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阅读冰心的几首短诗,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话?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撒的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小磐石呵 坚固些罢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童心真心、真实的思想感情,后来指的是未经社会意识濡染的赤子之心李贽简况 李贽(15271602),本姓林,原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卓吾,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明福建泉州晋江人,回族。主要生活在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26岁考中举人,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20年
2、小官,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54岁辞官。李贽辞官后过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道学家多所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也作了激烈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李贽简况 万历二十九年(1602)明政府下令逮捕他入狱,罪名是“敢倡乱道,惑世诬民”。李贽在拘押北京期间,在狱中用剃刀自刎。遗世著作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童心说 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文化背景 明代初期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程朱理学本来自有其
3、丰富、深刻之处,但是,在被立为官学取得了学术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以后,它就逐渐走向僵化,并成为明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之一。明初士人读书议论都不能背离程朱的规矩。程朱理学一方面成为统治思想,同时也开始走向衰落。在沉闷的明初思想界,王阳明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使心学成为与程朱理学相对立的另一主要思潮。与程朱理学相比,心学更重视心性问题,更关注人的主体性问题,它经王阳明提倡,在思想界从者众多。其中受王学影响的泰州学派就是明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学派。其学者大多来自社会下层,他们倡导“百姓日用之道”,对正统儒家思想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提出了背离正宗儒学的“异端”思想,反映了平民要求和特点
4、。李贽就是泰州后学中具有“异端”特色的一个著名思想家。02 龙洞山农为龙洞山农为西厢记西厢记作序作序的结尾说:的结尾说:“聪明聪明的人不要以为的人不要以为我还有童心就行了。我还有童心就行了。”童心,就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不可保留,童心,就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不可保留,就是认为真心不可保留。童心,就是就是认为真心不可保留。童心,就是没有一点虚假,绝对真实没有一点虚假,绝对真实,是人的意念在最初发起时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是人的意念在最初发起时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本真的自我。人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本真的自我。人如果如果失去了本真的自我,失去了本真的
5、自我,就不再有就不再有本初的状态本初的状态了。了。龙洞山人龙洞山人叙叙西厢西厢,末末语云:语云:“知知者勿者勿谓谓我尚有童心可我尚有童心可也。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而非真,全不复有非真,全不复有初初矣。矣。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心灵的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本源怎么可以
6、遗失呢?那么,童心为什么为什么会会很快很快丧失呢?丧失呢?大概是当人开始懂事的时候,一些见闻从耳目灌入,并且大概是当人开始懂事的时候,一些见闻从耳目灌入,并且在心里把它当做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长大之后,又在心里把它当做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长大之后,又从见闻中获得一些道理,而在心里把这些道理作为主宰,从见闻中获得一些道理,而在心里把这些道理作为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这样童心就丧失了。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也?然童心胡然胡然而而遽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
7、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于其内而童心失。久而久之,懂得的道理、所见所闻日益增多,那么所久而久之,懂得的道理、所见所闻日益增多,那么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渐扩大,这时又明白美名是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渐扩大,这时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要去发扬光大,这样童心就便丧失好的,就千方百计要去发扬光大,这样童心就便丧失了;知道了;知道恶名恶名是可耻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是可耻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童心也就丧失了。人的道理、见闻,都是通过多这样童心也就丧失了。人的道理、见
8、闻,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知不美之名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读书呢!即便他们不读书,童心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读书呢!即便他们不读书,童心本来本来就在,纵使多读书,他们也是以此保护童心,不使就在,纵使多读书,他们也是以此保护童心,不使它丧失。绝
9、不像那些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它丧失。绝不像那些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而蒙蔽蒙蔽了自己的童心。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义而了自己的童心。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义而蒙蒙蔽蔽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多多地著书立说来蒙蔽学人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多多地著书立说来蒙蔽学人呢?呢?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固自在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书识义理障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
10、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人为耶?童心已经受蒙蔽,在这个时候表现在与人交谈,语言不童心已经受蒙蔽,在这个时候表现在与人交谈,语言不会发自会发自内心内心;表现表现在政事上,那么政事就会失掉在政事上,那么政事就会失掉根基根基;表现在写文章上,就文辞不能表达真实的思想。不是凭表现在写文章上,就文辞不能表达真实的思想。不是凭内含来彰显美德,不是靠内含来彰显美德,不是靠诚信诚信来产生光辉,想要求得一来产生光辉,想要求得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最终不能办到。为什么会这样呢?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最终不能办到。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因为童心已经被遮蔽,却用从外面进入的见闻和道理
11、作童心已经被遮蔽,却用从外面进入的见闻和道理作为他的本心了。为他的本心了。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衷;见见而为政事,则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政事无根柢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非笃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既然用见闻道理当作既然用见闻道理当作本心本心,那么说的话就是见闻道理,那么说的话就是见闻道理之类的话,不是发自童心的真心
12、话。话虽说得之类的话,不是发自童心的真心话。话虽说得美美,跟我有,跟我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大概那个人已经成为假的了,那么就没有什么不是假吗?大概那个人已经成为假的了,那么就没有什么不是假的了。因此,对假人说假话,那么假人就高兴了;跟假人的了。因此,对假人说假话,那么假人就高兴了;跟假人谈假事,那么假人就高兴了;谈假事,那么假人就高兴了;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自出之言也。言虽工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
13、事,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和假人谈假文章,假人就高兴了。没有什么不是假的,和假人谈假文章,假人就高兴了。没有什么不是假的,那么就没有假人不高兴了。满场都是假把戏,那么就没有假人不高兴了。满场都是假把戏,见识短见识短浅的人浅的人又如何分辨呢?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天下最又如何分辨呢?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天下最好的文章,因被假人好的文章,因被假人埋没埋没而不全被后世知道的,难道而不全被后世知道的,难
14、道还少吗?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最好的文章,没有还少吗?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最好的文章,没有不是出自童心的啊。不是出自童心的啊。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满场是假,矮人矮人何何辩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湮灭灭于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如果童心常在,那些道德义理就不会如果童心常在,那些道德义理就不会流行流行,见闻就会失,见闻就会失去立足之地,那么,没有一个时代不能
15、写文章,没有一去立足之地,那么,没有一个时代不能写文章,没有一个人不能写文章,没有什么个人不能写文章,没有什么创造创造的的体裁体裁、文字不能写文、文字不能写文章。诗歌为什么一定选古代的?散文为什么非得看重先章。诗歌为什么一定选古代的?散文为什么非得看重先秦的?秦的?接下来接下来是六朝骈文,又演变成近体诗、唐传奇、是六朝骈文,又演变成近体诗、唐传奇、院本、杂剧,院本、杂剧,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行,闻见不立,无时不,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文,无人,无人不不文文,无一样,无一样创制体格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字而非文文者。诗何必古选,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何必先秦。降降而为六朝,
16、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为西厢曲西厢曲,为,为水浒传水浒传,为今之,为今之举子业举子业,皆古,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语孟孟乎?乎?演变成演变成西厢曲西厢曲、水浒传水浒传,演变成现在士子科,演变成现在士子科举应试的举应试的八股文八股文,都是古往今来最好的文章,绝不能,都是古往今来最好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来评论它们优劣。所以,我因此对以时代先后为标准来评论它们
17、优劣。所以,我因此对有童心的人自然成文的文章深有感触,还说什么六经,有童心的人自然成文的文章深有感触,还说什么六经,还说什么还说什么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呢?呢?六经、六经、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子极力赞美的话。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是那些就是臣子极力赞美的话。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是那些不切实际不切实际的门生、稀里糊涂的弟子,回忆老师的说法,的门生、稀里糊涂的弟子,回忆老师的说法,或者记住了前面的忘记了后面的,或者记住了后面的忘或者记住了前面的忘记了后面的,或者记住了后面的忘记了前面的,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集记了前面的,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
18、,写下来汇集成书。成书。夫六经、夫六经、语语、孟孟,非其史官,非其史官过过为褒崇之词,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迂阔门徒、懵懂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之于书。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出自圣人的精辟理论,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出自圣人的精辟理论,必必然然把它视为经典,哪里知道那书上大部分不是圣人的把它视为经典,哪里知道那书上大部分不是圣人的话呢?即使出自圣人之口,也是话呢?即使出自圣人之口,也是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地说的说的,不,不过是过是根据根据病
19、情开药,根据具体情况开药方,来挽救这病情开药,根据具体情况开药方,来挽救这一些稀里糊涂的弟子、不切实际的门生罢了。一些稀里糊涂的弟子、不切实际的门生罢了。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决定目之为经矣,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有为而而发发,不过,不过因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腐门徒云耳。弟子、迂腐门徒云耳。药医假病,药医假病,方方难难定执定执,是,是岂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然则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然则六经、六经、语语、孟孟,乃乃道学之口实,假
20、人之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渊薮也,也,断断乎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用药方治疗假病,药方很难固定不变,这个经典难道就可以认为是万世永恒的定论吗?既然这样,那么六经、论语孟子,就是道学家说话的根据,是假人聚集的地方,它们绝对不是发自童心,这一点是明确的。哎呀,我又怎么能找到童心不曾消失的真正的大圣人,和他谈论一下作文之道呢?032.2.分析丧失分析丧失“童心童心”的原因,的原因,指出丧失指出丧失“童心童心”的危害。的危害。1.1.引出论题,指出什么是引出论
21、题,指出什么是“童心童心”。3.3.抨击虚伪世风和俗儒,指抨击虚伪世风和俗儒,指出天下至文皆出童心。出天下至文皆出童心。4.4.批评假道学,溯源道学依据,抨击儒家经典。批评假道学,溯源道学依据,抨击儒家经典。概括每段的意思第一段在阐述“童心”概念时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探究问题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童心。正面正面:童心就是真心童心就是真心。反面:反面:两个假设,进一步阐两个假设,进一步阐明童心的含义明童心的含义。作者既认为“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又说“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意即要读书,两者是否矛盾?怎样理解?探究问题“方其始也”“其长也”“其久也”读书的目的,读书的目的,应是应是“护此童心
22、护此童心”。“护此童心护此童心”,就是要保留个性、,就是要保留个性、解放个性解放个性。理学家的目的,理学家的目的,是是“障其童心障其童心”。“障其童心障其童心”,却是要摧残个性、,却是要摧残个性、扼杀个性。扼杀个性。第三段从文学创作角度批判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理学,十八个“假”字批判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恶习?发自纯真童心的创作又是怎样的?在与前文批判的对比中突出了什么?探究问题童心常存,则“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连用十八个连用十八个“假假”字,突出了他对复字,突出了他对复古、模拟的假文学的鄙视和厌恶,同古、模拟的假文学的鄙视和厌恶,同时,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时,也使
23、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的共鸣。李贽的李贽的“童心说童心说”在文学批评上的具在文学批评上的具体运用,集中体现了他在文学理论上体运用,集中体现了他在文学理论上的批判、创新精神。的批判、创新精神。第四段似乎否定了儒家经典的价值和地位,怎样理解?探究问题儒家经典不仅被道学家奉为圭臬,一般文人学子亦盲目尊崇。既以童儒家经典不仅被道学家奉为圭臬,一般文人学子亦盲目尊崇。既以童心为新的伦理标准,就必须抹去历代封建统治者罩在儒家经典上的神心为新的伦理标准,就必须抹去历代封建统治者罩在儒家经典上的神圣光圈。圣光圈。儒家经典中,大半文字并非出于儒家经典中,大半文字并非出于“圣圣人人”之口,其中多有虚假之
24、辞。即使之口,其中多有虚假之辞。即使是出于是出于“圣人圣人”之口,也是针对具体之口,也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发的议论,因此,不能视为问题而发的议论,因此,不能视为“万世之至论万世之至论”。对人们丧失本真自我,以后天习染等蒙蔽纯净本心的现象进行猛烈抨击,主张人应该保持童心,保持本真自我。文章主旨04“童心说”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意义?这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篇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这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篇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以“童心说”反
25、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强调抒真情,说真话的童心说,对古人今人以至后人都有启迪,是为千古之至文。“童心说”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意义?05给加点的字注音贽(贽()褒崇(褒崇()遽失(遽失()懵懂(懵懂()障(障()渊薮(渊薮()根柢(根柢()湮灭(湮灭()zh bochng j mng zhng su d yn通假字龙洞山农叙西厢龙洞山农叙西厢 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矮人何辩也矮人何辩
26、也 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叙”通“序”“知”通“智”“辩”通“辨”“见”通“现”词类活用龙洞山农龙洞山农叙叙西厢西厢 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有有闻见闻见从耳目而入从耳目而入 则所知所觉则所知所觉日日以益广以益广 通“序”、名作动、作序名作动、做人动作名、听到看到的东西名作状、一天天地、渐渐古今异义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 矮人何辩也矮人何辩也 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丑,古:厌恶、憎恨;今:丑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某方
27、面有成就的人。矮人,古:平庸的人;今:个子不高的人。体格,古:文章体裁;今:体形或身体发育和健康情况。解释下面的多义词遽遽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 若若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若入前为寿若入前为寿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若孀妻弱子 绝绝夫童心者,绝假纯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大声发于水上,如钟鼓不绝大声发于水上,如钟鼓不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佛印绝类弥勒 而心目耳
28、力俱穷,绝无踪响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为妙绝以为妙绝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立即就假如、如果像、如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你们及,比得上无,没有 断绝 停止,消失隔绝,阻绝极,最,非常完全,绝对横渡达到极点陡峭的解释下面的多义词以以若以童心为不可若以童心为不可 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 岂非以假人言假言岂非以假人言假言 以假事与假人道以假事与假人道 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 盖盖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 盖其人既假,则无所
29、不假矣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 出大如车盖出大如车盖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况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况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 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 盖亦反其本矣盖亦反其本矣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大概、大约连接上文、表原因遮阳避雨的用具器物上的盖子压倒、胜过发语词通“盍”,何不肯定判断,原来是认为连词,无实义因为凭借拿连词,表修饰文言句式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子者,人之初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之童心未曾失者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之童心未曾失者 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即“于其内以之为主”介词结构后置,即“于童心语”定语后置句,即“童心未曾失之真正大圣人”省谓语,即“不可得而以时势先后论也”省宾语,即“岂可遽以之为万世之论乎”介词结构后置句,即“于童心出”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