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HCNE培训资料HL-009 DCC、ISDN原理及配置原理及配置ISSUE 2http:/http:/n 了解一般的网络结构了解一般的网络结构n 常见局域网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常见局域网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n 常见广域网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常见广域网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n 常见的光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常见的光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3http:/http:/n LAN接口与线缆接口与线缆n WAN接口与线缆接口与线缆目录目录4http:/http:/常见局域网类型常见局域网类型l 以太网(以太网(Ethernet)l 令牌总线网(令牌总线网(Token Bus)
2、l 令牌环网(令牌环网(Token Ring)l FDDI5http:/http:/以太网的类型以太网的类型l 10M 以太网(标准以太网)以太网(标准以太网)l 100M 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以太网(快速以太网)l 1000M 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以太网(千兆以太网)l 10000M以太网(万兆以太网)以太网(万兆以太网)6http:/http:/10M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l 10Base-T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标准之一使用双绞线作为物理传输介质l 10Base5曾经广泛应用于主干局域网使用粗同轴电缆作为物理传输介质 l 10Base2使用细同轴电缆作为物理传输介质7http:/http:/1
3、0Base-T的物理介质的物理介质l 3类双绞线类双绞线l 4类双绞线类双绞线l 5类双绞线类双绞线l 超超5类双绞线类双绞线l 6类双绞线类双绞线有屏蔽与非屏蔽之分有屏蔽与非屏蔽之分均为均为8芯电缆芯电缆双绞线的类型由单位长度内的绞环数确定双绞线的类型由单位长度内的绞环数确定8http:/http:/5类双绞线的线序类双绞线的线序l直连网线直连网线l交叉网线交叉网线Side 1Side 2Side 112345678123456781=白白/橙橙2=橙橙3=白白/绿绿4=蓝蓝5=白白/蓝蓝6=绿绿7=白白/棕棕8=棕棕Side 2Side 1Side 2Side 1Side 21234567
4、8123456781=白白/橙橙2=橙橙3=白白/绿绿4=蓝蓝5=白白/蓝蓝6=绿绿7=白白/棕棕8=棕棕1=白白/橙橙2=橙橙3=白白/绿绿4=蓝蓝5=白白/蓝蓝6=绿绿7=白白/棕棕8=棕棕1=白白/绿绿2=绿绿3=白白/橙橙4=蓝蓝5=白白/蓝蓝6=橙橙7=白白/棕棕8=棕棕9http:/http:/设备连接方式设备连接方式主机路由器交换机普通口交换机级连口交换机光口主机crosscrossnormalN/ASC/ST路由器crosscrossnormalN/ASC/ST交换机普通口normalnormalcrossNormalN/A交换机级连口N/AN/ANormalN/AN/A交换机
5、光口SC/ST SC/ST N/AN/ASC/ST10http:/http:/100M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l 100Base-TX物理介质采用5类以上双绞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l 100Base-FX物理介质采用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10公里物理介质采用多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2000米l 快速以太网由快速以太网由IEEE 802.3u标准定义标准定义11http:/http:/1000M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l 1000Base-T物理介质采用5类以上双绞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l 1000Base-F物理介质采用多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500米l IEEE 802.3z和和12http:/htt
6、p:/10000M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l 10GBaseCX44对同轴电缆,传输距离15米l 10GBase-S多模光纤,50/62.5um光纤,使用波长为850nm,传输距离300米l 10GBase-L单模光纤,50/62.5um光纤,使用波长为1310nm,传输距离10kml 10GBase-E单模光纤,9um光纤,使用波长为1550nm,传输距离40kml IEEE 802.3ae和和13http:/http:/n LAN接口与线缆接口与线缆n WAN接口与线缆接口与线缆目录目录14http:/http:/WANl 窄带广域网窄带广域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
7、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FR:Frame Relay,帧中继X.25:公用分组交换网l 宽带广域网宽带广域网ATM:异步传输模式SDH:同步数字系列15http:/http:/异步异步&同步串口同步串口l 异步串口异步串口两种异步串口:异步串口分为设置成异步方式的同/异步串口和专用异步串口异步串口可以设为专线方式和拨号方式,常用的是拨号方式l 同步串口同步串口可以工作在DTE和DCE两种方式可以外接多种类型电缆支持多种链路
8、层协议支持IP和IPX网络层协议display interface serial命令可显示同步串口的信息16http:/http:/V.24规程的机械特性规程的机械特性lDB50(路由器端)(路由器端)DB25(外接网络端)(外接网络端)l可工作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下可工作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下l异步工作方式下最高传输速率是异步工作方式下最高传输速率是115200bpsl同步方式下最高传输速率为同步方式下最高传输速率为 17http:/http:/V.24电气特性、传输速率和距离电气特性、传输速率和距离l在路由器中使用在路由器中使用V.24的有的有WAN、AUX、8AS、Consolel符合标
9、准的符合标准的RS-232电平:电平:12Vl传输速率和距离传输速率和距离波特率(波特率(bps)最大传输距离(米)最大传输距离(米)18http:/http:/V.35规程的机械特性规程的机械特性lDB34(外接网络端)(外接网络端)-DB50(路由器端)(路由器端)lDTE端为端为34针型插头针型插头lDCE端为端为34孔型插头孔型插头19http:/http:/V.35电气特性、传输速率和距离电气特性、传输速率和距离l控制信号遵从标准控制信号遵从标准RS-232电平标准:电平标准:12Vl数据与时钟遵从数据与时钟遵从V.35电平标准:电平标准:0.5Vl同步方式下最大传输速率是:同步方式
10、下最大传输速率是:2048000 bpslEIA/TIA-V.35 电缆的速率和传输距离电缆的速率和传输距离波特率(bps)最大传输距离(米)最大传输距离(米)20http:/http:/ISDN BRI接口接口lBRI 接口:接口:2B+DU口 使用两芯的RJ-11或者RJ-45连接器S/T口 使用四芯的RJ-45连接器lPRI接口在接口在H3C R系列路由器上以系列路由器上以CE1/PRI接接口的形式出现口的形式出现21http:/http:/CE1/PRI接口接口l带带BNC头的连接器用于接头的连接器用于接75欧姆非平衡同轴电缆的网络端欧姆非平衡同轴电缆的网络端l带带RJ-45水晶头的电
11、缆用于接水晶头的电缆用于接120欧平衡屏蔽双绞线的网络端欧平衡屏蔽双绞线的网络端DB15 maleMagnetic coreLabelCable tieBNC connectorBlack heat-shrinkable 22http:/http:/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l光源是光波产生的根源。光源是光波产生的根源。l光纤是传输光波的导体。光纤是传输光波的导体。l光发送机的功能是产生光束,将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光发送机的功能是产生光束,将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再把光信号导入光纤。号,再把光信号导入光纤。l光接收机的功能负责接收从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光接收机的功能负责接收从光纤上
12、传输的光信号,并将它转变成电信号,经解码后再作相应处理。并将它转变成电信号,经解码后再作相应处理。Optical transmitterOptical receiverOptical transmitterOptical receiver光纤通信系统基本构成光纤通信系统基本构成23http:/http:/光纤光纤l光纤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光纤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l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以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以使光波保持在芯内使光波保持在芯内l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用来保护封套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用来保护封套光柱保护层核心线缆保护层光线结构示意
13、图 24http:/http:/光缆光缆l 光缆是数据传输中最有效的一种传输介质光缆是数据传输中最有效的一种传输介质,它有以下几个优点:它有以下几个优点:频带较宽电磁绝缘性能好衰减较小中继器的间隔较大25http:/http:/常见光纤接头常见光纤接头FC/PC型光尾纤接头外形图型光尾纤接头外形图SC/PC型光尾纤接头外形图型光尾纤接头外形图ST/PC型光尾纤接头外形图型光尾纤接头外形图FC/PCSC/PC型光尾纤外形图型光尾纤外形图26http:/http:/常见光接口连接器常见光接口连接器FCSCSTMT-RJLC27http:/http:/n 常见局域网中使用的电缆:双绞线、光纤常见局域网中使用的电缆:双绞线、光纤n 各种种类双绞线和光纤的特性各种种类双绞线和光纤的特性n 同步串口和异步串口同步串口和异步串口n V.24、V.35电缆的物理特性和传输特性电缆的物理特性和传输特性n ISDN BRI、CE1/PRI接口的特性接口的特性n 对于光纤及光接口的特性介绍对于光纤及光接口的特性介绍本章总结本章总结