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Bell Palsy)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 刘楠 教授 面神经的解剖生理面神经的解剖生理 面神经包含四种神经纤维,分别与四个核柱面神经包含四种神经纤维,分别与四个核柱 相连。相连。 特殊内脏运动核面神经核,支配面部表情肌等特殊内脏运动核面神经核,支配面部表情肌等; 一般内脏运动核上泌涎核,司泪腺、颌下腺和一般内脏运动核上泌涎核,司泪腺、颌下腺和 舌下腺等的分泌;舌下腺等的分泌; 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外耳道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外耳道 及耳壳后部皮肤感觉;及耳壳后部皮肤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端,传导舌前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端,传
2、导舌前2/3味觉。味觉。 面神经面神经 脑桥延髓沟脑桥延髓沟 (中中) 内耳门 茎乳孔 Facial n. 面神经核面神经核 孤束核孤束核 上泌涎核上泌涎核 泪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舌前舌前2/3 味觉味觉 翼腭翼腭N节节 下颌下下N节节 膝神经节膝神经节 定 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Bell)麻痹,是 指病因不明的、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急性 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 痹。 Bell麻痹名称的由来 19世纪的杰出神经病学家查尔斯贝尔爵士,他用 驴作试验,在一八二一年发表论文,明确地把支 配颜面的神经分为运动神经(面神经)和感觉神 经(三叉神经),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面神经麻痹 的临
3、床及有关内容。特别是面神经症状学的记录, 病初颞侧头痛,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沿面神经 干有压痛,麻痹后天达到高峰,患者面部浮肿, 讲话、咀嚼、闭眼障碍,不能吹口哨,与今日命名 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极为相似。 流行病学 我国于80年代在长沙、成都、广州、哈尔滨、上海、银川 等六城市居民进行了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63195人中发现患有神经系统疾病3,498人,其中贝尔氏 麻痹269人(7.7),患病率为425 7/10万人口,全国调 整率和世界调整率分别为320.310万人口和390.910万 人口,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第六位。国外资料报 道:其患病率仅为510万人口,明显比国内
4、资料低。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种学说: (1)炎症性:可能由潜伏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所致。在本 病的治疗过程中,行减压手术时,常发现乳突气房内 含有棕黑色粘性液体,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分泌性 中耳炎鼓室内分泌物颇相似。 (2)血运性:可能由于血运供给紊乱致面神经缺血,其 原因是由于受凉风吹袭引起血管神经机能紊乱,致小 动脉痉挛。当面神经发生水肿,因血管被压迫,则缺 血更为严重,使面神经的血液供应受到障碍,从而影 响神经的传导,支配面肌运动的功能暂失。若面神经 血供的侧支循环建立,则面神经的功能可以恢复。 (3)病毒性: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和 风疹病毒侵入机体后,均易与面神经亲和,使之充
5、血、 水肿,影响其功能的传导。 临床表现及体征 (1)单侧周围性完全面瘫:患侧面部麻木,表情动作丧失,不能蹙 额,皱眉,闭眼。患侧鼻唇沟浅,口角下垂偏斜。不能吹口哨,鼓腮 漏气,说话欠清晰,不能发“波”“坂”等爆破音。抬头时额纹消失, 眉毛较健侧低。眼裂变大,眼泪外溢。面颊肌麻痹导致进食时液体易 从口角外流,固体易嵌塞在齿颊间隙。 (2)Bell征:闭眼时麻痹侧眼球上窜,露出下方白色巩膜。久之下睑 外翻,流泪,结膜、角膜因长期外露而干燥。 (3)颈阔肌征:患者用力前屈,检查者抵住额部,健侧颈阔肌收缩, 患侧不动。 (4)听觉过敏:由于镫骨肌麻痹,鼓膜张肌紧张,微小声音产生强 震动,听觉过敏。
6、(5)泪腺分泌障碍:患侧泪腺分泌减少 (6)唾液分泌障碍:患侧下颌腺分泌减少 (7)味觉异常:舌前2/3味觉异常 Bell征 左眼裂闭合不全,露白征 露齿时左鼻唇沟浅 Hunt综合征 病因:带状疱疹病毒 病变部位:面神经膝状神经节,波及邻近 的听神经 三主征: (1)外耳道、耳廓周围的带状疱疹 (2)面神经麻痹 (3)耳鸣、听力减退、眩晕 诊断要点 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二、可有感冒受寒史,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 三、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检查时发现患侧额 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浅,口角低, 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 四、病变在茎乳突孔以上,影响
7、鼓索神经时,则有舌前 2/3味觉障碍;病变在镫骨神经分支上方时,可伴有听觉 过敏;病变在膝状神经节,则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外耳道 与耳廓的疱疹及感觉障碍。 五、无其他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六、辅助检查:患病后1421天时,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 传导功能测定可协助判断疗程及预后。 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但多双 侧性,有对称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 离现象。 2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多有原发病如中耳炎、迷 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的特殊症状及病史。 3后颅窝的肿瘤(桥小脑角瘤)或脑膜炎引起的 周围性面瘫,大多起病缓慢,且有其他脑神经受 损或原发病的表现。 4.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5.
8、莱姆病 伯氏螺旋体感染导致面神经麻痹,可 伴慢性游走性红斑或关节炎史,病毒分离及血清 学实验有助于确诊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病变部位 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 桥脑下部、面神经管、 中耳或腮腺等 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 层中枢之间,即一侧皮 质脑干束 抬头额纹 消失 不消失 肢体瘫痪 无 常有 唾液分泌及味觉障碍 可有 一般无 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 征 无 常有(如椎体束征) 头颅CT和MR 一般正常 常发现异常病灶 治 疗 治疗原则: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充血和 水肿,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西药治疗: 激素疗法;地塞米松、强的松等 改善微循环;地巴唑等 抗病
9、毒药物;针对Hunt综合征,应用阿昔洛韦 神经营养剂:B族维生素如 VitB1,VitB12(弥 可保)等 (2)理疗: (3)按摩与锻炼; (4)神经封闭疗法; (5)针刺疗法; (6)中药辨证治疗 (7)外科手术治疗:即行面神经减压术,开放骨性 面神经管,切开神经鞘,使面神经减压,防止神 经变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法,尚有一些新 开展的手术疗法。 激素疗法 原理:减轻水肿,改善面神经在神经管内的受压状态,防 止面神经变性 治疗方法: (1)口服或静点地塞米松,开始3060mg/日,逐渐减量, 到两周为止。最大剂量所需时间根据麻痹程度而定,一般 47天。 (3)强的松:无论患者年龄大小,发
10、病时间长短,均给予 强的松20mg,早晨一次口服,连续服周。强的松治疗面 瘫疗效确切,有人用面瘫面神经功能指数(Fal:al Nerve Functin In dez FNFI)评价用强的松疗效,结果FNFI由治 疗前55 3%提高呈96 6%。 激素疗法与预后的关系:一般认为,轻度麻痹治愈率与给 药与否关系不太大,而中度以上麻痹则用药能使治愈时间 缩短,治愈率提高。神经的Waller变性在麻痹症状出现后 周完成,因而,应在神经变性前早期给药,否则预后不 良。 预 后 (1)不完全性面瘫起病后13周即可开始恢复,12月内可望明显恢 复并逐渐痊愈。年轻患者预后较好。较轻度的面瘫不论治疗与否,痊 愈率可达92左右。 (2)有受凉史起病者预后较好,面瘫后4天镫骨肌反射存在者预后较好。 (3)发病时伴乳突疼痛,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者,老年 患者均预后不佳。 (4)发病早期(57天)检查面神经传导速度对完全性面瘫患者的预后 判定有一定帮助。患侧诱发的肌电动作电位M波波幅健侧的30, 可望2个月内恢复;1030需28个月恢复,并可能出现并发症; 10需612个月恢复,并多伴有面肌痉挛及联带运动等合并症 (5)如病后10天面神经出现失神经电位,恢复时间则将延长,平均需3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