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材料一材料一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欧阳修欧阳修新五代史新五代史 材料二材料二 (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 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 怍,怍,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 司马光司马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材料一反映了五代时期对君权的认识产生了什么变材料一反映了五代时期对君权的认识
2、产生了什么变 化?结合两则材料说明当时士人政治道德如何?化?结合两则材料说明当时士人政治道德如何?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二材料二 宋代的经济发展为宋代文化的繁荣和理学宋代的经济发展为宋代文化的繁荣和理学 的兴起提供了物质保障。的兴起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另一方面,商品经济 的发展也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的发展也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也带来了人也带来了人 们重利轻义的思想倾向们重利轻义的思想倾向 孙学功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从材料上看,理学产生的物质条件是什么?对人们从材料上看,理学产生的物质条件是什么?对人们 的
3、思想倾向带来了什么影响?的思想倾向带来了什么影响? 宋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利轻义的思想倾向。宋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利轻义的思想倾向。 材料四:“汉魏而下,则又甚焉,佛老之徒,横于材料四:“汉魏而下,则又甚焉,佛老之徒,横于 中国,彼以死生祸福虚无报应为事”,“于是其教中国,彼以死生祸福虚无报应为事”,“于是其教 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吁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吁! ! 可怪也,去君臣之可怪也,去君臣之 礼,绝父子之戚,灭夫妇之义,儒者不以仁义礼乐礼,绝父子之戚,灭夫妇之义,儒者不以仁义礼乐 为心则已,若以为心,得不鸣鼓而攻之乎。”为心则已,若以为心,得不鸣鼓而攻之乎。” 宋元学案宋元学案
4、卷二卷二 从材料看,作者认为“佛老之徒,横于中国”,从材料看,作者认为“佛老之徒,横于中国”, “于是其教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导致什么“于是其教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导致什么 问题?问题?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 1、文化上:、文化上: 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新思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新思 潮玄学的出现,佛、道的盛行,挑战儒学传统地位;潮玄学的出现,佛、道的盛行,挑战儒学传统地位; “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2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
5、轻武,提供文化环境;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3 3、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 对自然界及社会的进一步思考。对自然界及社会的进一步思考。 理学的定义理学的定义 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命运人生命运, 又继承又继承孔孟孔孟正宗正宗,并能,并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的新儒学新儒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道、佛道、佛 儒(根本)儒(根本) (目的)(目的) 理理 学学 的的 发发 展展 创立:北宋五子(二程)创立:北宋五子(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6、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发展:陆王心学 知识知识 梳理梳理 二、理学的创立二、理学的创立 程颐像程颐像 程颢像程颢像 二程的思想主张二程的思想主张 1、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 “天理天理”即”即宇宙的普遍原理宇宙的普遍原理 2、“、“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的核心是仁 3、追求追求孔颜之乐孔颜之乐 完成了理学的开创完成了理学的开创 三、朱熹与理学的成熟三、朱熹与理学的成熟 1、理气关系 (1 1)理比气根本,理先于气(理一气二)理比气根本,理先于气(理一气二); (2 2)万物各有其理、终归于一万物各有其理、终归于一。 什锦菜 朱熹 万 理 归 一 理 万
7、 理 归 一 理 , , 一 理 摄 万 理 。 一 理 摄 万 理 。 2、理学修养论 (1 1)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理学的认识论)(理学的认识论) (2 2)仁:新的释义)仁:新的释义主体自由、精神自足外,主体自由、精神自足外, 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社会责任感 月映万川月映万川 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1 1)“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 (2 2)“正君心”(内圣外王)“正君心”(内圣外王) 4、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的理学地位(评价/影响) (1)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成熟的理学体)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成熟的理学体 系。系。 (2)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
8、位仅次于孔孟。)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3)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 六七百年之久。六七百年之久。 (4)其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其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 要作用。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 经完成经完成 材料材料 王守仁的弟子有一次半夜里捉到一个小偷,王守仁的弟子有一次半夜里捉到一个小偷, 便对小偷讲说“良知”的道理。那小偷笑着问道:便对小偷讲说“良知”的道理。那小偷笑着问道: “请问,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天气很热
9、,王“请问,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天气很热,王 守仁的这个弟子请小偷脱掉外衣,随后又请他脱守仁的这个弟子请小偷脱掉外衣,随后又请他脱 掉内衣,小偷都照办了。接下去请小偷脱掉裤子掉内衣,小偷都照办了。接下去请小偷脱掉裤子 时,小偷犹豫说,这恐怕不妥吧。王守仁的弟子时,小偷犹豫说,这恐怕不妥吧。王守仁的弟子 便对小偷说:“这便是你的良知!”便对小偷说:“这便是你的良知!” 摘自冯友兰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321321- -322322页页 阳明心学 王王守仁,守仁,阳明阳明先生先生 (1472147215291529,明宪宗明宪宗 明世宗)明世宗),建立了系,建立了系 统的心学理论,心
10、学集统的心学理论,心学集 大成者。大成者。 王阳明心学思想王阳明心学思想 1 1、灵明即、灵明即天理天理,即本心即本心,即,即良知。(延续了良知。(延续了 陆九渊的思想主张)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2 2、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3 3、人皆可成圣贤、人皆可成圣贤 4 4、致良知致良知(认识论):自省(认识论):自省 5 5、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异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 (本体论本体论) 外在的理外在的理 内在的心(心内在的心(心 即理)即理) 认识
11、的方法认识的方法 (认识论认识论)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内心反省 哲学形式哲学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实质:宋明儒学的主流,儒学的哲学化阶段。实质:宋明儒学的主流,儒学的哲学化阶段。 2.消极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们的自然欲求 存在等级尊卑、重礼轻法、重男轻女、因循守存在等级尊卑、重礼轻法、重男轻女、因循守 旧等观念旧等观念 3.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注重气节、道德气节、道德
12、;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宋 明 理 学 宋 明 理 学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理 学学 的的 发发 展展 创立:北宋二程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发展: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背景:背景: 小结小结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孔颜之乐 (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13、,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夫 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论 语语 “化物于无形”“化物于无形”,主体自由、精神,主体自由、精神 追求(佛、道)追求(佛、道)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朱熹朱熹 理学的认识论理学的认识论 怎么才能通达怎么才能通达 “理”?“理”?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了解格物”就
14、是了解 天下万事万物的道天下万事万物的道 理即穷理;“致知”理即穷理;“致知” 就是获得知识。就是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即穷即穷 究事物原理,从而究事物原理,从而 获得知识。获得知识。 强调的强调的 是不断地学习。是不断地学习。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指的是?源头活水指的是? “所谓天理,复是何所谓天理,复是何 物?仁、义、礼、智物?仁、义、礼、智 岂不是天理?君臣、岂不是天理?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15、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 是是“遏人欲而存天遏人欲而存天 理理”。 朱熹像朱熹像 理学的社会政治观:理学的社会政治观: 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 “始知圣人之道,“始知圣人之道, 悟性自足,向之求悟性自足,向之求 理于事物者,误也”理于事物者,误也” 心外无理心外无理 何谓致良知? 王阳明认为致知的知是孟子所讲的良知,所以王阳明认为致知的知是孟子所讲的良知,所以 将致知发挥为致良知。将致知发挥为致良知。 “心自然会知“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 弟(悌
16、),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 知,不假外求。”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阳明卷一,第传习录,阳明卷一,第 3939页。页。 良知是人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体系,对良知是人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体系,对 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 首先,强调知与行紧密相联、不可分离,“真首先,强调知与行紧密相联、不可分离,“真 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真正的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真正的 知是付诸了行动的,要不就不能称为知。知是付诸了行动的,要不就不能称为知。 其次,它强调的是人的意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其次,它强调的是人的意识来源
17、于实践。只有 经历了痛才知道什么是痛,只有经历了寒冷才经历了痛才知道什么是痛,只有经历了寒冷才 知道什么是寒冷,这就是知行合一。知道什么是寒冷,这就是知行合一。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 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 贞 节 牌 坊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美丽” 的三寸金的三寸金 莲莲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汗青。照汗青。” (宋)文天祥(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人间。在人间。” (明)于谦(明)于谦 海纳百川,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壁立千仞, 无欲则无欲则刚刚。 (清)林则徐(清)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