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产生机制产生机制2 23 3定义定义1 1伴随症状伴随症状4 4问诊要点问诊要点5 5热型热型TipsTips6 60 正常体温:正常健康人体温比较恒定:一般波动于36.2-37.2,一天内的体温波动一般1-1.2以内 早晨体温较低,下午体温较高 运动、进餐、劳动后体温较高 妇女在月经和妊娠期间体温偏高1 发热程度的划分 低热:37.3-38 中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超过41 体温37可能是发热吗?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每日体温升高大于38,持续3周,并且在医院经1周的深入检查未能明确病因。2 体温调定点的作用 散热与产
2、热的平衡 外界温度,体内血液温度上升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同时皮肤感受器反射性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血管舒张、出汗加速使散热。外界温度,体表血管收缩,出汗停止,产热增加,加强代谢,肌肉收缩,寒战。3 致热源的作用 致热源:引起发热的物质称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源:如细菌内毒素,分子量大(300,000道尔顿),通过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内源性致热原:为小分子物质,存在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直接引起发热。4感染、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炎性渗出物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源性致热细胞因子IL-1,TNF,IL-6,IFN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E2合成发热阈值体温增高(发热)5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
3、温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中暑 产热过多:癫痫持续状态,甲亢 散热减少:广泛性皮肤病,阿托品中毒6 定义:发热患者体温曲线的规律性 热型对于判断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热型应当是未用药物干预状态下的情况!7稽留热:持续高热(39-40左右),达数天至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极期。8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范围大,24小时内温差达2以上,最低体温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化脓疾患等。9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如一日发热,一日无热亦可数日无热),反复发作,见于疟疾等。10回归热:体温急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各
4、持续若干天,规律性地交换出现,见于霍奇金病。11波状热:体温缓慢上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数天后渐升高,周而复发,见于布氏杆菌病。12 伴随症状是协助判断发热病因的重要线索 感染性疾病多有局灶感染的征像 抗原抗体反应多有器官系统受累的表现 代谢增加的疾病多有代谢旺盛的表现131、高热、寒战:常见于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脑等化脓性疾患2、各系统的症状 发热伴咳嗽、脓痰:呼吸道感染 发热伴腹泻:胃肠道感染 发热伴尿频尿急:泌尿系感染,年轻男性患者应考虑有泌尿道畸形或淋病性脓性尿道炎 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肥胖女性应除外胆结石并胆系感染14 发热、头痛、呕吐伴颈部抵抗:中枢神经系统感
5、染(脑膜炎)发热、消瘦伴淋巴结肿大:男性同性恋应考虑AIDS 发热、头痛、脓涕伴副鼻窦压痛:副鼻窦炎 药物热:有用药史,常伴对称皮疹及搔痒 高热、寒战、来自非洲:应除外恶性疟 发热伴皮疹:水(水痘)仙(猩红热)花(天花),莫(麻疹)悲(斑疹伤寒)伤(伤寒)1516171819 时间特点(何时起病,起病缓急,病程多长)发热的诱因、程度、频度、热型 各系统症状及一般情况 诊治经过(抗生素、激素、抗结核药、退热药)有无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分娩、流产史,服药史,职业特点。20 发热诊断应按下列步骤 S Subject 主观感觉 O Object 客观检查 A Assessment 临床评估 P Plan 诊疗计划21 发热待查最常见的三类疾病 感染 自身免疫病 肿瘤 发热处理的一般原则 体温大于38.5摄氏度一般应给予退热药 禁止在诊断未明时即给予激素退热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