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罗马灭亡后,帝国被蛮族日耳曼人占领,盎格鲁萨克逊人入侵大不列颠,便是今天的英格兰,法兰克人入侵了高卢,也就是今天的法国,在公元800年的查理曼大帝时期臻于极盛,史称“查理曼帝国”。查理曼被罗马教皇加冕称帝,查理曼被尊为“欧洲之父”。一、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1)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1)封君封臣制度(2)封建庄园(3)农奴制度(略)(4)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层级间相对层级间相对独立独立契约意识;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双向权利义务;封君封
2、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背景:背景:1.1.自然经济,生产力有限,封建主无法利用全自然经济,生产力有限,封建主无法利用全部土地。部土地。2.2.帝国灭亡,蛮族入侵,社会动荡,封土是必帝国灭亡,蛮族入侵,社会动荡,封土是必然。然。内容:内容: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封君赐土地于封臣,并给与保护;封臣要效忠封君,君赐土地于封臣,并给与保护;封臣要效忠封君,服兵役,给与钱财。服兵役,给与钱财。本质特点:本质特点: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各种权力。影响:政治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承认影响:政治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承认了国王或皇
3、帝是最高统治者,给王权的加强提供合了国王或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给王权的加强提供合法性。法性。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性质:中古西欧封建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性质:中古西欧封建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也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西欧封建庄园西欧封建庄园 材料一: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分到的土地不能加以剥夺,农业改良时获益。实际上义务固定,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打发”【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
4、明史 材料二: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西欧中世纪史思考: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分析中古时期西欧思考: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西欧农奴制度西欧农奴制度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一)王权强化与新兴王权集中国家 1.王权强化背景;2.英、法、西、葡的王权强化(方式)及意义;3.大宪章和英国议会起源(二)城市兴起与自治斗争 1.西欧城市的兴起;2.城市自治斗争:背景、方式、影响(三)基督教会(略)二、中古西欧的王
5、权、教会与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中古西欧的王权:(1)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2)中后期:王权加强: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强大王权。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逐渐完成统一,王权加强。15世纪末,在伊比利 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王权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王权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中古西欧的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1)兴起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 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工商 业复兴和繁荣。(2)基本特征: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一 些城市通
6、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 些城市兴办大学。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摘编自世界中古史思考: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分析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思考: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分析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
7、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摘编自世界中古史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摘编自世界中古史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王权强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
8、与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3、中古西欧的教会:举足轻重举足轻重(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 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 什一税;(2)政治:最大的有组 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 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3)思想: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束缚人性发展。材料一:蛮族用战火销毁古罗马最后残迹的时候,基督教在西罗马灭亡之后的西欧大混乱中充当了秩序的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使了政府的职能。如维修公共建筑,开凿新运河,保障供水,移民荒地,给穷人发放粮食,安置和救济灾民。论基督教的崛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9、材料二: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教会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教会的大力扶持,大学才得以逐渐羽毛丰满,形成规模。虽然大学后来回过头反对教会,但它的根基还是深深扎在基督教文化里,这是毋庸置疑的。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思考:根据所学及材料,评价中古西欧基督教会起思考:根据所学及材料,评价中古西欧基督教会起到的作用。到的作用。巴黎大学徽标促进社会稳定推动教育发展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虽然此时的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人身束缚广泛存在,基督教是思想的主宰。但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
10、公元600年的欧洲了,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力。霍莱斯特思考: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思考: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方面获得进步?思维拓展思维拓展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1、拜占庭帝国:(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 庭帝国。(2)社会状况:经济: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疆域: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 新法
11、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3)灭亡: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 击和内部矛盾,陷入危机。7世纪中后期,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1453 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14世纪中西城市人口对比世纪中西城市人口对比英国伦敦:英国伦敦:4 4万万中国开封:中国开封:100100万万法国巴黎:法国巴黎:6万万思维拓展思维拓展同学甲:我国宋代的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同学乙: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
12、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文化。虽然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虽然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层。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且它还而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银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
13、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26张PPT)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26张PPT)中古时期的欧洲中古时期的欧洲(5-15世纪)世纪)城市城市东欧东欧庄园庄园 王权王权西欧西欧教会教会 拜占庭拜占庭 俄罗斯俄罗斯各种力量的不断斗争推动了社会进步各种力量的不断斗争推动了社会进步长期的统一创造了诸多辉煌长期的统一创造了诸多辉煌小结小结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26张PPT)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26张PPT)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中
14、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26张PPT)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26张PPT)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
15、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