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岭梅岭三章三章陈陈毅毅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理解体会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理解体会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现身的大无畏精神。所饱含的为革命现身的大无畏精神。2.2.品析诗歌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品析诗歌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3.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作者介绍作者介绍:陈毅(陈毅(19011972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
2、家、诗人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者和领导者之一。者和领导者之一。19721972年于北年于北京逝世。京逝世。19771977年其遗作专集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陈毅诗词选集出版。梅岭三章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围困时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岭被国民党围困时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
3、后人为中华民族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1934 1934年年10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同志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同志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持政府工作。1935 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
4、三个年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困难的阶段。历的最艰苦困难的阶段。1936 1936的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的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20多天。考虑到难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这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以脱身,便写了这三首诗藏在衣袋里。直到直到1937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才离开那里。年抗日战争爆发才离开那里。背景资料背景资料:(1 1)订正字音)订正字音 国门国门旋旋(xunxun)应有应有涯涯(yy)旌旌(jn
5、jn)旗旗 阎阎(ynyn)罗罗 烽烽(fnfn)烟烟 血雨腥风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取义成仁检查预习检查预习:(2 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衣底:衣底:衣服最里面。衣服最里面。意如何: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心里想些什么呢?旌旗: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国门:国门:城门城门诸君:诸君:这里指各位同志。这里指各位同志。血雨腥风:血雨腥风:这里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这里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士的血腥镇压。反动派对革命人士的血腥镇压。取义成仁: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涯:涯:边际,止境。边际,止境。阎罗:阎罗:地狱之王。地狱之王。
6、梅岭三章梅岭三章陈陈 毅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朗朗 诵诵(一)(一)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十万斩阎罗。(二)(二)南国烽烟正十年,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捷报飞来当纸钱。(三)(三)投身革命即为家,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
7、由花。人间遍种自由花。1.1.阅读小序,说说其在这首诗阅读小序,说说其在这首诗歌中的作用。歌中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这首“绝命诗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一、一、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精神内涵其表现的精神内涵。第一首:第一首:写自己。写自己。回首征程回首征程(过(过去)去),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情满怀;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
8、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首:第二首:给同志。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战友(现(现在)在),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第三首:第三首:望未来。望未来。展望未来展望未来(将(将来)来),表现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表现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革命到底的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凛然正气视视死如归的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壮烈豪情革命胜利的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坚定信念 3.3.这三首诗抒写了
9、诗人怎样的志向?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在此绝境,诗人面对死亡,回在此绝境,诗人面对死亡,回忆过去,瞻望未来,抒写了诗人忆过去,瞻望未来,抒写了诗人崇高的理想与鉴定的意志。崇高的理想与鉴定的意志。1.1.此去泉台此去泉台招招旧部,旌族十万旧部,旌族十万斩斩阎罗。阎罗。(重重点词的表达效果)点词的表达效果)品味诗句品味诗句 “招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斩”,力度强,速度,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10、的决心和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必胜信念。2.“2.“捷报飞来当纸钱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中的“飞飞”能否换成能否换成“飘飘”“”“传传”?为什么?为什么?不能。不能。“飞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飘”,太缓,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慢,令人不耐烦;用“传传”,无形象感。,无形象感。这一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3.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11、。取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角度赏析)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血雨腥风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自由花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借用古语“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12、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去泉台”“”“招旧部招旧部”“”“斩阎罗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捷报飞来当纸钱钱”“”“人间遍种自由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思
13、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借代和引用。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引用来比作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之王,作者引用来比作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如“旌旗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这些修辞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
14、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念。梅岭三章梅岭三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过去一、过去二、现在二、现在三、未来三、未来内容内容现实、理想、想象相结合现实、理想、想象相结合精神精神回首征程回首征程勉励战友勉励战友展望未来展望未来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时间时间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本诗共分为三章,每一章的内容是什么?本诗共分为三章,每一章的内容是什么?首章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的历程,表现出至死不渝,誓与反对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气概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15、。第二章回顾以往,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从而激励同志坚持斗争,把革命进行到底。末章思绪驰向未来,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献身的革命精神。1.1.第一章的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章的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内容探究内容探究 本章首句以问句开头,有总领全章的作用。而首句中“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2.2.第一章第二句有什么含义?第一章第二句有什么含义?第二句表述了艰难创业中经历过的很多的战斗,暗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愤恨感情。3.3.第一章第三、四句运用第一章第三、四句运用“泉台泉台”
16、“”“阎罗阎罗”的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传说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运用了“泉台”“阎罗”的传说赋予诗歌浪漫色彩,体现出诗人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召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对统治者血战到底的精神。4.4.第二章第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二章第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二句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5.5.第三章前两句中第三章前两句中“投身投身”“”“应有涯应有涯”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含义
17、?“投身”表现出诗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应有涯”表明诗人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会有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坚持斗争的精神。6.6.第三章第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第三章第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1.“1.“此去泉台招旧部此去泉台招旧部”中的中的“去去”字写出了什么?字写出了什么?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一个“去”字写出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面对死亡,诗人不是恐惧和绝望,而是万丈豪情的澎湃和激荡,发出了“死而不已”的战斗誓言。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其精神足以惊天地、泣鬼神。2.“2.“死后诸君多努力死后诸君
18、多努力”中的中的“多多”字表达了什么?字表达了什么?“多”表达了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期望。表现了诗人切盼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3.3.将将“血雨腥风应有涯血雨腥风应有涯”中的中的“应应”换成换成“该该”可可以吗?为什么?以吗?为什么?不能换。此句中“应”这个副词表明诗人坚信反动镇压必定会有尽头,会结束;信念坚定,感情充沛,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如果换成“该”字就没有了这样的效果。写法探究写法探究 1.1.设问开篇,总领全章。设问开篇,总领全章。第一章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是一个设问句,是说“我”今日面临死亡的威胁,想些什么呢?余下的诗句均由此句生发,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极言当时斗争环境
19、极为恶劣,死亡近在眼前,但诗人竟能以高度的革命理智向自己提出问题,清醒的思想、坚毅的斗争、冷静的神态,集中地展现了出来。这正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的写照。第一章的后三句是对首句的回答。2.2.引经据典,意义深远。引经据典,意义深远。诗中提到的泉台、阎罗、烧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传说和行为。而诗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祸国殃民的蒋介石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替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赋予它一种全新的含义。陈毅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灭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眼看到捷报,分享胜利
20、喜悦的心愿。此外,取义成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南宋政治家文天祥在被捕就义前藏于衣带中的自赞诗里,写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诗句。陈毅在诗中熔铸了论语孟子中有关仁、义的论述,并直接借用了文天祥就义诗中“取义成仁”的说法。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其意义深远,感情强烈。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总体印象。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总体印象。示例:这首诗是陈毅临危之际不假雕饰、一气呵成的一组足以流芳千古的黄钟大吕之作。诗作雄浑豪放,格调高昂,句句璀璨,字字珠玑,情文并茂,铮铮有声是诗人崇高情怀的抒发,也是诗人伟大人格的写照。拓展
21、延伸拓展延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赏析】【赏析】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郭沫若评价陈毅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元帅以其崇高的思想、炽热的情怀、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过人的文采证明了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望尘莫及。总总 结结结构图示结构图示 第一章:回首征程至死不渝 的坚贞气节 梅岭三章第二章:勉励战友英勇献身、激励诸君第三章:展望未来必胜信念、人生理想视死如归、乐观坚定谢谢谢谢观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