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篇下篇第一章第一章 内科病证内科病证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戴幸平戴幸平 戴姣戴姣第十三节 黄疸 第十四节 鼓胀第十五节 头痛 第十六节 眩晕第十七节 中风 第十八节 水肿第十九节 淋证 第二十节 腰痛第二十一节 消渴 第二十二节 痹证内科病证目录内科病证目录第十三节第十三节 黄黄 疸疸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一、概述一、概述1.1.病证特征:目黄、身黄、小便黄,病证特征:目黄、身黄、小便黄,其中以目睛发黄是出现最早、消退最其中以目睛发黄是出现最早、消退最晚而最易发现的指征之
2、一。晚而最易发现的指征之一。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v2.2.鉴别诊断:鉴别诊断:v(1 1)萎黄)萎黄为气血不足致使身面皮肤呈萎为气血不足致使身面皮肤呈萎黄不华的病证,多见于大失血或重病之后,黄不华的病证,多见于大失血或重病之后,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其特征是双目不黄。v(2 2)黄胖)黄胖多与虫证有关,久之耗伤气血多与虫证有关,久之耗伤气血而引起面部肿胖色黄,身黄带白。而引起面部肿胖色黄,身黄带白。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 一、概述一、概述返回本节返回本节v3.3.现代医学范围:
3、凡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现代医学范围:凡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等疾病的过程出现黄疸者,均可参本胆囊炎等疾病的过程出现黄疸者,均可参本节辨证治疗。节辨证治疗。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 一、概述一、概述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挟时邪疫毒挟时邪疫毒 感受外邪感受外邪 饮食所伤饮食所伤 禀赋不足禀赋不足 劳劳 伤伤 黄疸迅速加深黄疸迅速加深 湿热湿热中阻中阻 入侵营血、内陷心包入侵营血、内陷心包 急黄急黄 嗜酒或肥甘嗜酒或肥甘厚腻太过厚腻太过 素体脾阳不足素体脾阳不足 过用苦寒药过用苦寒药脾阳受损脾阳受损 熏蒸肝胆熏蒸肝胆目黄、身黄目黄、身黄
4、下注膀胱下注膀胱小便黄小便黄 湿浊内生化热湿浊内生化热 胆汁不循常道胆汁不循常道 目黄身黄目黄身黄小便黄小便黄 阳黄阳黄 阴黄阴黄 寒湿阻滞中焦寒湿阻滞中焦胆汁外溢胆汁外溢黄色晦暗黄色晦暗 黄色鲜明黄色鲜明 久病瘀阻久病瘀阻 胆道阻滞胆道阻滞黄疸病因病机图黄疸病因病机图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v1.1.阳黄与阴黄鉴别阳黄与阴黄鉴别色泽色泽病程病程病证病证病因病因阳黄阳黄鲜明如橘子鲜明如橘子皮皮病程较病程较短短 多属热证、多属热证、实证实证 以湿热以湿热为主为主 阴黄阴黄晦暗如烟熏晦
5、暗如烟熏 病程较病程较短短 多属寒证、多属寒证、虚证虚证 以寒湿以寒湿为主为主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v2.2.治疗基本原则:治疗基本原则:v“湿湿”邪是本证关键因素,通利小便则湿有邪是本证关键因素,通利小便则湿有去路。去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指出:指出:“诸病黄家,但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利其小便”。因此利小便是治疗本证的基本。因此利小便是治疗本证的基本原则。原则。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v3.3.辨证分型施治:辨证分型施治:v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证型
6、证型证候特征证候特征舌脉舌脉治法治法选方选方阳阳黄黄热重热重于湿于湿 黄色鲜明为橘子色黄色鲜明为橘子色热证热证发热烦渴、尿黄赤、发热烦渴、尿黄赤、大便结大便结湿证湿证胀满、恶心欲呕胀满、恶心欲呕 舌苔黄腻、舌苔黄腻、脉弦数脉弦数 清热清热利湿利湿 茵陈蒿茵陈蒿汤汤 湿重湿重于热于热 身目俱黄,但不如热重鲜明身目俱黄,但不如热重鲜明湿证湿证头重、脘痞、呕恶、头重、脘痞、呕恶、便溏便溏热证热证口苦、口干不欲饮口苦、口干不欲饮 舌苔厚腻舌苔厚腻微黄、脉微黄、脉濡数濡数 利湿利湿化浊化浊清热清热退黄退黄 茵陈五茵陈五苓散苓散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 三、辨证论治三、
7、辨证论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v3.3.辨证分型施治:辨证分型施治:v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证型证型证候特征证候特征舌脉舌脉 治法治法选方选方阴阴黄黄寒湿内困寒湿内困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寒证寒证神疲恶寒、口淡不渴神疲恶寒、口淡不渴湿证湿证纳少脘闷、腹胀便溏纳少脘闷、腹胀便溏 舌质淡、苔舌质淡、苔黄腻、脉濡黄腻、脉濡缓或沉迟缓或沉迟 健脾健脾和胃和胃温化温化寒湿寒湿 茵陈术茵陈术附汤附汤 瘀血内阻瘀血内阻 阴黄日久,面黄晦暗阴黄日久,面黄晦暗瘀血证瘀血证癥积按之硬、痛有癥积按之硬、痛有定处定处或有证或有证或形体消瘦、乏力或形体消瘦、乏力便溏便溏 舌质暗紫或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8、脉有瘀斑、脉涩或细弦涩或细弦 活血活血化瘀化瘀软坚软坚通络通络 膈下逐膈下逐瘀汤瘀汤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v3.3.辨证分型施治:辨证分型施治:v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证型证型 证候特征证候特征舌脉舌脉 治法治法选方选方急急黄黄起病急、黄疸迅速加深,明如起病急、黄疸迅速加深,明如橘子色橘子色热毒证热毒证高热烦渴高热烦渴内陷心包证内陷心包证神昏谵语神昏谵语热迫血行证热迫血行证衄血、便血肌肤衄血、便血肌肤瘀斑瘀斑 苔黄苔黄而燥、而燥、脉弦脉弦滑数滑数 清热清热解毒解毒凉血凉血开窍开窍 犀角犀角散散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
9、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常用中成药常用中成药返回目录返回目录v热重于湿型热重于湿型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v湿重于热型湿重于热型藿香正气散、茵胆平肝冲剂藿香正气散、茵胆平肝冲剂v寒湿内困型寒湿内困型甘露消毒丹、附子理中丸甘露消毒丹、附子理中丸v瘀血内阻型瘀血内阻型大黄蟅虫丸、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鳖甲煎丸v急黄急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十三节十三节 黄黄 疸疸返回本节返回本节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
10、鼓胀 一、概一、概 述述 1.1.病证特征:以腹部病证特征: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胀大、皮色苍黄,甚至腹皮脉络暴露为其至腹皮脉络暴露为其特征的一种病证。特征的一种病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返回本节返回本节2.2.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1)水肿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局部或全身浮肿。严重水肿也可以出现引起局部或全身浮肿。严重水肿也可以出现胸水、腹水,因此需与鼓胀作鉴别诊断。胸水、腹水,因此需与鼓胀作鉴别诊断。(2)(2)积证积证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证,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证,但腹中积块
11、又多为诱发鼓胀的原因之一。但腹中积块又多为诱发鼓胀的原因之一。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 一、概一、概 述述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3.3.现代医学范围:凡肝硬化、肝癌、结核现代医学范围:凡肝硬化、肝癌、结核性腹膜炎等疾病过程中出现腹部膨胀如鼓,性腹膜炎等疾病过程中出现腹部膨胀如鼓,可参本节辨证治疗。可参本节辨证治疗。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 一、概一、概 述述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感邪失治感邪失治气结气结肝肝肾肾水裹水裹脾脾鼓鼓胀胀腹腹部部胀胀大大血瘀血瘀血吸虫
12、感染血吸虫感染酒食失节酒食失节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切诊切诊 可伴证候可伴证候 分属证型分属证型 实证实证 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大胀满,按之不坚 胀痛胀痛 气滞湿阻气滞湿阻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 肢体浮肿肢体浮肿 寒湿困脾寒湿困脾 腹大胀满,按之坚满腹大胀满,按之坚满 烦热口苦烦热口苦湿热蕴结湿热蕴结 腹大胀满,按之疼痛腹大胀满,按之疼痛 脉络怒张脉络怒张 肝脾血瘀肝脾血瘀 虚证虚证 腹大胀满,按之不盛腹大胀满,按之不盛 神倦怯寒神倦怯寒 脾肾阳虚脾肾阳虚 腹大胀满,按之软腹
13、大胀满,按之软 舌红掌红衄血舌红掌红衄血 肝肾阴虚肝肾阴虚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2.2.治疗基本原则:治疗基本原则:分辨证型,采用相应治法。在疾病分辨证型,采用相应治法。在疾病初期正实时可暂用逐水峻剂,但应初期正实时可暂用逐水峻剂,但应遵循遵循“衰其大半而止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的原则。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3.3.辨证分型施治:辨证分型施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证型证型 辨证辨证 舌脉舌脉 治法治法 选方选方 实实证证气滞湿阻气滞湿阻 参考虚
14、实辨证参考虚实辨证 气滞湿阻证气滞湿阻证舌苔白腻、舌苔白腻、脉弦脉弦疏肝理气疏肝理气行气化湿行气化湿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寒湿困脾寒湿困脾 参考虚实辨证参考虚实辨证 寒湿证寒湿证舌苔白腻、舌苔白腻、脉沉缓脉沉缓温中健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行气利水实脾饮实脾饮湿热蕴结湿热蕴结 参考虚实辨证参考虚实辨证 湿热证湿热证舌边红苔黄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腻、脉弦数清热利湿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中满分消丸肝脾血瘀肝脾血瘀参考虚实辨证参考虚实辨证 瘀血证瘀血证舌质紫红或舌质紫红或紫斑、脉细紫斑、脉细涩涩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行气利水调营饮调营饮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
15、胀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3.3.辨证分型施治:辨证分型施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证证 型型 辨辨 证证 舌舌 脉脉 治治 法法 选选 方方 虚虚证证脾身阳虚脾身阳虚参考虚实参考虚实辨证辨证脾肾阳虚脾肾阳虚证证 舌 质 胖 淡舌 质 胖 淡紫、脉 沉紫、脉 沉弦无力弦无力温补脾肾温补脾肾化气利水化气利水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参考虚实参考虚实辨证辨证肝肾阴虚肝肾阴虚证证舌 质 红 绛舌 质 红 绛少 苔、脉少 苔、脉弦细数弦细数滋养肝肾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凉血化瘀一贯煎一贯煎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返回本节
16、返回本节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灵枢灵枢水胀水胀:“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景岳全书景岳全书肿胀肿胀:“少年终酒无节,多成水鼓。少年终酒无节,多成水鼓。饮酒者,身面皆赤,此入血之征,亦散血之征。扰饮酒者,身面皆赤,此入血之征,亦散血之征。扰乱一番,而血气能无耗损者乱一番,而血气能无耗损者,其有积渐日久,而成,其有积渐日久,而成水鼓者,则尤多也。水鼓者,则尤多也。”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常用中成药常用中成药
17、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逍遥丸、平胃散。逍遥丸、平胃散。寒湿困脾型寒湿困脾型香砂六君丸、五苓散香砂六君丸、五苓散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舟车丸、已椒苈黄丸舟车丸、已椒苈黄丸肝脾血瘀型肝脾血瘀型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鼓胀鼓胀返回本节返回本节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头 痛痛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 一、概述一、概述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头痛的
18、概念(一)头痛的概念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绌头痛即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头痛与现代医学病名的关系(二)头痛与现代医学病名的关系 现代医学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现代医学的偏头痛、紧
19、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凡符合头痛性头痛及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凡符合头痛的证候特征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证候特征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 一、概述一、概述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外感外感内伤内伤风风寒寒湿湿热热 袭于经络袭于经络 上犯巅顶上犯巅顶,阻遏络道阻遏络道肝肝肾肾脾脾情志所伤,郁而化火情志所伤,郁而化火火盛伤阴,肝阳上亢火盛伤阴,肝阳上亢 禀赋不足禀赋不足 房劳过度房劳过度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肾精亏损肾精亏损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内生 上扰清空上扰清
20、空 脑髓空虚脑髓空虚 上蒙清空上蒙清空 头头痛痛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 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多表现掣痛、跳痛、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多表现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致病,多属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致病,多属实证,治宜祛风散邪为主;实证,治宜祛风散邪为主;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
21、多属虚证,治宜补虚为主。多属虚证,治宜补虚为主。但亦有虚中挟实者,如痰浊、瘀血等,当权衡主次,但亦有虚中挟实者,如痰浊、瘀血等,当权衡主次,随证治之。随证治之。三、类证鉴别三、类证鉴别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二)根据头痛不同的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二)根据头痛不同的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络皆循头面,厥阴经上会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络皆循头面,厥阴经上会于巅顶,故头痛可根据发病部位之异,参照经络循行于巅顶,故头痛可根据发病部位之异,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加以判断,则有利于审因施治。路线,加以判断,则有利
22、于审因施治。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 三、类证鉴别三、类证鉴别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根据头痛不同的性质判断其证候的不同(三)根据头痛不同的性质判断其证候的不同 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 风热头痛
23、: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风热头痛: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 肝阳头痛: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肝阳头痛:头痛而眩,心烦易怒 肾虚头痛:头痛而空,腰痛酸软肾虚头痛:头痛而空,腰痛酸软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常见恶心呕吐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常见恶心呕吐 瘀血头痛:头痛多见刺痛、钝痛、固定痛,或有瘀血头痛:头痛多见刺痛、钝痛、固定痛,或有 头部外伤及久痛不愈史。头部外伤及久痛不愈史。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 三、类证鉴别三、类证鉴别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四、辨证论治四、辨证论治 返回目录返
24、回目录(一)头痛的治疗原则(一)头痛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发生或由邪气稽留,脉络痹阻;或本病的发生或由邪气稽留,脉络痹阻;或由气血逆乱,脑失所养,因此治疗或以祛风散由气血逆乱,脑失所养,因此治疗或以祛风散邪,或以扶正补虚为原则,注意辨别外感、内邪,或以扶正补虚为原则,注意辨别外感、内伤,权衡主次,随证治之。伤,权衡主次,随证治之。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头痛的辨证分型施治:(二)头痛的辨证分型施治:证型证型 证候证候 舌脉舌脉治法治法方药方药外外感感头头痛痛风寒风寒头痛头痛 头痛时作,痛连项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
25、背,恶风畏寒,口不渴不渴 苔薄白,苔薄白,脉浮脉浮 疏风散寒疏风散寒 川芎茶调川芎茶调散散 风热风热头痛头痛 头痛而胀,甚则头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渴欲饮,便秘溲黄 舌质红,舌质红,苔黄,脉苔黄,脉浮数浮数 疏风清热疏风清热 桑菊饮桑菊饮 风湿风湿头痛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困头痛如裹,肢体困倦,纳呆胸闷,小倦,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便不利,大便或溏 苔白腻,苔白腻,脉濡脉濡 祛风胜湿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羌活胜湿汤汤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 四、辨证论治四、辨证论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26、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头痛的辨证分型施治:(二)头痛的辨证分型施治:证型证型 证候证候舌脉舌脉治法治法方药方药内内伤伤头头痛痛 肾 虚肾 虚头痛头痛头痛且空,每兼眩晕,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 红 苔 少,舌 红 苔 少,脉细无力脉细无力养阴补肾养阴补肾 大 补 元 煎 加大 补 元 煎 加减减肝阳肝阳头痛头痛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面红口苦苔薄黄,脉苔薄黄,脉弦有力弦有力平肝潜阳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加减加减痰浊痰浊头痛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头痛
27、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呕恶痰涎苔 白 腻,脉苔 白 腻,脉滑或弦滑滑或弦滑化痰降浊化痰降浊 半 夏 白 术 天半 夏 白 术 天麻汤加减麻汤加减瘀 血瘀 血头痛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或有头部外伤史舌 质 紫,苔舌 质 紫,苔薄 白,脉 细薄 白,脉 细或细涩或细涩活血化瘀活血化瘀 通窍活血汤通窍活血汤加减加减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 四、辨证论治四、辨证论治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1.外感头痛:六淫之邪侵犯人体,上犯头部经脉、清窍外感头痛:六淫之邪侵犯人体,上犯头部经脉、清窍引起的头痛,可伴
28、有恶寒发热等症。引起的头痛,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2.肝阳头痛:因肝阴不足,阴阳失调,肝阳上亢,上扰肝阳头痛:因肝阴不足,阴阳失调,肝阳上亢,上扰头目,导致头痛而选称为肝阳头痛。头目,导致头痛而选称为肝阳头痛。3.痰浊头痛:因脾失健运内生痰浊,阻于中焦,上蒙清痰浊头痛:因脾失健运内生痰浊,阻于中焦,上蒙清窍,清阳不展导致头痛昏蒙称之。窍,清阳不展导致头痛昏蒙称之。4.瘀血头痛:因外伤,气滞等诸多原因引起头部脉络瘀瘀血头痛:因外伤,气滞等诸多原因引起头部脉络瘀阻运行不畅而致头部如针刺样阻运行不畅而致头部如针刺样 疼痛者称瘀血头痛。疼痛者称瘀血头痛。5.头风:头痛剧烈,经久不愈,呈发作性者,称头风。
29、头风:头痛剧烈,经久不愈,呈发作性者,称头风。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常用中成药常用中成药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风热头痛风热头痛桑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风寒头痛风寒头痛川芎茶调冲剂川芎茶调冲剂风湿头痛风湿头痛九味羌活合剂九味羌活合剂肾虚头痛肾虚头痛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肝阳头痛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颗粒天麻钩藤颗粒痰浊头痛痰浊头痛二陈丸二陈丸瘀血头痛瘀血头痛四物合剂四物合剂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头痛头痛返回本节返回本节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
30、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一、概述一、概述(一)眩晕的概念(一)眩晕的概念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同时出现,统称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同时出现,统称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不定,不能站立,或 伴有恶心、呕吐、出伴有恶心、呕吐、出 汗,甚则昏倒等症状。汗,甚则昏倒等症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熟悉有关古代医家对眩晕病机的认识(二)熟悉有关古代医家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早在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有“诸风掉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皆属
31、于肝”和和灵枢,口问灵枢,口问有有“上气不足上气不足”,灵枢,海论灵枢,海论有有“髓海不足髓海不足”以及以及素问,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式由认为本病的发生式由于风火,有于风火,有“风火皆属于阳,多为兼化,阳主风火皆属于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等病因论述。等病因论述。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 一、概述一、概述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v丹溪心法,头眩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于主痰,有则偏于主痰,有“无痰无痰不作眩不作眩”的主张;的主张;v景岳全书,眩晕景岳全书,眩晕指出:指
32、出:“眩晕一证,虚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耳。”强调了强调了“无虚不作眩无虚不作眩”。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 一、概述一、概述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三)眩晕与现代医学病名的关系(三)眩晕与现代医学病名的关系 现代医学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美尼现代医学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椎基尔氏综合征、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病,临床表现以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病,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眩晕为
33、主要症状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 一、概述一、概述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房劳过度房劳过度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久病耗伤气血久病耗伤气血 失血伤及气失血伤及气 先天不足先天不足久病伤肾久病伤肾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素体阳虚素体阳虚忧郁化火忧郁化火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年老肾亏年老肾亏上扰清空上扰清空脑失所养脑失所养 髓海不足髓海不足清阳不升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阴不降眩眩 晕晕气血亏虚气血亏虚 肾精亏虚肾精亏虚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返回本节返
34、回本节三、诊断三、诊断 眩晕的诊断要点:眩晕的诊断要点:1.1.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则出现昏倒等症状。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则出现昏倒等症状。2.2.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耳聋等症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耳聋等症状。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四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一)眩晕在脏腑方面的辨证要点(一)眩晕在脏腑方面的辨证要点 眩晕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肝眩晕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肝阳上亢,上冒清空,可见眩晕
35、耳鸣,头痛且胀,阳上亢,上冒清空,可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眩晕动则加剧,急躁易怒;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兼有纳呆、乏力;脾失健运,痰浊中劳累即发,兼有纳呆、乏力;脾失健运,痰浊中阻,则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精髓不足,阻,则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精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则眩晕,精神萎靡,腰膝酸软,不能上充于脑,则眩晕,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耳鸣如蝉。耳鸣如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
36、眩晕的治疗原则(二)眩晕的治疗原则 眩晕当分清虚实治之。眩晕当分清虚实治之。虚者补之,气血虚者宜健脾益气养血;虚者补之,气血虚者宜健脾益气养血;肾精亏虚者宜补肾填精生髓;肾精亏虚者宜补肾填精生髓;实则泻之,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肝火实则泻之,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肝火上炎宜清肝泻火,痰浊中阻当燥湿祛痰。上炎宜清肝泻火,痰浊中阻当燥湿祛痰。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 四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三)眩晕的辨证分型施治:(三)眩晕的辨证分型施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证型证型证候证候舌脉舌脉治法治法方药方药肝阳肝阳上亢上亢 眩晕耳鸣、头痛眩晕耳
37、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且胀、急躁易怒、恼怒加剧恼怒加剧舌红苔黄,脉弦舌红苔黄,脉弦平肝潜阳平肝潜阳天麻钩藤天麻钩藤饮饮肾 精肾 精不足不足眩晕耳鸣、腰膝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酸软、精神萎靡 舌舌红苔少脉细红苔少脉细数数舌淡脉沉细舌淡脉沉细 补肾滋阴补肾滋阴补肾温阳补肾温阳 左归丸左归丸右归丸右归丸 气血气血两虚两虚眩晕、面色苍白、眩晕、面色苍白、神疲纳减、劳累神疲纳减、劳累即发即发 舌淡脉细弱舌淡脉细弱 补气养血补气养血 归脾汤归脾汤 痰浊痰浊中阻中阻眩晕、头重如蒙、眩晕、头重如蒙、胸闷痰多胸闷痰多 舌苔白腻,脉濡舌苔白腻,脉濡滑滑 燥湿祛痰燥湿祛痰 半夏白术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汤 下篇
38、: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 四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五、转归与预后五、转归与预后 眩晕的转归和预后: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眩晕的转归和预后: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病情有轻有重。病情轻者,治疗护理得当,病情有轻有重。病情轻者,治疗护理得当,多预后良好;病重经久不愈,持续时间长,多预后良好;病重经久不愈,持续时间长,症状严重,发作频繁。肝阳引起的眩晕,如症状严重,发作频繁。肝阳引起的眩晕,如肝阳亢逆,化为肝风,病情严重时可卒然昏肝阳亢逆,化为肝风,病情严重时可卒然昏倒,有发展为中风可能。倒,有发展为中风可能。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
39、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同时出现统称眩晕。轻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同时出现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者闭目即止,重者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出现昏倒。吐、汗出、甚则出现昏倒。清阳不升:指水谷化生的清阳之气不能正常濡养头部,肌清阳不升:指水谷化生的清阳之气不能正常濡养头部,肌表、四肢,可出现头晕、眼花、视蒙、肢倦等症。表、四肢,可出现头晕、眼花、视蒙、肢倦等症。头重如蒙:因痰浊之邪中阻,清阳不升,上蒙清窍而致头头重如蒙:因痰浊之邪中阻,清阳不升,上蒙清窍而致
40、头部沉重感且头昏不灵。部沉重感且头昏不灵。掉眩:掉即动摇,多指手足震颤、头摇等症,眩即眼花,掉眩:掉即动摇,多指手足震颤、头摇等症,眩即眼花,皆为风动之表现。皆为风动之表现。眩冒:即眩晕眩冒:即眩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常用中成药常用中成药 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型天麻钩藤颗粒天麻钩藤颗粒肾精不足型肾精不足型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气血两虚型气血两虚型归脾丸归脾丸痰浊中阻型痰浊中阻型二陈丸二陈丸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眩晕眩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
41、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 一、概述一、概述 1.病证特征:突然出现突然出现口眼病证特征:突然出现突然出现口眼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则猝然昏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则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倒,不省人事为特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2.鉴别诊断:应与厥病、痫病昏仆鉴别。鉴别诊断:应与厥病、痫病昏仆鉴别。中风昏仆与厥病、痫病的鉴别中风昏仆与厥病、痫病的鉴别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发病年龄发病年龄 昏仆特征昏仆特征 昏仆时昏仆时间间 后遗症状后遗症状 转归转归 中中风风 多在多在4040岁以岁
42、以上上 口眼斜,口眼斜,半身不遂半身不遂 较长较长 口舌斜,口舌斜,偏瘫失语偏瘫失语 昏迷程度深昏迷程度深者可死亡者可死亡 厥厥病病 任何年龄任何年龄 面色苍白,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四肢厥冷 较短较短 无无 严重者一厥不严重者一厥不复复 痫痫病病 任何年龄任何年龄 猝倒号叫,猝倒号叫,四肢抽搐,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口吐白沫,目睛上视目睛上视 较短较短 无无 不发时如常人。不发时如常人。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 一、概述一、概述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3.现代医学范围:凡是出血性脑血管或缺现代医学范围:凡是出血性脑血管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现中风表现者,均可参血性脑血
43、管疾病出现中风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治疗。考本节辨证治疗。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 一、概述一、概述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正气不足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脉络空虚风痰素盛风痰素盛外风引动痰湿外风引动痰湿劳倦内伤劳倦内伤阴阳失调阴阳失调饮食不节饮食不节肝火素盛肝火素盛五志过极五志过极风邪入中风邪入中气血痹阻气血痹阻 阴不阴不亏于下亏于下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 横逆犯脾横逆犯脾 气血上冲气血上冲 阳之阳之风动风动 痰浊内生痰浊内生痰郁化热痰郁化热痰热互结痰热互结 肝火内盛肝火内盛 心火暴盛心火暴盛 郁怒伤肝郁怒伤肝 肝
44、阳暴动肝阳暴动 气血逆乱气血逆乱 风火相煸风火相煸 肝阳暴动肝阳暴动 阻滞经络阻滞经络蒙蔽清窍蒙蔽清窍 中中脏脏腑腑中中经经络络口眼斜口眼斜半身不遂半身不遂猝然昏倒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半身不遂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 1.中经络、中脏腑鉴别中经络、中脏腑鉴别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病情病情 病位病位 神志神志 症状症状 中经中经络络 较轻较轻 较浅较浅 无神志改无神志改变变 仅见口眼斜,仅见口眼斜,言语不利或半身言语不利或半身不遂不遂 中脏中脏腑腑 较重较重 较深较深 神志不清神志不清 口僻不遂,并且口僻不遂,
45、并且带有先兆及后遗带有先兆及后遗症出现症出现 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2.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中风病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中风病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息风、活血通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息风、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法,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络、醒神开窍等治法,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息风、多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息风、益气活血等法。益气活血等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 返回本节返
46、回本节 3.辨证分型论治辨证分型论治 中经络中经络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突然口眼斜,肌肤麻木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突然口眼斜,肌肤麻木不仁,可有言语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出现半身不不仁,可有言语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出现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治宜祛风通络,活血和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治宜祛风通络,活血和营,方用大秦艽汤加全蝎、白附子。营,方用大秦艽汤加全蝎、白附子。肝肾阴虚,风痰上扰: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肝肾阴虚,风痰上扰: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失眠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失眠多梦,
47、突然发生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舌质红,脉弦滑数。治宜滋阴息风,化痰通络,利,舌质红,脉弦滑数。治宜滋阴息风,化痰通络,方用镇肝息风汤加减。方用镇肝息风汤加减。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中脏腑中脏腑 闭证闭证 a 阳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阳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并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燥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并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燥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辛凉开窍,平肝息风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48、治宜辛凉开窍,平肝息风豁痰,方用羚角钩藤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豁痰,方用羚角钩藤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b b 阴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阴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并见面白唇青,痰涎壅盛,四并见面白唇青,痰涎壅盛,四肢不温,静卧不烦,舌苔白腻,脉沉滑而缓。治宜辛温开窍,肢不温,静卧不烦,舌苔白腻,脉沉滑而缓。治宜辛温开窍,除痰息风,方用涤痰汤加天麻、僵蚕、钩藤,配合灌服(或除痰息风,方用涤痰汤加天麻、僵蚕、钩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鼻饲)苏合香丸。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
49、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脱证脱证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鼾息低微,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鼾息低微,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肢体瘫痪,舌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肢体瘫痪,舌痿,脉微或弱。治宜益气回阳固脱,方用参痿,脉微或弱。治宜益气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附汤加龙骨、牡蛎。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下篇:内科病证第第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中风中风 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后遗证后遗证 半身不遂: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半身不遂: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或
50、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治宜益气养血,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治宜益气养血,祛瘀通络,方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祛瘀通络,方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口眼斜:口眼斜,肌肤麻木不仁,口角流涎,舌苔薄口眼斜:口眼斜,肌肤麻木不仁,口角流涎,舌苔薄白,脉浮弦滑。治宜祛风除痰通络,方用牵正散加味。白,脉浮弦滑。治宜祛风除痰通络,方用牵正散加味。言语不利:有虚实之分,若证见舌强语塞,肢体麻木,脉言语不利:有虚实之分,若证见舌强语塞,肢体麻木,脉弦滑。治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用解语丹加减。若证见弦滑。治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用解语丹加减。若证见音喑失语,腰膝酸软,心悸气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