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文化史:第四节-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68922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8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文化史:第四节-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文化史:第四节-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文化史:第四节-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文化史:第四节-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文化史:第四节-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中国古代的婚姻要件与婚姻礼俗v前面我们谈了古代婚姻的结构和类型,古代婚姻结构主要是一夫一妻媵妾制,婚姻类型则多种多样,包括聘娶婚、掠夺婚、表亲婚、招婿婚、转房婚、交换婚、指腹婚、冥婚、童养婚等。在这些众多的婚姻类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聘娶婚”,我们提到的古代婚姻礼俗主要指得是聘娶婚的婚姻程序。v一、婚姻要件一、婚姻要件v 1、主婚与媒妁、主婚与媒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v在中国的家庭、家族中,作为家长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居于至尊的地位,是家族利益的代表者。那么婚姻的缔结和解除必须要听从父母的意见,v诗经南风道:“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v孟子道:“不待父

2、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v(1 1)、主婚)、主婚v主婚的范围和主婚顺序v唐律规定:祖父母、父母、期ji亲尊长(伯叔父母、姑)及“余亲”。v清律集注:(父母俱无时),当尽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如无,则从余亲尊长。v由于在传统的家庭中,实行的是父家长制原则,所以在家长决定子女的婚事上,父亲的意见要占绝对的意见。v举例:刘邦的婚事 v另一说:说文解字道:“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后一种解释强调做媒的过程和要求,则更为合乎事理。v礼记道:“男女无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v礼记郑玄注:媒者,通二姓之言,定人家室之道

3、。v古代中最早出现“媒人”一词,是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首诗中:“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v官媒与私媒官媒与私媒v媒妁最早是由官方主宰的,在西周的时候,朝廷专设“媒氏”一官职。周礼:“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v其后秦汉以来,官媒制度逐渐消亡,社会上出现了私媒,即非官方的民间媒人。未婚男女的交往越来越被限制,“男女无媒不交”成为了社会公认的准则。v东汉班固曾说:“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v在唐朝对媒妁从法律上做出了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而且还确

4、定了媒人的责任。如果嫁娶违律,首犯从犯要治罪,媒人也要治罪。“假有同姓为婚,其媒人犹徒一年,未成者杖六十。”v婚姻离不开媒妁,媒妁对促成男女成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大弊病。其中最突出的是,媒婆为了促成亲事,从中牟利,所言多不实之词。v明代有书称媒婆:“这壁厢取吉,那壁道喜,砂糖口甜如蜜。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俏的矜夸,丑的瞒味,损他人安自己。东家里怨气,西家里后悔”。v后世将媒婆归为“三姑六婆”之中,一些文人士大夫议婚往往请同僚、朋友当媒人,而不找职业媒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v由上可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婚姻的关键,但也

5、是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重大障碍。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男女相爱,私定终身的故事。比如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v2、适婚年龄、适婚年龄v从远古说起,杜佑通典:“太古,男五十而娶,女三十而嫁”。这是后人的推测,不可信。v商周时期,周礼道:“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礼记:“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j)。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v 从人的生长发育实际情况和当时人的寿命看,周礼、礼记规定的婚姻年龄偏大了一些。v秦汉以后,婚姻年龄逐渐变通。春秋谷梁传称: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这就说明男子二十、女

6、子十五就可以谈婚论嫁了。v到了魏晋时期,有人提出婚姻年龄男子二十、女子十五为下限,男子三十、女子二十为上限。v唐宋时期,男子的年龄已提前到十六岁,女子提前到十四岁。司马光曾说:“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十四至二十,皆可成婚”。v在中国古代可见婚姻年龄日益提前,早婚现象明显,这主要是政治、经济、社会、生理所决定的。v早婚是很有危害的,梁启超在禁早婚议曾说:早婚有如“自杀之利刃”,危害极大:“害于养生”;“害于传种”;“害于修学”;“害于国计”。所以,“凡愈野蛮之人,其婚姻愈早;愈文明之人,其婚姻愈迟”;“优劣之数,常与婚媾之迟早成比例”。v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

7、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但是在关于这个问题上还有变通规定,即:对于民族自治区,法定婚龄为男20周岁,女18周岁。v3、婚姻禁忌、婚姻禁忌v古代婚姻的禁忌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同姓不婚,一是姻亲间禁婚,一是禁娶亲属妻妾。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同姓为婚,其生不蕃。同姓为婚,其生不蕃。v在中国是一个很久的传统禁忌,从周朝起就是这样。姓的起源原来是血统的一种标志,最初,同姓的都有血统关系。所以在同姓之间禁止发生性关系。v礼记曲礼说:“娶妻不娶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v唐朝对同姓结婚的人处徒刑二年。v明清时代法律规定,同姓为婚的各杖六十,离婚。姻亲间禁婚。姻亲间禁婚。v中国古代,有些亲

8、属之间也是不许结婚的。比如:舅与甥女、姨与甥男,自己与堂姨、堂姑以及小于自己的辈分的堂外甥女等都不许通婚。姑表、舅表、姨表兄弟姊妹的婚姻,在唐、宋两朝是不禁止的。明、清两朝则禁止姑舅、两姨兄弟姊妹结婚。在实际生活中,中国人特别讲究“亲上加亲”,姑舅、两姨兄弟姊妹结婚是非常普遍之现象。v比如:陆游娶的就是他的表妹唐婉。v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初娶唐琬,伉俪相得,后被迫离异。公元1151年,两人邂逅于沈园。陆游感慨怅然,题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悒郁而逝。晚年陆游,又数访沈园,赋诗述怀。公元1192年,他68岁时,重游沈园,又赋诗一首,在诗题中写道:“禹迹寺南

9、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v钗头凤v一:陆游。v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v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v二:唐婉。v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v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v 禁娶亲属妻妾禁娶亲属妻妾。v中国古代极端重视伦常,亲属的妻妾与其夫家亲属之间发生性关系是绝对不容许的。女子在她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有犯奸行为固然要严加治

10、罪。即或丈夫已经死了,也只能改嫁外姓,而不能与夫家的亲属结婚。否则不但要治罪,还要强制离婚。至于与近亲属配偶为婚更被看作灭绝人伦。v明、清律规定,“收伯叔母,各斩立决;收兄弟妻者绞决。”v二、婚姻礼俗二、婚姻礼俗v古代的婚姻礼俗一般为“六礼”,这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按照婚姻“六礼”的功能,可分三个阶段,即议婚阶段:纳采、问名、纳吉。定婚阶段:纳徵、请期。嫁娶阶段:亲迎。v1 1、议婚阶段、议婚阶段v 纳采纳采。v纳采:由媒人传言,由男方给女方家中送礼物。旧时的纳彩礼,一般是大雁。仪礼中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v白虎通义道: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又是随阳之

11、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v但由于雁是飞禽,很难捕捉,后人以鹅代雁,谓之“雁鹅”。纳采之礼物,除了大雁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礼物,比如羊、鱼、酒等等。v纳采礼仪:女家主人提前在家庙供上祖先神位以及供神的筵席,接待男方使者。男方使者穿黑色礼服到达后,女方主人亦着在大门外相迎,并向来使行拜礼,请使者进门入内。行至家庙门前,让使者经西面台阶上,主人经东面台阶上。使者立于堂前,面东致辞,转达男方求婚意愿。主人至答词,答允婚事,并再行拜礼。然后,主人和使者立于庙堂中央,面南接受贽雁之礼。授雁之后,主人还须设宴招待使者。v问名问名。v问名:即问询女子的名字、排行

12、、生辰及生母的名字。v仪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v 问名礼仪:是在纳采之礼之后,使者走出女方家庙后,随即再行问名之礼,并再重复先前纳采的一整套礼仪程序。女家主人在纳采和问名之礼完成后,设宴款待男方使者。v问名的目的有二:一是防止同姓近亲婚姻;二是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之婚姻是否适宜。v纳吉纳吉。v纳吉: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v仪礼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纳吉用雁,如纳采礼。”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八字了。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配。v生肖相克,民间:子鼠见羊万年愁,不叫白马

13、见青牛,虎见巳蛇如刀割,兔子见龙不长久,酉鸡不与犬相见,亥猪不可见猿猴。当然,还有更精短好记的,比如:鸡嫁猴,不到头;猴嫁鸡,好夫妻。v另外还有年龄的考虑。一般来说,是男子的年龄要大于女子的年龄。年龄上也有忌讳,比如说有的地区忌讳年龄相差三、六、九岁的。也有忌讳女子比男子大一岁的。“女大一,不是妻”。还有忌讳男女同年生的,尤其忌讳同年同月生。v2、定婚阶段:、定婚阶段:v纳徵纳徵: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下彩礼”。v仪礼:“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纳徵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v仪礼:纳征:玄纁(xn)、束帛,俪皮。如

14、纳吉礼”。玄纁就是用黑色、和浅红色染的丝帛。俪皮即鹿皮。v可见,纳征的礼仪与纳采、纳吉大体相同,但是所拿礼物为丝帛和鹿皮。纳征时,两张鹿皮放在庭院中,男方使者在庙堂中手拿丝帛向女方主人行礼。v古时皇帝、贵族、权臣们的聘礼很大的。汉宫仪载: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汉末,平帝娶王莽女为后,有司私自给这小姑娘涨了价,奏请给黄金二万斤。v一般有钱人家都少不得三金,金钏chun、金镯、金坠子等。此外还有什么银元宝、珠翠、衣物、绸缎等等。v请期请期v请期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v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如纳征礼”。请期与纳采、纳名、纳征的仪式相同,即男家派使者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

15、所定婚期,女家主人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请期是谦辞,实际上成婚的日期,是由男方通过占卜或历书决定的,定下后正式通知女方。一般来说,男方给女方送一个帖子,说明举行婚礼的时期。v3、嫁娶阶段、嫁娶阶段v亲迎:亲迎:即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v礼记:大婚既至,冕而亲迎。礼记: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v亲迎之前,女方家要备嫁妆,有钱人备有金银珠宝、衣服首饰、甚至田产、屋产等。没钱人一般备一些丝帛衣物等。宋以来,明清时期,富贵人家为女儿配送嫁妆之风极盛。男方家则要铺设新房,主要是“安床”和“挂账”。“安床”前要备好茶酒,祭拜床公、床婆。v“挂账”挂圆顶的帐

16、幔,即“百子帐”。安床后,洞房不能空,要找两个男孩陪新郎在新房睡一晚。新房中还要张贴吉祥的图画。比如“和合图”、“送子图”等等。v当男方忙碌时,女方家里也热闹了。那就是新娘子要哭,即“哭嫁”。女子一般在嫁的前三天就开始哭了,先和闺中的好姐妹哭,然后和亲戚哭,自己的父母哭。比如,土家族流行的“哭嫁歌”,一般哭七到十天,最多一个月的。v婚礼当日黄昏时分,新郎一行人穿黑红相间的衣服,乘黑车,拿着火把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到达女方门前,女方在家庙设置好祖先牌位,新娘子穿浅红的衣服立于家庙厢房等待。女方主人穿黑色礼服迎接新娘,新郎拿着大雁在如同纳采那样登上庙堂授雁,然后女家主人将新娘子交给新郎带走。唐之前,

17、迎娶新娘一般在黄昏,但是唐之后就改为清晨了。v新娘上轿、下轿时一般要搜轿、熏轿。让长者拿着镜子点燃蜡烛,好好在花轿内照一遍。同时要拿熏香熏轿。轿中洒满谷子、豆子,同时让新娘子怀里揣着镜子。v新娘来到男方家,就要行拜礼了,即“拜堂”。最初只有夫妻对拜,后来发展为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对方。拜完后,入洞房,“挑盖头”、“坐床”、“撒帐”(婚床前撒糖果等)、“喝交杯酒”。v第二天早上,媳妇“见舅姑”,主要见男方的父母等人。拜完公婆后,然后下厨做饭,做好后请公婆吃,自己再吃他们碗里剩下的。意味着你嫁到这里,就是伺候公婆,吃剩饭的。v至此,六步全部完成,婚礼彻底结束。v两宋以前,多数大户人家娶妻都遵照此“六礼”,但是到了两宋以后,婚礼程序简化,民间一般只有纳采、纳征、亲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文化史:第四节-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