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隔震加固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68635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1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结构隔震加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框架结构隔震加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框架结构隔震加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框架结构隔震加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框架结构隔震加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隔震技术在云南某办公楼 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田红霞 地震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都具有不可预见性。大量震害调查表明,传统抗震设计方法是比较可靠的,因此抗震技术目前已成为工程抗震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一系列新标准和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大量既有建筑的可靠性已不能符合新的要求,亟需加固或拆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拆除重建的工程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加固工作,特别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建筑,隔震加固技术可以提高结构抗震能力,且具有施工周期短及经济性方面的优势,从而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基础隔震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隔震加固方式。基础隔震是把隔震装置放在原结构的基础与上部

2、结构之间,将结构和地面分开,从而减小地震作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提高结构的抗震设防能力。1.工程概况2.隔震结构分析3.隔震加固施工技术4.结论1 工程概况 该办公楼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黑龙潭,建于1989年11月,总建筑面积为6816.74m2,建筑高度30.9m,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9层。原设计采用C20混凝土,主梁截面尺寸为 250(450 600),柱子截面尺寸为 500(500 600),其中少量楼板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整栋建筑由两条防震缝分隔为三个单体,如图 1、图 2 所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简称抗规),其抗震设防烈度应为 8 度,设计基

3、本地震加速度峰值 0.2g,属于标准抗震设防类,场地类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为0.33kN/m2。经过抗震鉴定,原结构的抗震措施及抗震承载力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仅达到 C18 水平,需要进行加固才能继续使用。综合考虑加固的经济性、施工工期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后,将三个单体连接成整体,采用叠层橡胶支座进行基础隔震加固的方法对原结构加固处理,加固后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 40 年。2 隔震结构分析2.1 分析模型 采用 ETABS9.7.4并根据原结构构件截面、材料属性、荷载取值建立相应的整体隔震三维有限元模型,如图 3 所示。由于原结构

4、大量采用预制板,因此模型中对楼板采取非强制刚性板,不计入预板对结构刚度的贡献。本工程共使用了 72 个叠层橡胶支座,各类型支座数量及力学性能详见表 1,隔震支座平面布置见图 5。在设计隔震层时,考虑了隔震层竖向承载能力及适宜的水平刚度,并进行了隔震层的抗风验算,如图 4 所示,结果表明隔震层屈服力大于风荷载标准值的 1.4 倍,满足抗风要求。2.2 地震动评价据场地条件选取了符合抗规要求的 2 条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和 5 条天然强震记录,7 条地震波拟合反应谱与规范设计反应谱如图 6 所示。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第1阶周期由1.279s 延长至2.619s,第2阶周期由1.199s 延长至2.5

5、39s,隔震结构第1,2阶振型分别为X向平动、Y向平动,第3阶振型为绕 Z 轴(竖向)的扭转。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楼层剪力和倾覆力矩包络图见图 7,8(图中用带“*”和不带“*”表示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由图7可知,该办公楼隔震加固后的减震效果明显,设防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 X,Y 向楼层剪力明显降低,隔震结构楼层剪力与非隔震结构楼层剪力比最大值0.353。由图 8 可知,该办公楼隔震加固后的减震效果明显,设防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 X,Y 向楼层倾覆力矩明显降低,楼层倾覆力矩比最大值为 0.299,因此水平向减震系数为 0.353,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以按降低 1 度进行计算,故其

6、上部结构可参照 7 度设防进行加固处理,但与竖向相关的抗震措施仍需按 8 度设防进行加固处理。隔震层由天然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组成,其中天然橡胶支座近似为弹性支座,不具备耗能能力,因此铅芯橡胶支座的耗能能力就决定了隔震层的耗能能力。设防地震作用下橡胶支座的滞回曲线如图9 所示,其中铅芯橡胶支座滞回曲线饱满,耗散了大部分地震能量。如图 10 所示,隔震层耗能约占输入地震动能量的 75%,大大减少了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提高了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楼层层间位移角是结构构件实现抗震性能要求的重要参考指标,由图 11 可知,在设防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 1/582(7 条时程平均值

7、),上部结构构件仍然处于弹性阶段,因此本综合楼经过隔震加固后可达到性能化设计中性能水准 1的标准,达到“中震不坏”,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很大提高。3 隔震加固施工技术 本工程采用隔震技术进行加固在云南省尚属首例,施工方案按施工顺序分为结构卸载、基础开挖、顶升与托换、单体拼接、整体恢复五个技术环节:(1)结构卸载:移除上部结构活荷载、拆除非承重粘土砖隔墙、拆除原装修,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确保顺利顶升,并保证施工安全性,另外还应切断水、电管线。(2)基础开挖与上部结构局部补强:拆除一层散水、花台及入户台阶等附属构件,并将基础周围回填土开挖至基础顶面,为隔震层施工留出操作空间。本工程基础为交叉梁基

8、础,加上地基稳定承载力高,经复核,原基础可满足隔震加固后的抗震验算,因此开挖后无需基础加固。开挖之后需根据分析将局部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一层和二层梁、柱局部包钢板补强,然后再进行顶升托换环节。(3)顶升与托换:顶升与托换为隔震加固施工的关键工序,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及施工工期的影响,提出了包钢托梁托换方法。具体如下:在首层结构柱(隔震层梁标高处)四面用四块形状不同的外包钢加固,如图 12 所示,四块形状不同的外包钢形成板箱形带翼缘的特殊结构,翼缘通过高强螺栓与槽型上托梁型钢的腹板相连,上托梁下翼缘与 H 型下托梁型钢上翼缘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千斤顶放置于交叉梁基础顶面,顶部支承在下托

9、梁中间下翼缘底部,由交叉梁基础、千斤顶、下托梁、上托梁共同构成顶升体系。顶升时,利用电脑控制系统同步控制液压千斤顶荷载,根据计算,当千斤顶荷载加至柱子设计荷载的 80%时停止加载并维持荷载不变,设置好安全保障措施后即可对柱进行切割施工,本工程采用钻石金刚线切割施工方法对柱进行切割,如图 13 所示。在原结构柱切断后,借助角钢安装下连接板,将橡胶支座吊装就位与下连接板用螺栓进行连接,然后用螺栓将橡胶支座与上连接板连接,再对上柱墩采用压力灌注环氧结构胶湿式外包四面钢箍板进行加固,再将四面钢箍板底部与上连接板顶四面围焊连接,最后将上柱墩四面钢箍板、箱形带翼缘外包钢板及底层柱外贴钢板与角钢焊接成整体,

10、保证混凝土柱与外包钢板整体受力,以解决上柱墩及底层柱在切断后纵筋锚固问题,如图 14,15 所示,最后采用扩大断面法加固下柱墩,拆除顶升体系,完成托换。(4)单体拼接:待全部原结构框架柱托换完毕,采用 C30 普通混凝土在原防震缝处二次浇筑梁、板结构,将三个分离单体连接成整体框架结构,同时采用 C30 混凝土整体现浇隔震层顶部梁、板结构,以保证隔震加固后上部结构整体性。(5)整体恢复:单体拼接完成后,按照设计图纸,分别恢复隔震层周围挡墙、散水、室外台阶、楼电梯、水电管线、室内外装修,其中在挡墙、室外台阶、楼电梯、水电管线恢复施工过程应参照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8,满足隔震建筑的相关构造要求。4 结论 本项目为云南省首例采用隔震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的工程案例,分析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后水平地震作用显著降低,达到降低水平地震作用的目的,对隔震加固施工流程进行概述,并对顶升与托换关键施工环节进行详细阐述,针对本项目特点提出了包钢托梁托换方法,为既有建筑隔震加固的实施提供经验与参考,同时对隔震加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的制定与编写提供必要的数据与实践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框架结构隔震加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