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五单元.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4858636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五单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五单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五单元.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五单元.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五单元.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通论語法知識(一)稳定的语法在漢語的發展過程中,語法同語音、詞彙相比是最穩定的。古今漢語在語法方面有很多相同之處。例如,古今漢語詞序基本相同,主語在謂語之前,修飾語在被修飾語之前,數千年都是這樣;古漢語中一些重要的虚詞:之、以、而、於、與、則、雖、如等,至今還在書面語中通用。但是,在漢語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語法也發生了某些變化,這樣,古今漢語的語法又有其不同之處。一、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的界定()詞類活用是指古代漢語中詞的臨時轉類現象。漢語詞類的劃分,基本上是古今相承的。古代漢語的詞類也同現代漢語一樣分爲實詞 和虚詞兩大類。實詞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虚詞主要有副詞、介詞、連

2、詞、助詞、語氣詞。在古代漢語中,一個詞屬於哪個詞類是比較固定的,即詞有定類。各類詞在句中擔任的職務也有一定的分工,即類有定職。如:名詞主語、賓語、定語;動詞謂語;形容詞謂語、定語、狀語。但是,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運用,在句中臨時轉類。词类活用与统计在界定詞類活用時,我們運用了統計方法。因爲,既然詞類活用是一種臨時的、偶然的現象,其出現頻率必然低。因此,區分詞的兼類與活用,頻率統計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考察範圍當以文言的源頭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爲主。我們講詞類活用現象,是針對實詞而言的,主要包括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一般動詞等。吕氏春

3、秋大樂:“天地車輪。”高誘注:“輪,轉。”考察春秋戰國時期的 部文獻,輪共出現例,均爲名詞用法,義爲“車輪”。“輪”在吕氏春秋中用作動詞也是一種臨時的轉類。()同形詞不是詞類活用。以“之”爲例。“之”動詞“牛何之”;“之”代詞“之二蟲又何知”。我們不 能説,動詞“之”是代詞“之”的活用,反之亦然。因爲“之”、“之”是兩個詞義毫不相 干、用法完全不同的詞,它們只是用同一字形“之”記録下來的同形詞。同形詞之間無所 謂詞類活用問題。至於詞類活用則不然,活用詞的基本詞義與其活用時的臨時詞義之間有着有迹可尋的聯繫。()兼類詞不是詞類活用。兼類詞是指一個詞兼兩個或兩個以上詞類。例如“雨”,雨水。孟子:“沛

4、然下 雨。”降雨。詩經:“雨我公田。”義項名詞,義項動詞。考察甲骨文字形 爲,釋爲義項、義項皆可;考察先秦部文獻,義項有例,義項有例。這表明:“雨”的義項、義項都是它的基本詞彙意義“雨”的名詞用法、動詞用法都是它的本用。因此,對於兼類詞來説也無所謂詞類活用問題。詞類活用與兼類並没有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一詞多義導致了詞的兼類;而詞由單義演變爲多義,詞類活用是途徑之一。()詞義引申不是詞類活用。這個問題和上個問題是相關的。例如:“坐”,依古文字形,象二人對坐土上之形(即席 地而坐),是動詞。後來引申出“座位”義(後寫作“座”),如史記:“令項莊拔劍舞坐 中。”有的書將“坐中”之“坐”解釋爲動詞活用

5、爲名詞是不對的,因爲詞類活用是一種共時的語言現象,詞義引申是詞義的歷史發展。二者不能混同。當引申義已進入該詞的詞義系統 之後,就不能再用詞類活用去解釋了。“寇”、“王”例也是這個道理。()名詞作狀語不是詞類活用。一般 古代漢語教材都把名詞作狀語列爲詞類活用,如“豕人立而啼”中的“人”。這樣説不妥。因爲在古代漢語中,普通名詞(區别於時間名詞、處所名詞)作狀語是比較普遍的。這從現代漢語中的成語、複合詞即可見一斑。舉例如下:複合詞:冰凉、血紅、蠶食、鯨吞、響應、席捲 成語:抱頭鼠竄、狼吞虎咽、虎視眈眈、風馳電掣、龍騰虎躍、風起雲涌、玉潔冰清、星羅棋布、雷厲風行 正因爲在古代漢語裏名詞作狀語不是臨時的

6、、偶然的現象,所以,我們不把它看作詞類活用。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使賓語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高其閈閎,厚其墻垣,以無憂客使。(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閈閎():里巷的門。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搆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孟子梁惠王上)務其人,非貧而富之,寡而衆之。(吕氏春秋孝行)形容詞用如使動時,賓語偶爾也有不出現的情况。例如: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荀子天論)()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的使動用法,是指名詞用作動詞時,使它的賓語成爲該名詞所指稱的人或事物。例如: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

7、襄公二十二年)名詞中的附類方位詞也有使動用法。例如:我疆我理,南東其畝。(詩經小雅信南山)古代漢語中名詞的使動用法較爲罕見。保存在今成語中的有“汗牛充棟”等。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主語認爲賓語具有某種性質、狀態,或認爲賓語屬於某類人或事物。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動詞没有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見棠姜而美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名詞的意動用法。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盡心下)区别形容词、名词的意动与使动意动使动意動用法表達的是主觀上的認識(感覺),是心理活動,如前面孟子

8、引例中的“小天下”,就是孔子登上泰山後的主觀感覺,而賓語指稱的事物“天下”在客觀上並未發生變化。而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一般不能出現在“使令”動詞、“能願”動詞之後。使動用法則不然,它所表達的是已經或將要存在的客觀事實。形容詞、名詞的使動 用法可以出現在“使令”動詞、“能願”動詞之後 名詞活用爲一般動詞()事物成爲該事物,例如:微禹,吾其魚乎。(左傳昭公元年)魚成爲魚。()事物)事物以該事物爲工具的動作,以該事物爲工具的動作,例如:例如:從左右,皆從左右,皆肘肘之。(之。(左傳左傳成公成公二年二年)肘)肘用肘制止。用肘制止。()事物以該事物爲對象的動作,例如:大庖不豆。(吕氏春秋貴公)豆排列豆

9、。()方位向該方位移動。例如:秦師遂東。(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東向東(進發)。名詞活用爲動詞,最常見的是用作一般動詞。詞類活用的語法條件()名詞、形容詞活用爲動詞的語法條件。第一,名詞、形容詞出現在代詞前面,活用爲動詞。第二,名詞、形容詞出現在結構助詞“所”後面,活用作動詞。第三,名詞、形容詞出現在助動詞“能”“可”“敢”“欲”等後面,活用爲動詞。第四,名詞出現在副詞後面,活用爲動詞。第五,名詞後面用介詞結構作補語,這個名詞活用爲動詞。第六,名詞用連詞“而”連接時,常活用作動詞。注意,有三種情况要除外。一是時間名詞不在此例,例如: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國語魯語)講貫:講習。二是名詞作謂

10、語的描寫句例如: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左傳文公元年)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勸學)三是主謂之間的“而”亦不在此例,例如:相鼠有皮,人而無儀。(詩經鄘風相鼠)上述三類例句中黄色填充的名詞,雖然用連詞“而”連接,但仍是名詞。()形容詞、動詞活用爲名詞的語法條件。形容詞、動詞出現在動作動詞或介詞之後,充當賓語,一般活用爲名詞賢主忠臣不能導愚教陋。(吕氏春秋樂成)愚、陋:指愚陋之人。救溺者濡,追逃者趨。(吕氏春秋舉難)溺:指溺水之人。逃:指逃亡之人。二、名詞作狀語 表示比喻 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庶民子來。(孟子梁惠王上)表示對人的態度 彼秦者,虜使其民。(戰國策趙策)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1、。(史記項羽本紀)表示動作行爲的依據、方式或工具 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表示處所舜勤民事而野死。(國語魯語上)四種類型三、述賓短語複雜的意義關係述語動詞與賓語之間的意義關係是十分複雜的,除動作與受事 的關係外,賓語還可以表示動作行爲的目的、對象、原因、施事等。動作目的.賓語表示動作行爲的目的或爲之而發的對象。動作對象.賓語表示動作行爲對誰或向誰而發。動作原因.賓語表示動作的原因。動作施事.(包括述语动词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思考题】什麽是詞類活用?詞類活用與同形詞、兼類詞有何不同?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主要有幾種情况?舉例説明。詞類活用的語法條件主要有哪幾種?舉例説明。舉例説明

12、普通名詞作狀語,從語義上分,主要有幾種類型?舉例説明述賓短語複雜的語義關係主要有哪幾種?文選今注举例见第四单元,在此举古注为例。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收入通行的 十三經 注疏。孔疏是奉敕修撰的 五經正義之一(參看第一單元 禮記正義的説明)。杜预集解孔颖达疏白文举例 滕:國名,姬姓。薛:國名,任姓。來朝:朝見魯國。爭長():爭行禮次序在先。薛的祖先奚仲居薛,爲夏朝車正之官,是薛封於夏代。卜正:卜官之長。公:指魯隱公。羽父:魯大夫。在:問候。“宗盟”等於説“會盟”。任:任姓國。齒:並列。貺():賜。何为“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春秋。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古代汉语(第二版)》课件第五单元.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