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93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823199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PTX 页数:93 大小:12.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93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93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93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93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93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04课 论语十二章导入导入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作者、作品知识梳理;整体感知一、课前预习作 者 简 介作 者 简 介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

2、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

3、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作 者 简 介作 者 简 介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作 品 简 介作 品 简 介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的散文体式。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

4、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作 品 简 介作 品 简 介论语体式:(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论语二十篇:学而为政八佾y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六艺六艺”“”“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

5、书、数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整 体 感 知整 体 感 知正音:自省 xng 如乐何 yu 文质彬彬 bn譬p如未成一篑 ku八佾 y初 读 文 本初 读 文 本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学而)子曰子曰:“:“朝闻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里仁)(里仁)子曰子曰:“:“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乐何?”?”(八佾)(八佾)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义,小人

6、喻于利。小人喻于利。”(里仁)(里仁)子曰子曰:“:“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然后君子。子。”(雍也)(雍也)子曰子曰:“:“见贤思齐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里仁)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子曰子曰:“:“知者不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子曰子曰:“:“譬如为山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未成一篑,止止,吾止

7、也。譬如平地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虽覆一篑,进进,吾往也。吾往也。”(子罕)(子罕)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请问其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非礼勿动。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请事斯语矣。”(颜渊)(颜渊)子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小子何莫学夫诗诗?诗诗可以兴可以兴,可以观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可以群,

8、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草木之名。”(阳货)(阳货)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研读文本君子的人格内涵一、四、六、七、九活动二疏通大意,结合课下注释,按照下面的格式完成。疏通大意,结合课下注释,按照下面的格式完成。“读读点点译译告诉我们告诉我们”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1.1.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敏敏于事于事而而慎于言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可谓好学好学也也

9、已已。”(学而)(学而)敏:勤勉。而:表并列。而:表顺承。就:到/靠近、看齐。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孔子说:孔子说:“品德高尚的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勤勉,言谈谨慎,言谈谨慎,到到有有道的人那里去道的人那里去匡正匡正自己,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敏言慎行,名执中道。敏言慎行,名执中道。中庸中庸告诉我们告诉我们 好学的标准好学的标准第一条第一条“食无求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做到做到物质上物质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10、排除干扰)(排除干扰)第二条第二条“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行上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实践锻炼)(实践锻炼)第三条第三条“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不断向有道德的人学习才算达到不断向有道德的人学习才算达到“好学好学”的要求。的要求。(虚心请教)(虚心请教)一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孔子是怎样阐述“好学”的?这是对这是对“什么是好学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孔子说能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做什么。孔子

11、说能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向质享受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事要勤勉,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课外扩展研读课外扩展研读【原文】子曰:【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注释】饭:吃。名词用作动词。疏食:

12、糙米饭。饭:吃。名词用作动词。疏食:糙米饭。肱肱(gng)(gng)胳膊。胳膊。【原文】子曰:【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两章孔子提倡这两章孔子提倡“安贫安贫”,是为了,是为了“乐道乐道”,认为君子要过甘于清贫认为君子要过甘于清贫守住道义的生活。并且表达了对于富贵的态度。守住道义的生活。并且表达了对于富贵的态度。一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4.4.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于义于义,小人小人喻喻于利。于利。”(里仁)(里仁)喻:知晓、明白孔子说:孔子说

13、:“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知晓的是利。”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义利观: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义利观。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区别。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我如浮云。扩

14、展理解这句话有两种理解:这句话有两种理解:若君子理解为有道德的人,小人则指无德之人,这句话就成了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义利观);若君子理解为在位当权者,小人则指平民,即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的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人性假设的治国建议)。四6.6.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野则野,文胜质则文胜质则史史。文质。文质彬彬彬彬,然后然后君子。君子。”(雍也)(雍也)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质:质朴、朴实。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彬彬:配合适当

15、的样子。孔子说:孔子说:“质朴超过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气质。说明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的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气质。说明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就是要做到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就是要做到“文文”与与“质质”的的平衡。平衡。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指内在的仁德是指内在的仁德;文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指合乎

16、礼的外在表现。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因此,“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亦即的关系,亦即“礼礼”与与“仁仁”的关系。的关系。君子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六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孔子这里说的“文文”,指合乎礼的,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质质”,指,指内在的仁内在的仁德德。只有具备只有具备“仁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礼”并表现出来,方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能成为“君

17、子君子”。“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亦即的关系,亦即“礼礼”与与“仁仁”的关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质”是指质朴

18、的品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文”则是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文化的修养。那么,那么,“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就是典型的型的“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

19、是真正的君子。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7.7.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弘毅毅,任重任重而而道远。仁道远。仁以为以为己任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而:表并列。以为:把作为。已:停止曾子说: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20、”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本章讲君子以“仁”为己任,任重道远课外扩展研读课外扩展研读【原文】【原文】子曰: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刚、毅、木、讷,近仁。”【注释】【注释】刚:刚强刚:刚强 毅毅:果敢果敢 木木:质朴质朴 讷讷:钝于言钝于言七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慎言,(具备了这四种品德的人)便接近仁德了。孔子认为“仁”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不易达到,但可以从基本的刚、毅、木、讷这四种美好的品质做起。刚强就不会为欲望所动摇,坚毅就不会为困难和威势所屈服,质朴就会保持敦厚严谨的作风,言语谨慎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祸害。研 读 文

21、本研 读 文 本曾子怎么看待弘扬“仁”?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和愿望。弘扬仁道是毕生的事业,有良知的读书人都应为此奋斗终身,弘扬仁道是毕生的事业,有良知的读书人都应为此奋斗终身,死而后已。以仁道为中心,不但自己有仁爱之心,还要弘扬这种死而后已。以仁道为中心,不但自己有仁爱之心,还要弘扬这种精神,引导全社会的人都心存仁爱。精神,引导全社会的人都心存仁爱。读书人应以身作则,坚定不读书人应以身作则

22、,坚定不移地承担起这份历史责任,努力提高对任重道远的认识,积极加移地承担起这份历史责任,努力提高对任重道远的认识,积极加入这支朝看理想社会行进的队伍。入这支朝看理想社会行进的队伍。9.9.子曰子曰:“:“知知者不惑者不惑,仁者不忧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知:同“智”。明智,智慧。惑:疑惑,被世事所迷惑。孔子说: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有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有仇,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仇,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第九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智、仁、勇的三种品第九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智、仁、勇的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

23、质,成为真正的君子。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梁启超文章节选梁启超文章节选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忧得失。我们得着我们

24、得着“仁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仁者”看透这种道理,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信得

25、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君子以自强不息。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课外扩展研读课外扩展研读【原文】【原文】子曰子曰:知知(zh)(zh)者乐水,仁者乐山者乐水,仁者乐山;知知(zh)(zh)者动,仁者静者动,仁者静;知者知者乐,仁者寿。

26、乐,仁者寿。【翻译】【翻译】智慧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智慧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好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有仁心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有仁心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快乐,仁义的人长寿。”九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一、君子的人格内涵一、君子的人格内涵请阅读第请阅读第1/4/6/7/91/4/6/7/9章,思考君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风范?章,思考君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风范?1.1.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可谓好学也已。已。”(学而)(学而)4.4.子曰子

27、曰:“:“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喻于利。”(里仁)(里仁)6.6.子曰子曰:“:“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然后君子。”(雍也)(雍也)7.7.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不亦远乎亦远乎?”?”(泰伯)(泰伯)9.9.子曰子曰:“:“知者不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君子具备的风范:敏事慎言、虚心好学、重义轻利、文质兼备、有君子具备的风范:敏事慎言、虚心好学、重义轻利、文质兼备、有道义、

28、有担当、有责任、有智慧、有勇气道义、有担当、有责任、有智慧、有勇气研读文本“仁”的深刻含义二、七、九、十、十一活动二疏通大意,结合课下注释,按照下面的格式完成。疏通大意,结合课下注释,按照下面的格式完成。“读读点点译译告诉我们告诉我们”2.2.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不仁仁,如如礼礼何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如乐乐何何?”?”(八(八佾)佾)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而:表假设,如果。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拿(某物)怎么样”孔子说: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他怎样对待乐

29、呢?”课外扩展研读课外扩展研读【原文】孔子谓季氏:【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注释】八佾(八佾(yy):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 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季氏应该用四佾。二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这章是孔子评论鲁国的卿大夫季孙氏僭用天子的礼乐,是忍无可忍的事情。季氏是

30、鲁国三大家族之一,他在鲁国三家当中是最有实力的。这三家分别是季氏(就是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这里孔子说季氏以八佾之舞,在他的家庙庭中来表演,这种事情季氏竟然忍心做得出来。那孰不可忍,就是他还有什么事不可忍心做出来?这个忍字可以做为容忍讲,也可以做为忍心来讲,古注里面两种说法都有。按照容忍,就是讲季氏这种以卿大夫的身分,却用天子的礼乐在他家庙庭中来表演,这是不能容忍的,是忍无可忍的事情,人人得以诛之的事情,这是容忍讲。忍心就是刚才讲的,他连这个事情都能忍心做得出来,还能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真的是弒君、弒父的事情做出来也不为怪了。这里孔子评论得非常的严厉,就像蕅益大师讲的,骂得痛切,目的是为了激

31、动良心。作 者 简 介作 者 简 介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作 者 简 介作 者 简 介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2、,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名义不正,那么言行道理就行不通,言行道理行不通事情就做不成,然后礼仪和乐就不能兴盛,礼仪和乐不能兴盛,法律就不能公平地适用,百姓就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是非不分,不知道该从哪里改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作 者 简 介作 者 简 介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

33、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作 者 简 介作 者 简 介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

34、分。因此,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因此,礼与乐都是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仁的外在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

35、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就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这里就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课外扩展研读课外扩展研读【原文】子曰:【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注释】【注释】兴:兴起,开始。兴:兴起,开始。立:成立,建立。立:成立,建立。成:完成。成:完成。诗所以言志,礼所以立身,乐所以养性。诗所以言志,礼所以立身,乐所以养性。二 孔子说:“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这一章孔子提出了从事文化教育的基本程序和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

36、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诗”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可以启迪心智、陶冶性情,使人懂得人生的真义。“礼”能使人行为规范,树立人格,卓然自立于社会群体之间。“乐”则陶冶情操,使修身、治学得以完成。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克己己复复礼为仁。礼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天下天下归归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由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请问其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勿非礼勿动。动。”颜渊曰颜渊曰:“:“

37、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颜渊)克:约束。克:约束。复:归复。复:归复。一日:一旦。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归:称赞,称许。由:依靠。由:依靠。目:条目,细则。目:条目,细则。事:实践,从事。事:实践,从事。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别人吗?”颜渊说: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

38、说: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践这些话。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复礼对外,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仁仁”从某个基本面上讲,是礼的内在化和自觉;礼显然不是从某个基本面上讲,是礼的内在化和自觉;礼显然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但是礼是社会人生所必须的;拥有仁德,关人的本性所固有的,但是礼是社会人生所必须的;拥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要

39、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是自己的言行都键在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是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的规范。符合礼的规范。克己复礼是对我们行为加以约束的道德规范,并不是有些人标克己复礼是对我们行为加以约束的道德规范,并不是有些人标榜的扼杀个性。克己复礼也是自尊自爱的表现,我们现代人仍然榜的扼杀个性。克己复礼也是自尊自爱的表现,我们现代人仍然要遵纪守法,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处处克制自己的不正当欲望。要遵纪守法,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处处克制自己的不正当欲望。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的这一回答?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礼仪的害处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它绝对相信自身的正确性,其二,它认为与智能、艺

40、术创造力、活力,以及世间其他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相比,人们更需要的是正确的风度。然而,谁要是绝对的自信,那么这种自信本身就足以毁灭全部精神上的发展。伟大的精神力量几乎肯定会伴之以生硬的姿态和令人尴尬的举止。因此,当礼仪对生硬和令人尴尬的模样投以轻蔑时,它就会变成一股破坏力,可以毁灭所有同“礼仪”相联的人们。礼仪自身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因此,礼仪就会用它的举止把僵死的气息传播给不具有“礼仪”的人们,使许多原本富有生气的人也变得僵化起来。对于英国小康和引起小康注意的能人来说,“礼仪”造成的危害不胜其多。(罗素论教育)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11.11.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有一言一言而可以

41、终身而可以终身行行之者乎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一言:一个字。一言:一个字。行:实践。行:实践。其:大概。其:大概。子贡问道: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吗?”孔子说:孔子说:“大概就是大概就是恕恕吧!自己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

42、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品德修养,强调“修已修已”,指人应当以对待自,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仁”又有何关系?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7.7.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弘毅毅,任重任重而而道远。仁道远。仁以为以为己任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而:

43、表并列。以为:把作为。已:停止曾子说: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本章讲君子以“仁”为己任,任重道远9.9.子曰子曰:“:“知知者不惑者不惑,仁者不忧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知:同“智”。明智,智慧。惑:疑惑,被世事所迷惑。孔子说

44、: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有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有仇,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仇,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第九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智、仁、勇的三种品第九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智、仁、勇的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质,成为真正的君子。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二、二、“仁仁”的深刻含义的深刻含义请阅读第请阅读第2/7/9/10/112/7/9/10/11章,思考章,思考“仁仁”的基本含义?的基本含义?“仁仁”的意的意义作用?义作用?”仁仁“的实践路径?的实践路径?2.2.子曰子曰:“:“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乐何?”?”(八佾)(八

45、佾)7.7.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不亦远乎亦远乎?”?”(泰伯)(泰伯)9.9.子曰子曰:“:“知者不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而由人乎哉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非礼勿动。勿动。”颜渊曰颜渊曰

46、:“:“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请事斯语矣。”(颜渊)(颜渊)11.11.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1 1)”仁仁“基本含义(第基本含义(第2/72/7章):章):仁爱、仁以为己任(推己及人)仁爱、仁以为己任(推己及人)(2 2)“仁仁”的意义作用的意义作用 (第(第2/92/9章)章)“仁仁”为为“礼礼”“”“乐乐”之本之本 智者、勇者、问心无愧、不忧不惧智者、勇者、问心无愧、不忧不惧(3 3)“仁仁”的实践途径(

47、第的实践途径(第1010章):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4 4)“仁仁”的实践路径的实践路径 克己复礼与其它章节的关联:克己复礼与其它章节的关联:1.(1.(第一章第一章)子曰:子曰:“君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谓好学也已。2.(2.(第四章第四章)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喻于利。”(”(里仁里仁)3.(3.(第五章第五章)子曰:子曰:“见贤思齐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里仁仁)4.(4.(第六章第六章)子曰: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

48、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然后君子。后君子。”(”(雍也雍也)思 考 探 究思 考 探 究孔子“仁”的学说中蕴含着哪些值得现代人弘扬的思想精华?(至少写出两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对方对我们友好的情况下才对对方友好;我们对对方好,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以自己的心来体贴对方的心。这凸显了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人是社会性动物,为人处事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规范。孔子宣扬的“礼”中蕴含的严于律已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

49、继承和发扬。研读文本“学”的内容和意义一、三、五、八、十、十二活动二疏通大意,结合课下注释,按照下面的格式完成。疏通大意,结合课下注释,按照下面的格式完成。“读读点点译译告诉我们告诉我们”3.3.子曰子曰:“:“朝朝闻道闻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里仁)(里仁)初 读 文 本初 读 文 本闻道:得知真理道:仁义的道理。/事物的客观规律。孔子说: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去,也没有遗憾。”(这里是说世之无道。(这里是说世之无道。设若朝闻世有道,死而无恨。)设若朝闻世有道,死而无恨。)成语成语“朝闻夕死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迫切的追:形容

50、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迫切的追求求。(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仁义之道”。懂得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懂得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也是“朝闻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道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93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