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 有人说,没有诗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有人说,没有诗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更庆幸的是,诗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诗里,我们不诗的国度里,更庆幸的是,诗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诗里,我们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获得了性情上的陶治,更获得了心智上的滋仅得到了美的享受,获得了性情上的陶治,更获得了心智上的滋养。古诗如此,新诗亦如此。养。古诗如此,新诗亦如此。之前之前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春长沙,此诗表现出伟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雄视天下的长沙,此诗表现出伟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他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学习闻凌
2、云壮志,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他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一篇诗歌红烛,我们来共同体会先生的的赤子情一多先生的一篇诗歌红烛,我们来共同体会先生的的赤子情怀。怀。红红 烛烛闻一多学习目标Contents1231 1、学习诗歌的、学习诗歌的“三美三美”原则。原则。2 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理解意象、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理解意象“红烛红烛”的象征意义。的象征意义。3 3、感受诗歌蕴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感受诗歌蕴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感。爱国情感。作者简介 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1899-1946),原名闻家骅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
3、。18991899年年1111月月2424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战士。1912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19251925年,年,2727岁的闻一多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岁的闻一多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这七处龙和旅顺、大连这七处“失地失地 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小孩子,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小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
4、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诗集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1922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1926年年从美
5、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红烛这首诗写于深层根基。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红
6、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红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新月派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该诗派大体上以影响很大。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1926年春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湘、饶孟侃、孙大雨等。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因闻一多在诗
7、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三美”主张,因此新月派又主张,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格律诗派”。1927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三美三美”主张主张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
8、美: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仅包括诗的实力不仅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建
9、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建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该一样长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了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律诗就有了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课文赏析课文赏析 诗歌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诗歌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红 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物 与与“我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
10、归结到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境界,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这样一个境界,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隐的一句诗彻底奉献的人生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灰”与与“泪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索过程和结果。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
11、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课文赏析课文赏析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
12、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不误!不误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
13、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
14、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获,但问耕耘。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本文共分为五部分: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节: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第一节: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第二、三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第二、三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第五至第七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15、。第五至第七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第八、九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对鼓励的呼唤。第八、九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对鼓励的呼唤。无题无题李商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
16、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情人。引子出处引子出处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
17、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灰灰”与与“泪泪”两层。两层。2 2、3 3、4 4节节“灰灰”5 5、6 6、7 7、8 8节节“泪泪”品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品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2、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诗
18、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在。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人与物化,意与境融境融”。一一个个“吐吐”字;字;逼真地描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神态。3、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这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
19、悟的过程觉悟的过程。“不误,不误不误,不误”采用反复的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前后采用反复的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前后两种截两种截然相反的然相反的回答,表明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了诗人的醒悟,包含着诗人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包含着诗人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也有力地表现了愧,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红烛”精神精神的的可贵,表现了诗人对可贵,表现了诗人对“红烛红烛”精精神的敬仰。神的敬仰。4、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当时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
20、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5、第6节“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里这里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引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引发了诗人的同情、
21、惊疑、思索。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是还发了诗人的同情、惊疑、思索。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是还有有“残风残风”的存在,的存在,“残风残风”隐指反动势力。隐指反动势力。红烛流泪是因为流得不红烛流泪是因为流得不稳而急得流泪,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稳而急得流泪,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6、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用用“侵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
22、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用“着急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7、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第第8 8、9 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
23、呼唤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红烛啊!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人们通常说通常说“一分耕耘,
24、一分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献身精神。理清抒情脉络 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颜色,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红”字上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
25、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诗人自身。诗的主体。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部分就是扣住“灰灰”与与“泪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最后一节归结到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人生宗旨。红烛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更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更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迫使
26、人的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途,去烧迫使人的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出 “慰藉的花儿慰藉的花儿”和和“快乐的种子快乐的种子”。诗人通过诗人通过红烛红烛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抱负。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抱负。探究主旨1 1、全诗扣住、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一共问了几次?一句,一共问了几次?赏析表现手法第一问:吐出你的心来比比,第一问: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可是一般颜色?第二问: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第二问:
27、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然后才放出光来?第三问:既已烧着,又何苦第三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伤心流泪?全诗全诗扣住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有有的问而不答的问而不答,有的,有的一问两答,有的一问一答,在问问答一问两答,有的一问一答,在问问答答中,酣畅淋漓的抒情言志,诗人向读者完全敞开了心扉,把答中,酣畅淋漓的抒情言志,诗人向读者完全敞开了心扉,把一颗心交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他那热情磅礴,精神焕发的诗句一颗心交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他那热情磅礴
28、,精神焕发的诗句中,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为他那种献身祖国一中,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为他那种献身祖国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动。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动。2、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是这是反复呼告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小结 早先所知的闻一多先生,并非诗人,而是斗士。这与他的死有关,早先所知的闻一多先生,并非诗人,而
29、是斗士。这与他的死有关,一副斗士的铁骨,被那最后的演讲承载着,撞击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副斗士的铁骨,被那最后的演讲承载着,撞击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由此想到了屈子,虽赴死的方式不同,却都感天动地,悲壮激越。有由此想到了屈子,虽赴死的方式不同,却都感天动地,悲壮激越。有人道屈子首先是政治家,而后才是诗人,因为政治家使其择死;然而人道屈子首先是政治家,而后才是诗人,因为政治家使其择死;然而让后人年年端午而祭,则是诗人之死,死得诗意。我想闻先生震撼人让后人年年端午而祭,则是诗人之死,死得诗意。我想闻先生震撼人心之死,大概亦如此吧。如果说屈子的香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心之死,大概亦如此吧。如果说屈子
30、的香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则使斗士不朽!则使斗士不朽!红烛红烛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红烛之光,是先生燃其生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红烛之光,是先生燃其生命所发之爱国之光。命所发之爱国之光。“青春青春”不止意味着宏不止意味着宏图大志、激情与梦想,还意图大志、激情与梦想,还意味着使命与责任,意味着要味着使命与责任,意味着要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史担当。而这不仅仅是一句史担当。而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付诸实践的奉献。口号,更是付诸实践的奉献。希望我们都能像红烛一样,希望我们都能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再 见Thanks for you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