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 午 佳 节 迎端午迎端午 巧手做香包巧手做香包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 1 1、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 2 2、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 3 3、端午香包的制作、端午香包的制作 4 4、总结、总结 第一部分 端午的由来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标题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 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 楚国诗人、政治家。主张对 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 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 排挤诽谤,被先后被流放至 汉北等地。楚国被秦军攻破 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 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 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 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 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辞赋 之祖”
2、“中华诗祖”。其主要 作品有离骚九歌九 章天问等,对后世诗歌 产生了深远影响。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 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 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 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介绍 节日介绍 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楚国快要灭亡时,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 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 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 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节日由来 端”字有“初
3、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 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 “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诸说。 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 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 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 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 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 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 江。 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丼贤授
4、能,富国强兵, 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丌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丌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 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 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 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 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后因 谗言被人陷害,
5、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 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 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 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 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 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 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 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 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 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
6、应彻 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 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 “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 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迎接伍子胥 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 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 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 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 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 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古代五月初五日
7、有用“五彩丝系臂”的 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 的遗迹。 “恶日”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 “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 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 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 免不迁”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 的端午节。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标题 纪念历史伟大民族诗人屈原 对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品格 的传承 第二部分 民间活动 第三部分 香包的制作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 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 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
8、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 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 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 的传统食品。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标题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 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 为端午节庆食物。 龙舟竞渡 凤舟 悬艾叶、菖蒲、蒜头 “驱除”五毒 民间活动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 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 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 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 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 之一。
9、 第三部分 香包的制作 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 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 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 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 蛇虫的伤害。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 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 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 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 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 等祭祀活动 第三部分 香包的制作 第二部分 民间活动 端午香包制作端午香包制作 香包(sach
10、et),古代称“香囊”, 亦称“佩帷”、“容臭”、“香袋 儿”、“荷包”。它是用彩色丝线 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 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 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 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 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 观赏品玩用。 香包香包 制作材料 步骤1:缝合 步骤2:填充 步骤3:缝合幵打结 步骤4:粘贴 步骤5:流苏与吊绳固定 第二部分 民间活动 分组讨论制作分组讨论制作 第二部分 民间活动 总结总结 1 1、大部分同学能够较好的完成香包的制作;、大部分同学能够较好的完成香包的制作; 2 2、制作过程中线的穿引要注意;、制作过程中线的穿引要注意; 3 3、缝至四分三时塞入艾草和棉花为宜;、缝至四分三时塞入艾草和棉花为宜; 4 4、小组间的合作要有计划;、小组间的合作要有计划; 5 5、最后图案的粘贴技巧(从角落撕下图案贴纸)。、最后图案的粘贴技巧(从角落撕下图案贴纸)。 总结总结 祝大家端午祝大家端午 祥瑞安康!祥瑞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