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是人类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可是由于中西方 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对象、 方式、归属与性质方面产生了差异,研究这些差异,找 出可以融会贯通的地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餐饮产品 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 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 的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 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 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 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 差异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西方各自的文化传统;同 时能对中国文化进行吸收与改进。 一、 中西饮食文
2、化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 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 案叫绝,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成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 指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 食文化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 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 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 注意各种食物的搭
3、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 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 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 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 如凡是饮料都加 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 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此外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
4、、脂肪、蛋 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 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 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 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 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 化,工序严谨。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焗、炸、熏、 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
5、、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讲究。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 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二、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 形如何,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西方人认为饮食 只是一种手段,因而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 而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就是他 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 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 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 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 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菜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
6、可言, 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 也是在盘中进行的,色彩上对比内鲜明,但在滋味上各 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然而,中国人却是一种感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很重视 “吃”。人们把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还 用它维持健康,即“药补不如食补”;同时人们对美味展 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 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 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 充,互助渗透。可见,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 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 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
7、看出。这 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 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 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三、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 中美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 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的宴席,大 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 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 气氛。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 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 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 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 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西式饮宴上,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 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8、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 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 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 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 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 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 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 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 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 情调。 (二)用餐工具的差异 中国人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 而西方人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即切即吃,喝汤则有 专
9、门的汤匙。刀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 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 烧熟,割下来就吃。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 始使用筷子。筷子可说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 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中国 以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 的优势胜过了西方的野蛮武士。一双筷子和一张 要滋味的嘴巴造就了富于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三)就餐方式的差异 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 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 刚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通力合作, 共同“消灭”盘中之物,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一 切行为都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
10、 而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请客吃饭 的习惯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 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 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 人账。 四、中西餐饮对象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 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 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 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 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 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
11、荤 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 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 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有些中国人 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 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 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 省时间,且营养良好小。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 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 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五、总结 西餐与中餐一样, 是一种饮食文化, 是文化必然就 会有传播和交流,尽管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 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异的 饮食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 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讲究品种多样,营养平衡, 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 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 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有可能发展。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