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城市化模式选择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95419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城市化模式选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区域经济学城市化模式选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区域经济学城市化模式选择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区域经济学城市化模式选择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区域经济学城市化模式选择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经验以及中国四种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利弊分析不同城市化发展模式 利弊分析不同城市化发展模式 及其利弊分析城市化的发展UNIQUE&PPT PRESENTS城市化是推城市化是推动经济动经济社社会会文化向文化向现现代社代社会变迁会变迁的一股重要力量的一股重要力量,当当今今世界世界,尤其是广大的尤其是广大的发发展中展中国国家家,正在正在经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进程程 。2008 2008 年全球人口中城市人口已年全球人口中城市人口已经经超超过过了了 50%,50%,联联合合国国也也预测预测 2030 2030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将达到到 60%60%。然而面。

2、然而面临临着不同的着不同的时时代背代背景和景和约约束束条条件件,不同不同国国家和地家和地区区,尤其是尤其是发发展中展中国国家家与发达国与发达国家之家之间间的城市化的城市化过过程和程和结结果却迥然不同。正如果却迥然不同。正如联联合合国国助理秘助理秘书长书长沃利沃利.恩道恩道所言所言,“,“城市化城市化极极可能是无可比可能是无可比拟拟的未的未来来光明前景之所在光明前景之所在,也可能是前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所未有的灾难难之凶兆之凶兆”。所以。所以,未未来会怎样来会怎样也就取也就取决决于我于我们当们当今的今的所作所所作所为为 。当当前前,一一个国个国家如何家如何选择选择正确的城市化道路正确的城市化道路

3、,是是关关系到系到其城市化能否健康其城市化能否健康发发展的根本展的根本问题问题。以德国为国为代表的中小城镇为镇为主的城市发发展模式 德德国国的城市化的城市化进进程程 1.城市化的准城市化的准备阶备阶段段(19世世纪纪初一初一19 世世纪纪 40年代年代)在这个时期,德国依然是以农业和农村为主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农村人口占总人 口的绝大部分,城市人口比重很小,仅有一些主要的传统城市初具规模。柏林人口172万,汉堡31万,德累斯顿 6万,科隆5万左右,慕尼黑3万,这些在工业革命前形成的城市主要是作为行政军事和宗教中心而存在,为后来德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成为了吸引农村

4、人口转移的重要据点。这一时期,德国的小城镇也有发展,分布比较广。以德国为国为代表的中小城镇为镇为主的发发展模式2.城市化初期城市化初期发发展展阶阶段段(19世世纪纪40 年代一年代一19世世纪纪 70年代初年代初)随着工业化的起步,德国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启动。这一时期德国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功能日益多样化。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德国出现了一批以工矿业城市为主的新兴城市,例如鲁尔区的塞尔多夫、多特蒙、杜伊斯堡、埃森等。这些城市主要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煤矿、铁矿等)以及水陆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天独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劳动力就业。这些城市不断沿

5、公路、铁路和河道向外扩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规模也迅速增加,从而由工业化前的中小城镇或村庄快速发展成为大城市。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人口增加更为突出,如柏林在 1805 年人口已达41.9万、慕尼黑11万、科伦9.7万、布勒斯劳1.4万。以德国为国为代表的中小城镇为镇为主的发发展模式3.城市化加速城市化加速发发展展与与基本基本实现阶实现阶段段(19世世纪纪70年代初到一年代初到一战战前前)这一时期是德国城市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从1871一1910年,德国城市人口从1428万增加到3896万,39年增加了2.72倍,同时城市化水平从36.1%增长到60%。而农村人口在1890一1900年间就开始

6、出现了绝对减少的趋势。在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同时,城市行政区划不断向外扩展,并入了周边的区域和人口,进而加速了德国的城市化进程。面对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口,许多城市管理当局根据发展的需要,将城市划分为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等,使城市混乱无序的局面大为改观,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以德国为国为代表的中小城镇为镇为主的发发展模式4.实现实现高度城市化高度城市化阶阶段段(二二战战以以来来)两次世界大战当中,德国也遭受了战争的严重打击,经济衰退,大量人口战死疆场,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到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经过战后经济恢复,经济发展己达到很高水平,并实现了高度城市化。在此过程中,德国开始由集中型城市化向

7、分散型城市化发展,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类型以及空间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中小城市获得了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在中小城市分布的比重逐渐提高。在大城市发展速度放缓的同时,德国的小市镇蓬勃发展起来。1965年至1985年间,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仅增加了1座,10至50万人口的城市增加了6座,5至10万的城市增加了32座,而1至5万的小市镇增加了458 座之多,且小城市的增长比例远远高于大城市。据1985 年统计,联邦德1007 万人生活在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中,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6.4%,居住在2千至10万人口的小市镇中的人数高达375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1.4%,居优势地位。

8、以德国为国为代表的中小城镇为镇为主的发发展模式以德国为国为代表的中小城镇为镇为主的发发展模式 在大城市增速放缓,中小城市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德国城市化原有的城乡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及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由于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现代交通网的全面建设,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电视、广播、电话等信息传播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城市在区位及物质技术方面的优势已经明显减弱,大多数小城市的居民不仅收入上与大城市居民没有什么差别,而且也同样可以享受现化的城市生活。相反,大城市由于人口高度集中而面临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房价上涨、就业困难等问题日趋严重,因而对企业和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在此

9、情形下,小城市往往比大都市更能够吸引大量的企业、公司和青壮劳动力进入和集聚。以德国为国为代表的中小城镇为镇为主的发发展模式 1.以德国为国为代表的中小城镇为镇为主的发发展模式虽然大城市人口总规模在起伏中略有增长,但其在德国人口中的比重在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见表4一19)由于各等级城市之间的比例趋于合理,城市的空间分布更为均衡,原有大城市在人口膨胀阶段产生的种种城市问题有所缓解。总之,自20 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的城市化已由城市向心集聚的初级阶段进入由点向面扩散的高级阶段。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中城市为主的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中城市为主的发展模式 美美国国的城市化的城市化进进程

10、程 19世世纪纪末期以末期以来来,新的工新的工业发业发展展热热点点发发生在生在辽阔辽阔的北美地的北美地区区,工,工业发业发展展给给美美国带来国带来深刻的深刻的变变化化,其中的一其中的一个个就是最就是最终终把把这个这个以以乡乡村村为为主的主的国国度度转变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美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美国国的城市化的城市化进进程中程中发发展受到展受到以下几以下几个个因素的因素的驱动驱动:外:外来来移民移民,欧欧洲的投洲的投资资,北美消北美消费费的全面增的全面增长长,其中最重要的是制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制造业业的迅猛的迅猛发发展展,尤其是大尤其是大规规模生模生产产的的发发展展“在工在工业业化化进进程

11、的程的带动带动下下,美美国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美。美国国城市人城市人 口占口占总总人人 口的比重口的比重从从 1870年的年的2 5.0%提高到提高到 1920年的年的 50.9%,仅仅用了用了 50 年年的的时间时间(见见表表 4一一20)。20 世世纪纪下半叶下半叶,美美国国取代取代欧欧洲成洲成为为了世界了世界经经济发济发展的中心展的中心,其城市化其城市化发发展展展展现现出出来来的一些新的特征的一些新的特征鲜鲜明地反映了明地反映了世界城市化世界城市化发发展的新展的新趋势趋势。以美国为国为代表的大中城市为为主的发发展模式以美国为国为代表的大中城市为为主的发发展模式 1.城

12、市化准备阶备阶段(18 世纪纪末一19 世纪纪中叶)在独立之初,美国13个州的总人口不到40万,农村人口有370万,城市人口相当之少。此时的美国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和农村占主导的国家,畜力、风力是最为重要的动力,马车和帆船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城市半径一般不超过一到二英里。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工厂制度的确立、国外移民的涌入以及铁路运输体系的建设,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迁移,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从1800的6.1%上升到1860年的19.8%;人口超过2500人的城市从1790年的24个发展到1860 年的392个,城市人口总数增长到620万人。1870年有990万人居住在66

13、3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5%,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以美国为国为代表的大中城市为为主的发发展模式 2.基本实现实现城市化阶阶段(19世纪纪中叶20世纪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动机和内燃机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并在约50年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在西部开发和西部城市速成式发展的带动下,美国城市化在区域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改变了过去不平衡发展的局面。1920年以后,遍布全美国的高速公路和快速发展的石油业使汽车取代了其他运输工具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工商业仍然

14、向城市中心集中,中心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单个城市的向心集聚达到顶点。同时,随着小汽车的逐渐普及,中心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扩散,郊区住宅不断出现,出现了城市人口郊区化的趋势。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美国逐渐建立了现代化的城市体系。以美国为国为代表的大中城市为为主的发发展模式 3.实现实现高度城市化阶阶段(20世纪纪中叶至今)1950年以来,美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转变,在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占95%左右,非农劳动力占87%左右,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上升并超过了50%,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并对城市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阶段,美国

15、的城市化速度放缓。1960年至2005年,城市人口比重从70%提高到80.8%,城市人口增长率也下降到1.5%左右,农村人口数量小幅波动,基本稳定。这个时期美国已经实现了高度城市化,在此基础上,美国城市人口的分布趋于分散化。以美国为国为代表的大中城市为为主的发发展模式 美国的城市发展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还表现出明显的郊区化特征。城市郊区化也称为逆城市化,但它并不是指城市人口向农村回归,也不是指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或大城市的人口向卫星城市迁移的倾向。随着这一过程的深入发展,不仅有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工商业也向着空间潜力大、生态环境好和经营成本低的郊区转移。以美国为

16、国为代表的大中城市为为主的发发展模式 当然,郊区化在改善美国城市人口和经济布局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的过度蔓延,土地的粗放利用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1950年到2005年,美国城市用地从 22889 平方英里增加到 92505 平方英里,增加了3 倍多,城市用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比重从0.65%增加到2.6%,增长的很大部分都是郊区用地。另外,城市的过分蔓延还加大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使聚集经济效益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心城市的衰退。20 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而导致的通勤成本增加,以及中心城区环境得到改善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郊区的居民又重新回到城市中心,形成了一股再城市化

17、的潮流。(一一)改革改革开开放前中放前中国国的城市化道路的城市化道路 1.在改革在改革开开放前放前,中中国实国实行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体制,发发展展单单一的公一的公有制有制经济经济,政府在政府在实现实现民族民族独独立立 自强和短期自强和短期内内赶超英美赶超英美发发达国达国家的宏家的宏伟伟 目目标标下下实实施以重工施以重工业为业为主的工主的工业业化化战战略略,政政府府统揽经济统揽经济社社会发会发展各方面的事展各方面的事务务,其中其中对对城市控制最城市控制最为为严严格格。在。在这样这样的背景下的背景下,改革改革开开放前中放前中国国城市化城市化发发展徘徊展徘徊不前不前,甚至出甚至出现现波折反波折反

18、复复。总总体体来来看看,这这一一阶阶段中段中国国的城的城市化道路可以市化道路可以概概括括为为政府控制型的政府控制型的滞滞后城市化道路。后城市化道路。我国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选择我国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选择(二)改革开开放后中国国的城市化道路的转变转变 1.以小城镇镇建设为设为主的阶阶段(1979一1996 年)这一阶段国家初步确立了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的指导方针。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这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必由之路。1980年10月,国家建委在北京召

19、开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确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中央十分明确地把城市发展方针的重点放在”积极发展小城镇,对小城镇发展,要逐步用现代工业交通业,现代商业服务业,现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把它们武装起来。我国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选择 这一阶段国家进一步明确了以发展小城镇为主的指导思想。1987 年3月,邓小平在回顾八年来农村改革问题时讲,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新兴的城镇和新兴的中小企业,这恐怕是“必由之路“。他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50%的人的出路问题。农民不往城市跑,而

20、是建设大批小型新型乡镇。1998年国家将城市发展方针修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十四大后不久,江泽民在主持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时明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要与建立社会主义新型集镇结合起来”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我国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选择 2.城镇镇化加速发发展与积极与积极探索新型城镇镇化道路的阶阶段(1997 年以来来)1997 年,国务院批转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启动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至2010年 3 月,国务院批转了 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

21、革。我国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选择 这这一时时期国国家的城镇镇化发发展的指导导方针针有以下几个个特点:首先,将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五计划纲要提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十五计划同时提出,要“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22、。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其次,强调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发展新型的城乡关系。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做出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要求自觉顺应这一趋势,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 首次提出,要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十七届三种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我国总体上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

23、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我国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选择 再次,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国家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集约式的城镇化道路。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城镇化,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城镇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水等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集约式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选择 最后,明确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总体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

24、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我国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选择 总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突出体现在从拒绝和排斥城镇化转变为将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小城镇转变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并发展形成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从小城镇在农村体系内封闭运行到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从计划控制为主到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作用;从专注于城镇规模和数量到强调城镇化质量和效应,走可持续发展和集约式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国四种种主要的城市化发发展模式1.大城市超前大城市超前发发展是普遍展

25、是普遍规规律律2.大城市具有聚大城市具有聚集集经济经济效益效益3.“城市病城市病”是大是大城市城市发发展不足展不足的表的表现现大城市重点论城市化发展模式中等城市重点论1.大中城市地大中城市地区区分布不均分布不均衡容衡容纳纳人口人口有限,有限,环环境,境,资资源承源承载载力力有限有限2.小城小城镇镇可以可以解解决决我我国国人人数众数众多的多的农农村剩余村剩余劳动劳动力力转转移移问题问题小城市重点论1.城市群是城市城市群是城市化的高化的高级级形形态态2.解解决单个决单个城市各城市各种种“城市病城市病”,带动带动以核心城以核心城市市为为中心的周中心的周边边城市城市发发展展3.优优化城化城镇镇和和产业

26、产业空空间间布局,是布局,是区区域域经济发经济发展展的引擎的引擎城市群理论1.承接大城市承接大城市扩扩散,吸引散,吸引农农村村生生产产要素同要素同时时避免大城市和避免大城市和小城小城镇镇的突出的突出问题问题2.以以县县城,小城城,小城镇镇,建制,建制镇为镇为依托建依托建设设上千上千个个新的中等城新的中等城镇镇四种种城市化发发展模式的优势优势和弊端2.2.以大城市以大城市为为主主导实现导实现城市化,可以城市化,可以创创造出不造出不 断扩断扩大的大的总总需求需求大城市重点论优势3.3.加速加速结构调结构调整整和合理化,有利和合理化,有利于市于市场经济场经济制度制度的确立的确立1.大城市具有强大的集

27、大城市具有强大的集聚效聚效应应,扩扩散效散效应应和和辐辐射效射效应应4.有利于政府有利于政府职职能和行能和行为为方式方式的的转变转变,实现实现行政的行政的现现代化代化第一PPT模板网:大城市重点论论弊端3.3.行政、人行政、人为为因素催生推因素催生推动动城市化,第三城市化,第三产业产业发发展展滞滞后,不能容后,不能容纳农纳农村村剩余剩余劳动劳动力力1.1.无法确定最佳城市无法确定最佳城市规规模模4.面面临经济转轨临经济转轨,产业结构调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整的特殊殊时时期,大城市期,大城市发发挥挥作用空作用空间间有限有限2.2.城市病城市病问题问题:大:大气污气污染染水荒、交通堵塞、水荒、交通堵塞、

28、垃垃圾圾围围 城、城、绿绿地面地面积积小小第一PPT模板网:中等城市重点论论优势3.3.承接大城市承接大城市转转移移来来的的劳动劳动密集型密集型产业产业,充分,充分发挥发挥土地便宜,土地便宜,劳动劳动力力资资源丰富的源丰富的优势优势1.1.承接大城市承接大城市扩扩散,吸散,吸引引农农村生村生产产要素集中,要素集中,承上承上启启下,下,优优化化城市体系布局城市体系布局4.4.分流大城市分流大城市的就的就业业、交通,、交通,环环境境压压力力2.2.避免大城市和小避免大城市和小城城镇镇所所产产生突出生突出问问题题,四种种城市化发发展模式的优势优势和弊端2.2.过过于强于强调调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导导

29、致城致城镇镇体系体系结构结构 不完整,功能不健不完整,功能不健全全中等城市重点论弊端3.3.实践实践中中难难以操以操作,作,发发展展条条件有差件有差异异,中等城市具体中等城市具体规规模有不可控性。模有不可控性。1.可能失去可能失去两两者某些者某些长长处处,兼有,兼有两两者不足者不足4.政府行政引政府行政引导导和干和干预过预过多,不多,不利于市利于市场场要素自要素自由流由流动动第一PPT模板网:小城市重点论论效益低下,资源浪费,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布局分散,无法形成聚集效应布局分散,无法形成聚集效应第

30、三产业需求不足第三产业需求不足国家投资成本相对较少国家投资成本相对较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同构化产业结构同构化难以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难以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大城市化推力增大城市化推力优势优势 和和 弊端弊端第一PPT模板网:中国国特色城市化发发展模式的新选择选择1.集聚效应2.规模效应3.结构效应4.成本效应以市以市场为场为主主导统筹导统筹城城乡乡的城市群的城市群发发展模式展模式1.城市群2.城市圈3.城市带1.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国情2.生态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3.避免大“城市病”城市体系规划经济效应可行性第一P

31、PT模板网:城市群建设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1.城市化水平整城市化水平整体体较较低,行政低,行政色彩色彩浓浓厚厚2.县县域域经济发经济发展展滞滞后,城后,城乡乡差差距明距明显显3.中心城市作用和中心城市作用和贡献贡献率低,率低,辐辐射射带动带动能力有限能力有限4.城市等城市等级级体系体系不健全,缺少不健全,缺少次次级级中心城市中心城市5.城市城市间产业结构间产业结构雷雷同,同,没没有形成良有形成良好的分工好的分工协协作格作格局局6.跨省域的城市跨省域的城市群,政府之群,政府之间间协调协调能力不足能力不足第一PPT模板网:结论结论和启启示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既面对着严峻的挑战,也拥有着非常难得的机

32、遇。我国需要在总结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具体国情走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城市化道路。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南北差距很大,人口密度也不均衡,不仅要实行多元模式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差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表明,单一模式的城市化发展理论是站不住脚的。适合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模式应该是:积极发展大中城市,严格限制特大城市的发展,适当发展小城市(镇)。更重要的是,灵活执行城市化发展战略,不拘于理论,结合实践,改变我国城市化滞后的现状,促进工业化水平同步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化。参参考文献献1.曹宗平,三种城市化发展模式评述2.李博、靳取,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3.罗丽娟,我国城市群发展问题研究4.赵峥,对我国空间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思考5.许可,美国大都市区化及中国城市化模式选择6.吴育华,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分析7.陈伟国,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制度创新8.李忠,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及启示9.王曙光,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第一PPT模板网:THANK YOU第一PPT模板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区域经济学城市化模式选择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