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必修下册12篇1、风乎舞雩2、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且知方也解析解析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景,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咏而归。”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毋吾以也。居则曰毋吾以也。居
2、则曰:_,_,_?”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_ ,_ ,加之以师旅加之以师旅,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使有勇,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端章甫愿为小相焉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6、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解析解析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5、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6、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
3、丽动人的景象:_,_,_。”7、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8、夫子哂之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0、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解析解析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说:“_,_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这既
4、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_:“_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这句话可以看出来。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是:_ ,_ 。11、率尔而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解析解析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
5、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可以看出;冉有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虚,从“_,_。_,_ ,_,_。”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 ,_ ,_”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解析解析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
6、懂得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恩的两句是:“_,_;_,_”。2.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_,_,_,_。3.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2.齐桓晋文之事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解析 4.文中孟子在说明了文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养民”措施后,用措施后,用“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5.文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文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
7、是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6.孟子重视教化百姓知孝悌之义,这样的话,老者就会得到尊孟子重视教化百姓知孝悌之义,这样的话,老者就会得到尊敬和帮助,具体句子是:敬和帮助,具体句子是:_。1.臣之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2.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解析解析 1.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依据是: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依据是:_,_。2.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是:句是:_,_,_。3.表现庖丁解牛到关键部分时
8、仍保持谨慎态度的语句是:表现庖丁解牛到关键部分时仍保持谨慎态度的语句是:_,_,_,_。4.表现庖丁解牛后怡然自得神态的语句是:表现庖丁解牛后怡然自得神态的语句是:_,_,_,_。3.庖丁解牛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3.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解析解析 1.在 谏 逐 客 书 中在 谏 逐 客 书 中,作 者 开 篇 即 直 入 主 题、表 明 观 点 的 句 子 是:作 者 开 篇 即 直 入 主 题、表 明 观 点 的 句 子 是:_,_。2.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太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这两句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太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
9、高大,这两句是:是:“_,_”。3.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这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这两句话是:两句话是:“_,_”。4.谏逐客书4.非秦者去,为客者逐5.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7.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解析解析 4.谏 逐 客 书 中,作 者 认 为 秦 王 选 取 人 才 的 原 则 是 谏 逐 客 书 中,作 者 认 为 秦 王 选 取 人 才 的 原 则 是“_,_”。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5.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
10、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喜爱的原因:_,_。6.谏逐客书中说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非秦者去,为客者逐”,“_,_”,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7.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影响的句子是:_,_。8.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9.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10.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11.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12.击瓮叩缶
11、,弹筝搏髀解析解析 8.在谏逐客书中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 君 主 为 例,并 用 假 设 的 语 气 从 反 面 论 证 不 这 样 做 的 后 果 可 能 是:的 君 主 为 例,并 用 假 设 的 语 气 从 反 面 论 证 不 这 样 做 的 后 果 可 能 是:_,_。9.谏逐客书中,作者谈及导致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和强大的名声的原因两谏逐客书中,作者谈及导致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和强大的名声的原因两句是句是“_,_”。10.谏逐客书中,于秦的事实,用一连串排比句尽情铺写,给人以客卿之谏逐客书中,于
12、秦的事实,用一连串排比句尽情铺写,给人以客卿之功绩说不尽之感;然后用功绩说不尽之感;然后用“_,_”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11.在谏逐客书中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目的是:_,_。1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_,_”形象地说明了形象地说明了“真秦之声真秦之声”。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解析解析 1.
1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_,_;_,_。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 之高的句子是:之高的句子是:_,_。5.阿房宫赋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6.明星荧荧,开妆
14、镜也。7.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解析解析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舞之纷繁衬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舞之纷繁衬 托托宫 殿 之 众 多,又 为 下 文 美 女 充 盈 宫 室 预 作 铺 垫 的 句 子 是:宫 殿 之 众 多,又 为 下 文 美 女 充 盈 宫 室 预 作 铺 垫 的 句 子 是:_,_;_,_。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形 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
15、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原因,使 读读 者者 印印 象象 更更 为为 强强 烈烈 得得 语语 句句 是是:_,_。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题 的的 作作 用用 的的 句句 子子 是:是:_,_,_,_。8.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解析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
16、乐、都挂 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 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17、的语句是: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_,_。_,_。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暴霜露,斩荆棘暴霜露,斩荆棘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也解析解析 六国论1.苏 洵 六 国 论 评 论 六 国 败 亡 的 历 史,提 出苏 洵 六 国 论 评 论 六 国 败 亡 的 历 史,提 出“六 国 破 灭,六 国 破 灭,_,_,_”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子是“思厥先祖父,思厥先祖父,_,_,以有尺寸
18、之地,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说,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结尾指出,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天下之大,_,_”,明确体现文章,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则必有我师则必有我师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解析解析 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
19、阿房宫赋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也;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于亡。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3.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孔子曰:三人行,三人行,_”,苏洵六国论中,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古人云:以地事秦,以地事秦,_,_,
20、_”。4.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弊在赂秦5.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解析 4.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呜呼!_,非秦也;非秦也;_,_”,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非兵不利,战不善,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表达了,
21、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想当年,_,_”,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8.弊在赂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解析 6.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7.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
22、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8.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是:“非兵不利,战不善,非兵不利,战不善,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9.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也10.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解析解析 9.六 国 论 中 作 者 含 蓄 表 明 写 作 目 的 的 句 子 是:六 国
23、 论 中 作 者 含 蓄 表 明 写 作 目 的 的 句 子 是:_,_,_。10.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到底的句子是_,_,_。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解析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3.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
24、的句子:,。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6.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解析解析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8.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9.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1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解析解析 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
25、有修养的两句是:,。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1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1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3.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解析解析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13.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26、,;,。1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5.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1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7.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解析解析 1 4.谏 太 宗 十 思 疏 中 强 调 刑 法 威 吓 都 无 法 让 百 姓 心 服 的 句子:,。1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16.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17.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18.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19.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7、塞源而欲流长也20.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解析解析 18.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的两句是:,。19.谏太宗十思疏中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2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各尽其才的句子是:,。2 1.谏
28、太 宗 十 思 疏 中,魏 征 肯 定 人 民 力 量 的 句 子 谏 太 宗 十 思 疏 中,魏 征 肯 定 人 民 力 量 的 句 子是:是:,;,。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解析解析 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以“生事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以“征利征利”罪名加以反
29、驳的句子是: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以“拒谏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5、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解析解析 4、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5、作者以、作者以“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
30、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6、_,_,_,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之说便不攻自破。7、作者对、作者对“怨诽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_,_。8、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10、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解析解析 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
31、庚是如何做的:_,_,_。9、“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10、最后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要害,使其无言以对。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解析解析 登岳阳楼1.登岳阳楼中登岳阳楼中“,”两句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两句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
32、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2.登岳阳楼中登岳阳楼中“,”两句自叙如此落寞,诗的意境由两句自叙如此落寞,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对比鲜明,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对比鲜明,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3.登岳阳楼中采用借代手法,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登岳阳楼中采用借代手法,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的句子是的句子是“,”。4.吴楚东南坼,
33、乾坤日夜浮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7.乾坤日夜浮老病有孤舟解析解析 4.登岳阳楼中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5.登岳阳楼中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6.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被王士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被王士
34、禛赞为禛赞为“雄跨古今雄跨古今”,可以和孟浩然的,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相媲美的的诗句是:是:“,。”7.“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登岳阳楼中“”与与“”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2.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解析解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1.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交待时令地点天金陵怀古中,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交待时令地点天气等信息,为全词打下了凄
35、凉感情基调的诗句是:气等信息,为全词打下了凄凉感情基调的诗句是:“,。”2.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金陵怀古中“,”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悲秋”的氛围。的氛围。3.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脱化于谢朓诗句金陵怀古中,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澄江静如练”,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的名句是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的名句是“
36、,”4.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5.彩舟云淡,星河鹭起6.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解析解析 4.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金陵怀古中“”写水,写水,“”写山,从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5.桂枝香一词中,桂枝香一词中,“,”两句写远去的征帆像是两句写远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小园香径”“残月落花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37、6.桂枝香一词中,桂枝香一词中,“,”,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7.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8.彩舟云淡,星河鹭起9.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10.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解析解析 7.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大背景之下的具体景物,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由纯自金陵怀古中,描写大背景之下的具体景物,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由纯自然的景物写
38、到人的活动,使得画面生动起来的诗句是:然的景物写到人的活动,使得画面生动起来的诗句是:“,。”8.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金陵怀古中,“,”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9.桂枝香一词中,桂枝香一词中,“,。”,所念者,是揭露,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演出了一幕又
39、一幕“门外楼头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10.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声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诗句,再现陈后主亡国金陵怀古中,词人一声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诗句,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的名句是:悲剧,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的名句是:“,。”11.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1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13.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4.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解析解析 11.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金陵怀古中批
40、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的句子是: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的句子是:“,。”12.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金陵怀古一词“,”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之意。13.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金陵怀古中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1、”的诗意,借古讽今的名句是:的诗意,借古讽今的名句是:“,。”14.桂枝香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大背景之下的具体景物,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由纯自然的金陵怀古中,描写大背景之下的具体景物,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由纯自然的景物写到人的活动,使得画面生动起来的诗句是:景物写到人的活动,使得画面生动起来的诗句是:“,。”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2.更无一点风色3.玉鉴琼田三万顷解析解析 念奴娇过洞庭1.“,”三句点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仲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2.“”一句运用通感修辞,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3.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
42、顷”极言湖面之广,写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的诗句是“”。4.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5.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6.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7.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解析解析 4.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5.念 奴 娇 念 奴 娇 过 洞 庭 中,写 天 人 合 的 美 妙 只 可 意 会 不 可 言 传 的 词 句 是:过 洞 庭 中,写 天 人
43、合 的 美 妙 只 可 意 会 不 可 言 传 的 词 句 是:“,”。6.“,”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 意 会 不 可 言 传,是 人 生 最 高、最 美、最 富 有 诗 意 的 高 峰 体 验,因 此 诗 人 用可 意 会 不 可 言 传,是 人 生 最 高、最 美、最 富 有 诗 意 的 高 峰 体 验,因 此 诗 人 用“,”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地引出了下阕。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地引出了下阕。7.念奴娇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海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海一
44、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慨系之的句子是:,。8.肝胆皆冰雪9.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10.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解析解析 8.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南朝诗人江总有“净心抱冰雪”之句,唐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南宋张孝祥有“”之句,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9.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 为 佩”写 出 了 屈 子 自 己 内 美 与 外 美 的 统 一。张 孝 祥 则 用“,”两句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10.“,”这两句是写月华星辉,波光水色的景象,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
45、是一片琉璃世界。11.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1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1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解析解析 11.“,”两句语意双关,既写了月夜泛舟的具体感受,又以“稳泛沧浪”的从容之举,象征着对群小进谗、众口铄金的世俗风气的蔑视,显示了“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气魄。12.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1 3.苏 轼 前 赤 壁 赋 有“扣 舷 而 歌 之”之 语,张 孝 祥 则 是 用“,”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3.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4.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解析解析 游园皂罗袍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游园皂罗袍中“,”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游园皂罗袍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是:,;,。游园皂罗袍中“”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