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和规律一、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和规律二、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二、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2道德教育是指依据一定目的,在遵循教育道德教育是指依据一定目的,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规律的基础上,对人们进行的有组织有目对人们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地施加系统道德影响的道德活动。的地施加系统道德影响的道德活动。道德教育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环道德教育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境等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要使道德教育卓有成效,必须正确认识道要使道德教育卓有成效,必须正确认识道德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揭示道德教育的德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揭示道德教育的特殊规律。特殊规律。
2、3(一)道德教育的基本矛(一)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盾通过对道德教育的研究发通过对道德教育的研究发现,道德教育有三个矛盾:现,道德教育有三个矛盾: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同受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同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实际之教育者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间的矛盾;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道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矛盾。4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同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实际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同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
3、要矛盾。因此,根据道德教育的本质特性,审视道德教育因此,根据道德教育的本质特性,审视道德教育的系统和过程,可以将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概括的系统和过程,可以将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概括为为目标统一性与对象定位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目标统一性与对象定位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目标统一性目标统一性表现在道德教育是一种具有价值指向表现在道德教育是一种具有价值指向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对象定位多样性对象定位多样性表现在道德教育是面向多元个体表现在道德教育是面向多元个体的主体间互动活动。的主体间互动活动。5道德教育目标统一性与对象定位多样性之间道德教育目标统一性与对象定位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是道德教育存在与发展
4、的基础。的矛盾是道德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对象定位的多样性、价值的多样化需要统一对象定位的多样性、价值的多样化需要统一的价值标准和核心价值体系;而统一的道德的价值标准和核心价值体系;而统一的道德教育要求则始终面对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教育要求则始终面对具有差异性的个体。道德教育目标统一性与对象定位多样性之间道德教育目标统一性与对象定位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贯穿道德教育过程的始终,是推动的矛盾,贯穿道德教育过程的始终,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发展的内在动力。6(二)道德教育的规律(二)道德教育的规律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有:内容的广博性、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有:内容的广博性、环节的互动性、起点的多端性、进程
5、的重环节的互动性、起点的多端性、进程的重复性、功能的实践性。基于这些特征,道复性、功能的实践性。基于这些特征,道德教育的德教育的规律规律可以概括为:可以概括为:道德教育主客体的交替与互动规律;道德教育主客体的交替与互动规律;道德教育过程的有机性与渐进性相统一规道德教育过程的有机性与渐进性相统一规律;律;道德教育功能的规范性与引导性相契合规道德教育功能的规范性与引导性相契合规律。律。7(一)引导正确性原则(一)引导正确性原则引导正确性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引导正确性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祖国和人民,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祖国和人民,以社会公共利益为重,做一个高尚的人
6、、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重,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等。等。在当代中国,遵循引导正确性原则就是要坚在当代中国,遵循引导正确性原则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道德教育,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道德教育,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道德教育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89(二)可接受性原则(二)可接受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强调道德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可接受性原则强调道德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与主体的道德需要相契合。的主体性,与主体的道德需要相契合。从道德的角度看,道
7、德作为特殊的实践精神,从道德的角度看,道德作为特殊的实践精神,是通过善恶价值的评价和选择来把握世界的。是通过善恶价值的评价和选择来把握世界的。从教育的角度看,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从教育的角度看,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要与作为道德学习主体的个人的道德发方式要与作为道德学习主体的个人的道德发展进程相协调。展进程相协调。10(三)系统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道德教育是诸多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共同构道德教育是诸多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共同构成的关联整体,是依据个体身心的发展规律成的关联整体,是依据个体身心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演进过程。因此,在道德教育实循序渐进的演进过程。因此,在道德教育实践中要遵循系统
8、建构的原则,从多维度系统践中要遵循系统建构的原则,从多维度系统保障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保障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一第一,全方位整合社会资源。,全方位整合社会资源。第二第二,多层次划分具体目标。,多层次划分具体目标。第三第三,着力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着力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11(四)实践性原则(四)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实践性是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也是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道德教特征,也是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道德教育如果脱离了实践,不仅背离了道德的本育如果脱离了实践,不仅背离了道德的本义,还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义,还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
9、实践中开展道德教育有利于加深受教育在实践中开展道德教育有利于加深受教育者对道德知识的理解,触动道德情感,强者对道德知识的理解,触动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志。化道德意志。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导道德实践。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导道德实践。12一、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一、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二、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二、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三、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三、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四、实施道德教育的榜样示范四、实施道德教育的榜样示范13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它们各自具有不同优势。它们各自具有不同优势。道德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或技术教育的道德教
10、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或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方式。当今社会,受教育者接受信特点和方式。当今社会,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主体意识日益增强。这要求伦理学既要吸收人类历史上道德教这要求伦理学既要吸收人类历史上道德教育的文明成果,又要重视在分析道德教育育的文明成果,又要重视在分析道德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改进当代道德教育载体的特点的基础上,改进当代道德教育载体的教育功效,不断创新道德教育方式。教育功效,不断创新道德教育方式。14道德教育的载体是指承载道德教育功能道德教育的载体是指承载道德教育功能的组织系统或主要平台。的组织系统或主要平台。狭义的道德教育载体通常是指较为
11、单一狭义的道德教育载体通常是指较为单一的单位、组织,的单位、组织,如家庭或学校;如家庭或学校;广义的道德教育载体包括家庭、学校和广义的道德教育载体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系统及其互动。社会系统及其互动。15(一)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出发地(一)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出发地家庭道德教育处于整个社会道德教育的基家庭道德教育处于整个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发挥着基础性的道德教育功能。础地位,发挥着基础性的道德教育功能。第一第一,家庭道德教育具有自然亲近性和日,家庭道德教育具有自然亲近性和日常性。常性。第二第二,家庭道德教育是其他道德教育的前,家庭道德教育是其他道德教育的前提。提。16(二)(二)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
12、渠道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也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其目专门机构,也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其目的是培养具备必要道德素质的满足社会需的是培养具备必要道德素质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要的各种人才。第一第一,学校道德教育具有明确的社会主导,学校道德教育具有明确的社会主导性。性。第二第二,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系统性。,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系统性。第三第三,学校道德教育可控性强。,学校道德教育可控性强。17(三)(三)社会是道德教育的大平台社会是道德教育的大平台社会是人们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相互社会是人们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相互关
13、系的总体,关系的总体,是家庭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是家庭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的母环境。教育的母环境。社会道德教育对家庭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社会道德教育对家庭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效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如下教育的成效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如下特点特点:第一第一,开放性。,开放性。第二第二,一定的可选择性。,一定的可选择性。18(一)环节的互动性(一)环节的互动性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是道德人格的五要素,也是道德和道德习惯是道德人格的五要素,也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是相互教育过程中的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
14、互影响的。联系、相互影响的。根据这种特点,道德教育不能偏废、顾此失根据这种特点,道德教育不能偏废、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同时展开多环节彼,而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同时展开多环节的训练和教育,使各环节相辅相成、相互促的训练和教育,使各环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19(二)(二)起点的多端性起点的多端性道德教育要根据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道德道德教育要根据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道德状况、受教育者的道德状态等因素,从实际状况、受教育者的道德状态等因素,从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受教育者的起点和内容。出发,选择最适合受教育者的起点和内容。(三)进程的重复性(三)进程的重复性道德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人格的系
15、统工程,道德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20(四)效果的渐进性(四)效果的渐进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教育的效果是渐进的,道德教育的效果是渐进的,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五)鲜明的实践性(五)鲜明的实践性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知行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知行合一是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合一是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须重视道德知识道德教育必须重视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相一致。和道德实践相一致。21(一)道德叙事(一)道德叙事道德叙事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道德叙事是指
16、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的叙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借助对道德故事的叙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二)知识学习(二)知识学习知识学习是对道德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知识学习是对道德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理解和阐释过程,是对增进道德认知能力的理解和阐释过程,是对增进道德认知能力的道德教育方法的总括。道德教育方法的总括。22(三)情境体验(三)情境体验情境体验式道德教育是使道德教育对象处于情境体验式道德教育是使道德教育对象处于特定情境中,特定情境中,通过设身处的想象或亲历,通过设身处的想象或亲历,加深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
17、判加深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判断和道德直觉的道德教育方式。断和道德直觉的道德教育方式。(四)道德实践(四)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归宿。道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归宿。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关注生命本身,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关注生命本身,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发现道德问题、坚定道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发现道德问题、坚定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23(一)道德榜样的内涵(一)道德榜样的内涵道德榜样主要是指道德上具有较高价值,道德榜样主要是指道德上具有较高价值,其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善且为其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善且为人所崇敬、模仿的
18、英雄人物和英雄集体。人所崇敬、模仿的英雄人物和英雄集体。从从广义广义上看,也包括生活中近距离所感受上看,也包括生活中近距离所感受到的具有积极道德影响的人物,到的具有积极道德影响的人物,狭义狭义的道的道德榜样是指从一定社会道德实践中涌现的德榜样是指从一定社会道德实践中涌现的符合特定道德理想类型的典型人物。符合特定道德理想类型的典型人物。24(二)道德榜样的特征(二)道德榜样的特征第一,先进性与崇高性。第一,先进性与崇高性。第二,时代性与超越性。第二,时代性与超越性。第三,感染力与号召力。第三,感染力与号召力。第四,真实性与可亲近性。第四,真实性与可亲近性。25(三)道德榜样的塑造(三)道德榜样的
19、塑造第一,榜样类型多样化。第一,榜样类型多样化。第二,榜样形象人性化。第二,榜样形象人性化。第三,宣传途径多样化。第三,宣传途径多样化。26(四)学习道德榜样(四)学习道德榜样对道德榜样的学习可以分为集中学习和日常对道德榜样的学习可以分为集中学习和日常学习两种。学习两种。集中学习集中学习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集中地学习道德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集中地学习道德榜样的事迹和精神,如听报告、组织座谈会、榜样的事迹和精神,如听报告、组织座谈会、开班会、撰写学习心得等。开班会、撰写学习心得等。日常学习日常学习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道德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道德榜样、自觉地向道德榜样学习的行为,如参榜样、自觉
20、地向道德榜样学习的行为,如参加社区的志愿活动,坚持低碳的生活理念,加社区的志愿活动,坚持低碳的生活理念,给老弱病残让座,写作道德生活日记等。给老弱病残让座,写作道德生活日记等。27一、道德传播的教育功能一、道德传播的教育功能二、道德传播的现代媒介二、道德传播的现代媒介三、道德传播的伦理责任三、道德传播的伦理责任四、道德传播的社会管理四、道德传播的社会管理28当代社会,道德传播日益成为重要的道德当代社会,道德传播日益成为重要的道德教育形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道德教育教育形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道德教育功能。功能。道德传播包括自然的道德传播和自主的道道德传播包括自然的道德传播和自主的道德传播两种基
21、本形态。德传播两种基本形态。就可控性而言,自主的道德传播强于自然就可控性而言,自主的道德传播强于自然的道德传播,的道德传播,人们能更有效地对其提出伦人们能更有效地对其提出伦理责任的要求,理责任的要求,进行适当的社会管理。进行适当的社会管理。29(一)(一)道德传播可以加速道德知识的更新,道德传播可以加速道德知识的更新,促进道德观念的理解促进道德观念的理解(二)(二)道德传播可以丰富道德教育的形式,道德传播可以丰富道德教育的形式,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三)(三)道德传播使道德教育更贴近生活,道德传播使道德教育更贴近生活,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四)(四)
22、道德传播可以营造道德信息场,提道德传播可以营造道德信息场,提高道德舆论的引导力高道德舆论的引导力30总之,在普及道德知识、传播道德观念、总之,在普及道德知识、传播道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和培养道德行为诸方面,道激发道德情感和培养道德行为诸方面,道德传播都有积极的教育功能。德传播都有积极的教育功能。道德教育离不开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使道道德教育离不开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使道德教育者的作用超越一般传统的对象。德教育者的作用超越一般传统的对象。但是,如果缺乏合理引导和规范管理,道但是,如果缺乏合理引导和规范管理,道德传播对于道德教育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德传播对于道德教育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31道德传播的媒
23、介是指在道德传播过程中承道德传播的媒介是指在道德传播过程中承载、扩大和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是联结载、扩大和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是联结道德传播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道德传播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物质、符号和信息是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物质、符号和信息是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一)个人媒介(一)个人媒介个人媒介是指个人成为道德传播的中介,个人媒介是指个人成为道德传播的中介,通过个人的社会影响、言谈举止甚至形象、通过个人的社会影响、言谈举止甚至形象、服饰来传导特定的道德价值、道德观念和服饰来传导特定的道德价值、道德观念和道德行动模式。道德行动模式。32(二)组织媒介(二)组织媒介组织是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社会现
24、象,是人们组织是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社会现象,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并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所建为实现特定目标并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所建立的相对独立的次级社会群体。立的相对独立的次级社会群体。(三)大众媒介(三)大众媒介道德传播的大众媒介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道德传播的大众媒介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先后大致经历了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先后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等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等不同阶段。当代社会最有影响的大众媒介是不同阶段。当代社会最有影响的大众媒介是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33道德传播的伦理责任是指道德传播主体的
25、道德传播的伦理责任是指道德传播主体的道德义务承诺,道德义务承诺,以及由此所应承担的道德以及由此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它包括两层责任。它包括两层含义含义:一是指道德传播者在道德上应为或者不应一是指道德传播者在道德上应为或者不应为的义务;为的义务;二是指道德传播者对违反这些义务后所产二是指道德传播者对违反这些义务后所产生的不利道德后果应承担的责任。生的不利道德后果应承担的责任。34(一)扬善弃恶的价值取向(一)扬善弃恶的价值取向扬善弃恶是道德传播的首要伦理责任。扬善弃恶是道德传播的首要伦理责任。善和恶是人类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价值善和恶是人类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价值标准。标准。道德传播要引导受教育者
26、树立正确的善恶道德传播要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念,培养合理的善恶情感,趋善避恶。观念,培养合理的善恶情感,趋善避恶。35(二)传播真实的道德事件(二)传播真实的道德事件真实性是指传播内容与客观事实相符,能反真实性是指传播内容与客观事实相符,能反映事实真相,映事实真相,它是国际公认的传播原则和共它是国际公认的传播原则和共同标准。同标准。道德传播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所传播的道道德传播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所传播的道德事件、道德人物、数据和观点等必须准确德事件、道德人物、数据和观点等必须准确可靠,引文、史料及背景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可靠,引文、史料及背景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
27、效应、刺激受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刺激受教育者的情绪而歪曲道德事实。教育者的情绪而歪曲道德事实。36(三)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三)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一切社会结构及其运行相对稳公序良俗是一切社会结构及其运行相对稳定的应有环境,定的应有环境,它是规范和约束个人、群它是规范和约束个人、群体以及组织的非正式制度。体以及组织的非正式制度。道德传播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传播道道德传播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传播道德知识、道德观念和道德事实,但必须尊德知识、道德观念和道德事实,但必须尊重和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重和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37(四)(四)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提升人
28、们的道德境界是道德传播的终极伦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是道德传播的终极伦理责任。理责任。道德传播的教育功能的实现,最终要落实道德传播的教育功能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人们从初始道德境界到理想道德境界的到人们从初始道德境界到理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上。提升上。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道德传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道德传播可以通过轻松娱乐的形式,在潜移默化播可以通过轻松娱乐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传播道德知识,引导道德观念。中传播道德知识,引导道德观念。38实现道德传播的伦理责任:实现道德传播的伦理责任:一方面一方面需要培养传播者的道德自律。道德需要培养传播者的道德自律。道德传播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动机
29、,而且传播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动机,而且要具备道德敏感性。要具备道德敏感性。另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播者的社会监督。除要加强对传播者的社会监督。除了传播立法和行业规范之外,还应建立专了传播立法和行业规范之外,还应建立专业的传播评议制度,完善对传播者伦理责业的传播评议制度,完善对传播者伦理责任的社会评价网络。任的社会评价网络。39(一)道德传播的法律规范(一)道德传播的法律规范在法律、行政和经济三种社会管理手段中,在法律、行政和经济三种社会管理手段中,法律是最基本的管理手段。法律是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以法律规范道德传播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以法律规范道德传播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这些法律规范既
30、包括宪法,也包的做法。这些法律规范既包括宪法,也包括刑法、民法和新闻出版法等部门法,甚括刑法、民法和新闻出版法等部门法,甚至还有行政规章和国际法。至还有行政规章和国际法。40(二)(二)道德传播的行政管制道德传播的行政管制尽管各个国家的传播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存尽管各个国家的传播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存在差异,但是,以行政的力量对传播媒介在差异,但是,以行政的力量对传播媒介进行不同形式的管制,保证信息传播与国进行不同形式的管制,保证信息传播与国家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是各国政府通行的家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是各国政府通行的做法。做法。(三)道德传播的经济引导(三)道德传播的经济引导通过经济赏罚,政府可以对道德传播进行通过经济赏罚,政府可以对道德传播进行有效引导。有效引导。41联系实际分析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和规律。联系实际分析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和规律。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有哪些?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有哪些?如何发挥道德榜样的教育作用?如何发挥道德榜样的教育作用?如果道德传播者的道德责任发生冲突,应该如如果道德传播者的道德责任发生冲突,应该如何解决?何解决?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