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我们用新的阅读视角读红岩教学设计设计初衷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少年时期的偶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这个时期,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往往会决定学生的未来。什么人才配称“时代灵魂人物”?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精神?也许我们可以用一本书来告诉和影响学生。在统编语文教材中,革命题材是选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发现,班级里有不少学生因为家境优越、长辈宠溺,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改变他们,书籍潜移默化的力量远胜过耳提面命。基于这两点,我将红岩作为六年级学生阅读革命题材小说的敲门砖。设计理念我将本书的阅读指导分为导读课、推
2、进课、交流课、拓展课四个课时,在教学中渗透方法与策略,以“聊”的方式贯穿整节课,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审辨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三线推进。阅读版本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一、导读课教学目标1. 通过图片、故事、作者介绍引入,激发学生阅读红岩欲望;2. 了解长篇小说的一些阅读方法,明确阅读本书将要开展的活动情况;3. 通过“聊”的方式了解封面设计及书名的意义,初步了解小说所要体现的精神品质;4. 初步建立对红岩英雄人物和故事的印象。教学过程(一)从一首诗歌到一本名著。1. 导入:读了囚歌,你有什么感受?2.
3、 由囚歌引出红岩:1941年1月,囚歌的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后被国民党囚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受尽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数年后,当解放战争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盘踞重庆的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被关押于这所集中营的共产党员同他们展开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这些英雄事迹最后被记录在红岩中。【设计意图】从熟知的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诗歌囚歌延伸开,从一首诗歌到一本名著。(二)多元引导 激发兴趣1. 出示教师去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重庆渣滓洞实地考察所拍的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2.出示小萝卜头的照片,如果有孩子知道他的故事,请分享;3.引出红岩。【设计意图】用教师自己的亲眼所见和照片为“诱饵”
4、,为孩子打开了解红岩的门;小萝卜头与学生年龄相仿,带着向师性和了解同龄人故事的好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增。(三)了解作者 知其魅力1. 出示红岩的作者资料,了解作者;2. 从介绍作者的材料提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3. 了解红岩的影响力红岩被誉为“神品般的小说”、“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设计意图】红岩的作者很特殊,既是讲述故事的人,又是书中事件的参与者。真实的故事内容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触动,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四)畅聊封面 初步感知1. 猜一猜为什么书名叫“红岩”?预设:A. 因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重庆郊区一个叫“红岩村”的地方。B. 红色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
5、命者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正如这坚硬的岩石一般。C. 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齐晓轩为了掩护战友,任凭敌人的子弹穿透他的胸膛,牺牲时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2. 猜一猜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什么意义?预设:A. 从颜色上来看:红色指红色革命,也指革命者的鲜血;黄色代表黎明;黑色是指反动派的黑暗势力以及革命者所遭受的磨难。B. 颜色的顺序:红色在最上面,黄色在中间,黑色在下面,经过革命者的牺牲,终将迎来重庆的解放,把反动势力踩在脚下。C. 从图案上来说,在空旷的原野上高高挺立着一棵松树,这正是革命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设计意图】通过聊封面初步感受本书要表现的精神品质。(五)讨论交流 制订计划师生一起制订阅读
6、计划表。红岩整本书阅读计划表二、推进课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所提炼的文章目录内容、插图文字说明、以思维导图理清书中复杂人物关系等方式读懂 说内容。2. 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清晰小说中地下斗争、武装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这五条线索中纷繁复杂的活动,感受小说宏伟而严谨的结构、错综复杂而有条不紊的艺术特色,明白理清复杂线索对理解文章中心内容的作用。3.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立志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建设者。教学过程(一)交流目录 读懂内容任务单一章节目录第一章_第二章_第三章_第四章_._任务单完成后,由学生汇报提炼的目录内容,师生共同评价后修改完善目录。(二)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
7、1.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并请学生上台根据思维导图介绍人物关系;2.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讲述小说中的故事。【设计意图】本书有两个典型的特点,章节没有目录和人物众多,抓住文本的特点,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有助于读懂小说内容。(三)比较异同,明写作特色学生分组讨论书中英雄人物和事件的相同与不同,小组汇报,全班交流。预设:章节目录1. 都是为了粉碎敌人,迎接重庆解放。2. 这些故事都有挺进报的参与,挺进报把这些线索串为一个整体。1.人物身份不同:江姐、许云峰(地下共产党员);成岗(工人)成瑶(学生)双枪老太婆(农民)2. 斗争地点不同:双枪老太婆和江姐在华蓥山;成瑶在学校;成岗在工厂;许云峰
8、在地下秘密工作;大部分人在狱中3. 斗争方式不同:狱中联欢、挖地道、绝食、开追悼会、印挺进报师生交流在这一板块获得的新启发:多条线索相互交错的小说,只要弄清文章复杂的线索就有助于理解小说的中心思想了。【设计意图】结构宏伟而严谨,错综复杂而有条不紊,是红岩最显著的特色,也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独具匠心。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英雄及英雄事迹的异同,最后逐步清晰文章复杂的线索,让学生掌握以理清文章多条线索读懂文章中心的方式,为将来读同样有复杂线索的长篇古典小说奠定基础。三、分享课教学目标1.在讨论交流中掌握精读、略读、想象等阅读策略。在互学共学中,从深度和广度上提升对英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激
9、活新的研究话题,将读、研、写融为一体。2. 通过深入交流,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立志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建设者。教学过程(一)走进片段初识英雄互学提示一:同桌分角色朗读文本,一边读一边体会。【片段1】第十五章“现在愿意说了吗”到“眼里噙着的泪水和江姐的鲜血一起往下滴”之间的片段。从体会“钉”字的妙处、省略号和感叹号的留白、特务和江姐行为的对比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触。【片段2】第二十章“小萝卜头和妈妈一起被关在白公馆的女牢里”到“从这小小的窗口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小萝卜头最高兴的时候”之间的片段。从“将小萝卜头和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对比,体会小萝卜头的艰难生活”和“小小的窗口窥见小萝卜头对
10、外面世界和光明的向往”等方面交流自己的体会。【设计意图】读完这本书后,孩子们热血沸腾,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所以教学中抓住孩子的兴趣点,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等方式走进人物的内心,发表自己的独特体验,丰满英雄形象。同时渗透精读、略读、链接、想象等阅读策略。(二)互商共议 共识英雄互学提示二:4人小组互相交流,红岩这本书中你心中崇拜的英雄。1.4人小组相互交流,完成任务单。任务单二英雄榜排名英雄排名主要事迹推荐理由1_2_._2. 全班交流。3. 教师总结:革命英雄无论年龄的大小、出身如何、地位高低都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伟大的人格,他们是战争年代千千万万英雄的缩
11、影。【设计意图:创建学习共同体,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心中的英雄,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提升对英雄品质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借助媒体歌颂英雄1. 观看重庆“1127”大屠杀的相关视频资料,师配乐解说。2. 说说你的心里话。3. 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设计意图:课进行到此环节,情感已经达到顶峰,利用视频推动情感的升华,给孩子们机会,让其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落实情感目标。】(四)互商共议 研究英雄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新启发。2. 全班交流,彼此碰撞,各小组达成共识,确定小组研究主题。【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了英雄,课
12、堂教学结束时,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这本书上,也不仅仅停留在这堂课上,从而激活了新的研究话题,为下一步的阅读、研究、写作奠定基础,也为拓展课指明了方向。四、延伸课教学目标1. 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展知识面,丰富阅读经验,建立审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识,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 产生阅读更多红色经典书籍的兴趣,通过了解更多革命者英勇不屈的英雄事迹,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过程(一)主题研究成果展示1. 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各小组的研究任务;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3. 师生对各小组研究情况和研究报告给予评价和建议。组别研究主题研究
13、内容第一小组红岩中的女性形象以江姐、刘思瑶等为对象,分析其女性形象和在革命中的作用。第二小组红岩中的反面人物以徐鹏飞、甫志高等反面人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对凸显文章主题的作用。第三小组红岩作者与作品作者与作品的联系以及作者写作灵感来源。第四小组战争中的孩子将红岩中“小萝卜头”、“监狱之花”的人物形象与安妮日记中的主人公安妮弗兰克、玛戈这四个战争中的孩子进行 比较,了解战争中孩子的人生经历、人物品质和对“我”的影响。第五小组红色经典知多少调查周围人对红色经典的知晓程度,号召大家阅读红色书籍。第六小组我心中的英雄对比阅读红岩和安妮日记,寻找书中的英雄人物以及品质。【设计意图:当读完红岩,以四人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提炼研究主题,通过小组的组织、策划、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经历阅读、研究、写作几个阶段;在彼此交流、相互借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方法。】(二)推荐经典 海量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卫延安红旗谱【设计意图:当学生对“红色书籍”产生兴趣后,因势利导继续推荐此类书籍,让学生爱上此类书籍,培养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