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登幽幽州州台歌台歌教教学学目标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3.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4.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重重点点难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重点)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教教学学过程过程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 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
2、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 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赛读(男女小组)、齐读。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
3、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 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 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 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
4、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孤独的愁苦情怀。目标导学三:分析形象,体会特点1.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明确: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 子昂;我看到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2.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不然,它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3.写作特色。明确: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课课堂堂小结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 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