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革热诊断与治疗副本少数重症登革热病例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六、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四)流行特征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血严重者HGB下降。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红细胞压积等;流行病学资料疫区,蚊叮咬史;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六、初次及二次感染判别应卧床休息,持续低中流量吸氧,保持大便通畅,限制静脉输液及输液速度。皮疹第36天出现充血性皮疹、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十一、解除防蚊隔离标准急性发热期可应用登革热抗原(NS1)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早期诊断,有条件进行病毒分离。登革病毒颗粒
2、呈球形,直径4555nm。四、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重症登革热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ELISA及金标法检测Ig M/IgG 抗体,用于诊断或初次/再次感染判别。重症登革热补液原则是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脑炎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脑组织炎症和水肿。0 1 2 3 4 5 6 7 8 9 1040发病天数体温临床表现出血休克器官损害血浆渗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清学和病毒学IgM/IgG病毒血症期发热期极期恢复期病程3836热退期双峰热发生心衰时首先予利尿处理,保持每日液体负平衡在500ml至800ml,其次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30mg或60mg。治疗原则早发现、早防蚊隔离、早治疗
3、。出现休克时应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初始液体复苏以等渗晶体液为主(如生理盐水等),对初始液体复苏无反应的休克或更严重的休克可加用胶体溶液(如白蛋白等)。部分出现血浆渗出表现,如球结膜水肿,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低蛋白血症等。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部分心肌酶及血肌酐升高等。临床表现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部分心肌酶及血肌酐升高等。(1)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衄给予局部止血。临床诊断疑似病例+IgM抗体阳性。血生化ALT/AST升高常发生极期或恢复期;脑炎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脑组织炎症和水肿。部分患者可发生严重肝损伤,如出现肝衰竭,按肝衰竭常规处理。补液口服补液为主,汤
4、或果汁,慎用碳酸饮料;出血严重者HGB下降。疑似诊断有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及体征,WBC或PLT减少等。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ELISA及金标法检测Ig M/IgG 抗体,用于诊断或初次/再次感染判别。部分心肌酶及血肌酐升高等。胃肠道出血者给予制酸药。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发病1周内,在患者检出高水平的IgG抗体提示二次感染;本病的潜伏期为315天,一般58天。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出血严重者HGB下降。四、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发生心衰时首先予利尿处理,保持每日液体负平衡在500ml至800ml,其次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30mg或
5、60mg。六、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初次感染患者,发病后35天可检出后IgM抗体,发病2周后达高峰,可维持23个月;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可参考急性肾损害标准进行分期,及时予以血液净化治疗。部分心肌酶及血肌酐升高等。PLT最低可降至10109/L以下。治疗原则早发现、早防蚊隔离、早治疗。HCT升高的幅度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病原学检测阳性IgM/G抗体、NS1及病毒核酸等部分患者可发生严重肝损伤,如出现肝衰竭,按肝衰竭常规处理。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辅助通气支持治疗。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
6、出血等;急性期一般持续27天。临床表现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血浆渗漏及严重出血表现(1)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衄给予局部止血。降温、吸氧,控制静脉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十一、解除防蚊隔离标准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引发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广东省为511月,海南省为312月。皮疹第36天出现充血性皮疹、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本病的潜伏期为315天,一般58天。治疗原则早发现、早防蚊隔离、早治疗。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血浆渗漏及严重出血表现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血压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红细胞压积等;HCT升高(HCT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