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一节 养生与养生学概念 养生古时又称“摄生”,老子中有“善摄生者”的论述;庄子有“养生主”一篇,专论养生,所谓养,是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所谓生,是生命,生长之意。养生 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健康长寿,根据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进行的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养生的含义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养生狭义的养生指未病先防,尤其强调未病先防中的后天预防,即人在出生后,为防止疾病的发生,从摄生、避邪和谨微等方面着手进行的调养。广义的养生广义的养生 在未病先防的基础上,强调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即在出生前及出生后人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
2、段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旦得病又要采取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等各种手段和措施以减轻疾病、治愈疾病并防止疾病的加重和转变,一旦疾病好转和治愈后还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以防止疾病的复发。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就是在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探索和研究生命的理论,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为宗旨,进行综合性的养生保健活动,从而达到强身防病,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的实用性学科。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3、,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第二节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质和特点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发展起来的中医养生学,也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二、以预防为主为理论核心二、以预防为主为理论核心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疾病向健康
4、转化,而中医养生学的任务是“治未病”,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理论核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三、以综合施养为原则三、以综合施养为原则人类健康长寿并非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及同一个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综合施养,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四、适应范围广泛四、适应范围广泛 第三节第三节 养生保健的目的和意义养生保健的目的和意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当代的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二章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第
5、一节 延缓衰老一、一、生命生命(一)生命的起源(一)生命的起源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认为:认为:“人以天地之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生,四时之法成。”(二)生命的运动形式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三)生命的活力 维持人体生命活力的“气”统称为“元气”,也叫“真气”,即人的生命活力所在。元气又分为卫气、营气、宗气、中气、元阴元阳之气、胃气等。二、二、天年天年天年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现代科学家对人类自然寿命的认识主要有:1.动物生长期法国著名生物学家蒲丰提出了一种“寿命系数”学说,认为“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约相当于它完成生长期的57倍”人
6、类寿命生长期(年)x 寿命系数(一)天年的概念 2.动物寿命性成熟期相关说 大多数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灵枢天年篇记载:“人之寿百岁而死”。老子则提出:“人生大期,以百二十为限”。中国古代医家、学者与现代研究不谋而和!中国古代医家、学者与现代研究不谋而和!人类生长期的完成年龄在2025岁之间,则人的最高寿命应在125175岁之间。(二)寿命(二)寿命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比较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常采用平均寿命。三、衰老三、衰老(
7、一)衰老的概念衰老乃是指机体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渐的降低的过程。衰老具有以下生理特征:衰老具有以下生理特征:(1)生物衰老期出现的变化对机体都有害,它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了生物死亡的机会。(2)衰老是随年龄变化而累积的,其最终结果导致死亡,死亡虽是一个突发事件,但伴随衰老的进程死亡机率也增加。(3)衰老是生物的基本内在特征,同一种生物具有共同的衰老过程。衰老的形态特征:衰老的形态特征:(1)毛发变白和脱落;(2)皮肤干枯,肌肉萎缩;(3)髓(骨)变、齿脱落;(4)体态改变;衰老的自我判断指标衰老的自我判断指标:衰老早期表现是慢性疲劳:衰老早期表现是慢性疲劳1.清晨起床就感觉身体不
8、适;2.搭乘公共汽车时,不愿跑步去赶车;3.上楼或行走时,容易摔交;4.不愿接触周围同事或上级领导;5.写文章速度减慢,且感文笔苦涩;6.讲话经常出错,有时前言不接后语;7.对别人的讲话或工作不放心;8.记不住至亲好友的名字、住址和电话号码;9.厌恶油腻食物;10.饭菜中喜爱加入浓厚的调味品;11.双手觉得发紧、发硬;12.双眼经常好像睁不开;13.精神不振,总想喝茶、咖啡提神;14.经常不由自主地打呵欠;15.不由自主地用手托腮;16.习惯于把脚放在椅子或桌子上;17.吸烟和(或)喝酒多;18.体重下降或超重;19.经常便秘或腹泻;20.晚间难以入睡。可进一步测定以下可进一步测定以下12个方
9、面的指标:个方面的指标:1.看书报时要带老花镜,或看书时易感眼睛疲劳;2.听力减退;3.牙齿脱落较多;4.面部皱纹增多;5.腕力减弱,关节活动不灵活;6.食欲减退;7.易发怒;8.易忘事;9.心软,容易掉泪,经常回忆过去;10.夜间睡眠不安,往往很早就醒;11.性欲减退;12.嗜好出现变化,主要为原有嗜好消失。一般具有上述56条为轻度疲劳,78条为中度疲劳,911条或以上为重度疲劳,则应警惕早衰的可能。(二)(二)衰老的原因衰老的原因1.生活失于规律生活失于规律规律而有节制的生活,对于防止和抵御疾病的发生,获得健康长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凡凡4050岁者,不应超过岁者,不应超过4条,条,506
10、0岁岁者可达者可达67条。早衰者指标明显增加。条。早衰者指标明显增加。中医认为,精神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主宰,只有在人的情志活动和顺的情况下内脏功能才能平衡、协调,保持身体健康,若情志失调就会造成各种病变。2.七情失调七情失调 肝肝心心脾脾肺肺肾肾(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克克克克胆胆筋筋怒怒小小 脉脉喜喜胃胃肉肉思思大大皮皮忧忧膀膀骨骨恐恐 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忧则气沉。”以上说明了七情过极,超过机体心理生理调节度,就会引起人体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导致
11、早衰。3.禀赋不足中医很早就认识的人的寿命与禀赋充薄和体质强弱相关。所谓禀赋主要是指遗传因素,而体质,则是指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4.不良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对人体寿命的影响在内经中也有所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载“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高,指空气清新、气候较冷的高山地区;下,指炎热潮湿的低洼地区。因为“高者气寒”,植物生长较慢,生长期厂,寿命也长;而“下者气热”,植物生长较快,寿命就相对短些。这些从对许多长寿地区的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如地处高寒山区的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其百岁老人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现代医学(西医)对衰
12、老原因的认识:现代医学(西医)对衰老原因的认识: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大量事实证明,人类的衰老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因遗传特点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样。生物大都有一相对稳定的寿命界限,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寿命界限,因此,生物寿命的长短与物种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遗传特性有密切关系。遗传是决定一个物种衰老过程和寿命长短的主宰因素。二、环境因素二、环境因素(一)放射性物质和毒物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毒物(包括化学毒品)、放射性物质使大气和水土不断受到污染,人类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接受侵害,试验表明,细胞核地DNA结构经放射性物质侵害后,细胞会失去修复能力而引起衰老,还可能致细胞突变,发生癌症等
13、疾病。(二)噪声(二)噪声噪声可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当音量达到95分贝时,人的舒张压就会升高,假如人长久置身于一个噪声环境中,就会使其生理功能发生病变。动物试验证明,大鼠受噪音干扰3个月(每天干扰12小时)以后,它们心脏的结缔组织变得异常,有的甚至发生癌变。故许多老年学家认为,噪声亦是致人早衰的原因之一。(三)阳光(三)阳光阳光是人类生活和生存所必需的,但人体过多过久地暴露在阳光下会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从而受到放射性伤害,破坏DNA的结构或引起DNA突变,导致早衰或死亡。凡被农药、细菌、工厂废渣、废水等污染的水土上的动植物也必然含有毒素,不宜食用。否则会使人致病,导致早衰,缩短寿命。(四)水
14、土(四)水土(五)空气(五)空气人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中的氧是人体内氧化作用必需的元素,体内的物质代谢,包括由饮食摄取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的分解代谢,都需要有氧参加才能完成其代谢过程,任何被污染的空气都不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可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1952年12月发生在伦敦的一次烟雾事件,因空气中含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硫酸及烟雾颗粒,使4000人死亡,死亡人数的高峰同二氧化硫的污染高峰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六)温度(六)温度人类生活的气温以20摄氏度最为理想,过热过冷都会影响人体代谢反映,热带居民发育和性成熟期一般比寒带和温带居民早,其衰老的到来也比较早;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其基础代
15、谢一般偏高,故易衰老。(七)居住条件(七)居住条件住屋位置应尽可能在空气、水土和卫生条件较好的区域,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对那些居住在某些生活所需元素缺乏地区的人,要注意补充这些元素,对那些长期在含放射性物质地区工作的人,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否则,会使人早衰、患病甚至死亡。三、社会因素三、社会因素人生活在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都与激烈的竞争,过度紧张的社会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另外,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恶劣的社会习俗,落后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种种斗争矛盾等,都可使人体代谢功能紊乱,导致早衰。四、精神因素四、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对机体衰老的影
16、响很大,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调节各个器官的活动,使它们彼此之间协调合作,精神过度紧张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而致代谢紊乱,出现早衰。五、运动因素五、运动因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使防止早衰、健康长寿的有力措施。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保持良好的肌力,使肌肉萎缩和退化性变化速度减慢,骨质疏松时间推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也有很大的好处,它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快,提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从而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瑞典生理学家索尔延让五名2029岁的男性安静卧床三星期,结果发现其最大摄氧量减少27%,最大心输出量减少26%,这从反面表明缺乏运动是促使各器官功能减
17、退、过早衰老的原因之一。六、疾病与营养因素六、疾病与营养因素疾病可促使人的衰老进而缩短人的寿命以致引起死亡,上海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中心调查了6860份60岁以上的死亡证书,发现因疾病死亡的占82.3%,以衰老为直接死因的仅占0.2%。可见疾病是使许多人不能“尽享天年”的原因之一。饮食营养不当也是导致早衰的原因之一,动物试验表明:降低30%40%的平衡营养水平可保证缓慢的生长率,使预期寿命延长1/31/2。这是因为糖、脂肪、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漏出线粒体膜,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导致衰老。第三章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 与基本原则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第一节 整
18、体观念整体观念一、人体本身是统一的整体一、人体本身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系统、四肢百骸,把人的里外、上下联结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息息相关。某一局部的病变可能会影响或牵动全局,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脏腑与经络等,均互有联系、生克制化的作用,所以这在养生保健方面很有指导意义。如中医治病原则中有“虚则补其母”、“远端取穴”的理论,既然治病不可“头痛医头,足痛医足”,那么养生保健方面也要有整体思想,不可偏离。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就要受自然规律的左右:地理环境、四季节气、日月星辰等。三、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三、人与
19、社会的统一性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里明确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人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社会的一部分,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人体和自然环境是辨证的统一,人体和社会环境也是辨证的统一。所谓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社会生产力、经济条件、劳动条件、卫生条件、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教育、家庭结交等各种社会联系。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们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们的心理活动,影响着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动态平衡。(心脑血管、自杀)第二节第二节 审因施养审因施养一、因病制宜一、因病制宜人的疾病是很复杂的,同一种疾病
20、在具体病人身上则不一定症状相同,即使症状相同,由于病人的体质、年龄等的不同,所使用的养生保健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要体现出“同病异养”,“异病同养”的辨证思想。因病制宜既包括辨证,又包括辨病。因病制宜既包括辨证,又包括辨病。辨证是决定养生的前提和依据,养生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养生原则及方法,辨证与养生是中医养生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从整体观出发,对病变本质的揭示,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别,致病因素、季节、地区的不同,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等原因,可产生不同的病机变化,从而出现不同的证候。偏瘫偏瘫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证:腰酸腿软、耳鸣眩晕、舌红少苔;应以补养肝 肾、疏通经络为养
21、生原则,平日可多食山药30g、龟板30g,米适量熬成的粥。脾虚痰湿证:脾虚痰湿证:形体多肥胖、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舌淡苔白;应以健脾胃、化痰湿、通经络为养生原则,平日可多吃苡米30g、白扁豆30g,米适量熬成的粥。(同病不同证)(同病不同证)(同证不同病):(同证不同病):头痛和便秘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都可以出现血虚证,如面色无华、唇色淡白、不耐劳作、易失眠,二者均可以养血为基本原则。在饮食调养方面,可常食桑椹、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等有补血养血作用的食物。中医养生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中医养生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异同,实质是着眼
22、于内在病理机制眼于证的异同,实质是着眼于内在病理机制的异同。的异同。二、因人制宜二、因人制宜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养生保健方法,即是因人养生。人类本身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于不同的种族,而且存在于个体之间,不同的个体可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对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一)(一)妇女保健妇女保健女子的生理过程,随着神经系统、垂体和卵巢互相作用,使其分泌各种激素,作用于整个机体,尤其是作用于生理方面,而产生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生理变化。中医认为妇女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等特点,且妇女又具有感情丰富情不自禁的心理特点,精血神气颇多耗损,极
23、易患病早衰。千金要方中说:“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恨疾妒忧虑所以为病根深,疗后难愈。”为了做好妇女的养生保健,除了注意一般的养生外,还要特别注意经期、孕期及更年期的养生保健。1、经期保健、经期保健景岳全书妇女规论月经病的病因时说:“盖其病之肇端,则或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可见,经期应当于饮食、精神、生活起居各方面谨慎调摄。(1)保持清洁:行经期间,血室正开,邪毒易于入侵致病,必须保持外阴、内裤、护垫的清洁。洗浴宜淋浴,不可盆浴、游泳,严禁房事、阴道检查。如因诊断必须做阴道检查者,应在消毒情况下进行。(2)寒温适宜:女科经纶说:“寒温乖适,经脉则虚,如有
24、风冷,虚则乘之。邪博于血,或寒或温,寒则血结,温则血消,故月经乍多乍少,为不调也。”指出经期宜加强寒温调摄,尤当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切勿涉水、淋雨、冒雪、坐卧湿地、下水田劳动。严禁冷水浴及烈日下劳动。否则,每致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等证。(3)饮食宜忌:月经期间,经血溢泄,多有乳房胀痛、小腹坠胀、纳少便溏等肝强脾弱现象,应摄取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忌食生冷、酸辣辛热香燥之物。多食酸辣辛热香燥之物,每助阳耗阴,迫血妄行,令月经过多。过食生冷则经脉凝涩,血行受阻,致使经行不畅、痛经、闭经。也不宜过量饮酒,以免刺激胞宫,扰动气血,影响经血的正常运行。(4)调和情志:情志因素对月经的影响极大。经期,经血
25、下泄,肝失濡养,不得正常疏泄,每产生紧张忧郁、烦闷易怒之心理。因此,在经前和经后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否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轻则加重经间不适感,导致月经失调,重则闭经。(5)活动适量:经期以溢泄经血为主,需要气血调畅。适当活动,有利于经行畅利,减少腹痛,但不宜过劳,要避免过度紧张疲劳、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若劳倦过度则耗气动血,可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证。2.孕期保健孕期保健孕期保健是指从受孕至分娩这段时间,为促进胎儿体质和智力的良好发育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孕妇及胎儿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胎婴在腹,依赖母体脏腑精血营养而生长发育,孕妇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
26、、禀赋及其一生的健康和寿命,因此,必须注重孕期保健。(1)劳逸适度:适当运动可促进胎儿和孕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胎儿发育,也有利于分娩顺利进行,以防滞产,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则易伤气血,对胎元不利,故应做到劳逸适度。(2)饮食调摄:调节孕妇饮食,目的在于滋生气血,使胎儿发育有源,并为分娩、哺乳打下基础,孕妇的饮食当以新鲜清淡、富有营养、易于消化,饥饱适中为原则,适当食用肉类、乳类、蛋类,维生素及矿物质、豆类、蔬菜类等食品。孕妇忌食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螃蟹等易过敏的食物应谨慎,戒烟酒,勿饮浓茶。孕妇嗜好烟酒,出现畸胎及先天性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还有可能造成流产、早产、死胎、出生婴儿智力低
27、下或发育不良。(3)戒房事:幼幼集成保产论提出:“古者妇人怀孕,即居侧室,与夫异寝,以淫欲最当所禁。”主张孕妇清心寡欲,分房静养。妊娠最初3个月及末2个月应谨戒房事。其余时间也应有所节制,以免引起流产、早产及感染。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证实,临产前一个月有性生活的孕妇,其羊水感染及胎儿死亡率就高,在临产前一个月性生活频繁者,新生儿黄疸比普通高一倍。(4)讲卫生:孕期要经常用温水洗乳头,保持清洁,避免乳汁在乳头形成焦痂。乳头内陷者,孕妇常用手指将乳头向外牵拉按摩。妊娠期间,每天应以温水洗涤外阴部及更换内裤,孕后8个月不宜盆浴,以免污水进入阴道而致感染。每日早晚要刷牙,条件许可者,每餐后都刷牙,以免口
28、腔感染及牙齿疾病而引起产后感染。(5)慎用药:孕妇无病,不可乱服药石以免妄伐无辜,过服补药,可引起胎大难产。孕妇患病,应及早治疗,但必须掌握“病去母安,胎亦无损”的原则。妊娠期母体各系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果用药不当,可能造成医源性疾病,还会损胎致畸,甚至引起难产、流产。3、更年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在4550岁进入更年期。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功能从成熟到衰退的一个转变时期,亦是从生育功能旺盛转为衰退乃至丧失的过渡时期。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可致阴阳失调,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忧郁,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等证,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轻重由人而异。如果调摄适当,可避免或减
29、轻更年期综合征,或缩短反映时间。更年期妇女应注意几个问题:(1)精神调摄:更年期妇女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抗病信心、排除紧张恐惧、消极焦虑的心理和无端的猜疑。避免不良刺激。心中若不快,可向知心朋友交谈,宣泄自己的烦恼,心里会感到轻松,朋友的同情、安慰和鼓励是有利于控制感情的。美国医学界提出:减轻“心理压力”的良方之一就是:自我宣泄,情绪转移,请人疏导,爱好冲淡等。(2)饮食调养:更年期妇女的饮食调养和调节重点是顾护脾肾、充养肾气,调节恰当可以从根本上预防或调治其生理功能紊乱。更年期妇女其肾气衰,天葵将竭,月经频繁,经血量多,经期延长,往往出现贫血,可选食鸡蛋、动物内脏、
30、瘦肉、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菠菜、油菜、西红柿、桃等绿叶蔬菜和水果以纠正贫血。患有阴虚阳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可摄取精粮、蘑菇、香菇、芹菜、山楂、桑椹等以降压安神,应当少吃盐,不吃刺激性食品。平时可选黑木耳、黑芝麻、胡桃等补肾食品。(3)定期体检:对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除了注意情志、饮食、起居、劳逸外,适当对症合理用药是必要的,可以改善症状。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查。女性更年期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好发年龄,若出现月经来潮持续10以上仍不停止,或月经过多而引起贫血趋势时,则需就医诊治。若绝经后阴道出血或白带增多,应及时就诊做有关检查,及时处理。在更年期阶段,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做一次体检,包括防癌刮片,以便及
31、早发现疾病,早期治疗。(二)中年保健(二)中年保健中年保健是指从36岁到60岁这段时期。此时男女从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逐渐发展到开始衰退时期。中年又是“多事之秋”,要承担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和重任,心理负担沉重。衰变、嗜欲、操劳、思虑过度是促使早衰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老年慢性病的起因。景岳全书中兴论强调:“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说明中年的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如果调理得当,尚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预防老年病。1、节制饮食:中年人要防治自己心脏和血压的异常,特别注意节制饮食,避免大吃肥肉、高蛋白食物,禁烟酒。许多国家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人进入中年后期,
32、由于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使钠、钾、钙交换平衡失调,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甚至中风。适当补充富含钙、钾的食物,能促进体内代谢平衡,降低血管的紧张性,保护心脏,避免中风发生。牛奶含钙最丰富。含钾丰富的水果有:香蕉、西瓜、柑橘、梨、桃等;蔬菜有:马铃薯、豆类及蘑菇类;海产品中有紫菜、海带、虾、干贝等。2、静神少虑: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肩负社会、家庭的重担,加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易使思想情绪陷入抑郁、焦虑、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必然耗伤精气,损害心神,早衰多病。要求中年人要精神畅达乐观,不要为琐事过分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中年人的精神调摄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性格;工作学习之余
33、可以听听音乐,与子女嘻笑谈心,共享天伦之乐;也可以美化仪容仪表,使自己装束趋向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或者宁心静坐,百事不思半小时,使大脑得以充分休息,使自己跳出紧张的思虑氛围;或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使焦虑情绪聚集于体内的能量释放出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对中年人调整神经系统功能,防止早衰是极为重要的。3、劳逸适度:中年人年富力强,而被委以种种重任,又负担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和家庭生活安排等多项工作,要注意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在保证充分营养的前提下,要善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学会休息。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适当的调节工作可谓积极休息方式。对于繁多的事务,宜分
34、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有步骤有节奏地逐一完成。可根据具体情况善于忙里偷闲,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做工间操、室内踱步、上下楼梯、叩齿、提肛等。睡眠是重要的休息方式,中年人必须保证睡眠时间,不可因工作繁忙经常开夜车,切记通宵达旦地工作。4、辅以药补、食补:中年人应适当给予药补和食补。中医认为“脾胃属土,土生万物”,脾胃为后天之根本,故中年人以补土为要,可常服山药粥、大枣粥、扁豆粥,以加强中年人地消化吸收功能,脾胃健壮,则身体自强。中年人常肾气不足,是影响身体的重要因素之一,故中年人可常服食有补肾作用的栗子粥、胡桃粥、肉苁蓉粥等,也可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另外灵枢天年篇曰:“人生五十,肝气始哀
35、。”应给予补肝防衰,可选用枸杞粥以补肝。心气不足时,用龙眼粥以养心;适当选用党参、黄芪、首乌、玉竹、兔肉、虾等具有补气血、养阴补髓作用的药物进行服食。5、节制房事:人到中年体力下降,加之工作紧张,故应节制房事。如果房事频繁,势必使身体过分消耗,损伤肾气。中年人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相应减少行房次数,以适应人体脏腑功能。泰定养生主论指出:“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这是经验之谈,可以参考。(三)老年保健(三)老年保健人体于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其生理过程已进入老化和功能衰退期。其生理特点表现为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机体调控阴
36、阳协调的稳定性降低。再加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改变,退休和体弱多病势必限制老人的社会活动。狭小的生活圈子、孤陋寡闻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其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若遇不良环境和刺激因素,易于诱发多种疾病,较难恢复。1、正确认识和对待衰老:生长壮老死,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所以老年人千万不要意志消沉,自以为老了,什么事都不能做,坐享晚年,精神颓废,食欲不振,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世界老年医学会对老年生活建议:讲究饮食卫生,坚持适量运动,避免离群索居,不要停止工作,切记闭门不出,注意仪容打扮,留出思考时间,倾听他人呼声,提倡叶落归根。老年人往往体弱多病,应树
37、立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还须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一些不良征兆,及时进行预防或治疗。2、畅情志:中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活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老年人应去掉私欲杂念,保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涵养,这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也是中医养生之道的核心内容。老年人要养性,进行性格涵养的锻炼,克制情绪的变化。要防止心理上的老化,人到中年以后,“恐老症”常围绕着人们,以心理上的老化意识日渐突出为特点,有的竟因此而致使其生理上的早衰。3、调饮食(1)食宜多样:老年人不要偏食,不要过分限制或过量食用某些食品,应适当补充一些机体缺乏的营养物质,使老年人获得均衡的营养。例如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
38、减退,容易发生钙代谢的负平衡,出现骨质疏松症及脱钙现象,极易造成骨折。同时,老年人胃酸分泌相对减少,也要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饮食中多食用含钙高的食品,适当补充钙质,对老年人具有特殊意义。乳类及乳制品、大豆及大豆制品是理想的食物钙来源,芹菜、山楂、香菜等含钙量也较高。另外,针对老年人体弱多病的特点,可以常食用莲子、山药、藕粉、菱角、核桃、黑豆等补脾肾益康寿之食品。(2)食宜清淡:老年人脾胃虚弱,消纳运化力薄,其饮食宜清淡。多吃鱼、瘦肉、豆类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不宜吃浓浊、肥腻或过咸的食品。要限制动物脂肪,宜食植物油。提倡老年人饮食“三多三少”,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糖类少、脂肪少、盐少
39、,这也体现了清淡的原则。(3)食宜少缓:老年人宜谨记“饮食有节”,不宜过饱。主张老人少吃多餐,既保证营养充足,又不伤肠胃。进食不可过快过急,应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饮食消化吸收,还可避免“吞、呛、噎、咳”的发生。另外,应勿食或少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老年人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故宜食用软食,忌食粘硬不易消化之品。(4)慎起居:老年人气血不足,护卫肌表的卫气常虚,易致外感,当谨慎调摄生活起居。老年人的生活,既不要安排得十分紧张,又不要毫无规律,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睡眠是老年人的主要休息方式。正常的睡眠是6070岁平均每天要睡8小时左右,7090岁平均每天睡9小时左右,90岁以上平均每天睡101
40、2小时。老年人还要注意保暖,中国民间给老人穿裹肚,裹肚里装棉花、中药防止着凉;老人脱衣或睡觉要保护脐眼不受冷;戴药物保健帽等。三、因时制宜三、因时制宜人生活在自然届之中,人体生命活动必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四季气候变化、昼夜不同时辰等,因时制宜的方法主要是四季养生法。四季养生法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时令气候,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采取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体育锻炼等多种措施,以达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之目的的一系列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色。第四章、四季养生法第四章、四季养生法 第一节、四季养生的原则第一节、四季养生的原则1、顺应主时脏腑的生
41、理特点:按照五行学说,五脏各主其时,即肝、心、脾、肺、肾分别主春、夏、长夏、秋、冬季节。随着季节的变化,脏腑生理功能活动亦随之而有衰旺之时。如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旺于春”。故春季养生就要早起散步,活动筋脉,舒畅情志,适应自然界一片盎然生机,以顺肝之生发之气,而不宜懒卧抑情以逆肝之特性。又如肾主藏精,冬季阴盛阳衰,万物闭藏,人体阳气亦应潜藏,故冬季养生要顺应肾主藏之生理特点,减少剧烈运动和活动,以助阳气内藏,尤忌烦劳大汗,以扰其阳。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的规律提出的四时养生防病的原则。“春夏养阳”就是按照春夏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人体
42、阳气随之而生发的特点,顺时充养、保护,勿耗阳气,使人体内阳气充盛。如春季宜食葱、大枣、花生有利于调护阳气的辛温之品。酸味入肝,又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故春季不宜食之。“秋冬养阴”就是按照秋冬自然界阴盛而万物敛藏,人体阴气随之收敛,阴精潜藏于内的特点,顺时顾护,保养阴精,使精气内聚。3、春捂秋冻:春季阳气初升而未盛,此时人体肌表抗寒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春寒气温骤降,此时必须注意保暖、御寒;秋天是由夏入冬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降低,天气渐凉。但晚秋的温差变化不如春季大,此时虽凉而未寒,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添加衣服,以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地气候,增强御寒能力,调动机
43、体防病功能,则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等。第二节、春季养生法春季,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此时,冰雹消融,春风送暖,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万事万物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应避免耗伤阳气和阻碍阳气的情况发生。这是春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具体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保暖防寒: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很大。因此,“春捂”即“春不忙减衣”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
44、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穿着一方面要宽松舒展,另一方面要柔软保暖,体弱年老之人尤其要注意保暖,当心“春寒伤人”,室温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时也要盖稍厚一点的被子以不出汗为原则。二、要晚睡早起:春天气温回升,春风轻拂,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称之为“春困”。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原则:要晚睡早起,保证一定的活动时间。清晨起床,松解衣扣,散披头发,放松形体,在庭院中漫步,呼吸新鲜空气,使思想意识、灵气生发不息。三、要慎避风邪:中医认
45、为,“风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常与风邪相关连。春季养生的关键是要避风。现代医学亦很重视气流(即风)与健康的关系,因为气流的变化可影响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陈代谢和精神状态。适度气流使空气清洁、新鲜,对健康有益,而反常的气流则有害于人体健康。由于春季多风的作用,加剧了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在春季一定要注意防避风邪。四、要精神愉快:春季调摄精神,应合于春天大自然万物生发的特点,“使其志生。”即通过调节情态,使体内的阳气得以疏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和谐。春应于肝,在志为怒,表现为稍受刺激则易怒,因此在精神修养上要做到心胸开阔,情绪
46、乐观,遇事戒怒。“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而且还可伤心、伤胃、伤脑,从而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怒是所有人最忌讳的一种情绪。五、要勤于运动:春季是运动锻炼的最佳季节。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暖风拂面,万物勃发。这种环境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行气活血。由于寒冷的冬季,人们多在室内活动,空外活动很少,因而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缩无力。进入春季后就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宜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旅游、练气功、钓鱼等。这些户外活动,可以使你充分享受到空气中游离飘动的负离子,它们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六、要美容保健:
47、春天,人们不仅应该从健康的角度加以注意,美容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天气渐暖,室外活动增多了。皮肤病专家认为,阳光、空气及环境气候均能引起皮肤的可见性改变。为了避免皮肤老化,春季尽可能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户外活动应先涂上防晒油、润肤剂,并注意补充水分。水是美容佳品,春天一定要多喝些水。饮水的方法是:早晨空腹或饭前宜饮水,而睡前不要喝水,以免引起眼皮肿胀,进而发展成眼袋。饮水以矿泉水和鲜果汁为最佳,清淡的茶也是很好的饮品。七、要防病保健:春季,气候转暖,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容易出现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脑、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由于早春时节寒冷,干燥的气候,会
48、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一些致病物质会乘虚而入而发病。因此,春季一定要重视防病保健。第三节、夏季养生法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旺盛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于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在夏季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也就是说每天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
49、季的“养长”之气,早早起床接受阳光和晨起清新的空气,对机体大有裨益。由于夏季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更易出现疲劳之感,因此夏日午睡是养生健身的重要方法,既能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更能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养护需要。午睡时间一般以1小时为宜,并注意睡眠姿势,可平卧或侧卧,并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午睡虽然短暂,但它有利于补足必需的睡眠时间,使机体得到充分休息,使神经机能恢复,体力增强,疲劳消除,增强机体的防护功能,更有效地工作和劳动。二、要防暑取凉:盛夏时节,天气炎热,为了解热消暑,采取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若贪凉过度,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
50、,或电扇不离身,或彻夜露宿,对身体健康均十分不利。因为夏季暑热外蒸,人体出汗较多,全身表皮血管扩张,突然遭到凉风吹拂,往往会引起血管收缩,排汗立即停止,造成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室内外温差不易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宜少于25。三、要防晒护肤:夏季烈日炎炎,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能使皮肤晒黑,而且还导致白内障、晒伤皮肤,引发皮肤癌。此外,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人体的体温调节失去平衡,使机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还易发生中暑。因此夏日外出时要戴遮阳帽、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睛的损害。由于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体容易出汗,应注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