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PPT新闻和访谈复习指导.ppt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文档编号:47805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PPT新闻和访谈复习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课件PPT新闻和访谈复习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课件PPT新闻和访谈复习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课件PPT新闻和访谈复习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课件PPT新闻和访谈复习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竹的典故 魏晋时,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 刘 伶 、 王 戎 及 阮 咸 这 七 个 人 相 与 友 善 , 游 于竹林,世称_。宋 代苏东坡曾说: “可使食 无 肉 , _ ; 无 肉 令 人 瘦 , _。” 郑板桥在题画诗竹石中说,“咬定青 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 劲,_”;郑板桥画竹 别潍县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 两袖寒。写取一竿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体现了什么主题? 精品PPT 答案 竹林七贤 不可居无竹 无竹令人俗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上一枝清竹来比喻自己 的节操,以江边垂钓喻指归隐。 (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目。 寂寞出学问

2、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 书记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 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 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 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 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 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 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 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 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 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 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 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 的由衷感谢

3、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 心十年”。 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 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 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 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 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 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 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 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 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的确是宝贵的,但是,是 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 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

4、共 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 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 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 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 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 “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 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 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 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 而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 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 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 做学问,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 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

5、的功夫做了全唐文 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 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 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 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 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 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 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 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的。真正热爱学问的 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也并不 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 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 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 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 乎

6、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 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 样的关系? 秦:应当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 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 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 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 关注会损害学者。 记者: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 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 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 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 灼见。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 良心、主张社会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 学者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 可

7、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 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 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 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 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 足。 (选自解放日报, 有删改) 1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 做了倡导? 答: _ 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 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中的合理相关的句子, 再加以整合。这篇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 的带动下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 绍德对“寂寞出学问”不同方面的认识,由 此分别列

8、出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做学问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 神,耐得住寂寞。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 学术,才能耐得住寂寞。媒体与学者之间 应形成良性关系。 2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 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 观点? 答: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 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可从文章的最后一 段找到根据,然后分层分析概括即可,注 意分析要准确,概括要全面。本题在采访 之初即提及,在采访末段专门讨论媒体与 学者应有的关系,答题区域可以确定主要 在末段,但是也不能忽视前文,媒体作为 外部环境对学者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这 个影响点在于出学问必须“静”,如果媒 体过分关注,无

9、疑会打扰学者做学问。 答案 媒体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过度把 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会影响学者专心治 学;在传播学术成果时,一些学者将名利 和传播挂钩,成为“媒体学者”,失去学术 界限,降低学术影响,暴露自身不足。 3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 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 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 _ 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 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联系文 本,结合现实进行分析。要分两层进行分 析:一是“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 二是“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回答 问题时要角度恰当,内容全面,术语准确, 表述清晰。 答案 秦绍德针对目

10、前学界普遍存在的浮 躁学风,倡导“寂寞出学问”的传统治学精 神。这个倡议不仅适用于复旦大学,也适用 于其他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所以说 “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 文中提到的浮躁现象,不仅是学术界存在 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都普遍存在而应重视 的问题。静心求实的作风,不仅是教师应具 备的,也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应学习的, 所以说“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限定时间: 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 做题前,你应关注以下几点: 1了解被访者的身份; 2把握访问者提出了哪些主要问题,被访者 作出了怎样的回答; 3通过问答,研究访谈的深层内蕴。 新闻属于实用类文本的一种,理解语句含

11、 义、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 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 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考点 和其他文体类似,不再赘述。但鉴于新闻的 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形式,我们从分析“新 闻的文体特征“和“新闻语言”两方面来复 习新闻;又由于访谈文本的特殊性,我们又 专门安排了对访谈的相关知识的讲述。 【示例1】 (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的题目。 “她只能活七小时”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 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考点分解一考点分解一 新闻的语言新闻的语言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

12、,他听到这些内容: “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 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 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 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 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 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 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 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 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 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 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 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 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

13、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 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 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 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 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 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 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 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 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 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 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 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 波士顿外

14、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 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 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 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 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 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 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 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 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 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 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 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 “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

15、由冰裹着的青 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 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 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 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 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 “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 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 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 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 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 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 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 少

16、,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 读,有删改) 【注】 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 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 答: 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新闻语言特色的能力。本 题的题干其实已经给予了我们答题的启示:新 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本文的语言则不 是客观平实的,也就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结合画线句中具体词语去分析其中感情倾向, 即可完成此题。 答案 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奄奄一 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鲜明的倾向性。(或

17、“体现了对小女孩的关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让事实说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遵循的 基本原则,所以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少主 观评价,这就对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极 高的要求。考生若在答题时把握了所给对象 的基本特征和含意,注意了遣词造句上的准 确精炼性,则极易夺得高分。 【命题揭秘命题揭秘】 高考中“新闻语言”类题目主要有以下几 种考查形式: 1新闻语言要求准确,请结合部 分简要分析。 2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本文是 否也这样,请举例分析。 3这篇新闻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 原文进行分析。 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考虑语言的 特点; 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考虑新闻语 言的严密性; 3从前后

18、内容联系的角度,考虑语言的 细微处; 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考虑语言传 达出的情感。 “真题探究示例1”中画线句 子中的“仁慈”“奄奄 一息”“焦急”等 词语,就传达出对小女孩的关心和人道主义 情怀。这就需要从传达感情的角度来分析。 【答题方法答题方法】 见见“专项再练专项再练”第一大题。第一大题。 【示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 题。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 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 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 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 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 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

19、噩梦。 考点分解二考点分解二 新闻的文体特征新闻的文体特征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 和铜牌,参加过5次世界锦标赛、4届奥运会,但 还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 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 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 遇到更多的莫明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 界第三。美国的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 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 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 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 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 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

20、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 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 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 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 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 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 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 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 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 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 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 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

21、百米决赛中,奥蒂和 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 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 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 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 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 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 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 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 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 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 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

22、如愿的 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 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 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 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 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 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 月3日电)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 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 _ _ 解析 本题考查掌握新闻的文体特征的 能力。新闻文体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标题、 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导语,一般是 消息的开始部分,起概述新

23、闻的主要内容 或事实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 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 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 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_ _ 解析 本题考查掌握新闻的文体特征的 能力。背景是新闻的构成要素之一,说明 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可以 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新闻的主题。在理 解背景一般作用的前提下,结合文本分析 本文中背景的具体作用。 答案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 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 梦圆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 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新闻

24、类文本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时评 等体裁,其共同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和准 确性。近年来在对新闻类文本考查时,新闻 文体特征的考查成了一个热点。 高考中“新闻文体特征”类题目主要有以 下几种考查形式: 1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新闻真实性的? 2段有什么作用? 3本部分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何作 用? 【命题揭秘命题揭秘】 1一般和具体结合。我们在对文本的一 般性特征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富 有个性的“具体”的特征。如“真题探究示 例2”就考查到了新闻中的导语和背景的作用, 在作答时就要联系导语和背景的一般作用, 然后结合文本谈其具体作用。 【答题方法答题方法】 2尊重自我感觉。分析文本的文体

25、特征时, 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都必 须学会选择重点作答点,这个点固然应该是 文本体现得最突出、最充分的,另一方面也 应该是我们自己最有感觉的那个点,只有自 己最有感觉的,才是自己认识最充分的。我 们必须充分利用好题目提供给我们的自主选 择空间,尊重自我感觉,只有把文本体现得 最充分的与自我感觉最良好的那个点选出来 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自己的分析充分到位。 3注意效果解读。分析文体特征时,不能仅仅 停留在辨别认知的层面上,都必须懂得去对它 们作“效果”分析。对“效果”的分析不外乎 从这样的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 达这个方面去考虑,看他这样做对他的表达会 带来怎样的方便;一是

26、从阅读者这个方面考虑, 看他这样做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 极的效果。 见见“专项再练专项再练”第一大题。第一大题。 【示例3】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面的题 目。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 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 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 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考点分解三考点分解三 访谈的内容访谈的内容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 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 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 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 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

27、学习钢琴的时候,我 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 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 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 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 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 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 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 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 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 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 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 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

28、子去学 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 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 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 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 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 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 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 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 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 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 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 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 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

29、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 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 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 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 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 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 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 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 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 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 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 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 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

30、心”这四个字,这是 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 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 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 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 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 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 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 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 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 与人生) 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 个方面?

31、个方面? 答:答: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访谈内容的理解。本访谈 中一共提出了七个问题: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 琴吗?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我听说现在 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 这件事?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 素是什么?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 是思想?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 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什么是你说的 好的音乐?这七个问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 一方面,是第个提问,可以归纳为:被访者学 琴的经历/被访者的基本情况;第二方面,是 等四个提问:对音乐的认识与追求;第三 方面,是等三个提问:怎样成为一

32、个艺术 家。 答案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的认识和 追求;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访谈内容包括提问者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和 访谈对象的回答内容。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采访者是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的? 2这篇访谈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 要概括。 3通观全文,某某的回答涵盖了哪几个 方面内容? 【命题揭秘命题揭秘】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 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 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 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 析。 3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 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答题方法答题方法】

33、 4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 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真题探究 示例3”中就把访问者的问题单独剥离出来, 然后结合访谈对象的回答,把访问者的问题 进行分类整合,从而把访谈的主要内容归纳 了出来。 见见“专项再练专项再练”第二大题。第二大题。 【示例4】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面的题 目。 范曾与杨澜的对话 杨澜(以下简称“Y”):很多人非常想找 到您画风中发生了哪些改变,就从这里面现 有的几幅画里来看,我觉得,您的画比过去 更简约了,而且人物的表情和传达出来的神 韵,不像过去那种非常张扬的,现在有了一 点沉静、沉淀的味道在里面。您是非常自觉 地、主动地去改变风格,还是说这只是

34、自然 而然的一种流露? 考点分解四考点分解四 访谈的技巧访谈的技巧 范曾(以下简称“F”):艺术家都是当局者 迷,自己到底什么面貌,这个可能你们旁观 的人看得更清楚。你们已间隔了好多年没看 我现在的作品,因此你们可能产生耳目一新 的感觉。可是就我个人来讲,并不着意地去 追求这种风格的变化,不在形式上花很多的 脑筋去琢磨,而是自己在整个的创作时间里, 抒发心灵过程里的一种不自觉的流露。 (如今在西方,人们对于如何欣赏中国画 还有点摸不着门道。有人认为这与中国画, 特别是中国人物画本身缺乏透视和光影的变 化的局限性有关,那么范曾本人又怎么看 呢?) F:其实中国画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表 现纵深的三

35、维空间,仅仅是语言和西方不一 样。西方可以用光、色,我们用线条。中国 画家在画画的时候,他是有种情绪的,有感 而发的,激动的。他这种情绪使他的用笔有 种速度,有种气势,有种派头,而这种东西 却是有时间的因素在里面。所谓至高的中国 画,不仅有三维空间,还有一种四维的运动 感,一种时间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认为就是 西方绘画所达不到的。 Y:我们今天一直在考虑能不能够借鉴西 方的东西,然后来一个中西合璧。于是在很 多手法上、技巧上,也作了很多的借鉴,您 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F:我看到一些提倡熔东西方为一炉的这 些作品,大体上是一种皮毛外向的物理性的 组合,而并没有达到一个化学的组合。如果

36、仅仅是皮毛外向的那种学习和临摹的话,中 国人学西方人不行,外国人学中国人也不行。 中国画现在有些人提倡吸收西洋的东西,可 是它没有在艺术本质跟内核上思考,因此就 难免人为,庄子书里面所谈到的“邯郸学 步”。 Y:所以您觉得中国的国画要想取得更大 的前途,实际上应该拉开和西方绘画的距离, 而不是缩短这样的距离。要建立一个非常独 特的具有自己风格的这种艺术,才能够有一 个生存的空间。 F:对。一个有强大文化的民族,它是不 容易消失的。你比方清朝入关以后,它建立 了二百七十年江山,可是它最可悲的一点, 连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全没有了,这是为 什么?因为汉族文化强大。 Y:有一些人说您比较恃才自傲,不

37、知道 您自己怎么看的? F:也就是说我狂。其实能做到狂,是对 我的一种表扬。做到狂这是很不容易的,李 太白讲:“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蒲松龄也讲:“遄飞逸性,狂固难辞。”这 样的人才够称上狂,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 高。 Y:作为一个画家,您觉得二十一世纪中 国画的前景在哪里? F:中国画能够前进,并不要借助外力,不 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定要用西化的方法 来改造中国画,或者中国人一定要在皮毛外向上 学习西方的东西。我觉得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 里吸取那些最精华的东西,它所带给文艺创作的 可以讲是功德无量。从刘勰文心雕龙到近代 的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最重要的部分还 是强调一个以真为

38、美的原则。中国的绘画又应该 是文学的,因为中国的文学在中国古典的文艺传 统里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所以一切画论都受文 论的影响。还有,中国画一定要强调它是书法的, 如果没有雄厚的书法基础,你很难画出一张优秀 的中国画。那么,哲学、文学、书法我们都可以 在古典中复归的精神这个总原则之下,吸取最优 秀的东西。 简要分析杨澜在这篇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特 点和作用。 答: _ 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访谈技巧的理解。访 谈的目的是获取新闻素材,了解客观情况, 因此提问的技巧相当重要,如:注重人文关 怀,体现人性化的观念和宗旨;抓住事件和 人物的特点;体现平民化的视角,能吸引观 众;对敏感问题敢于提问、巧于

39、提问;提问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等。了解了这些知识, 结合文本内容即可正确作答。 答案 (1)特点:非常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 围绕绘画和人物的特点进行提问,针对性强; 提问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性强;提问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2)作用:有针对的提问,拉近了自己与被采 访对象间的距离,使访谈能够顺利进行。或: 针对受众群体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能吸引 观众。 访谈文本从形式上看是一问一答一直循环下 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 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 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 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因此,访谈 文本的主要技巧是针对提问者

40、而言,必须掌握 基本的提问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往往要着重 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其常见的设题方式 有: 1记者是怎样提问的? 2本文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 析。 3访谈的提问非常有技巧,请就本文简要 分析。 【命题揭秘命题揭秘】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 击。可以细分为: 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 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 方的距离。 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 当地提出来。“真题探究示例4”中访问者的 提问就是直问,富有针对性。 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 制造轻松的气氛。 【答题方

41、法答题方法】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 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 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 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 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延伸提问: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 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对比提问:有时候,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 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 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对 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见见“专项再练专项再练”第二大题。第二大题。 一、新闻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有 上百种之多。参考众多说法,总

42、结如下:新 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 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 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 价。 【知识精要知识精要】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超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概念。 超广义的新闻是指人与人交往中传播的各 种最新信息的综合,比如人们通过电话、信箱、 及时通讯工具、信件等传告的信息,街头巷尾 的交谈,看到的某则具有新鲜内容的告示、广 告等。 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 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 闻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超广义的新闻高考中不会出现,狭义的新 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

43、所 考查,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 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 (三)新闻的基本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 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衡量: (1)准确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 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 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 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2)全面 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 主观片面。 (3)深刻 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 惑。 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 适时。

44、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 弱。 3受众性 要面对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 来。 (四)新闻的阅读要求 首先,新闻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考生必须 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1消息 (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它是 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消息的 特点是真、短、快。它一般具有六要素。一条消 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 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2)基本特征: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最新 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强调及时、快、新、 语言简明。 (3)要素: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 时 ” (when) 、 “ 何 地 ” (where

45、) 、 “ 何 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4)结构: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 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和金 字塔结合式、自由式等。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 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 括、准确、生动。形式有三种,就是单行标题、 双行标题、三行标题。 完整的消息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放在正题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 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 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 的核心;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 对正题

46、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 “引题正题”。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 实结合,“实”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 容;“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 意图。 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 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 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 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 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通常 要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when)、 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 (why)、如何(how)。常见的导语类型有:叙 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

47、结论式。 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 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 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一般说,它是消息的 从属部分。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 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 背景材料。 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 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 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结尾:即结语,紧扣主题的抒情议论, 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练。 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 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48、 2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 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从内容上看, 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 作用;从内容上看,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 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 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 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时费 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好的通讯要涉 及到主题、选料、结构、细节描写等。一般 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主题:准确、鲜明、集中、深刻。 选料:严格、精心挑选能突出主题、具有典 型性的材料。 结构:较灵活,做到完整、严谨、巧妙、和 谐,情节要有些起伏,有点波澜。 细节描写:使通讯中的人物“立”起来,感 染和打动读者。 人物通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 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 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 精神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课件PPT新闻和访谈复习指导.ppt)为本站会员(卧龙小子)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