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huzn11 文档编号:471159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小华要爸爸把客厅里电视节目音量调小些,以免影响他在房间学习。从减小噪声影响的角度来看,下图的情形中与小华采取相同的措施的是()A戴防噪耳机B用监测器监测噪声C铁道旁装隔音板D给排气管装消音器2(3分)如图是人、狗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小红周末到长隆马戏团看表演,发现马戏团的训狗员手拿一个指挥棒,向狗发出表演信号,狗按他的指令做出很多动作,但观众却什么也听不到。则指挥棒发出的声音可能是()A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B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响度太大D声波不能在

2、空气中传播3(3分)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甲状态到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升华C汽化D液化4(3分)如图所示,是丽丽傍晚在商业街行走时看到投射在地面上的鲜奶广告,下列对这个像的形成和性质分析正确的是()A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B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C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5(3分)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A物体的运动速度小于B物体的速度B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于B物体的速度CA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距离是3mDB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距离

3、是4m6(3分)水中的人看到岸上的树变高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BCD7(3分)下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气温/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B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成正比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8(3分)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A液态水放热升华B液态水放热凝固C液态氮吸热凝固D液

4、态氮放热凝华9(3分)下面四种光现象不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的是()ABCD10(3分)如图所示的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枝头结霜B山间起雾C雪人变小D海面结冰第二部分主观题本部分8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5分)(1)如图1为常见的测量仪器。停表的读数是 min s。(2)如图2甲、乙所示,两个不同设置的示波器记录了两个发声体振动的信号。甲声音的频率是 Hz。发声体振动得较快的是 ,声音音调较高的是 (均选填“甲”、“乙”)。12(4分)如图是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的频闪照片,它记录了A、B两物体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的位置。分析照片可知:(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

5、物体A在前0.6s的运动路程为 cm。A.9.8B.9.80C.9.800(2)此过程,物体A相对于木板是 的(A、“运动”;B、“静止”),它相对于物体B是 的(A、“运动”;B、“静止”)。13(5分)用如图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质:(1)在熔化过程中 (A、“吸热”;B、“放热”;C、“不吸热不放热”),温度 (A、“升高”;B、“不变”;C、“降低”),可知该物质是 (A、“晶体”;B、“非晶体”)。(2)凝固点是 。(3)在第12min时的状态是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14(14分)小明用图1装置探究水沸腾时

6、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数据如表格: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688909496969696(1)04min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第3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如图1,水温为 。(2)图2 (选填“A”、“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3)根据表格,在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4)撤去酒精灯后,小明观察到水仍在沸腾,此时水温 (选填“高于”、“低于”、“等于”)沸点。(5)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措施: 。15(8分)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

7、点”。(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 (选填“相同”、“不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原因是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虚”)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

8、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6)小滨根据下表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1516(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是小明确定凸透镜焦距时所做的实验,两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都照射到A点,由此可以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请在图2中画出蜡烛AB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线,此时蜡烛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这个像

9、用光屏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3)当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摆放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4)在图3所示实验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17(8分)小明每天沿同一路线出行,查询信息如图甲,三种方式都是匀速直线运动。(1)图乙是三种出行方式大致的st图象,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 (填序号)。(2)第一天,他乘坐地铁,测出车速如图丙,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求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3)第二、三天,他打车出行,第二天用时与图

10、甲所示信息相同,第三天用时3min。请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天车速的大小。(4)第四天,他试着步行,果然需要24min,在图丁中画出vt图象(步行速度v3.5km/h)。18(7分)如图示意了老郭所做的光从水斜射向空气的四组实验.前两组实验均能同时出现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后两组只出现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消失。(1)在实验甲中,反射角大小为 。(2)从如图四次实验分析:若光从水斜射向空气,能同时出现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入射角的角度可能是哪些? 。A.35B.45C.55D.65(3)在图中画出: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折射角的度数。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

11、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小华要爸爸把客厅里电视节目音量调小些,以免影响他在房间学习。从减小噪声影响的角度来看,下图的情形中与小华采取相同的措施的是()A戴防噪耳机B用监测器监测噪声C铁道旁装隔音板D给排气管装消音器【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小华的爸爸把客厅里电视节目音量调小些,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戴防噪耳机,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用监测器监测噪声,不能够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铁道旁装隔音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给排气管装消音器,在声

12、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2(3分)如图是人、狗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小红周末到长隆马戏团看表演,发现马戏团的训狗员手拿一个指挥棒,向狗发出表演信号,狗按他的指令做出很多动作,但观众却什么也听不到。则指挥棒发出的声音可能是()A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B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响度太大D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分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到20000Hz;声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都可以在介质中传播。【解答】解:A.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到50000Hz,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相差较大,指挥棒发出的声音在狗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但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

13、A正确。B.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波也是物体振动产生。故B错误。C.声音的响度大,观众更容易听到,故C错误。D.声音都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介质中传播,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 错误。故选:A。3(3分)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甲状态到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升华C汽化D液化【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

14、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由于甲变为乙吸热,丙变为甲吸热,故丙是固态,甲液态,乙为气态,甲状态到乙状态,即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故选:C。4(3分)如图所示,是丽丽傍晚在商业街行走时看到投射在地面上的鲜奶广告,下列对这个像的形成和性质分析正确的是()A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B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C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投射在地面上的鲜奶广告,是利用了凸透

15、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3分)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A物体的运动速度小于B物体的速度B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于B物体的速度CA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距离是3mDB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距离是4m【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2)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物理量和单位;(3)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答】解:AB、甲图是A物体的vt图象

16、,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A3m/s,乙图是B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的速度为:vB2m/s,A物体的速度vA3m/s,已知vB2m/s,因此vAvB,故A错误,B正确;C、甲图是vt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A速度大小为3m/s,A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距离是sAvAtA3m/s3s9m,故C错误;D、B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距离:sBvBtB2m/s3s6m,故D错误。故选:B。6(3分)水中的人看到岸上的树变高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BCD【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确定光的传播方向,并看是否符合光

17、的折射规律。【解答】解: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梢,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故B、D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3分)下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气温/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B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成正比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解答】解:A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声音速度随着温度的

18、升高而增大,所以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当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应该大于348m/s,故A错误,D正确;B、气温每升高10,声速增大6m/s,随着T的增大,v将增大,V330+T,所以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不成正比,故B错误;C、气温高低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但是不影响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故选:D。8(3分)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A液态水放热升华B液态水放热凝固C液态氮吸热凝固D液态氮放热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

19、: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常温的水中,会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一部分水会凝固成冰,凝固放热。故选:B。9(3分)下面四种光现象不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的是()ABCD【分析】(1)一束平行光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仍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4)光射

20、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面镜成像。【解答】解:A、上图中书本表面粗糙不平,当太阳光射到书本表面时,会发生漫反射,下图中是光照射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的漫反射,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故A正确;B、通过凸透镜看邮票,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下图中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不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故B错误,C、上图中人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下图中光线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形成影子,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故C正确;D、水中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故D正确。故选:B。10(3分)如图所示的下列物态变化

21、中,需要吸热的是()A枝头结霜B山间起雾C雪人变小D海面结冰【分析】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故B错误;C、雪人变小是雪升华造成的,升华过程要吸热,故C正确;D、海面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故选:C。第二部分主观题本部分8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5分)(1)如图1为常见的测量仪器。停表的读数是 5min 37.5s。(2

22、)如图2甲、乙所示,两个不同设置的示波器记录了两个发声体振动的信号。甲声音的频率是 50Hz。发声体振动得较快的是 乙,声音音调较高的是 乙(均选填“甲”、“乙”)。【分析】(1)秒表的读数是小表盘指示的分钟数和大表盘指示的秒数之和,据此解答。(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解答】解:(1)秒表中间小表盘的单位是分钟,分度值为0.5分钟,其指针介于5和6之间,故其读数为5min;大表盘的单位是秒,分度值为0.1s,因小表盘的指针超过了半刻度,则小表盘读数按大于30的刻度读数,

23、其示数为37.5s;则该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2)甲在0.02s内的振动次数为1次,则甲在1s内会振动50次,即频率为50Hz;乙在0.02s内的振动次数为2次,则乙在1s内会振动100次,即频率为100Hz;从甲乙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发声体振动得较快的是乙,声音音调较高的是乙。故答案为:(1)5;37.5;(2)50;乙;乙。12(4分)如图是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的频闪照片,它记录了A、B两物体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的位置。分析照片可知:(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物体A在前0.6s的运动路程为 9.80cm。A.9.8B.9.80C.9.800(2)此

24、过程,物体A相对于木板是 运动的(A、“运动”;B、“静止”),它相对于物体B是 运动的(A、“运动”;B、“静止”)。【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物体A在前0.6s的运动路程;(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时必须选择参照物,相对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反之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由图知,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的长度为1cm,1cm又分为10个小格,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且物体最初在零刻度线处,物体A在前0.6s时运动到刻度尺9.80cm处,故此过程中物体A运动的路程为sA9.80cm;(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木板为参照物,物

25、体A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A相对于木板是运动;由图可知,以物体B为参照物,物体A的位置依然发生了变化,则物体A相对物体B是运动的。故答案为:(1)0.1;9.80;(2)运动;运动。13(5分)用如图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质:(1)在熔化过程中 A(A、“吸热”;B、“放热”;C、“不吸热不放热”),温度 B(A、“升高”;B、“不变”;C、“降低”),可知该物质是 A(A、“晶体”;B、“非晶体”)。(2)凝固点是 80。(3)在第12min时的状态是 C(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分析】(1)晶体熔化是吸热过程,在熔

26、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2)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3)根据温度不变时经历的时间得知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故答案为为:A;B;A;(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质的熔点为80,即凝固点是80;(3)由图可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完全熔化完,第12min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故选C。故答案为:(1)A;B;A;(2)80;(3)C。1

27、4(14分)小明用图1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数据如表格: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688909496969696(1)04min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 变大(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这是因为发生了 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第3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如图1,水温为 92。(2)图2 A(选填“A”、“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3)根据表格,在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6。(4)撤去酒精灯后,小明观察到水仍在沸腾,此时水温 等于(选填“高于”、“低于”、“等于”)沸点。(5)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提出

28、一个合理的改进措施: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分析】(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液面在零上或零下;(2)水沸腾前上升的气泡体积逐渐变小,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体积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开;(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4)影响水的加热时间的因素有:水的质量、水的初温、火力大小等,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解答】解:(1)04min水温不断升高,则温度计内的液体会受热膨胀,因此体积会变大;温度计管壁模糊,是由于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

29、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上,因此读数是92,即第3min时的水温为92;(2)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体积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开,因此图2中A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3)在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因此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4)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温度会维持在沸点,因此此时水温等于沸点;(5)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故答案为:(1)变大;液化;92;(2)A;(3)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如上图所示;96;(4)等于;(5)适当减少水的质量。15(8分

30、)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 相同(选填“相同”、“不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原因是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选填“实”、“虚”)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

31、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 不变(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6)小滨根据下表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 不可靠(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15【分析】(1)实验中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实验中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研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5)玻璃板左右移

32、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和蜡烛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像的位置没有变化;(6)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故实验结论不可靠。【解答】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2)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现蜡烛的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5)玻璃板向左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6)根据下表记录的

33、一组实验数据,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可靠,理由是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故答案为:(1)像;(2)相同;(3)不能;虚;(4)不变;(5)不变:(6)不可靠;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16(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是小明确定凸透镜焦距时所做的实验,两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都照射到A点,由此可以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cm。(2)请在图2中画出蜡烛AB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线,此时蜡烛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 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 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这个像用光

34、屏 能(填“能”或“不能”)接收到。(3)当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摆放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 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实像(选填“虚像”或“实像”)。(4)在图3所示实验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分析】(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2)完成光路图,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折射经过右焦点。两条光线交点就是成像点,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物近

35、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2)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折射经过右焦点,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故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摆放时,物距u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即物距变小,则像距必然变大,像变大,因此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移动,才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答案为:(1)10.0;(2)放大;能;(3)

36、缩小;实像;(4)远离。17(8分)小明每天沿同一路线出行,查询信息如图甲,三种方式都是匀速直线运动。(1)图乙是三种出行方式大致的st图象,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 (填序号)。(2)第一天,他乘坐地铁,测出车速如图丙,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求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3)第二、三天,他打车出行,第二天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第三天用时3min。请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天车速的大小。(4)第四天,他试着步行,果然需要24min,在图丁中画出vt图象(步行速度v3.5km/h)。【分析】(1)由图甲可知猎德到潭村所用的时间最短,再由图乙分析当路程相同时,哪个图线所对应的时间最短;(2)由图可知地铁

37、的速度和运行时间,利用v可求出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3)由题可知打车第二天、第三天所用的时间,再根据v分析速度即可;(4)已知步行速度不变,由此画出vt图象。【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猎德到潭村的路程一定,地铁所用时间最短;由图乙可知,当路程相同时,图线所用时间最短,因此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2)由图丙可知地铁的速度为v地28km/h,地铁运行的时间t地0.05h,由v可知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为:s地v地t地28km/h0.05h1.4km;(3)由题可知,第二天用时5min,第三天用时3min,即第三天用时小于第二天,由v可知第三天的车速大于第二天的车速;(4)在图丁中画出vt

38、图象如下所示:故答案为:(1);(2)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为1.4km;(3)第三天的车速大于第二天的车速;(4)在图丁中画出vt图象如上图所示。18(7分)如图示意了老郭所做的光从水斜射向空气的四组实验.前两组实验均能同时出现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后两组只出现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消失。(1)在实验甲中,反射角大小为 42。(2)从如图四次实验分析:若光从水斜射向空气,能同时出现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入射角的角度可能是哪些?AB。A.35B.45C.55D.65(3)在图中画出: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折射角的度数。【分析】(1)(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出结论;由图丙、丁可知,光从

39、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大于52度,折射光线消失了,由甲乙两图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小于等于48度,能同时出现反射和折射现象,由此可得出结论;(3)由图甲,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入射角等于42度,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等于42度;(2)由图丙、丁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大于52度,折射光线消失了,由甲乙两图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小于等于48度,能同时出现反射和折射现象。结合光路是可逆可知:光从水斜射向空气,能同时出现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入射角的角度可能是AB。(3)结合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折射角的度数42,如图故答案为:(1)42;(2)AB;(3)如上图。28 /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huzn11)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