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省八市河南省八市 20192019 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测评试题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测评试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 I I 卷(阅读题)和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2.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 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2、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 效。效。 第第卷(阅读题)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汲取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生态智慧,其中道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 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道家思想特别重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侯外庐解释道:“这里所谓天、地、人、自然诸观念虽然蒙混, 但是人的社会秩序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这种关系却表示得十分明白。”陈寅恪指出:“中国 儒
3、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 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这些论述比较客观。的确,儒家关注的重 点是“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研究“人与物之关系”。道家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所形成 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关注的 就是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提出适应、和谐这样的总 原则,还提出许多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例如, 老子中的“三宝”就非常突出,其六十七章 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的。“俭”指 的是节俭。这与今天我们倡导的
4、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 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理念有一定契合之处。 除了在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上的道家对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尝试,比如所谓“洞天福地”就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道家道教的建 筑大多依山势而建,不对山体作大的改变,而是利用一些自然形胜建设,常使人产生曲径通 幽或者别有洞天的美感。“如宫观及三十六岩等岩庙,大都位于险峰峭壁、人迹难至之处, 但其风光绮丽,景色迷人”,说的就是道家道教在建筑方面追求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很少 破坏自然环境。 西方许多学者很早就关注到中国道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并给予相当
5、 高的评价。美国学者马夏尔说:“在公元前 6 世纪,中国道家已经表达了最早的、清晰的生 态思想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雄辩的自然哲学,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在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比起儒家思想,我们对道家思想的道家思想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儒道互补”“三教合一”,现 象,儒家研究和运用道家思想是很普遍的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我们传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研究。 (节选自熊铁基重视对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研究 ,2018 年 7 月 24 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汲取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的生态智慧,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道家思想对我们中国今天 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的借鉴意义。 B. 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因 为道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始终占重要地位。 C.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进而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种生态 文 明建设决策是中华民族可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D.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加强对道家思想中智慧的 研究和开发,合理利用,因而实现“儒道互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A. 文章着重论证道家思想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借鉴意义。即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 践中尝试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 B. 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重点阐述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应该重视道家思想中人与环 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 C. 文章列举老子的“三宝”、建筑上“洞天福地”等中外论据,论证道家自然与人文有 机结合,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 道家不仅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且做了尝试,建筑产生曲径通幽或别有洞天的 美感,理论和事实都给以证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外庐认为,老子的观点虽然好,但其概念蒙混,含糊不清,人的秩序应该适应物的秩序。
8、B. 陈寅恪说,儒家仅讲人与人的关系,道家研究人与物的关系,道教贡献为多,抑儒扬道明 显。 C. 西方诸学者很早就关注中国道家并给予较高评价,因为道家最早最清晰地表达了生态思 想。 D. 只有重视对道家生态智慧思想的研究,才能汲取中华文明智慧,从而破解世界生态难题。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 D 项因果关 系错误。上述原因得出的结果不应是“儒道互补”,而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 选 D。 【2 题
9、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 较,得出答案。本题 C 项老子“三宝”中的“慈”“不敢为天下先”与生态无关。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 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A 项扩大范围,原文为“人的社会秩序适应物的自然秩 序”。 B 项断章取义, 陈寅恪是就“人与物”的关系角度进行比较, 而非从两派总体思想比较, 并且肯定了儒家“格物致知,殚精致意”,因而不存在抑扬的问题。D
10、 项“只有才”具有 绝对化倾向,以偏概全。破解世界生态难题需要众多领域、众多方法、众多人的共同智慧和 努力。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
11、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12、: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 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 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 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 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 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 中是否提供了现
13、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 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 2 点 24 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 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 号 35 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 突破多
14、项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探测器落月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 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鹊桥”中继星在距离月球 6 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了对 地、对月的中继通信服务,国内外多个深空测控站连续跟踪中继卫星,中继星成为名副其实 的“鹊桥”。 2019 年 1 月 11 日 16 点 47 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 持下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 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摘编自环球网百家号,2019 年 1 月 11 日
15、) 材料二 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直径约 2500 会里、深 13 公里,是太阳 系已知的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国家航天局 11 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 中继星传回的影像。其中一张 360 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 地貌相机环拍的 80 张照片拼合而成的。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在许多小环 形坑中间,相当惊险。附近就有一个直径约 20 米、深度约 4 米的环形坑。崎岖不平的地形为 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人 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月球背面
16、一直是神秘世界。越来越多的环月探测器显示,月球背面 与正面有很大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月球背面具 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月球背 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摘编自新华网,2019 年 1 月 11 日) 材料三 LND,全名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简称粒子辐射探测仪) ,是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 批开机测试的仪器。这个神秘的仪器,在 4 块 10 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需要手工焊接几千个 大小不一的芯片,并且要能经受住发射时的剧烈震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以及月表的高寒高 热等严苛考验
17、。这一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由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罗伯特教授的团队研制, 中方参与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学研究。令人惊异的是,这个仪器仅用 13 个月就研制成功。研制过程中,中德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 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 同时,搭载嫦娥四号升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整流罩涂装多了 4 个新标志。他们是 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 4 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测仪之外,还有 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中欧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并非始于探月工程。早在 2011
18、 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 中德就联合开展了 17 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去年在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 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 10 千克的载荷。这一表态赢得了欧洲航天局的高度赞赏。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9 年 1 月 12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于 2018 年 12 月 8 日 2 点 24 分奔赴月球背面,35 天后,其任务在“鹊桥”中继 星的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 B. 嫦娥四号任务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 视勘察、
19、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C. 嫦娥四号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的一张 360 度全景图,是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 拍的 80 张照片拼合而成的。 D. 在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限,不过自嫦娥四号登陆月球预选区域 之后,人类将有突破性发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肩负多项重要使命,实现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容也 是中欧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B. 鉴于嫦娥四号登陆区域及着陆点附近的地形会导致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无法完成,嫦娥四 号登陆对研究月球、太阳系的价值就无法凸显。 C.
20、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首批开机测试 的仪器,其具有抗冲击、耐高寒高热的特点。 D. “鹊桥”中继星架起了对月、对地中继通信的“鹊桥”,它的正常运转,使得嫦娥四号着 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了互拍。 6. 联系文本,简要概括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 【答案】4. D 5. B 6. 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及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继嫦 娥四号探测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嫦娥四号实现对月球背 面的登陆,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意味着有突破性发现的可能;嫦 娥四号任务有诸多外国合作,为中外在空
21、间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合作平台和示范样本。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 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 D 项“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限”“人类将有突 破性发现”表述错误。原文为“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或 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 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 B 项“嫦娥四号登陆区域及着陆点附近的地形会导致 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无法完成”表述错误。原文是“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
22、兔二号的路线规划 造成很大困难”,并未说无法完成。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 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嫦娥四号探测任务 的重大意义,在材料一里有“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 陆和巡视勘察, 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 在嫦娥四号 35 天的任务中, “鹊桥” 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材料 二“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 性发现。月球背面
23、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材料三“中 德合作”“他们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 4 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 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 像探测仪。” 整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 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 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 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
24、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 赵长春 李庆山是在袁店河边放羊时被罗汉山上的“杆儿” 红枪会的人带走的。 “羊不少就算了, 李庆山找不着就找不着吧, 反正大活人一个, 也许过些日子就回来了。 ” 袁静侯抿了一口茶,摆了摆手,大管家就躬身退了出去。 李庆山再回来,是袁店河上下的几绺“杆儿”被解放军剿灭后的事了。当时,他也作为 “杆儿”差点被镇压了。 李庆山怎么会被罗汉山上的“杆儿”红枪会的人带走了呢?因为他会画。 有一天,李庆山在街上碰到一件事儿,一位远客在码头上找了个挑夫挑东西,挑夫走得 快,三转两拐,远客找不
25、到挑夫了。远客的东西一定很贵重,急得要哭,李庆山就走上前说: “我给你画。”远客说挑夫的眉目,李庆山左一描,右一擦,嘴大点儿,脸小点儿,不一会 儿,画出了一个人。远客和李庆山跑到挑夫行让人指认,就有人说是谁谁了,就往那人家去。 敲开门,那人正对着担子里的东西犯愣:尽是一卷卷纸,上面是曲曲连连的线,有的能看出 来是树、水、山沟吟的。 李庆山没有见过这样的画,却觉得像是画的袁店镇。那远客赶紧把东西收拾了,给那挑 夫撂下一块银元,带着东西走了,回头对李庆山说了一句:“兄弟,谢了啊!” 这是李庆山被“红枪会”带上罗汉山之前的事儿,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儿,他才会被“红 枪会”从袁店河带上罗汉山的,那挑夫就是
26、“红枪会”会员。也因着这件事儿,后来,李庆 山没有被作为土匪镇压,因为那远客是解放军的一个侦察员,属于挺进中原的陈毅野战部队。 上了山,李庆山就是“红枪会”的人了。“红枪会”强逼他入伙的原因是他会画。扮货 郎,扮算卦的,扮游方郎中,扮锔锅的,跟着两三个人,下山,到大地主或大财主家去,转 悠一遍儿,李庆山就记心上了,回来后画,哪里有池,哪里有树,哪里有家丁,哪里有狗, 哪里有碉堡,清清楚楚的。开始,李庆山故意画错,“红枪会”的人就用枪敲他的脑门。画 就画吧,李庆山就认了。可是,李庆山坚决不画袁静侯家的大院,也不画袁静侯的孙子袁仁 之的长相。他说:“那是我的老东家,要是没有人家,我早就在河边饿死了
27、。你们要是逼我, 我就去死!” 李庆山再回来,再进袁家大院时,袁静侯大吃一惊。袁静侯知道李庆山为匪的事了。李 庆山咚地跪下:“我来取我的画。”袁静侯没有想到李庆山会在羊圈的二檩窝处藏了一大捆 画。晚上,李庆山在共产党分给他的房中看画时,那位远客叩开了他的门,笑着交给他一件 任务:“把你交往过的土匪头子画出来,有好几个跑了,我们得找到他们,以免再祸害袁店 河的百姓!”李庆山答应得很爽快。那位远客带着两位警卫员消失在夜幕中。 很快,一个又一个逃匿的“杆儿”头子被通缉,这些人被逮捕被枪决 一个春光很美的下午,李庆山和袁仁之正在袁店河边一边闲聊,一边看着各自一岁多的 儿子吹着蒲公英的小白花。几个穿军装
28、的人走过来,李庆山一愣,忙低声对袁仁之说:“一 会儿,不管发生啥事,咱俩谁也不认识谁!你把两个孩子带好!”说着就迎着那几个人,快 步走过去。 前面的一个人冲李庆山敬了个礼,说:“您好,您是李庆山先生吧?”李庆山平静地笑 了笑。来人说:“我们首长请您去县城一趟,有要事。”袁仁之不说话,牵着两个孩子,并 特地挡着了李庆山孩子的视线,很快走进了柳树林 李庆山从此就在袁店河畔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也不知道那些带走他的人到 底是谁。只是后来,李庆山被追认成了烈士。为这事,袁仁之的孙子跑回家给袁仁之高腔大 调地说: “爷, 李小保的爷咋会是烈士了?老师说是被漏网的土匪给骗到山里头给杀了” 袁仁之不
29、说话,看墙上挂的一幅画:几只虾,没有水,可眼瞅着虾在水中游,看着看着, 虾模糊了,水汪汪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8 年 8 期,有删改) 【注】“杆儿”是南阳土话,指土匪。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别具一格,交代了李庆山被红山会的人带走的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引 发了读者的想象。 B. 小说描写李庆山在红枪会时,乔装打扮去踩点,回去后画出来交给土匪,说明他已认清现 实,开始助纣为虐。 C. 李庆山与袁仁之在河边闲聊,见到穿军装的人走过来,对二人之间语言、行为的描写暗示 出二人之间很有默契。 D. 文章最后一段写袁仁之观画的细
30、节,一方面描写了袁仁之睹物思人的伤感,另一方面凸显 了李庆山绘画技艺的高超。 8. 小说中插入李庆山帮助“远客”找回失物的情节,有何作用? 9.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李庆山的人物形象。 【答案】7. B 8.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能根据远客的口述画出挑夫的样子并轻易被人 认出,表现了袁仁之画艺高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远客”找他画土匪的画像 埋下伏笔。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因为有了这个情节的加入,小说结构一波三折,更有可 读性。 9. 善于钻研,多才多艺。比如喜欢钻研绘画,并且作品形象逼真。善良正直,讲求忠义。 帮助侦查员找失物,绝不画自己东家的情况。忠于人民,嫉恶如仇。爽快答应画逃匿
31、的“杆 儿”头子的画像。机智聪明,有预见性。料到可能有事发生,告诫袁仁之保护好孩子。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本题 B 项“说明他 已认清现实,开始助纣为虐”理解错误。原文有“开始,李庆山故意画错,“红枪会”的人 就用枪敲他的脑门。画就画吧,李庆山就认了。可是,李庆山坚决不画袁静侯家的大院,也 不画袁静侯的孙子袁仁之的长相。他说:“那是我的老东家,要是没有人家,我早就在河边 饿死了。你们要是逼我,我就去死!”由此看来,李庆山是被逼无奈,而且有自己的
32、底线。 说助纣为虐不恰当。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及材料安排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 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 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 等。首先李庆山能根据远客的口述画出了挑夫的样子,被人认出并找到了挑夫,由此看出他 画得很像,表现了袁仁之画艺高超,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其次,这一情节为下文一系 列埋下伏笔,正因为有此,才有后来的被“红枪会”抓进土匪窝,以及又被共产党要求画土 匪头子包括最后的结局-被土匪骗进山杀害,使情节一波三折,
33、跌宕起伏,推动了故 事情节的发展。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 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 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 即可。李庆山身份是个放羊的,却能把画画得那么好,而且“在羊圈的二檩窝处藏了一大捆 画”,可见其善于钻研,多才多艺。远客丢了东西,“急得要哭”,李庆山就走上前说:“我 给你画。” 帮助远客找回失物,可见其善良正直。被抓到山里被迫画画,他说:“那是我的 老东家,要是没有人家,我早就在河边饿死了。你们要是逼我
34、,我就去死!”可见他讲求忠 义。听远客说画土匪头子,以免再祸害袁店河的百姓时,李庆山答应得很爽快,可见其忠于 人民,嫉恶如仇。最后看见“几个穿军装的人走过来,李庆山一愣,忙低声对袁仁之说:“一 会儿,不管发生啥事,咱俩谁也不认识谁!你把两个孩子带好!”结合故事结局,可见他机 智聪明,有预见性。料到可能有事发生,告诫袁仁之保护好孩子。 【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 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从给
35、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好学,工举子业 ,名倾一时。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明 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台。 申甫者,僧也,好谈兵,方私制战车火器。帝纳声言,取其车入览,授都司佥书。即日 召见,奏对称旨。超擢副总兵,敕募新军,便宜从事。改声御史,参其军。甫亦阵亡。声痛 伤之,言甫受事日浅,直前冲锋,遗骸矢刃殆遍,非喋血力战不至此。帝亦伤之,命予恤典。
36、声耻无功,请率参将董大胜兵七百人,甫遗将古壁兵百人,及豪杰义从数百人,练成一 旅,为刘之纶奇兵,收桑榆 之效,不许。俄以清核军需告竣,奏繳关防,请按律定罪,再疏 请罢斥,皆不许。东江自毛文龙被杀,兵力弱,势孤。声因东宫 册立,自请颁诏朝鲜,俾联 络东江,张海外形势。帝虽嘉其意,亦不果用。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 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帝未及报,声再疏恳言之,终不用,遂屡疏乞归 。 后大学士徐光启荐声同修历书,辞不就。以御史召,亦不赴。八年春,起山东佥事,复 两疏力辞。乡郡多盗,声团练义勇,为捍御。十六年,风阳总督马士英遣使者李章玉征贵州 兵讨
37、贼,迂道掠江西,为乐平吏民所拒击。比抵徽州境,吏民以为贼,率众破走之。章玉讳 激变,谓声及徽州推官吴翔风主使。士英以闻,声两疏陈辨。帝察其无罪,不问。其年冬, 廷臣交荐,即命召用,促入都陛见,未赴而京师陷。 福王立于南京,超摧声左佥都御史,声坚不起。大清兵破南京,列郡望风迎降。声纠集 士民保绩溪、黄山,分兵扼六岭。宁国丘祖德、徽州温璜、贵池吴应箕等多应之。乃遣使通 表唐王,授声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诸道军。拔桂德、宁国诸县。九月下旬,徽故御 史黄澍降于大清,王师间道袭破之。 声被执至江宁,语门人江天一曰:“子有老母,不可死。”对曰:“天一同公起兵,可 不同公殉义乎!”遂偕死。唐王赠声礼部尚
38、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金声传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 /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B.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 /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C.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 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D.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 /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11. 下
39、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子业,即“举业”,科举时代指为应考试而准备学业,明清以后也专指八股文。 B. 桑榆,即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文中指傍晚。 C.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又曰“储宫”。 D. 乞归,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声擅长举业,颇受赏识。崇祯元年中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宫廷召对时,得到 崇祯皇帝激赏,升任御史、监军。 B. 金声性格刚直,拒不受命。他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被皇帝斥
40、责并罢官,后徐光启推荐 他修历书,他坚持不就。召他当御史,也不赴任。 C. 金声拒不投降,坚持抗清。清军攻陷南京,金声同门生江天一率众在徽州起兵抗清,应者 甚众,连克旌德、宁国、宣城和泾县等地,一时声威大震。 D. 金声兵败被捕,慷慨就义。徽州的原任御史黄澍向大清投降了,与清军里应外合,金声与 门生江天一就义。唐王追赠金声为礼部尚书,谥文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台。 (2)即日召见,奏对称旨,超擢副总兵,敕募新军,便宜从事。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第二年十一月,大清部队兵逼
41、都城,金声意气慷慨地请求向庄烈帝当面谈当前的急 务,庄烈帝就在平台召见了他。 (2)当天又召见他,申甫回答问题合于皇上的心意,庄烈帝破格提拔他为副总兵,命令他招 募新军,见机行事。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句子意思为:不久金声上书说:“陛下从早到晚劳 累,天天处理国家事务,事实上不曾天天接近天下的人才。治理国家务必要使天下人有才或 无才,及才能的大小一一得到准确衡量,才可对人才加以斟酌安排。“事实”为古今异义, 事,事务,做“亲”的宾语;实,事实上,副词,“事实”中间断开。
42、排除 A、C。“才不才” 与“才长短”并列关系,中间断开。排除 B。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 项“文中指傍晚”理解错误,文中引 申为“最后的”。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B“被皇帝斥责并罢 官”理解错误,原文是皇上没采纳,他请求弃
43、官回乡去了。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 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 根据上下文补充。 (1)明年,第二年;面陈,当面陈述;召对平台,省略句召对于平台,在 平台召见。 (2)即日,当天;称旨,合于皇上的心意;超擢,破格提拔;便宜从事,见机行 事。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 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 译文: 金声,宇正希,休宁人,年轻时好学,
44、擅长科举文字,名颂一时,崇祯元年考中进士, 初任庶吉士,第二年十一月,大清部队兵逼都城,全声意气慷慨地请求向庄烈帝当面谈当前 的急务,庄烈帝在平台召见了他,全声回来后上书说“:我虽然是读书人,但一向决心坚定地 想忠义报国,得到圣明天子您的提拔以后,我日夜替陛下忧心地思素国家大事。现在敌人兵 逼京都,我不能不急切地为君父效力。现在天下的江湖好汉想报效国家的人不少,全靠陛下 破格任用,我所认识的一个叫申甫的人就有将才,我希望借着圣天子的威灵,和他一起训练 效战兵士,为国家抵御强敌。希望陛下马上给予批准!” 申甫自己阵亡后,金声耻于没立下什么战功,请求让自己率领参将董大胜的七百人,申 甫余下的将领古
45、壁的一百士兵及地方上的豪杰率领的义军几百人,把他们训练成一支队伍, 给刘之纶充当奇兵,做最后的搏击,以立战功,庄烈帝不答应。不久因为清理军需事毕,缴 回封印,请依法给违法者定罪,又两次上书请罢免自己,都没有得到允许。东江自从毛文龙 被杀以后兵力虚弱,孤立无援。金声因为册立太子一事自请去朝鲜颁发诏书,使它跟东江联 系上来,扩大海外的声势。庄烈帝虽然称赞他的意见,最后也没有听用。 不久金声上书说:“陛下从早到晚劳累,天天处理国家事务,事实上不曾天天接近天下 的人才。治理国家务必要使天下人有才或无才,及才能的大小一一得到准确衡量,才可对人 才加以斟酌安排。庄烈帝还没来得及回话,金声又一次上书恳请,最
46、后没被采纳。金声于是 屡次上书请求弃官回乡去了。 后来大学士徐光启推荐他修历书,他坚持不就。召他当御史,也不赴任。崇祯八年春, 启用金声做山东佥事,他又两次上书极力辞官。乡里多盗贼,金声组织训练招募的兵士,保 卫家乡,抵御盗贼。十六年,风阳总督马士英派遣使者李章玉征调贵州的兵讨伐贼寇,绕道 劫掠江西,被乐平的官民抵抗反击。军队抵徽州境,官吏百姓以为他们是贼寇,金声率领众 人打败赶走了他们。李章玉讳言发生了这么剧烈的变故,说是金声和徽州推官吴翔风主使的。 马士英以此报告给皇上,金声两次上疏陈辨。皇帝察明他没有罪,不加过问。这年冬天,朝 廷大臣相继推荐金声,皇帝立即召见任用他,金声加紧入都城觐见,
47、未赶到京师,京师就沦 陷了。 福王在南京即位后,破格提拔金声为左佥都御史,金声坚决不出任。大清部队打下南京 后,各府都望风迎降。金声纠集士绅、百姓保卫绩溪、黄山,分派兵力扼守六座山头。宁国 的丘祖德、徽州的温璜、贵池的吴应箕等很多人响应他。金声于是派使节去向唐王进表,唐 王加封他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让他总领各地的军队。他先后打下旌德、宁国等县城。 本月下旬,徽州的原任御史黄澍向大清投降了,本朝官军从小路进兵,突然袭击,打败了金 声。 金声被捉住后带到江宁来,他对门人江天一说:“你还有老母亲,不能死。”天一回答 说:“我跟着先生起兵,能不跟着您为正义而牺牲吗!”于是两人一道死掉了。唐王追赠金
48、 声为礼部尚书,谥文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陆明府之盱眙 崔峒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政成堪吏隐 ,免负府公恩。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刘得仁 一名兼一尉,未足是君伸。历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 。 路翻平楚 阔,草带古淮新。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注】明府:这里指县令。盱眙:盱眙县,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境内。吏隐:不以利禄萦 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府公:指州、府的长官。谏臣:这里指朝廷重臣。翻:走过。 平楚:平野,城市以外的广阔平地。 14
4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诗的首句都表明了友人的官位,崔诗首句还含蓄地表明友人节操高尚。 B. 这两首诗的颈联都通过写景营造出旷远、清丽的意境,衬托友人旅途之孤独。 C. 举子业,即“举业”,科举时代指为应考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以后也专指八股这两首诗 在语言方面都讲究炼字,如“横”“下”“摇”“带”等字就用得极妙。 D. 这两首诗都没有着力描写那种催人泪下的送别场景,而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15. 这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崔诗尾联写诗人对友人讲,要清正为官,做出政绩,不要辜负了上 级的恩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刘诗尾联写天下虽然很大,但能做知音的没几 人,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得的感慨,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