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感官.ppt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文档编号:4824139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75.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精品课件:感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医学精品课件:感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医学精品课件:感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医学精品课件:感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医学精品课件:感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感觉器官感觉器官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w感觉:感觉:w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皮层中枢三部分共同活动来完成的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w刺激 传入神经 中枢 感觉 知觉w 记忆、中枢活动感觉的种类感觉的种类w特殊感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w体性感觉:触、压、冷、热w 运动、位置、痛w内脏感觉:内脏痛、脏器感觉(自律神经)感受器感受器(receptor)w 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感受器的种类感受器的种类感觉器官感觉器官w 在结构和功能上高度分化了的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如眼的屈光系统、耳的集音和传音装置)组成。w 视、听、平衡、嗅、味等感觉器官都能在主观上

2、产生清晰的感觉,对高等动物来说是最重要的,故将这些感觉器官称为特殊感觉器官。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w感受器的适宜刺激w感受器的换能作用w感受器的适应现象w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w 大多数感受器都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种刺激形式被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适宜刺激w检知阈、认知阈、最终阈、差阈检知阈、认知阈、最终阈、差阈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换能作用w 感受器相当于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能将作用于它们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w发生器电位发生器电位 w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感受

3、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的编码作用w频率编码w强度编码w专有回路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感受器的适应现象w 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反应将逐渐减弱,其感觉传入神经冲动的频率逐渐减少的现象眼的视觉功能眼的视觉功能w折光成像w感光换能眼的适宜刺激眼的适宜刺激眼的构造眼的构造简化眼简化眼眼的调节眼的调节w 眼的折光系统能随着物体的移近而发生适应性变化,使物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眼的调节眼的调节屈光度屈光度(diopter,D)w屈光度是焦距(m)的倒数,即D1焦距(m)。w 例如,某一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该透镜的屈光度为10D。在眼镜行业中称1D为100

4、度,凸透镜的D值为正值,凹透镜的D值为负值。折光异常折光异常瞳孔反射瞳孔反射w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w 互感性对光反射w辐辏反射(眼球会聚)眼球会聚)视网膜的结构视网膜的结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感光色素感光色素w视杆细胞:视紫红质w视锥细胞:红敏色素 w 绿敏色素 w 蓝敏色素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 视紫红质 视黄醛异构酶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暗处,耗能)视黄醛还原酶 醇脱氢酶 11-顺视黄醇 全反型视黄醇 图 9-4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的恢复机制视紫红质的恢复机制 视紫红质 视黄醛异构酶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暗处,耗能)视黄醛还原酶 醇

5、脱氢酶 11-顺视黄醇 全反型视黄醇 图 9-4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感受器电位的产生视觉的二元理论视觉的二元理论w1.视杆系统(暗光觉系统)w 由视杆细胞和与其有关的传递细胞组成。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度较高,在昏暗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光刺激而引起视觉,但无色觉,只能区分明暗和感知物体粗略的轮廓。w2.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w 由视锥细胞和与其有关的传递细胞组成。视锥细胞对光的敏感性差,只有在白昼或强光条件下才能引起兴奋,但可以辨别颜色,对物体表面的细节和境界有较高的分辨能力。颜色视觉颜色视觉w颜色三要素:颜色三要素:w色彩w彩度w明度颜色视觉颜色视觉三原色学说三原色学说w 在人视

6、网膜中央凹附近成功地找到了分别对430、530和560nm的单色光吸收能力最强的3类视锥细胞,分别称为感蓝、感绿、感红视锥细胞。颜色视觉颜色视觉互补色学说互补色学说w黄和蓝w红和绿w白与黑视网膜的信息处理视网膜的信息处理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w1.暗适应(dark adaptation)w 当人从明亮的环境进入暗处时,最初任何东西都看不清楚,经过一定时间,才逐渐恢复在暗处视力的现象。其机制与视网膜中感光色素在暗处再合成作用增加有关。w2.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w 当人从暗处来到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的现象。耀眼的光感主

7、要是由于在暗处合成的大量感光色素在进入光亮处迅速分解所致。当大量的视紫红质被分解后,对光不敏感的视锥细胞色素才担负起在光亮处感光的功能。视力视力(视敏度,visual acuity)w 是指视觉对物体形态的精细分辨能力。以能识别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视力视力视野视野(visual field)w 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双眼视觉双眼视觉w 两眼同时看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w 双眼视物时,物体成像于两眼视网膜上,但人在主观上只产生一个物体的感觉,这是由于物像落在两侧视网膜上对称点的缘故,中央凹就是两眼的对称点。立体视觉立体视觉w 虽然两眼同时注视同一物体,但

8、在两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体的左侧面较多,右眼看到物体的右侧面较多,来自两眼的不同信息经过视觉中枢综合处理后得到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此外,日常生活经验、物体表面的光线反射情况和阴影等,都是造成立体视觉的因素。而单眼视物时往往缺乏立体感。耳的听觉功能耳的听觉功能w 耳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两个部分即传音系统和感音系统w 声音振动能量作用于鼓膜通过听骨链传到内耳,通过内耳感音系统的换能作用,将声波的机械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并传至大脑听觉中枢便产生听觉。耳的适宜刺激耳的适宜刺激w一定频率范围内(1620,000Hz)的声波振动w听阈w听域音的物理性质音的物理性质耳的解剖和功

9、能耳的解剖和功能外耳外耳耳的解剖和功能耳的解剖和功能中耳中耳耳的解剖和功能耳的解剖和功能中耳中耳w 声波在鼓膜和听骨链传递过程中,增压22倍左右。w 鼓膜的面积与镫骨脚板的面积之间的差别(55mm2:3.2mm2)w 听 骨 链 中 杠 杆 长 臂 和 短 臂 之 比 约(1.3 1)所致。声音的传导途径声音的传导途径w 声音可通过三条途径传入内耳w(1)声波振动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卵圆窗)内耳。w(2)声波振动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空气振动蜗窗(圆窗)内耳。w(3)声波振动颅骨和内耳骨迷路振动内耳。耳的解剖和功能耳的解剖和功能内耳内耳行波理论行波理论耳蜗静息电位耳蜗静息电位 w 在耳蜗未受声波

10、刺激时,在蜗管内淋巴中,可测得其电位为80mV左右,称为蜗管内淋巴电位(以外淋巴电位为0mv);而在毛细胞膜内则可测到电位为7080mV的毛细胞静息电位。毛细胞顶端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达160mV;而在毛细胞底部周围的浸浴液为外淋巴(电位相当于0mv),则该膜内外的电位差只有80mV左右。耳蜗微音器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CMP)w在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其波形和频率与刺激声波一致;w几乎没有潜伏期(0.1ms);w没有不应期;w对深麻醉和低O2相对不敏感。在死亡后0.5h内、听神经性耳聋或听神经退化后,CMP也仍然存在耳蜗微音器电位的意

11、义耳蜗微音器电位的意义w CMP是引发听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关键因素,推测CMP的波动伴随了毛细胞底部化学递质分泌量的增加或减少,后者再作用于分布在附近的听神经纤维的末梢,使之产生不同数量的神经冲动,这样就使声音振动所包含的信息,最终编码在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的序列和不同纤维的组合之中。耳蜗神经动作电位耳蜗神经动作电位w 耳蜗对声音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中最后出现的电变化,是耳蜗对声音刺激进行换能和编码作用综合的结。w 耳蜗神经动作电位是在CMP之后出现,包括N1、N2、N33个负相电位。耳蜗神经动作电位的大小反映了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多少及听神经的功能。内耳的平衡感觉功能内耳的平衡感觉功能w 内

12、耳中前庭器官的功能是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和头部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之所在,对维持姿势、调节平衡起重要作用。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w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为毛细胞,椭圆囊、球囊、三个半规管中的毛细胞结构十分类似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感受细胞的换能作用感受细胞的换能作用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w 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刺激为重力与直线加减变速运动。半规管的结构特点半规管的结构特点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w 半规管的适宜刺激是旋转变速运动,即正负角加速度运动。前庭器官反射前庭器官反射w姿势调节反射w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前庭自主神经反射前庭自主神经反射w 对前庭器官刺激过强或刺激时间较长便会引起自主神经反应,导致心率加速、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出汗、恶心、呕吐、眩晕和皮肤苍白等现象,称作前庭自主神经反射。w在前庭器官兴奋性很高的人,前庭器官即便受到不太强烈的刺激,也可出现非常强烈的自主神经反应,如晕车、晕船、航空病等。眼球震颤(nystagmus)w 前庭迷路受刺激时,特别是在躯体作旋转运动时,反射性地改变了眼肌的活动而引起眼球不随意的规律性的运动。眼球的运动眼球的运动w左右:w 内直肌、外直肌w上:w 上直肌、下斜肌w下:w 下直肌、上斜肌产生机理产生机理产生机理产生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医学精品课件:感官.ppt)为本站会员(罗嗣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