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掌握霍乱肠毒素及其作用机制;副溶一)掌握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掌握霍乱肠毒素及其作用机制;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血性弧菌所致疾病。(二)熟悉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二)熟悉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弧菌属()弧菌属()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第一节第一节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第二节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V.)(V.)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五、防治
2、原则 主主线线抗原结构与分型抗原结构与分型O1血清群血清群古典生物型古典生物型 生物型生物型 6次霍乱大流行次霍乱大流行第第7 7次霍乱大流行次霍乱大流行O139群:群:1992年印度分离,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年印度分离,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形态与染色(一)形态与染色一、生物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二)培养特性(二)培养特性 耐碱不耐酸,在耐碱不耐酸,在8.8-9.0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的碱性蛋白胨水、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培养基(培养基(,)一、生物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三)抵抗力(三)抵抗力生物型和其它非生物型和其它非O1群霍乱弧菌,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
3、不耐酸、不耐热。群霍乱弧菌,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不耐酸、不耐热。1.霍乱肠毒素霍乱肠毒素(一)致病物质(一)致病物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鞭毛、菌毛鞭毛、菌毛(一)致病物质(一)致病物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米泔水米泔水”样便样便感染霍乱弧菌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感染霍乱弧菌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起主要作用。起主要作用。(三)免疫性(三)免疫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标本标本 污染水、食物和粪便,病人肛试子。污染水、食物和粪便,病人肛试子。2.直接镜检直接镜检 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涂片
4、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涂片 可见可见G弧菌,鱼群状排列。弧菌,鱼群状排列。3.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碱性蛋白胨水或选择培养基增菌。碱性蛋白胨水或选择培养基增菌。4.血清学鉴定血清学鉴定 玻片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社区环境,加强水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社区环境,加强水源管理3.提高易感者免疫力:疫苗预防接种提高易感者免疫力:疫苗预防接种4.对症治疗、抗菌治疗: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对症治疗、抗菌治疗: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霍乱弧菌(
5、霍乱弧菌()第二节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V.)(V.)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五、防治原则 主主线线嗜盐():嗜盐():3.53.5的最为适宜。不的最为适宜。不 耐热,不耐酸。耐热,不耐酸。V.一、生物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食物中毒:经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传播,潜伏期食物中毒:经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传播,潜伏期5-725-72小时,可从自限性腹泻至中度霍乱样病症。小时,可从自限性腹泻至中度霍乱样病症。致病物质:耐热溶血素:溶血活性、肠毒
6、素和致死致病物质:耐热溶血素:溶血活性、肠毒素和致死 作用。神奈川()现象。作用。神奈川()现象。标本:采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标本:采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分离培养:琼脂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分离培养:琼脂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血清学鉴定血清学鉴定治疗可用抗生素。治疗可用抗生素。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V.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霍乱肠毒素霍乱肠毒素B.霍乱内毒素霍乱内毒素C.腺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D.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E.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 霍乱首例患者的确诊应快速、准确,并及时作疫情报告,因为该病是霍乱首例患者的确
7、诊应快速、准确,并及时作疫情报告,因为该病是 A A烈性传染病烈性传染病 B B病死率极高病死率极高 C C无理想治疗方法无理想治疗方法 D D无有效预防措施无有效预防措施 E E以上都不是以上都不是副溶血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副溶血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 A耐热肠毒素耐热肠毒素B B不耐热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C C溶血素溶血素A AD D耐热直接溶血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耐热直接溶血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E E志贺样毒素志贺样毒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疾病和致病机制;(一)掌握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疾病和致病机制;(二)熟悉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二)熟悉微生物学检查
8、方法及防治原则。螺杆菌属():新菌属,主要引起螺杆菌属():新菌属,主要引起 消化道病变。消化道病变。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B 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关系密切。*1979-19811979-1981年,和首次在胃活检组织中发现并分离培养出。年,和首次在胃活检组织中发现并分离培养出。一、生物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螺旋弯曲;排列成;螺旋弯曲;排列成S或海鸥状;或海鸥状;单极、多鞭毛菌,末端钝圆。单极、多鞭毛菌,末端钝圆。一、生物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 在胃黏膜上皮
9、表面,胃小凹内及腺腔内,呈在胃黏膜上皮表面,胃小凹内及腺腔内,呈不均匀的集团状不均匀的集团状分布。分布。一、生物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 生长时需生长时需2,微需氧,微需氧,需动物血清或血液;需动物血清或血液;3-6 d,菌落,菌落呈无色呈无色 透明针尖般大小透明针尖般大小*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释放氨,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释放氨,是鉴定该是鉴定该菌的主要依据之一菌的主要依据之一1.致病物质:致病物质:黏附定植:鞭毛,不寻常的活动、特有的黏附黏附定植:鞭毛,不寻常的活动、特有的黏附胃部炎症:空泡毒素、尿素酶、胃部炎症:空泡毒素、尿素酶、等等胃酸产生改变:酸抑制蛋白、尿素酶、胃酸产生改变:
10、酸抑制蛋白、尿素酶、组织损伤:尿素酶产物、空泡毒素、细胞毒组织损伤:尿素酶产物、空泡毒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等素相关蛋白等致病机制:屋漏学说致病机制:屋漏学说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 急性炎症:恶心,上消化道疼痛急性炎症:恶心,上消化道疼痛 慢性炎症:无症状,内窥镜黏膜正常慢性炎症:无症状,内窥镜黏膜正常 90%: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50-80%胃溃疡胃溃疡 传染源:人传染源:人 传播途径:粪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口途径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
11、学检查法 四、预防与治疗四、预防与治疗疫苗:尿素酶和热休克蛋白。疫苗:尿素酶和热休克蛋白。联合用药:联合用药:铋剂铋剂 +两种抗生素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预防:个人卫生预防:个人卫生可在胃黏膜处生长并造成胃黏膜损伤的病原菌是:可在胃黏膜处生长并造成胃黏膜损伤的病原菌是:A A霍乱弧菌霍乱弧菌B B艰难梭菌艰难梭菌C C脆弱类杆菌脆弱类杆菌D D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E E丙酸杆菌丙酸杆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厌氧菌的种类、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一)了解厌氧菌的种类、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二)掌握破伤风梭
12、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二)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掌握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和致病的种类。防治;掌握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和致病的种类。第第1313章章 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无氧条件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无氧条件(不是绝对)下才可以生长的一类细菌不是绝对)下才可以生长的一类细菌18361836年提出年提出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60%60%临床标本存在厌氧菌感染需要重视临床标本存在厌氧菌感染需要重视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根据能否形成芽胞,
13、可分为厌氧芽胞梭菌属厌氧芽胞梭菌属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芽胞梭菌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芽胞芽胞无芽胞无芽胞感染方式感染方式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疾病类型疾病类型有特定病型有特定病型无特定病型无特定病型诊断方法诊断方法微检意义不大微检意义不大分离培养分离培养防治原则防治原则抗毒素、抗生素抗毒素、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第一节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厌氧芽胞梭菌属()()第二节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主主线线概述概述严格厌氧菌严格厌氧菌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抵抗力强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抵抗力强周鞭毛,无荚膜(除产气荚膜梭菌外)
14、周鞭毛,无荚膜(除产气荚膜梭菌外)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 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 呈呈“火柴棒状火柴棒状”,有周鞭毛,有周鞭毛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在血平板上薄膜爬行生长,菌落呈羽毛状,在血平板上薄膜爬行生长,菌落呈羽毛状,溶血;溶血;在疱肉培养基中,肉渣变黑,有腐败恶臭味在疱肉培养基中,肉渣变黑,有腐败恶臭味一、破伤风梭菌(一、破伤风梭菌(C C)(一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破伤风破伤风致病条件致病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
15、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抵抗力抵抗力:强强C致病物质致病物质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属神经毒属神经毒()(),毒性极强,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对人致死量1g)1g)蛋白质,不耐热蛋白质,不耐热(二二)致病性与免
16、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C痉挛毒素痉挛毒素末梢神经末梢神经淋巴液淋巴液血液血液封闭抑制性突触介质释放封闭抑制性突触介质释放牙关紧闭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角弓反张强直性痉挛强直性痉挛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脊髓前角脊髓前角 脑干脑干典型的症状典型的症状牙关紧闭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苦笑面容角弓反张角弓反张其它其它C免疫性免疫性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即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即非抗毒素所能中和)非抗毒素所能中和)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获
17、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C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C(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三联疫苗三联疫苗 免疫程序:免疫程序:3 3、4 4、5 5月月 3 3次次 2 2、7 7岁加强岁加强 2 2次次 特殊情况特殊情况 1 1次次紧急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紧急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及抗生素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及抗生素C二、二、产气
18、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两端平切粗大杆菌两端平切粗大杆菌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不大于菌体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不大于菌体体内有明显的荚膜体内有明显的荚膜(一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45生长最好生长最好血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双层溶血环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内环完全溶血-毒素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外环不完全溶血-毒素毒素蛋黄琼脂平板:蛋黄琼脂平板:反应反应牛奶培养基: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汹涌发酵”()C(一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C所致疾病所致疾病气性坏疽气性坏疽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以组织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潜伏期短,发展
19、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以组织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 食物中毒: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热食物中毒: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热C(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镜检C分离培养分离培养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预防预防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局部感染的处理局部感染的处理抗生素抗生素抗毒素抗毒素高压氧舱法高压氧舱法 C三、肉毒梭菌(三、肉毒梭菌(C)芽胞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芽胞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神
20、经毒素分神经毒素分 7个型,各型毒素只能被同型抗毒素中和个型,各型毒素只能被同型抗毒素中和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1分钟即可被破坏分钟即可被破坏(一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肉毒毒素剧毒(对人致死量为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0.1g)g)功能和致病机制与破伤风外毒素相似功能和致病机制与破伤风外毒素相似(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C重链重链 S S轻链轻链重链与受体结合,轻链进入细胞,阻碍乙酰胆碱释放重链与受体结合,轻链进入细胞,阻碍乙酰胆碱释放运动神经末梢麻痹:眼睑下垂,咀嚼困难,呼吸困难与衰竭运动神经末梢麻痹:眼睑下垂,咀嚼困难,呼吸困难与衰竭
21、肉毒毒素肉毒毒素细菌产生的蛋白酶细菌产生的蛋白酶肠道中的胰蛋白酶肠道中的胰蛋白酶细菌细菌毒素前体毒素前体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所致疾病所致疾病食物中毒食物中毒进食污染罐头、肉制品、豆制品等进食污染罐头、肉制品、豆制品等少见胃肠道症状,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松驰型):乏力、头痛、眼肌麻痹、咽部肌肉少见胃肠道症状,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松驰型):乏力、头痛、眼肌麻痹、咽部肌肉麻痹、膈肌麻痹,呼吸困难麻痹、膈肌麻痹,呼吸困难窒息死亡窒息死亡(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C婴儿肉毒病婴儿肉毒病症状与肉毒食物中毒类似,便闭、吸乳、啼哭无力,病死率不高症状与肉毒食物中毒类似,便闭、吸乳、啼哭无力,病死率不高创
22、伤感染中毒创伤感染中毒(三(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标本粪便、食物等标本可先粪便、食物等标本可先 80 80C C加热加热1010,再厌氧培养,再厌氧培养毒素检查毒素检查C(四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防范意识 (低温保存食物,高温破坏毒素)(低温保存食物,高温破坏毒素)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注射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注射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第一节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厌氧芽胞梭菌()()第二节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主主线线一、概述一、概述 正常菌群,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球
23、菌和杆菌正常菌群,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球菌和杆菌 在某些特定状态下,这些厌氧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内源性感染在某些特定状态下,这些厌氧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内源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常见的致病菌杆菌:脆弱类杆菌杆菌:脆弱类杆菌,临床感染最常见临床感染最常见球菌:韦荣菌属,咽喉部球菌:韦荣菌属,咽喉部球菌:消化链球菌属,主要寄居于阴道球菌:消化链球菌属,主要寄居于阴道杆菌:丙酸杆菌属;杆菌:丙酸杆菌属;二、致病条件二、致病条件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引起内源性感染感染条件感染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力下降宿主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
24、菌群失调厌氧微环境厌氧微环境感染特征感染特征 内源性感染,可及全身,多呈慢性内源性感染,可及全身,多呈慢性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长期无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长期无效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临床上遇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无厌氧菌感染临床上遇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无厌氧菌感染所致疾病所致疾病败血症败血症中枢神
25、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口腔牙齿感染口腔牙齿感染腹部会阴部感染腹部会阴部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取标本采取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分离培养与鉴定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破坏其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破坏其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测验题测验题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中数量最多的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中数量最多的是A A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B B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C C肠球菌肠球菌D D肠杆菌肠杆菌E E白假丝酵母茵白假丝酵母茵肉毒毒素:肉毒毒素:A A激活腺苷环化酶激活腺苷环化酶B B阻断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阻断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C C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D D抑制释放乙酰胆碱抑制释放乙酰胆碱E E增强对内毒素作用的敏感性增强对内毒素作用的敏感性在牛乳培养基产生在牛乳培养基产生“汹涌发酵汹涌发酵”现象的是现象的是A A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B B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 C 肉毒梭菌肉毒梭菌D D 艰难梭菌艰难梭菌E E 诺维梭菌诺维梭菌厌氧细菌不包括厌氧细菌不包括A产气荚膜杆菌产气荚膜杆菌B肉毒杆菌肉毒杆菌C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D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杆菌E脆弱类杆菌脆弱类杆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