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八年级江门历史八年级江门历史 第第 1 课课 古代江门古代江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江门的地域变迁历史,了解四邑和五邑的内涵,了解江门得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江门五邑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总结归纳的学习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认识到五邑人精神的内涵,能够概括出五 邑人爱国爱乡的“根”文化,开放兼容的“桥”文化,艰苦创业的“博”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热爱 家乡的情感,继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五邑人的精神内涵,江门得名的含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江门的地域历史变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 播放江门宣传导入小视频,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一、从四邑到五邑从四邑到五邑 ( (一一) )练一练:根据课本第练一练:根据课本第 1 1、第、第 2 2 页的内容整理出江门的地域变迁历史页的内容整理出江门的地域变迁历史 学生根据课本和导学案内容整理概括出答案,进行展示分享。学生根据课本和导学案内容整理概括出答案,进行展示分享。 1、秦始皇统一前,岭南大地是土著居民百越族的聚居地。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江门五邑分属于南海郡和桂林郡。 3、恩平设县最早,东汉设思平县,唐初改名恩平县。 4、南朝设立新会郡,新会郡管辖地方很广。 5、隋唐时期,新会郡名字以及所属辖区变动较
3、频繁,隋唐后,新会县行政管辖区域基本确定。 6、明中期到清前期,新会县先后划分出台山县、开平县和鹤山县。 (二)(二)恩平历史变迁恩平历史变迁 教师设问:恩平是五邑地区最早建县的,同学们知道“恩平”名称的历史由来吗?对恩平的历史变迁 了解吗? 展示材料和图片展示材料和图片 让学生从材料中感受家乡恩平的历史厚重感以及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图片展示恩平的今昔对比, 让学生感受到恩平的日渐富强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三)从四邑到五邑从四邑到五邑 (1)学生回答四邑和五邑的含义,了解到同饮一江水,五邑人紧紧团结凝聚在一起,增强对“根” 文化的感受。 (2)小组探究: “五邑精神”
4、通过视频、 材料和图片展示千千万万的五邑人在他乡的奋斗史和成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五邑人 的精神。 材料:上世纪 20 到 30 年代,很多鹤山人背井离乡到越南谋生。最早在越南崛起的当推李氏家族的李 石朋先生。19 世纪末,香港人口激增,粮食需求甚大,和发成(李氏企业)船只多数到越南西贡运 大米,并把内地的中成药、杂货、土产运往西贡,生意做得很成功。越南盛产大米,敏锐的李石朋看 到这个商机,把业务扩展到越南,在西贡开设“和兴” 、 “南盛”等公司,经营碾米、驳船以及收购生 产大米的稻田。李石朋在香港建立一间公司,并取得大米进口权。而和发成辖下的“大中华”轮,运 载越南大米和土特产,出口到香港
5、及中国内地,将中国内地的土产杂货运往西贡或转到东南亚各国销 售。当年,湄公河岸粮厂林立,很多是李石朋、侯寿南等鹤山乡亲经营的企业。 2 教师提问: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万像何荣万、像李石朋一样的五邑人在他乡拼搏奋斗,五邑会馆遍布全 国甚至全球, 五大洲都有我们五邑人拼搏的身影,他们为我们青少年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五邑人的精 神,那你们认为五邑人的精神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拼搏、奋斗、创新、开放兼容、爱乡爱国 教师引导: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我们作为五邑地区的年青一代,应该努力向我们的父辈们学习,把 五邑精神发扬光大。 二、二、江门的得名江门的得名 (一)根据视频了解江门的地理位置(一)根据视频了解
6、江门的地理位置 (二)动动手(二)动动手图文转换图文转换 根据课本文字描述把江门的大概地理特征通过简笔图展示出来。 文字描述:江门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交汇处。因蓬江北的蓬莱山与蓬江南的烟墩山隔江对峙,有如 蓬江之门,故名“江门” 。 (三)江门在古代的形成与发展(三)江门在古代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简单概括该内容: 1、江门在元朝已形成墟集,明朝万历年间江门墟已初具规模。 2、清朝康熙年间已有“江门”地名。 3、清朝中期以后,江门逐渐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的贸易中心。 (四)江通四海,门迎天下(四)江通四海,门迎天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江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课后第 6 页的内容,挖掘江门得名的深层含义,通过对材料 的学习深刻感受到家乡江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 课后延伸:课后延伸: 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或访问社区长者,了解你居住地地名的由来,并在微博、微信或 QQ 空间上 与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