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课题1 1 空气空气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能够根据气压原理,对、能够根据气压原理,对“空气里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现象进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得出氧气在空气中分析和解释,并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约占约占1/51/5体积的结论。体积的结论。2 2、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数。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是在密闭容器还是在敞口容器中、拉瓦锡是在密闭容器还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进行实验?2、拉瓦锡通过实验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拉瓦锡通过实验最终得出了什么结
2、论?3、拉瓦锡是通过什么实验现象知道氧气约、拉瓦锡是通过什么实验现象知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占空气体积的1/5?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实验,根据气压原理分析滴管吸根据气压原理分析滴管吸水的原理水的原理1 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探究空气中氧气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体积分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2 2、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量白烟白烟。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总体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总体积的积的1/51/5。3 3、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
3、磷红磷红磷 氧气氧气点燃点燃 P O2P2O5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有毒性,可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有毒性,可溶于水。溶于水。【思考思考1】红磷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红磷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烟是什么物质白烟是什么物质?过量过量红磷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消燃烧消耗耗集气瓶内空气中的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思考思考2】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4 4、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1/5。(1 1)装置漏气)装置漏气(2 2)红磷的量不足)红磷的量不足(
4、3 3)红磷燃烧后,未等冷却至室温)红磷燃烧后,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就打开弹簧夹【思考思考3】造成实验误差(进水体积造成实验误差(进水体积小于小于1/5)的原因可能)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是什么?【思考思考4】本实验还说明空气中成分:本实验还说明空气中成分:氮气(氮气(N2)的什么性质?)的什么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拓展提升:选用下图装置用于测定空气拓展提升:选用下图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中氧气含量,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资料: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资料: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课后作业:配套练习
5、l1.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能区分说明对象分为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理两类;其次是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外部特征,事理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内在特征。l2.该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察学生对这类题型答题思路。因此一定要将这些答题技巧熟记于心,才能自如运用。l3.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l4.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
6、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已见,但在答题时要就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l5.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l6.另外,木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而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的不同,从而在连接处引起松动,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l7.家具的主体建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
7、理相同。根据建筑物体积、材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榫卯呈现出不同的连接构建方式。l8.正是在大米的哺育下,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加速度的文明发展轨迹。河姆渡文化之后,杭嘉湖地区兴盛起来的良渚文化,在东亚大陆率先迈上了文明社会的台阶,成熟发达的稻作农业是其依赖的社会经济基础。l9.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l10.剪纸艺术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填补创作者精神上的空缺,使沉浸于艺术中的人们忘掉一切烦恼。或许这便是它能在民间顽强地生长,延续至今而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