福的新景象。元宵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芝麻、豆沙、白糖、乐业、团圆幸福的新景象。元宵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芝麻、豆沙、白糖、花生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花生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浮圆子”,后来又叫,后来又叫“汤团汤团”或或“汤圆汤圆”。由于这些名称和。由于这些名称和“团圆团圆”字音相近,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字音相近,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
10、念离别的亲人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v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元宵节十分盛行。猜灯谜: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元宵节十分盛行。因其既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深受老百姓欢迎。每逢元宵节,猜灯谜成为不可缺少的文因其既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深受老百姓欢迎。每逢元宵节,猜灯谜成为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形式。娱活动形式。v 闹花灯:从前每逢元宵节,都要举办各种灯会、灯展。城乡张灯结彩,千姿百态的闹花灯:从前每逢元宵节,都要举办各种灯会、灯展。城乡张灯结彩,千姿百态的花灯争相辉映,极为壮观。因灯有
11、花灯争相辉映,极为壮观。因灯有“光明光明”与与“添丁添丁”的涵义,张灯就蕴含前程光明、男的涵义,张灯就蕴含前程光明、男丁兴盛之意。丁兴盛之意。v 舞龙:舞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舞龙:舞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舞龙(尤其龙高半岛的舞板凳龙)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舞龙(尤其龙高半岛的舞板凳龙)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今年,舞板凳龙习俗入列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今年,舞板凳龙习俗入列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
12、此三山、港头、高山、东瀚三山、港头、高山、东瀚4个镇的舞板凳龙活动将更加热闹,更受关注。个镇的舞板凳龙活动将更加热闹,更受关注。假山 特色门 客房v南瓜园民俗园民俗园天生第一峰扫尘扫尘 扫尘,俗称筅堂。农历年底,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至三十日之间任选一天,捆扎新砍的竹枝扫帚,打扫自家住宅,洗涤家具器皿,将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福清 筅堂日都要煮一餐猪血番薯粉当午餐。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可将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清除干净。公园一角送年 福清素称女婿为半子。所以女婿有向岳父、岳母送年 货的风俗,民间叫做送年,实际是送年货的缩语。新婚的头年礼仪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需送猪蹄一副,线面5斤,5素5荤10件
13、。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不拘。送年是尊老敬贤的古朴民风。祭灶公祭灶公 祭灶公就是为灶神饯行。福清人祭灶公,不像外地人那样分廿三廿四两天分别“祭荤灶”“祭素灶”;但主旨一样,奉上鱼肉美酒,献上水果、灶糖,意在让灶神吃了这些甜美的食品后,在玉帝面前为这家人多说好话。灶神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调和鼎鼐神仙府,燮理阴阳宰相家”的对联,就表达了这家人期望灶公在玉帝前美言并保佑全家老小平安的意愿。祭灶公仪式因人而异,笔者儿时,五十年代是祖母当家,就相对隆重,祭时要放鞭炮,祭品中鸡鱼肉都有,果品也丰盛,祖母拈香跪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全家平安健康,生活幸福;到了母亲手里,仪式就相对简约,摆上的祭品也简单,几乎没有放鞭炮的。文革前后,笔者家里祭灶公就完全省略了。值得一提的是,文革前后祭灶公也讲究革命化,有人把红纸上“灶君司命”四字换上“坚持革命”或“忆苦思甜”字样,旁边的对联则多改为“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毛泽东”或者“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