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 第 1 页 共 6 页 2323 马马 说说 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2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二、自主预学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伯乐 ( ) 骈 死( ) 槽枥 ( ) ( ) 相 马( ) 粟 ( ) 外见 ( ) 食 马( ) (2)文学常识积累。 马说选自_,作者_,字_,_代著名 文学家。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用以陈述作者 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初一学过的_ 就属这一文体。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故虽 有名马,只辱 于奴隶人之手( ) ( ) (2)骈死 于槽枥 之间 ( ) ( ) (3)马之 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 ( ) ( ) (4)是 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 ( ) ( ) (5)安 求其 能千里也 ( ) ( ) (6)策之不以 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 ( ) (7)执策而 临之 ( ) ( ) 3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3、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例: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 第 2 页 共 6 页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 (2)不能尽其材 同,。 (3)其真无马邪 同,。 (4)才美不外见 同,。 2.一词多义 执策而临之 ( ) 其真无马邪? ( ) (1)策 (2)其 策之不以其道 ( ) 其真不知马也 ( ) 食不饱,力
4、不足(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3)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 (4)之 策之不以其道 (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 策之不以其道 ( ) (5)而 (6)以 而伯乐不常有 ( ) 不以千里称也 (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
5、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本文中“伯乐” “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 第 3 页 共 6 页 4本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六) 总结归纳 本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 的问题,作者 将 比做“千里马” ,将 比做“食马者” ,集中阐述了封 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 之情,对不能知能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 四、课堂练习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祗 辱( ) 骈 死( ) 槽枥 ( ) 一食或尽粟 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 2.马说作者是 (朝代) (姓 名)。文章短小
6、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3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是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或 尽粟一石 : 虽 有千里之 能 :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 第 4 页 共 6 页 才美不外见 : 且 欲与常 马 : 5.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二)课内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7、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2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 ,将人才比做 “ ”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 是 。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 此表达了 的心情。 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
8、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 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五、拓展阅读五、拓展阅读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 而驰,其 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 鞍甲而不息、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
9、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 第 5 页 共 6 页 介:披上战甲。褫(ch) :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 (2)比 行百余里( )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 “外见”的句子是。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课后作业六、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稿“拓展阅读”。 马说导学案答案 二、自主预学二、自主预学 1l pin col xing s
10、 xin s 2见课文下注释 爱莲说 三、互动探究三、互动探究 (二)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三) 1. “食”同“饲” ,喂养 “材”同“才” ,才干、才能 “邪”同“耶” ,语气词相当于“吗” “见”同“现” ,显现 2名词,马鞭 动词,驾驭 表反问,难道 表推测,恐怕 吃 同“饲” ,喂养 助词,的 代词,代“千里马” 表修饰 表转折 按照 拿或用 (四)见教参 (五)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精编 第 6 页 共 6
11、 页 1 1本文要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本文要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 2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 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 3 “伯乐”比喻能识别和发现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人才。 4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六)见教参 四、课堂练习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zh pin col s s 2唐 韩愈 托物言志 3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食马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策之不 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12、而不能通其意 4见教参 5见教参 (二)课内阅读 1、A 2、食马者 千里马 圣明的君主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4、B 5、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第一,要给千里马这样的人才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第二,要发挥他们的长处,把他们放在 最适合的位置;第三,要善于了解他们的需求;第四,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报酬,让他们乐于 发挥自己的才干。 五、拓展阅读五、拓展阅读 1 (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 2 分。每小题 1 分) 2 (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 (本题 4 分。每小题 2 分,译错 1 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1 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 分) 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2 分,只答第一句给 1 分,答第二 句给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