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保障概论绪论 编者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早期最重要的理论 社会保障是国家抵御工业经济下社会风险和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与服务体系 社会风险、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及其理论基础和相关方法论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教材编写宗旨 尊重马恩关于社会保障的原始文献,避免牵强的嵌入马克思主义 尊重历史客观描述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和理论形成过程,进而指导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流派和模式 按照1952年国际劳动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102号,以及后期建议书就社会风险的共识,构建社会保障的课程架构,做到客观、清晰且具有逻辑性 充分发挥课题组专家特长,引入经济、法律、数理分析的方法论,从定性研究
2、和定量分析两个维度打造课程体系,为相关专业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奠定基础学科学科定位与学习方法定位与学习方法 学科属性:综合性、应用型交叉科学,涉及马恩社会主义:综合性、应用型交叉科学,涉及马恩社会主义原则、福利经济学、经济社会法治、金融医疗和互联网技原则、福利经济学、经济社会法治、金融医疗和互联网技术等,除社会保障院系,相关学科应当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术等,除社会保障院系,相关学科应当研究社会保障问题 研究对象:社会风险的定义、类别、特征及其抵御社会风社会风险的定义、类别、特征及其抵御社会风险的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和评价机制险的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和评价机制 授课内容:社会保障学科体系包括保障对象、保障模
3、式与社会保障学科体系包括保障对象、保障模式与水平、制度建设与改革、管理与服务、法制与法治等水平、制度建设与改革、管理与服务、法制与法治等 研究方法:理论理论研究研究、案例研究、定量分析、国际比较等、案例研究、定量分析、国际比较等 课程设置 绪论绪论【2-4课时】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上上篇篇 社会保障总论社会保障总论【10-16课时】1.社会保障概述2.产生及其发展3.社会保障模式4.法治及其管理5.社会保障水平下篇下篇 社会保障分论社会保障分论【20-28课时】6.社会风险与保障7.健康风险与保障8.
4、职业风险与保障9.老残风险与保障 上篇 社会保障总论 主要内容本篇基于社会风险定义与特征给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架构 社会保障概述:国民基本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导致的损害甚至死亡,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的提出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治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基于社会风险定义与特征给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架构。社会保障概述:国民基本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导致的损害甚至死亡,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的提出。从内涵到外延准确给出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征,避免将社会保障仅仅理解为公民权利,忽略公民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的义务。瞄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劳动价
5、值剩余与再分配、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的社会保障思想和理论建树,继而研究后续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系统归纳从社会风险共识到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与改革的社会背景和主要问题,如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的积极老龄化问题与养老金制度改革实践;适时把握互联网社会的社会保障改革趋势和规律,特别是针对人口流动、灵活就业、岗位更替的改革。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论 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社会风险:基于国际劳工组织102号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及此后的建议书提出的7大社会风险与特征,阐述生有所育、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伤有所疗、失业有所帮、老残有所养、灾难有所救的社会保障目标。文献综述:社会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马
6、克思恩格斯早期社会保障思想是重要文献;中外古代的赈济思想仅为渊源;中国社会保障理论要延申至近期党政文件 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功能和本质;各项制度的特征和内容;保障体系与架构第一节 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1.社会风险及其种类 定义:工业经济的不确定性事件导致人人可能遇到且危及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可能。种类: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和后期建议书将社会风险定义为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灾难以及后来的居住,由此形成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及其管理服务体系。2.社会风险的基本特征 (1)不确定性,包括不可预测事件,如疾病;相对可预测事件,如失业 (2)客观性,人人可能遇到,包括短期风险
7、如疾病;周期风险如失业;长期风险如养老和失能 (3)突发性,如灾难性事件 (4)损害性,危及基本生活安全3.社会风险的保障模式(1)社会保险 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等参保和缴费,建立社会风险储备基金、理赔合同与收支平衡机制,以保证劳动者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安全的制度安排。(2)社会救助 国家对那些因社会、自然、经济、个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正常生存的公民基于资金或物质帮助,使其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3)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根据需要与可能,通过一定的形式向人民提供普惠型物质利益的制度安排。(4)雇主福利 国家依法约束(大棒)和以税优政策(胡罗卜)激励雇主为其雇
8、员举办福利计划,作为国家基本保障制度的补充。(5)自储公助 国家以税优政策激励个人建立养老金、医疗储蓄账户,作为国家基本保障制度的补充。其中(4)和(5)均属于有法律约束的合格计划。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和特征基本原则: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102号公约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风险覆盖率,即指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覆盖7大社会风险的情况 应保人群覆盖率,即指面临7大风险威胁的人群是否进入社会保障范围。人的一生均可能遇到疾病风险,因此医疗保险应当覆盖全体国民 最低保障待遇,即指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待遇,如养老金替代率为退休前工资的45%本质特征:1.公共性与准公共性 非排他性,是
9、公共产品的特征之一,即指不排斥任何社会成员享有这种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部分排他性,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人是受益人,对于没有参保缴费的人群具有排他性,也称“俱乐部”。(2)非竞争性和竞争性同在 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下,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增加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3)非拒绝性和拒绝性同在 国家基本保障计划也称法定计划。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公民和外籍就业人员都必须参保和履行缴纳保险税(费)的义务,即典型的非拒绝性。但是,通常对个体就业人员说“可以”参保,也可以拒绝见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2.普惠性(1)社会保障内容内容具有普惠性 社会保障
10、的客体是社会风险,涉及职工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贝弗里奇报告指出,社会保障的内容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2)社会保障对象对象具有普惠性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国民,即各类社会风险的应保人群。3.互济性 社会保障是工业经济的产物。进入城镇化的人口逐渐意识到社会风险的存在,并逐渐形成社会互济的理念,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按照“大数法则”和在社会成员间实行互助共济是抑制社会风险的有效措施4.二重性 一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防止过高地费率可能导致企业和职工地缴费负担 二是在实现政治稳定地同时,要防止过度承诺和待遇滋生懒惰和抑制就业5.刚性与持续性 社会保障水平应当与各国
11、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福利的刚性特征决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只能适度提升 在改革时可以调整结构,一般不能直接降低待遇6.共享性 社会保障具有共享性,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调节不同行业、部门、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消除不同收入阶层之间过大的贫富差距,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条件与生存权利,实现社会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1.按照社会风险分类划分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帮助社会成员分散并低于各种社会风险。因此,按照社会风险的分类,和会保障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1)防范、抵御生存发展风险的保障,包括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各类专项救助、
12、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2)防范、抵御健康风险的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剩余保险、医疗救助等;(3)防范、抵御职业风险的保障,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等;(4)防范、抵御老残风险的保障,包括养老保险、老残护理服务、老年福利、残疾人福利。2.依据保障内容不同划分的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险(略)(2)社会救助(略)(3)社会福利(略)(4)军人保障军人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一项特殊社会保障制度。(5)补充保障是指在国家强制推行的基本社会保障项目之外,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起补充保障作用的各种保障措施和事业的统称。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的
13、政治功能 在卖方市场地条件下,社会保障是劳资斗争和妥协地结果;进入买方市场多为劳资合作;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是执政者实现其政治目标地重要手段。1883年德国雇员医疗保险法是社会保险地开端,即俾斯麦为向劳工运动妥协和改变执政方式地结果。2.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1)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社会保障能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社会保障有利于保护国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有利于逐步消除贫困现象 社会保障能通过社会财富再分派,实现社会公平和刺激社会需求 养老基金有利于资金积累和带动资本市场发展。(2)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 社会保障的项目和给付水
14、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时:如果过高,可能出现政府财政加重、厌恶劳动等现象;如果过低,可能引发社会动乱破坏经济发展。被保人因疾病、伤残、事业等意外风险暂时中断生活来源时,有获得经济补偿、医疗保障、再就业培训等权利;在保护劳动力的同时,也给劳动力充足但经济不景气的国家增加了就业困难。实施社保国家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对职工承担欧东的保险保障责任;同时社会保障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从基金上给予企业、事业单位以大力支持。这一措施可能回导致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产生过分依赖社会、依靠国家的思想;另外可能出现统一劳动者反复进行职业培训导致资源浪费 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的不恰当使用,盲目扩大再生产,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
15、中的各种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扩大社会需求将会促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社会保障机构利用社会保险税(费)收取到保险金给付的时间差,将处于暂息状态的社会保险基金运用于投资。但在投资膨胀、国家宏观调控失灵的条件下,增大社会保险投资量,必将使基建规模更加失衡,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比例更加失调,因此浪费更加严重。同时,投资存在可行性分析不足、投资决策失误等风险。3.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 为化解社会矛盾,各发达国家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控和稳定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
16、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五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1.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渊源(1)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中国古代早期的理想社会思想儒家孔子:大同社会思道家老子:“小国寡民”中国古代早期的灾害预防与救助思想赈济、移民调粟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周礼“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2)西方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古希腊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亚里士多德城邦起源思想(3个原则:照顾公共利益的原则、多数人原则、人人都能幸福生活的原则)中世纪基督教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圣经慈爱和行善思想人文主义对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影响第一,提倡以人为核心第二,反对禁欲主义第三,
17、提倡理性,崇尚知识,反对迷信,强调修养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影响天赋人权思想确立了人人都有平等享有社会生活的权利的基本理念,公民有权享受必要的社会保障,政府有责任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六项扣除理论”恩格斯“废除资本主义所有制,促进工人阶级共同福利的发展。”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恩重要思想,提出无产阶级国家保险的基本原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1993:“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2003:“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2006:“完善社
18、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2013:“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2015: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3.西方社会保障思想流派(1)国家干预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 凯恩斯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障主张 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保障思想(2)自由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保障思想 功利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新自由主义社会保障思想(3)“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 英国:吉登斯“无责任即无权利”、“积极福利”、“社会投资
19、国家”其他国家:德国施罗德“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公正;美国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圈地运动、羊吃人瓦解自然经济、失地农民工业革命、大量流民矛盾激化、财政负担1834年英国颁布新济贫法第一次明确国家扶贫义务国家承担最终责任法制化、专业化1889年德国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1881年德国皇帝诏书(黄金诏书)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德国工伤事故保险法1911年德国合并为帝国保险法社会保险制度形成经济危机、工人运动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经济危机劳资矛盾凯恩斯主义苏联低工资、高福利强调公平但忽略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1942年英国贝弗里奇报告1948年英国宣布福利国家1945年工党采纳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经济全球化,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人口老龄化、买方市场趋势渐进式、结构性改革,强调可持续性形成时期(16011889)初步发展时期(18901952)全面发展时期(19531970初)改革时期(1970中后今)社会保障理论文献和重点事件的历史沿革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后的第三条道路即社会治理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