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4 页 研学旅行,寻根溯源徽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增进学生对徽州古老文化的认识, 提升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将语文学习技巧与研学 旅行有机结合起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调动学生研学热情,将语文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突破 传统教学方法, 将知识性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文 化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体验式教学法
2、 三、教学准备 研学任务成果(摄影照片、素描图片、研学感言、信息收集等)、多媒体课 件 四、教学步骤 1.课程导语 徽州是一本厚重的书,徽州文化与 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 化,内容广播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的特点,徽州建筑、徽州三雕,文房四宝、徽 州方言、徽州戏剧、徽州民俗等,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教 育、文学、艺术、工艺、建筑等诸多学科,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这些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佛家、道家思想 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佛家、 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经过两天的研学旅行,我相
3、信各位同学已经对徽州文化有了深刻地体验,有 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再次感受博学徽州,多彩皖南,寻根溯源徽文化。 (多媒体课件展播研学旅行照片记录,带领同学重温研学旅行的美妙体验, 第 2 页 共 4 页 直观感受徽州文化的厚重与精巧。) 2.情感破冰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下车的地点吗?对,就是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汤口。那 我们,不得不说一下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知道“五 岳”是指什么?请代表说出“五岳”。 黄山虽不列在五岳之中,但是也极具独特的美感,一直以来被文人骚客所热 爱。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主题就是“赞美黄山的古诗词”。 3. 寻徽派建筑之精巧 徽州之旅,
4、 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徽派建筑了。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 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 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 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 叹服。在研学旅行中,大家也拍了很多徽派建筑的照片,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徽 派建筑的特点。(各小组进行展示,派出代表进行讲解。) 经过同学们的展示和讲解,我们可以看到,徽派建筑的特点是:在总体布局 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 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
5、青瓦最有特色;在建 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4. 寻徽州山水之灵秀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村中各户皆 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 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既有山林野趣,又有 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多媒体展示优秀摄影作品)感谢我 们的摄影师。希望同学们在旅行中不要忘了将语文知识与摄影技能相结合,提升 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5.寻徽州学风之浓厚 在文学上,徽州是新安理学的发源地,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 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6、。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 600 多年, 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文学大家,和徽州当 第 3 页 共 4 页 地浓厚的学风是分不开的。我们也参观了南湖书院,是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 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以供弟子授业解惑。清嘉庆十九年(1814 年),将 依湖六院全并重建,取名以文家塾,亦名南湖书院,是所具有传统徽派建筑风格 的古书院。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当地的风气,所以同学们 旅行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记留意各地的文化,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深刻理解。 6.寻徽州文化之悠长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我们还参观徽州文化博物馆、屯溪老街,在
7、这些具体情 境中真切感受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尤其是我们还参观了当今最大、 最美、最具特色的徽商贵族庄园鲍家花园,还前往了中国牌坊之乡,也就是 琼瑶烟锁重楼影视作品外景拍摄地,听了每一座牌坊背后古老的故事。现在 你们还记得那些牌坊背后的故事吗?(多媒体播放几处典型的牌坊图片,引导同 学来讲述故事。) 7. 研学感言展示 我相信, 同学们和我一样, 对这一次探寻徽州之旅印象深刻, 意犹未尽。 同学们,愿意跟我一起分享你们的研学旅行的真实感受吗?(同学发表感言,教 师给予适当点评。) 8. 结语 同学们,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研学旅行的意
8、义在于培养我们处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直 接地接触生活中的语文材料,学语文,用语文,收集语文,研究语文,最终提高 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全面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所以,无论你 身在哪里,都不要忘记用语文来帮助你感知世界、感悟美好。 9. 作业布置 同学们结合本次课程内容和研学旅行内容,收集资料,完成一篇小论文,追 溯徽州文化之源,感受徽州文化之美。 (播放音乐旅行的意义,结束本课。) 第 4 页 共 4 页 教后记 本课是全体同学皖南研学旅行之后的一堂综合实践课, 有效将学 生们在研学旅行中的感受、收获与课堂语文知识相结合,突破了传统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外
9、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形成 新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鼓励学生 主动探索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热情, 帮助学生掌握从生活体验中 抓捕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技能、丰富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 在课上, 学生情绪高涨, 积极参与, 展现出很多优秀的研学成果。 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活泼有趣, 和谐有序, 课堂氛围屡屡掀起小高潮。 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完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顺利完成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 要求。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这堂课,我本人也是深有触动。学生对这堂课的反应超过了我的 预期,这也体现出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延伸拓展的迫切要求。在今后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也要有所改变,利用好一切能利用的教学资源, 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用巧妙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 增强语文课堂的 吸引力。同时,要多多学习研学旅行的相关知识,开发出更好的研学 路线、制定出更优的研学计划、推敲出更棒的研学内容。要利用好研 学旅行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好,把课内知 识和课外知识整合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