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青年学基本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71032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PPT 页数:239 大小:61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编青年学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9页
第一编青年学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9页
第一编青年学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9页
第一编青年学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9页
第一编青年学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编第一编青年学基本理论青年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第一章 引论引论 一门年轻的科学一门年轻的科学 青年学青年学 青年期是人的生命历程中发展速度最快、变化幅度最大的年龄阶段,而且因为青年一代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着最深刻最直接的影响。不了解青年,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青年,便会失去社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必须把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性的科学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青年观的变迁史人类青年观的变迁史一、人类原始社会中的青年观 在最原始的社会生活中,青年的主要标志是性的发育,其次是体能的优势。原始部落对人的一生中的各种变化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在所有的仪式中,成年礼是其中最重要的

2、。为了使受礼者产生人生质变的深刻感受,在意识中还要经受种种苦其筋骨、痛其体肤的考验,如毁坏门齿、切痕放血、荆条毒打、污秽涂身以及割礼等,让青年人产生一种人生历程的断裂感。原始社会中的青年观,既是朴素简单的,又是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二、古代农业社会中的青年观 因为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对生产者的要求是经验积累。所以,年轻人绝大多数被排斥在社会重大活动之外。在整个古代农业社会,多数青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父为子纲”成为代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青年观基本上是消极的,在封建时代,青年始终是不被肯定和重视的。三、近代工业社会中的青年观 青年一代作为新

3、的生产力和新文化的载体,传统社会中父为子纲的代际准则收到猛烈冲击。科学的青年研究尚未兴起,因而当时人们的青年观仍然是不完全的、不系统的,并未真正解释出人生这一特殊阶段的全部意义和存在价值。四、现代社会中的青年观 青年不再是社会的旁观者、预备队,而是直接参与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作为新文化的载体与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主要实践者,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想把握住青年,首先必须科学地认识和对待青年。人们开始逐步地把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对象来进行研究了。第二节第二节 青年理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青年理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打开通向科学的青年研究大门的先行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利

4、霍尔。青年期它的心理学及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是最早的青年科学研究著作,也是青年心理学诞生的标志。霍尔在西方享有“青年心理学之父”的美名。霍尔提出“青春期危机”理论。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和斯普兰格等人又提出了“青年期心理学”。我国学者沈履于193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青年期心理学。早起的青年研究是以心理分析模式为主的。早期青年研究单一格局 进入20世纪,年轻一代的社会化进程由传统的家庭传习模式改变为学校社会模式。本世纪所有的青年运动几乎都是在校园中率先爆发的。战争与和平的反复,使青年丧失了足以信奉的人生信念和价值。青年问题已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引起众多学科对青年

5、的普遍关注。在研究中分化形成了各种子学科,如青年社会学、青年犯罪学等等。美国人类文化学专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青年并不仅仅是一个心理侧面,而首先是一个文化因素或社会因素。青年的特征决定于社会的复杂程度,决定于社会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所确定的差异以及从一个年龄组向另一个年龄组过度的方式。青年不再被看做仅仅是一个生理心理变化过程,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过程。社会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心理延期补偿”理论。列宁提出:“我们是未来的当,而青年时属于未来的。我们是跟旧的腐朽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毛泽东同志提出:“青年时整个社会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

6、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这样。”概括本世纪青年研究的发展,存在着两个相互联系的进步历程:1、青年研究由非科学向科学化发展,在传统的直观判断的经验模式上,建立起理论分析的科学模式。2、与科学化进程相对应,本世纪青年研究出现了学科化发展趋势。第三节第三节 青年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青年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青年的研究对象 在回答“青年学时研究什么的”这个问题上,第一种意见认为,青年学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青年应当成为怎样的人”以及“怎样教育青年成为这样的人”。强调了青年学研究的社会应用方面。第二种意见则认为,青年学研究的重点并不在于怎样去教育青年,而首先是回答“青年是怎样的人”,也就是

7、研究青年的“自在”性、“自为”性。强调了青年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面。整个青年科学包括两个基本的理论课题,即命题一:“青年是怎样的人”基础理论 命题二:“青年应当成为怎样的人以及怎样成为这样的人”社会应用方面 第一,青年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是一个自发的内部成熟过程,而是一个开放性的、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青年社会化和社会“青年化”的联合过程。第二,青年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不仅仅指单个个体青年的成长过程,而是包括整个青年系统的发生与发展。二、青年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必须围绕着青年发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来进行规范。第一部分是关于青年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青年个体的成长规律 第三部分则

8、是从横的方向上展开研究,以青年期人生发展的一些基本课题作为研究的范畴 第四部分是关于青年的社会存在方式第四节第四节 青年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青年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一、青年学的学科性质 青年学既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需要运用某些自然科学的研究规范和方法,同时又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必须坚持社会科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是由青年学的研究对象青年的本质所决定的。二、青年学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系统分析原则(四)辩证分析原则三、青年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测量法(四)个案法第二章第二章 青年发生论青年发生论第一节第一节 青年个体的发生过程青年个体的发生过程一、青年现象

9、的产生一、青年现象的产生 青年的发生存在着生物过程和社会过程两个方面。作为一种生命现象,他的主要标志是性成熟和具有了繁殖的能力;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年的发生则与社会生活和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是直接从社会生产劳动中产生出来的,他们以自己在社会劳动中的独特作用而被社会所发现和认识。整个青年发生史充分体现了社会生产劳动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历史,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自然与人、社会与人的本质关系。青年的发生与发展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既改变了社会历史的进程,同时也改变了人类

10、自身发展的方向。二、青年期的形成与确定 在远古时代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成人境界。一个人的(包括心理的、智识的)真正形成,除了个体的发生方面以外,还必须有社会的造就作用。这种作用在古时代主要通过成年仪式表现出来。(一)进行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教育(二)进行性教育(三)进行历史和传统教育(四)进行生产技术与知识的传授 但是,在落后的农业时代,稳定的为时数年的青年期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人的生命历程中划分出特定的青年阶段是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发生的事。以卢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观念为青年期的形成创造了思想前提,工业革命的兴起决定了青年期的

11、根本确立。三、青年概念的变化与发展 现代科学的长足发展使人们对青年做出了种种新的判断和解释,进而提出了种种不同的青年概念。青年期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生童年向成年过度的年龄阶段。社会对这一过度期的社会化要求和标准决定了青年期的年龄范围及其存在方式,而青年人怎样生活和劳动则最直接地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青年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日俱增。第二节第二节 青年群体的发生过程青年群体的发生过程一、青年群体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近代大机器生产的发展,为青年密切交往提供了社会条件,也给青年带来了一系列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从而形成了共同的

12、特殊利益、特殊需要和共同的社会心理结构,这一切为青年群体的形成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二、青年学生群体的发生过程 学校教育的普遍兴起,导致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青年学生群体的诞生。与西方工业国家相比,中国的国民教育起步较晚。从历史上看,近代中国学生群体的发生是随着新式学堂取代旧学院而出现的,而新式学堂又是伴随西学东渐进程逐步引进和发展的。第三节第三节 青年的发生理论青年的发生理论一、生物发生论(一)卢梭的自然论(二)霍尔的复演论(三)盖赛尔的成熟论二、社会发生论(一)洛克的环境决定论(二)华生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说(三)勒温的场论三、心理发生论(一)费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二)艾克里森的“

13、新生原则”(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四)科尔伯格道德的发展阶段说(五)斯普兰格的人格发展理论四、文化发生论 文化发生论是青年发生理论中一支独特而又新颖的学说,他认为青年的发生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第三章第三章 青年本质论青年本质论第一节第一节 青年期人生发展的本质特征青年期人生发展的本质特征一、青年生物成熟与社会成熟的整体统一性二、青年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整体统一性三、青年现实存在与未来前景的整体统一性 青年期由其特定的生物规定性、社会规定性和时间规定性而具有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本质属性。青年期人生发展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青年生物成熟与社会成熟、青年的自我与社会、青年的现实存在与未来前景这三个方面的整

14、体统一性,这三个方面的统一过程展现了青年生命本质的全部内容,也是青年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方向。第二节第二节 青年一代在社会历史中的本质特性青年一代在社会历史中的本质特性一、青年社会地位的本质特点(一)青年社会地位的过渡性质(二)青年时社会矛盾的聚集点(三)青年时各阶段势力的争夺对象二、青年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一)青年社会意识的形成规律(二)青年社会意识的能动性质(三)青年社会意识的超前性质三、青年社会作用的本质特点(一)青年社会作用的积极性质(二)青年社会作用的两重性质第二编第二编青年的成长规律青年的成长规律第四章第四章 青年生理青年生理第一节第一节 青春期的发生原理青春期的发生原理一、什么

15、是青春发育期 青春期是指从人体开始青春发育起到人体生理的全面成熟为止。所以,人的生理成熟后,青春发育期基本上也就结束了。这个年龄在我国大约从1214岁开始,到17-19岁结束。二、青春发育的基本过程三、青春发育的提前趋势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由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百余年来,人类青春发育年龄正在明显地提前。这种情况被称做“发育加速现象”。此外,青春发育的开始年龄、发育速度和程度,在不同的居住地区、生活条件及两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来说,生长在大城市的青年比农村青年的发育要来得早而且快。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性要比男性早发育一年半左右。第二节第二节 青春期的生理特征青春期的生理特征

16、一、身体形态巨变(一)身高的变化(二)体重的变化(三)体型的变化二、体内机能健全(一)青春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二)青春期呼吸系统的发育三、神经系统发达(一)脑的形态发展(二)神经系统的发育四、内分泌的发展五、性的成熟第三节第三节 青春期生理卫生指导青春期生理卫生指导一、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一)增加营养(二)加强锻炼(三)趋利避害(四)劳逸结合(五)精神卫生二、青春期性教育(一)性的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二)性的道德观念教育(三)性的健康培养第五章第五章 青年心理青年心理第一节 青年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一、青年心理发展的本质特征 青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指青年对周围现新实旧反映之间的矛盾,是青年对当

17、前客观现实所发生的新的反映和过去儿童时代形成的旧的反映之间的矛盾。青年心理的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新的认识、新的体验、新的评价、新的需要和新的行为方式等 二、影响青年心理发展的条件(一)遗传素质和青春发育为青年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前提和生理基础。(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青年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三)教育引导对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指导作用(四)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心理发展的必要基础第二节 青年的智力发展 智力是人的个性中偏于认识方面的特点,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的感知记忆能力或才能,二是个人抽象概括能力或才能,三是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才能。一、记忆力的发展 青年期在记忆发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记忆方式发

18、生了变动,它的表现为: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从机械材料记忆向逻辑记忆发展,从听觉记忆向视觉记忆发展二、思维力的发展 思维能力是人脑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思维的发现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核心。三、想象力的发展 青年的想象往往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的特点。青年想象力的这一发展特点为其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基础。第三节 青年的情绪与情感 青年的情绪、情感是青年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一、青年情绪情感的发展内容(一)基本情绪的发展 基本情绪主要包括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等。(二)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发展 它包括成功和失败、羞耻和骄傲、自尊和自卑、内

19、疚和悔恨等情感。这类情感决定于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对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相联系,青年期还逐步强化了自尊、自信和自卑等情感,有了比较强烈的内疚和悔恨的情绪体验。(三)与别人有关的情绪发展 这是指由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引起的情绪体验。爱的内容也不仅仅指性爱,它还包括尊敬、同情、友爱等。在青年期关于爱的情感发展中,异性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青年期,爱的发展既是一个人性觉醒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转折点。与爱相对应,恨的情感在青年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恨的情感与愤怒情绪有密切关系。除上述三种情绪外,青年的道德感、理智感、生活责任感以及各种美感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青年感情生活的

20、特点 青年在情绪的表达方式上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二)强烈性和细腻性并存(三)直露性和内隐性并存第四节 青年的需要 一、需要的基本理念 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所生产的一种主观状态,而这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条件(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需求的反映.需要的产生与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两个方面。现代西方科学的代表马斯洛则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实现的需要。需要是一切生命体的能,每个青年的活动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飞。需要是青年产生行为的起点。(一)需

21、要的复合性(二)需要的强烈性(三)需要的矛盾性(四)需要的易变性(五)青年需要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二、青年需要的基本特点第五节 青年的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基本概念 在心里学里,自我和自我意识只要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它可以分为3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物质的或生理的自我,精神的或心理的自我,社会的或文化的自我 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而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体现了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个体根据自我意识来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行为二、青年自我意识的发生过程自我意识的形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自我意识的萌发阶段(二)自我意识的产生阶段(三)自我意识的发展

22、阶段(四)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一)自我外部形象的发现(二)自我内心世界的发现(三)自我社会角色的发现三、青年的自我发现四、青年自我意识的演化规律(一)青年的自我意识的分化 随着自我的发现,青年的自我认知能力有了很大发展。首先,青年仅能较深刻地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外部特征,而且能自居地把观察对象直接指向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从而对自己做出理性的反思和内省。其次,而且,青年能通过社会比较来认知自我,他们在同辈群体中和整个社会活动中,不断地将自己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把其他人作为恩师自我的参照系,即通过以人为镜,达到自我认知的目的。(二)青年自我意识的矛盾 (三)青年自我意识的统一 青年自我意识的矛盾统一,从

23、形式上看主要可分为3种:1.前进型 2.折中型 3.后退型 上述3种自统一的方式,作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并无孰优孰劣之分、每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能现出性质不同的结果。自我矛盾的统一除了形式上的区别意外,还可以从性质上区分出积极的统一和消极的统一两种。一般来说,自我矛盾的统一性质主要取决于下列两个条件:个体理想自我本身是否正确个体实现理想自我的方法、途径是否正确(四)青年自我意识的转化 青年自我意识存在着客观的演化过程,它从自我意识的分化开始,经历了自我矛盾、自我统一、自我转化,然后又产生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自我分化。第六章第六章 青年社会化青年社会化 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帕森斯将社会分化 分成两

24、大时期 一是童年时期的社会分化(又称初级社会分化)一是成年时期的社会分化(又称次级社会化)第一节青年社会化过程一、青年社会化的一般概念(一)自我互动说(二)自我统一性说(三)参照群体说(四)文化学习说(五)社会文化教化说(六)人格塑造说(七)行为同化说 以上观点虽然各有侧重,各具特点,但都是根据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理论来研究青年社会化问题。二、青年社会化的类别(一)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核心。(二)道德社会化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表现出以下的变动:道德约束从:“他律”到“自律”,即从受外在力量支配转变为受自身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25、。道德的判断依据从“效果”转为“动机”,并发展到两者的统一。对错误行为的处理,从笼统的惩罚到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式的惩罚。学者们认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过于简单。青年道德人格形成经历了这样六个阶段:在社会关系方面,经历了自我中心到摆脱自我中心,把自我与环境区别开来,从确立自我的位子到走向同他人积极交往的过程在同一性方面,经过“同一性”危机,逐步形成自我的同一性从而获得和建立自我性的行为主体。在同继存模式的关系方面,从由家庭提供的行为模式占优先主导地位,过度到同龄群体所提供的模式的优先地位,然后再过度到家庭以外的成人模式,最终通过个人的富有独创性的理想来创造自我。在自律化方面,从儿童在道德权威上

26、完全依赖父母,经过不同程度的日渐独立于他人之外,最后走向自律,一字的意志而不是权威的道德命令来选择道德行为。在规范化方面,从儿童的紊乱、不执行规范,到通过“非顺应主义危机”,再发展到自觉遵守社会所承认的行为原则和准则。在价值取向方面,从价值观的不确定性、模仿性,到通过“独创性危机”,再发展并形成选择价值和确定价值的能力。青年只有达到这种人格化程度,才能形成真正社会意义上的独立的人。美国学者R赫什甚至指出一个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三种道德行为,才能称之为一个社会人:关心他人能够正确地进行道德判断行动(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了解性别角色社会化,首先需要区分“性角色”与“性别角色”这两个概念。性别角

27、色社会化是青年人格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容。良好的性别特征有助于青年为社会所接纳。具有性义务观是青年具有健康人格的表现。(四)职业社会化 职业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过程的深化直至完成。这样说的理由是:职业生活使青年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为青年提供了完成自己社会职责的必要条件。职业为青提供了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与机会,为发展他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使其成为全面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职业为青年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控制创造了条件。职业使青年交往的需求程度、范围、频度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对青年的社会化完成,无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为青年的社会创造才能提供了保障。三、青年社会化的历程 50年代以后。“终身

28、课题说”日渐受到重视。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两个方面:其一,个人发展的终身性觉得了在生命的不同时期,人有不同的欲求。其二,社会悲剧段的发展、变化,促使生活于其中的个人要不断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我们把青年社会哈的历程分为青年前期社会化、青年中期社会化、青年后期社会化三段。(一)青年前期的社会化 青年前期社会化的主要特征是:觉地选择社会化的目标与方向。我意识急剧发展,却又对自我充满着迷茫与矛盾。青年努力发展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上的矛盾,都根源于寻求解决三大问题:持内在自我的一致性,即他们需要按自己的内心看法去行动。释经验,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言的自我实现。(二)青年中期

29、社会化 日本学者依田新认为,这一时期是青年独立步入社会的事情,主要解决5个方面的问题:跨入社会的意义 社会意识的发展 对社会的批判的开展 出路和职业的选择 恋爱及婚姻 与青年所面临的问题相应,这一时期的社会化过程也呈现出较复杂的情况,一方面要使自我确立,自我形成,也就是人格的个人化;另一方面,要成为对工作对社会以及对家庭富有责任的人,也就是人格的社会化。(三)青年后期的社会化四、青年社会化的实现(一)社会控制 美国人格理论家罗推尔在他的社会学理论中提出了两个控制点的观点:一个是内在控制点,另一个是外在控制点。(二)智力适应 皮亚杰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协助青年社会化过程的方法论启示:1.智力的适应是

30、主客体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2.社会化教育要遵循青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不同个体的认知特3/施以教育。3.智力适应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师主体积极主动认识社会的过程。(三)内化人类共享的价值体系(四)接受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导向作用表现为:1.强调表率在社会化中的导向作用。2.重视礼乐熏陶的育人环境那个。3.加强自我修养,重视人自身的内化过程。4.重视纪律约束继而法规。5.崇尚从个体价值、家庭价值到社会价值的类推社会化过程。第二节 青年的角色意识与行为一、角色及青年社会角色行为的培养(一)角色概念 关于角色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1.角色就是“实现与一定地位有联系的权利

31、和义务。”2.角色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有4个方面: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角色实现。3.角色扮演是指不同情境下的行为。4.角色期望意味着个人所处的集体对他所期望的一组特殊行为。5.角色冲突是由角色丛和角色期望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6.角色实现是指角色扮演和角色期待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二)青年的角色行为培养 1.角色学习 2.父母教养 3.老师期待 4.强化性义务认同 5.行为模塑二、青年的角色扮演(一)青年的角色类别在青年的角色社会化过程中,所需要把握的角色类型主要有:1.学生角色 2.婚恋角色。青年婚姻幸福度评价中有几个重要的因素:一是身体条件,包括健康和谐的性生活体验、容貌。

32、二是精神条件,包括双方的认知能力比较一致;相互鼓励、心心相印、情绪互恋,都有决定力强的意志特征。三是经济条件,包括收入和职业条件。四是其他条件,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人际关系。3.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是设定青年婚恋角色的依据。据此,我们对青年婚恋角色的期望是:(1)恋爱关系(2)夫妻关系(3)性别角色。青年的性别角色要求,应该指向内在美、外在美、典型美3个方面:性别美首先通过男女两性的性格差异表现出来,它体现了性别的内在美。风度美属于性别的外在美。风度并不简单地指人的外在举止,而是一个更多层次的结构。角色美主要指家庭中丈夫角色好妻子角色,它是角色美的典型体现。4.职业角色5.年龄角色我们对青年

33、年龄角色期望则其几点说明:(1)意志特征(2)挫折反应(3)交往行为(二)实施角色扮演的能力 1.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意向。2.形成客观的自我观念 青年自我概念的形成,比较通行的解释有这么几种:一是以人为镜。二是公众映像。三是重要人物影响。四是概念内化。3.社会行为的模仿与认同。4.处理角色冲突。我国学者吴鲁平认为,现代青年角色冲突表现为:(1)反控制情绪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代际冲突。(2)走自己的路。(3)反对“年龄”资本 改变态度、解决冲突的理论,主要有学习理论、功能理论、认知理论。第三节 青年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一、人际沟通的概念与工具(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人际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

34、言符号系统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行为和过程。1.人际沟通的外观是社会信息的传递。2.人际沟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意识交流与情感沟通。3.人际沟通的载体是语言符号系统。(二)人际沟通的工具1.言语沟通(1)口头沟通。(2)书面沟通2.非语言沟通(1)身势动态语沟通。(2)静态姿势语沟通。3.心理语言沟通(1)沟通动机(2)意见沟通(3)情感沟通二、青年人际沟通的障碍与沟通技巧(一)青年人际沟通障碍1.语言障碍。2.习俗障碍。3.角色障碍。青年中常见的角色障碍有:(1)年龄不同形成的代沟。(2)行业不同形成的代沟。(3)职位不同形成的代沟。4.心理障碍。青年中常见的交往心理障碍有:(1)个性倾向明显

35、(2)情感失控(3)认知与情感不协调。(二)人际沟通的有效方法 1.说服。说服的方法通常有:(1)流泻式说服;(2)冲击式说服;(3)浸润是说服。2.暗示。3.感染。感染有3种类型:一是个体间的感染;二是开方式群体感染;三是文化艺术的感染。4.共情。共情并不会随意地发生。它需要借共情者的技巧和能力:(1)共情语言技巧。(2)共情的非语言技巧。三、青年人际关系的类型与方式(一)青年人际交往类型 1.代际交往。青年与中老年的代记交往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意识待机冲突。二是代际相倚。2.同龄交往。青少年同龄交往的原因:共度闲暇。表示独立。获得支持。3.异性交往。(二)青年人际交往的方式 1.开放式交往

36、。2.情感型与功利型交往并重。3.异性交往趋于经常。第七章第七章 青年的思想观念青年的思想观念第一节 青年思想意识的形成规律一、青年思想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青年思想意识就是青年对客观存在的理性认识。二、影响青年思想意识发展的因素 青年思想意识的形成受到青年所处的而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一)社会生活环境对青年思想意识的影响 1.宏观环境对青年思想意识形成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活资料分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生产劳动的组织形、经济发展状况等等。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社会思潮、社会风气、社会教育、大众心理、科技发展状况、文学艺术、传统文化、

37、理论学说等等。2.微观环境对青年的思想意识形成的影响。(1)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家长的思想观点、青年与家长的关系等等。(2)学校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教育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学校风气等。(3)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工作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领导素质、劳动条件、人际关系、单位风气等。(4)社区环境:指青年个体所居住的具体地域。(5)社交圈:是指由经常与青年交往的亲朋好友组织的交往群体。(二)主观因素对青年思想意识的影响 1.已有知识经验。知识经验是形成思想意识的基础条件。2.智力水平。主要是指抽象理论思维的发展和辩证思维的发展。3.自我意

38、识。自我意识的充分发展,必然引起人们积极探索、深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强烈愿望,从而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独立、概括的认识体系,促进人们思想意识的迅速形成和发展。4.兴趣。人们兴趣的广泛性和指向性,往往影响着人的知识经验的广度、深度和倾向性,从而影响着人的思想意识的发展水平、速度和倾向性,尤其是对社会理论问题的兴趣如何,更与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5.情感。情感对思想意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情感是认识的支柱,没有情感支持的认识是虚假的认识。6.意志。思想意识的形成于发展不可能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尤其是科学四喜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更是十分艰难的。7.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39、8.人生经历。三、青年思想意识的一般特点(一)主动性(二)新潮、超前、激进(三)时代性(四)动态开放性(五)感染性(六)不成熟性四、当代青年思想意识的特点(一)形成发展的主体性(二)内容结构的多元性(三)发展过程的矛盾性和曲折性(四)中西文化的碰撞性(五)思维是叫的广远性第二节 青年期世界观的发展一、世界观的一般概念(一)世界观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一种系统的观点体系,是人们的一种意识倾向和对社会生活的一定态度。(二)世界观的结构 世界观的哲学层次:1.物质意识观和历史观构成了世界观中的哲学层次。2.世界观的社会生活态度层次。二、青年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一)世界观的萌芽阶段

40、(二)反复探索阶段(三)基本定型阶段三、青年世界观的形成特点(一)时代性(二)开放性(三)反复性(四)情感性(五)不成熟性四、当代青年世界观的发展特征(一)形成过程的曲折性(二)类型构成的多样性(三)发展趋向的进步性第三节 青春期人生观的发展一、人生观的一般概念(一)人生观的定义 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二)人生观的构成 1.人生观的构成要素。从构成要素上来看,人生观由人生评价、人生目的、人生态度3个部分组成。人生评价是指人们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人生目的即人生追求的目标。人生态度即人们对各种人生问题的好恶取舍。2.人生观的内容构成。幸福观:人们对

41、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幸福的根本看法。苦乐观:人们对何为苦乐和如何对待苦乐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荣辱观:人们对何为荣辱及如何对待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生死观:人们对生死价值及如何对待生死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职业观:人们对职业价值及如何对待职业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婚恋观:人们对婚恋价值及如何对待婚恋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金钱观:人们对金钱价值及如何对待金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消费观:人们对消费价值及如何对待消费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友谊观:人们对友谊价值及如何对待友谊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二、青年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一)萌芽阶段(二)初步形成阶段(三)反复阶段(四)稳定成熟阶段三、青年人生

42、观的分类(一)无产阶级人生观 无产阶级人生观是在现代大工业所造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集成吸取了历史上各种既不人生观的优良传统,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群众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是由无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条件决定的,是对历史富裕无产阶级崇高使命的科学认识。(二)非无产阶级人生观 1.自私自利人生观 2.合理利己人生观 3.存在主义人生观 4.享乐主义人生观 5.实用主义人生观 6.悲观厌世人生观 7.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四、当代青年人生观的特点(一)现实性(二)多元性(三)自我倾向性第四节 青春期价值观的发展一、青年价值观的概念(一)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马克思主义

43、认为,所谓价值就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二)青年价值观的概念青年价值观就是青年对其生活中的各种食物和现象能否满足自身需要进行认识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二、价值观的结构与分类(一)青年价值观的结构 青年的价值观主要由价值评价、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三大要素组成。1.价值评价。青年的价值评价是指青年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做出的判断。2.价值取向。青年的价值取向是指青年的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选择,是价值追求的倾向性。3.价值目标。价值目标即人们所追求的具有最大价值的事物或现象。(二)青年价值观的分类 1.自然价值观 2.社会价值观 3.生活价值观 4.人生

44、价值观三、青年价值观的发展特点(一)独立性与从众性(二)理智性与情感性(三)丰富性、深刻性、层次性(四)时代性、开放性、新异性和异变性第五节 青年期道德观的发展一、道德观的一般概念(一)道德与道德观(二)青年道德观的概念 青年道德观就是青年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关于道德的本质善恶的标准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体系。二、青年道德观的结构 青年道德观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基本要素构成。(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于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二)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去对照、衡量、评价自己和他人

45、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三)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四)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三、影响青年道德观形成的直接因素(一)教育方式(二)社会舆论的一致性(三)同伴的影响(四)道德行为的反馈作用四、青年道德内化过程的类型 所谓青年道德内化过程,就是把外部的、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变为自身内在的道德要求的过程,由于导致内化的动因不同,青年道德内化的过程可分为3类:(一)惩罚性强制式内化(二)移情式内化(三)理解认知式内化五、青年道德观的发展过程(一)青年初期(二)青年中期(三)青年后期六、当代青年道德观的基本

46、特征(一)道德评价范围的广阔性(二)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性(三)道德情感的两极性(四)道德选择的困惑性(五)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性(六)道德目标的兼容性第三编第三编青年的人生发展青年的人生发展第八章第八章 青年的学习与成才青年的学习与成才第一节 青年学习与成才的基本概念一、学习与成才的基本含义(一)学以通达说 海伦凯勒在我的生活故事中这样说:“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我说,知识就是幸福。有了知识,你就可以区别真理和谬误,可以分清高尚与渺小。”(二)学以强智说 贝弗利奇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知识的宝藏越丰富,产生重要设相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如果具有有关学科或者边缘学科的广博知识,那

47、么,独创的见解就更可能产生。”(三)厚积薄发说 鲁迅:“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搜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四)素质形成说 人的社会素质的形成,以及素质程度的高低是后天习得的。二、学习与成才的相互关系 学习是青年成才的基础。知识与智能的统一,是青年成才地 重要要素。创造力是青年成才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是成才的基础,而能力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第二节 青年学习的过程及特点一、学习内容(一)智力学习 1.观察力 2.记忆力 3.思维力 4.想象力 5.注意力(二)能力学

48、习 1.自学能力 2.创造能力 3.表达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三)科技学习 1.系统掌握科技知识体系 2.进行科学活动 3.提高科学智力素质 4.学习科学文化(四)品德学习 很早以来,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就提出了德、识、才、学、体是成才的5大内在因素,而“德”为5大因素之首。(五)个性学习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活、生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特征,比如坚定性、灵活性、敏捷性、严谨性、独立性、主动性、专注性等。二、学习的过程(一)智力开发 1.培养人文素质 2掌握最新信息 3.培养自动型人格 4.接受终身教育(二)建立知识结构 1.整体原则 2.比例原则 3.层次原则 4

49、.动态原则(三)提高智能 1.打好知识基础 2.提高哲学素养 3.寻求个人的最佳智能结构 4.锤炼心理品质三、学习方法(一)学会学习 1.学会读书 2.学会语言 3.学会写作 4.学会操作(二)学会创造 1.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也就是常说的创新死俄日里,它包括:(1)求异性思维(2)偏向性思维(3)发展性思维 2.注重创造性实践(三)学会用脑 1.提高思维效率 2.知识的内储与外存 3.激发思想火花 4.开发灵感,捕捉机遇第三节 青年成才的过程及指导一、青年成才的过程与特点(一)人生理想的追求 1.青年理想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 2.青年的理想与将来的可能性相联系 3.青年的理想与情绪

50、的丰富性、认知能力的扩大、知识兴趣的广泛性相联系(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要求独立的发展自我 2.自我意识分化 3.强烈的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4.成才的动力之一是为了获得自尊(三)道德品质的形成 1.道德意识内在的矛盾性 2.个人的切身经验及个人的活动对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3.自我意识的活跃推动着青年注重自己的伦理道德问题。(四)智能结构的优化 一是掌握成才与智能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二是了解青年学生智能结构现状,以便扬长避短,找到优化的关键。(五)身心健康的锤炼(六)成才目标的选择二、青年成才的指导(一)考级达标模式 1.青年岗位能手 2.星火带头人 3.CRE行动(二)助学资教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一编青年学基本理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